研究生: |
吳美品 Mei-Pin Wu |
---|---|
論文名稱: |
我國國中法律教育課程內涵之研究-公民科教科書法律內容之分析 A Study on Knowledge Contents of Legal Education in Our Junior High School-The Content Analysis of Civics Textbook |
指導教授: |
林永豐
Lin, Yung-Fe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6 |
中文關鍵詞: | 法律教育 、公民科教課書 、內容分析法 |
英文關鍵詞: | legal education, civics textbook, content analysi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6 下載: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校所名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我國國中法律教育課程內涵之研究-公民科教科書法律內容之分析
畢業時間:2010年
研究生姓名:吳美品 指導教授:林永豐 博士
論文摘要:
我國國中階段沒有專設的法律教育課程,基本上是結合公民教育實施,公民科教科書自然成為學校法律教育的教學教材。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綱要於2008年修訂,課程標準改變,課程即隨之改變,教科書編輯也跟著改變。適值教科書開放,在「一綱多本」政策下,身為教師站在教學第一線上,對教科書內容尤其關心。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了解「我國國中法律教育課程的內涵」。論文的發展軸線,一是以文獻探討:理解法律教育的立論基礎,學界對法律教育課程內涵的看法,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相關實證研究,據以發展出本研究之研究工具。二是透過內容分析法:研究我國國中公民教科書(2009年版)「康軒版」、「南一版」、「翰林版」所陳述的法律課程內涵及不同版本之差別。
本研究對於我國國中法律教育課程公民科教科書內容之分析,有如下的結論:
一、 法律教材部分:
三版本均符合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訂定。
二、 法律知識主題:
(一) 份量較多者為「法律素養」中「法律的基本概念」、「民法」中「認識民法」、「刑法」中「認識犯罪與犯罪型態」
(二) 份量較少者為「行政法」中「行政行為」,是三版本較少提及者。
三、 教科書編寫策略上:
(一) 使用「分項陳述」、「說明解釋」、「舉例說明」等說明性技巧最多。
(二) 使用「無預設或固定答案」、「問題解決」等應用性技巧較少。
基於研究發現,本研究分別針對課程設計、教材編輯、提升編寫技巧、兼顧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及依法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後續研究等提出建議事項。
Abstrac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 Study On Knowledge Contents of the Legal Education in Our Junior High School—The Content Analysis of Civics Textbook
Student:Mei-Pin Wu Advisor:Yung-Feng Lin Ph.D.
Abstract:
There are no specific subjects of law-related in secondary curriculum. However, law-related is included and taught in civics. As a result, civics textbooks become teaching materials of leg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 The Grade 1-9 Social Studies Learning Areas Curriculum Guidelines are revised in 2008. Now that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s changed, the courses were to be updated, in a time when the formerly monopoly doctrine of textbooks by the government was released. Facing the new “one curriculum, various textbooks”policy, teachers, who are at the “front”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now should give care to the contents of textbooks.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contents of the legal education in our junior high school.”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First, by studying relevant literature: to understand rationales of legal education, the general viewpoints of the academics on the knowledge contents, and relevant pragmatic researches, and eventually, to design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paper. Second, by analyzing content : to explore the involved legal knowledge contents of current (2009) junior high school civics textbooks, namely, Kang Xuan edition, Nani edition, He Lin edition, and their differences.
This research has the following three man conclusions :
1. About material of legal education:
All the three editions conform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guides.
2. About subjects of legal knowledge:
(a) The following occupy more contents and are the core legal knowledge of each
textbook: “Legal accomplishment ”, “Civil law, “Criminal law”
(b) The following given less treatment is: “Administrative law ”
3. About strategies of textbook compilation:
(a) Explanatory skills such as ”itemizing narrative”, “exposition and explanation” , and “illustration by examples” are mostly used.
(b) Heuristic skills like “analysis”, ”contrast and comparison”, “cause and effect”,
and “deduction and induction” are more or less used in tur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for compilation of textbooks we offer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or considerations: to Enhance Curriculum design, to upgrade compiling ,and editing skills and raise the thinking ability ,and to offer follow-up studies.
