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莫然生 Mo, Jan-Sheng |
---|---|
論文名稱: |
我國大學藝文中心典藏管理機制之探討-以中興大學典藏作品為例 The Study of Art Center Collections at Universities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
指導教授: |
董澤平
Dong, Tse-P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4 |
中文關鍵詞: | 典藏作品 、大學藝文中心 、藝術中心 、典藏管理策略 |
英文關鍵詞: | Art Collection, University Center for Art and Culture, Art Center, Collection Management Strategy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FA.053.2018.A10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37 下載: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具典藏作品功能的國內大學藝文中心(亦有稱藝術中心)為對象進行探討,旨在探討國內藝文中心典藏作品脈絡,依各藝文中心特色典藏作品、典藏機構的管理機制、藝術家意願捐贈三者間的關係,並以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為例,採用資料蒐集的方法是文獻分析、問卷調查及訪談法三種,藉著實證資料之蒐集,以為分析討論的根據。有助於瞭解國內藝文中心典藏文物的實際狀況,及典藏管理策略對於藝文中心的顯著影響,提供藝文中心典藏經營者實務應用的參考價值,達成永續經營的目標。
透過歷史文獻研讀、質性訪談與專家檢視後的變項歸納設計的問卷,選取填答對象,由各校原本錯綜複雜的典藏脈絡化繁為簡,區分受贈的藏館經營者及藝術品捐贈者兩群組的問卷填答結果,利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敘述性分析、 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檢定相關分析。結果發現:典藏來源及主事者喜好對於典藏管理策略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典藏管理策略對於藝文中心的典藏作品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典藏來源及主事者喜好對於藝文中心的典藏作品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最後綜合文獻、問卷結果及訪談內容提出以下結論,可提供大學藝文中心未來典藏經營管理以及後續研究的參考,結論發現:身分背景對於藝文中心典藏文物的影響差異,如:藝術家對於 「空間設施」、「管理機制」最為重視;「典藏管理策略」對於藝文中心典藏文物的影響顯著,藝文中心對於「典藏管理策略」越重視,相對藝術家信賴度也越高,捐贈作品的意願越能提升,館藏數量自然能夠增加;典藏作品後續推廣應用的影響效應,如:展覽、文創品製作、數位典藏…等後續許多推廣典藏作品的管道,可活化藝文中心典藏,深具意義。後續研究的建議:可針對參觀的校內師生或觀眾對於大學藝文中心典藏作品的想法見解,並進行量化或質性研究探討,可藉此補充量化遺漏之對象。
The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centers of art and culture (also referred to as art centers) located at Taiwan’s universities which had the capacities to archive artworks. It aimed at exploring the contexts of artwork archiving in these centers in accordance with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featured collections,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as well as artists’ willingness of donating their artworks. Moreover, in this research, the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Art Center was a case in point and the methods for data collection applied herein included literature analysis, questionnaire as well as interview. The empirical data collected served as the basis o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which was conductive to understanding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artwork collection in these centers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t impacts the collect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exerting on these centers, thereby providing art collection operators with practical reference and assisting them in achieving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summarized and designed by referring to historical literature, qualitative interviews, and variables reviewed by experts, and then the participants were selected accordingly.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prepared by simplifying the complex artwork archiving process. As such, the results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divided into only two groups, i.e. the artwork receivers’ and the givers’. The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was used to do the descriptive analysi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collection sources and the preference of the person in charge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nfluences on collect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e collect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nfluences on art collections in the art centers; the collection sources and the preference of the person in charge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artworks collected in the art centers.
In the en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results and interview conten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university art centers and future research in terms of collection management.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identity and background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collected artworks in the art centers. For example, artists paid most attention to “space facilities”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2) “collect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artworks collected in the art centers and the greater importance the art centers attached to “collect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e higher artists’ trust would be, which would bolster artists’ willingness to donate artworks and, as such, also augment the number of artworks donated; (3) Promotion venues and tools such as exhibition, creative production, and digital archiving could help fos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rtwork collections, which was profoundly meaningful in vivifying the art centers, locations conventionally considered to belong to only very few art lover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s include: the successive researches can focus on the opinions and views of students, teachers or audiences who have visited the art centers. Their opinions and views can supplement the omissions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es.