中文部分
毛中勻(2002),《國小學生法治教育實施情形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未出版。
王文科(2000),〈內容分析研究法〉,載於《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頁411-434。
王石番(1992),《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際》,台北:幼獅。
古志峰(2006),《國民小學法治教育實施情形之調查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未出版。
司琦(1989),《課程導論》,台北:五南。
布魯納(1975),《教育的過程》,陳柏璋、陳柏達合譯。台北:世界文物。(原著出版年:1960 年)。
余鎮遠(1993),《國中學生法治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吳奕璇(2008),《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法治教育之內容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未出版。
吳婌菱(2008),《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課程與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銜接之研究-以法律部分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台北,未出版。
吳德美(1983),〈現階段我國法治教育之研究-國中、高中公民課本之內容分析〉,《東方雜誌》,第17卷第4期,頁43-48。
李冬梅(2002),《台北地區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法治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台北,未出版。
李宗薇(1998),〈教科書的編輯機制〉,《課程與教學季刊》,第1卷第1期,頁
41-56。
李宗薇(1994),《我國國民小學民主法治教師實施策略之研究》,教育部輔導
工作六年計畫研究報告,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等教育學系。
李琪明(1991),《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之道德內涵分析》,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林孟皇、陳叡智(2004),〈談國小法教育之推展〉,《研習資訊》,第15卷第5期,頁64-87。
林金朝(1998),〈從法學觀點探討公民對法律應有認識與素養〉,《公民訓育學報》,第7輯,頁153-170。
林紀東(1978),《法學緒論》,台北:五南。
林火旺(1994),〈對當前我國公民教育的一些看法〉,《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5卷第2期,頁11-17。
南一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國中社會課本(第四冊),臺北:南一。
席汝楫(1998),《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方法》,頁185-202。台北:五南。
泰勒(1991),《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黃炳譯。台北:桂冠。(原著出版年:1949年)
秦葆琦(2000),〈國民小學社會領域之教學設計探討〉,載於教育部國民學校教
師研習會編,《九年一貫課程的教與學》,台北:教育部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翁國彥(2004),《由法律文化觀點檢討台灣的法治教育》,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南,未出版。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國中社會課本(第四冊),臺北,康軒文教。
張秀雄(1993),《民主法治教育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載宇(1983),〈法律學與公民教育〉,收錄於國立台灣師大學術研究委員會主編,《明日的公民教育》,台北﹕幼獅,頁113-136。
張載宇(1986),〈民主法治教育的前瞻〉,《訓育研究》,第24眷第4期,頁3~11。
張樹倫(1998),〈加強憲法教育落實民主法治〉,《台灣教育》,568期,頁17-23。
張澤平(2003),〈日本法教育之旅〉,《律師雜誌》,281期,頁50-58。
教育部(199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社會學習領域七至九年及基本內容》,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梅耶(1998),《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林清山譯。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87年)
許育典和翁國彥(2005),〈法治教育在台灣的建構與實踐(下)〉,《政大法學評論》,86期,頁1-48。
陳國川(1995),《地理教材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陳朝陽(1997),〈法治教育的精神與教學〉,《研習資訊》,第14卷第4期,頁9-15。
傅潔琳(2004),《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民主法治教育課程內涵與教學策略之探討-以第二學習階段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黃政傑(2000),《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炳煌(1982),《課程理論之基礎》,台北:文景。
黃炳煌(1987),《教育問題透視》,台北:文景。
黃炳煌(1989),<民主、法治與課程設計〉,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主法治教育》,台北:台灣書店,頁595-610。
黃美筠(1999),《台灣地區公立高中三年級學生經濟認知之評量》,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黃惟饒(1991),〈國民中學新編公民與道德教材中法治教育內容探微〉,訓育研究》,第29卷第4期,頁14~17。
黃琇屏(1995),《國民中學公民科法律教科書內涵分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楊孝濚(1989),〈內容分析法〉,收錄於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法(下冊)》,頁809~831。
楊國賜(1989),〈法治教育之實施策略〉,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主法治與教育》,台北:台灣書店,頁189-231。
葉揚彬(1994),《國民中學社會學科課程架構研究》,台灣省中等教師研習會編印。
甄曉蘭(2001),《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台北:元照。
劉昊洲(2007),《民主與法治的出路》,台北:商鼎。
劉鐵錚(1985),〈公民教育的法律學基礎〉,載於史振鼎主編《公民教育之問題與對策(上)》,台北,台灣省教育會,頁157~161
歐用生(1985),《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
歐用生(1989),《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5),〈內容分析法〉,載於簡茂發、黃光雄等編,《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頁229-254。
蔡慧雯(2005),《台中縣市國民中學法治教育實施現況調查及其可行策略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未出版。
盧雪梅(1991),《教學理論-學習心理學的取向》,台北:心理。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國民中學社會課本(第四冊)。臺南:翰林。
蕭妙香(1997),《我國國民小學法治教育之研究:課程設計與教材教法分析》,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班論文,台北,未出版。
謝瑞智(1990),《社會變遷與法律》,台北:文笙。
藍順德(1986),《公民教育的內涵》,高雄:復文。
顏慶祥(1997),《教科書政治意識形態分析-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比較》,
台北:五南。
英文部分
Berelson, B. (1954).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Glencoe. Il: The Free Press.
Campbell, A. B. (1988). Citizenship for the 21 st century: legal content in the civics curriculum.(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30810).
Dynneson, Thomas L.& Gross, Richard E.(1995). 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 for secondary social studies.New Jersey:Prentice-Hall.
Frankel,J. R. (1980). Helping Students Think and Value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the Social Studies,2nd. ed.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Taba, H. (1962). Curriculum Development: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Harcourt,
Brace & World, Inc.
Tyler,R.W.(1949),Basic Principal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alizer, M. H. & Wienir, P. L. (1978). Research methods and analysis.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Weber, R. P. (1985). Basic content analysis. Beverly Hill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Woolever, R. M & Scott, K. P.(1988).Active learning in social studies : promoting
cognitive and social growth. Glenview, Ill. : Scott, Foresman/Little, Brown College
Division.
Zais, R. S. (1976). Curriculum:Principles and Foundations. New York:Harper & Row , 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