一、中文部份
Fraenkel, J. R. & Wallen, N. E. (2004)。教育研究法:規劃與評鑑(卯靜儒等譯)。高雄:麗文(原著出版年:2003)
Humphrey, P. S.(1996)。大學自然史博物館的本質(詹韋伶等 譯)。博物館學季刊,10(3)。臺中:國立科學博物館,23-26。(原書出版於1991年)
王文科、王志弘(2010)。質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7,29-50
王芸三(2006)台灣地區大學院校藝文中心之研究—以大葉大學藝文中心規劃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台北。.
王楨媛(2004)。美國與台灣地區大學藝文中心的經營管理之研究─兼論中山大學藝文中心之設立與發展。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中興大學藝術中心(1988)。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典藏作品集(一)。臺中市:中興大學藝術中心。
中興大學藝術中心(1997)。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典藏作品集(二)。臺中市:中興大學藝術中心。
中興大學藝術中心(2010)。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典藏作品集(三)。臺中市:中興大學藝術中心。
李隆盛(1988)。德爾非預測術在技職教育上的應用。工業教育雙月刊,7(1),34-60。
李應平(1999)穩定發展永續經營-美國「全國藝術穩定基金會」簡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會訊第14 期季刊。台北
林清山(1976)。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東華書局。
林振春(1993)。社會調查。臺北:五南出版社。
洪家同(2005) 。大學藝術中心組織與功能定位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洪麗珠(2002)。大學藝文中心之功能與定位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90-2411-H-007-007)。未出版。
高子衿(2004)。當代藝文營運新思潮--記臺南藝術學院「藝象藝文中心」,典藏今藝術,143,頁140-141。
郭珮君(2007)。大學院校藝文中心文化資源的運用與整合研究計畫,未出版。
陳仙明(2001)。大學博物館經營管理之研究-以台灣地區十二所大學博物館為例。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縣。
陳育欽(2001)。普遍設立學校博物館的重要性,台灣美術學刊,頁67
陳騰祥(1989)。S-P表分析(Stufent-Problem Chart Analysis)對教學行為改進效率用的德懷術(Delphi)調查與分析之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學報,12,1-84。
陳國寧(1997)。博物館巡禮。文建會,1991初版,1997修訂版
黃貞燕(2003)。教育與公共服務最優先-21世紀博物館、美術館經營理念的世界新趨勢,典藏今藝術,133卷:48-49。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友玫整理,簡秀枝主持(2000) 。「大學藝文中心定位與展望」座談會。典藏今藝術,91,頁120-126。
張譽騰(2008)。大學博物館的危機與轉機。2008大學博物館與博物館群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大學。
張譽騰(1996)。〈大學博物館的使命與功能〉。《博物館學季刊》,7 月期,頁17-22。
喬治艾里斯‧博寇(G. Eills Burcaw),張譽騰等譯 (2000) 。《博物館這一行》,五觀藝術管理出版。
提姆‧安魯斯(Timothy Ambrose),桂雅文譯(2001) 。《新博物館管理─創辦和管理博物館的新視野》,五觀藝術管理出版。
潘美璟(2002)。《博物館藏品資訊的建立、管理與分享—以國立台灣美術館與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為例》,台南藝術學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敦如(2002) 。大學校園成立「藝術中心」之規劃模式。美育,130,頁74-81。
廖敦如(2006)。教育的好夥伴—從英美館校合作看台灣未來的發展。美育雙月刊。152 期,64-72。
簡茂發(2002) 。大學藝文中心與地方中心的連結與資源分享研討會。台北市: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大學院校藝文中心協會。
戴慧如(2006) 。大學博物館與校園資產保存規劃之研究:以國立台灣大學博物館之籌劃推動為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外文部份
Duke of Gloucester (1992). Opening address: Museums 2000. In P. J. Boylan (Ed.), Museums 2000: Politics, people, professionals, and profit (pp. 22-31). UK: Routledge.
Humphrey, P. S.(1991). The Nature of University Natural History Museum, 5-6, in Cato and Jones, 1991, Natural History Museums: Directions for Growth, Lubbock: Texas Tech Univ. Press, 5-11.
三、網站部份
詳參:中華民國大學院校藝文中心協會。【大學藝文簡訊第十六期】。最後瀏覽時間:2018/05/02,取自http://art.csu.edu.tw/ncaa/main/periodical/no16.pdf
詳參:中華民國大學院校藝文中心協會。【關於藝協】。最後瀏覽時間:2018/05/02,取自http://art.csu.edu.tw/ncaa/about/Association.htm
詳參:高教評鑑雙月刊網站。【25年來臺灣大專校院校數變動趨勢】。最後瀏覽時間:2018/04/09,取自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5/11/01/6442.aspx
詳參: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網站。【中心介紹】。最後瀏覽時間:2018/04/10,取自http://140.120.81.228/introduce/firsta/firsta1.htm
詳參:國立中央大學藝術中心網站。【關於中心】。最後瀏覽時間:2018/04/10,取自http://in.ncu.edu.tw/ncu7195/09/09.htm
詳參:國立中山大學藝文中心網站。【中心介紹】。最後瀏覽時間:2018/04/10,取自http://art.nsysu.edu.tw/files/11-1015-344.php?Lang=zh-tw
詳參:國立清華大學藝文中心網站。【關於藝中】。最後瀏覽時間:2018/04/11,取自http://artscenter.web.nthu.edu.tw/files/13-1898-70777.php?Lang=zh-tw
詳參:國立交通大學藝文中心網站。【認識藝文中心】。最後瀏覽時間:2018/04/11,取自https://acc.nctu.edu.tw/2.php
詳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藝術中心網站。【中心簡介】。最後瀏覽時間:2018/04/11,取自http://www.ac.yuntech.edu.tw/#
詳參: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藝文中心網站。【首頁】。最後瀏覽時間:2018/04/13,取自https://acc.ntut.edu.tw/bin/home.php#top
詳參: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藝文中心網站。【中心簡介】。最後瀏覽時間:2018/04/13,取自http://140.130.13.18/artcenter/node/27
詳參:國立台灣大學藝文中心網站。【關於中心】。最後瀏覽時間:2018/04/13,取自http://arts.ntu.edu.tw/About.aspx?ID=ef0926f6-7a4b-473f-9c6a-6600a85ee5f2
詳參:私立高苑科技大學藝文中心網站。【中心介紹】。最後瀏覽時間:2018/04/10,取自https://art42.webnode.tw/
詳參:私立南台科技大學藝文中心網站。【中心簡介】。最後瀏覽時間:2018/04/10,取自https://art.stust.edu.tw/tc/node/intro1
詳參:私立嘉南藥理大學藝文中心網站。【中心簡介】。最後瀏覽時間:2018/04/10,取自http://www.arts.cnu.edu.tw/?.p=HjpE&.hl=zh-tw
詳參:私立華梵大學藝文中心網站。【中心簡介】。最後瀏覽時間:2018/04/13,取自http://colad.hfu.edu.tw/brilliant/super_pages.php?ID=brilliant03
詳參:私立逢甲大學通識中心網站。【中心簡介】。最後瀏覽時間:2018/04/11,取自http://www.genedu.fcu.edu.tw/wSite/ct?xItem=187908&ctNode=37796&mp=214101&idPath=31688_37793
詳參:私立靜宜大學藝文中心網站。【中心簡介】。最後瀏覽時間:2018/04/14,取自http://art.lib.pu.edu.tw/center/index.htm
詳參:私立弘光科技大學藝文中心網站。【沿革】。最後瀏覽時間:2018/04/14,取自http://web.hk.edu.tw/~art/news.htm
詳參:私立淡江大學文錙藝文中心網站。【中心簡介】。最後瀏覽時間:2018/04/10,取自http://www.finearts.tku.edu.tw/page1/news.php?class=102
詳參:私立正修科技大學藝文處網站。【藝文處介紹】。最後瀏覽時間:2018/04/13,取自http://art.csu.edu.tw/index-01.html
詳參:私立龍華科技大學藝文中心網站。【首頁】。最後瀏覽時間:2018/04/16,取自http://art.lh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