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賴瑋綺
Lai, Wei-Chi
論文名稱: 賴瑋綺《玩音樂》油畫創作論述
A Creative Research for "Musicking" paintings by Lai Wei Chi
指導教授: 朱友意
Chu, Yu-Y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7
中文關鍵詞: 藝術感通繪畫與音樂玩音樂
英文關鍵詞: correspondence, paintings and music, musicking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FA.002.2018.A1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4下載:2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現代人們最頻繁的藝術活動,當屬繪畫與音樂的創作與欣賞了;利用一個假日,白天去美術館參觀藝術展品,晚上去音樂廳欣賞音樂表演,一整天沈浸在美的視覺與聽覺響宴中,讓工作壓力得以舒緩,也同時讓人類天賦的美感獲得滋養。而繪畫與音樂分屬視覺與聽覺兩大藝術門類,憑藉的媒材雖截然不同,但卻存在著某種關聯。從歷史的眼光來看,人類在同時期同地緣的藝術表現,大部份是基於藝術家與當下所處環境的互動,以及藝術家之間彼此的影響所產出的結果。換言之,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卻具有類似或相通的藝術內涵,可謂是社會文化演變過程中的自然現象。
    本論文乃建立在繪畫與音樂藝術感通的認知上,以合唱音樂為出發點,採用英國詩人克里斯多夫.斯謨所創「玩音樂(musicking)」一詞來定義創作元素:玩音樂是指任何一種參與音樂的演出,無論是演奏、聆聽、綵排、練習、為演出提供素材或舞蹈等皆屬之。經由「玩音樂」所激發的靈感,投以創作者本身的記憶與情感,實踐於繪畫創作中。透過美術史的文獻蒐集與整理探討,建構出本創作論述,主要包含:(一)創作動機(二)文獻探討統整(三)創作實踐(四)作品賞析(五)結論等五部份,藉由本研究的探索與修正,持續擴展個人創作的發展內涵與風格。

    In the modern world, the art activities that people are most frequently involved are creating or appreciating paintings or music. On a day off, a person may visit an art gallery during the day while going to a concert at night. A whole day spent immersed in the visual beauty and auditory feast can not only help relieve the work-related stress, but also nurture the aesthetic sense we're born with. Painting and music belong to two different art categories- visual and auditory, respectively. There is some sort of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art forms in spite of the distinctively different mediums employed.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art presentation of the people residing in the same area at the same time, is based on the artists'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as well as among themselves. In another word, it's natural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o find similar (or somehow connected) essence of art in spite of the different art forms employed.
    Created on the basis of art correspondence of painting and music, the study used choral music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dopted the creation element "musicking" defined by Christopher Small. "Musicking" refers to the involvement of any form of musical performance, be it performing, listening, rehearsing, providing performance input, or dancing to the music. Inspired by musicking, the author incorporated personal memories and feelings into creating the paintings. Coupled with the learning through collecting, organizing and analyzing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art history, the author created her thesis, which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sections: 1)the motivations of creation, 2)literature organizing and analysis, 3)actualization in painting creation, 4)work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5)conclusion. Through this study, the author continues to explore and expand her creative essences and style in the future.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ii 表次 iv 圖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繪畫與音樂聯結的藝術脈絡 9 第一節 美術史上的音樂繪畫 9 第二節 源自繪畫靈感的音樂 13 第三節 繪畫中的音樂聯想 17 第四節 繪畫與音樂藝術感通 24 第三章 「玩音樂」的繪畫表現 29 第一節 來自「玩音樂」的創作 29 第二節 以樂曲為畫作命名 31 第三節 源自回憶的創作靈感 34 第四章 作品解析 36 第五章 結論 53 參考文獻 54

    (一)中文專書
    1.王加,《音畫之間》,中國:廣西美術,2016。
    2.王庭玫等 編,《世界名畫家全集-夏卡爾》,臺北:藝術家,1996。
    3.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開明,1973。
    4.呂泉生,《臺灣早期合唱音樂》,臺北:文建會,1991。
    5.何政廣,《世界100大畫家》,臺北:藝術家,2006。
    6.尚家驤,《歐洲聲樂發展史》,香港:上海書局,2003。
    7.吳錦勳,《從巴黎左岸,到台東比西里岸:藝術家江賢二的故事》,臺北:遠見天下,2014。
    8.姚一葦 ,《藝術的奧秘》,臺北:開明,1983。
    9.許天治,《藝術感通之研究》,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1987。
    10.許麗雯等 編著,《你不可不知道的300幅名畫及其畫家與畫派》,臺北:佳赫,2010。
    11.陳莘,《偽青春顯相館--吳天章》,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2012。
    12.陳英德 張彌彌 主編,《德洛內》,中國:河北教育,2005。
    13.陳景容,《我在音樂會畫的素描》,臺北:典藏,2012。
    14.黃文捷等 編,《西洋繪畫2000年》共六冊,臺北:錦鏽,2003。
    15.張志龍,《繁星巨浪:從卡拉瓦喬到畢卡索,大藝術家的作品和他們的故事》,臺北:布克文化,2016。
    16.賈曉偉,《唐吉訶德的煙斗:音樂與藝術隨筆》,臺北:秀司,2010。
    17.方秀雲,《母親的肖像:推動藝術搖籃的手》,臺北:新銳,2016。
    18.謝斐紋,《現代繪畫與音樂的平行性》,臺北:秀威,2006。
    19.謝東山,《藝術概論》,臺北:偉華,2004。
    20.Dawes,F 著,森勝儀 譯,《音樂欣賞叢書 德布西/鋼琴曲》,臺北:全音樂譜,1984。
    21.Henri Matisse 著,蘇美玉 譯,《馬諦斯畫語錄》,臺北:藝術家,2002。
    22.Jacques Marseille 主編,王文融等 譯,《世界藝術史》,臺北:聯經,2000。
    23.Kandinsky 著,吳瑪俐譯,《藝術的精神性》,臺北:藝術家,1998。
    24.Lawrence Gowing 著,羅竹茜 譯,《馬蒂斯》,臺北:遠流,1999。
    25.Norbert Lynton 著,楊松鋒 譯,《現代藝術的故事》,臺北:聯經,2003。
    26.Roger Kamien 著,王美珠等五人 譯,《音樂-認識與欣賞》,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2005。
    27.Vincent van Gogh 著,艾文・史東 編,雨云 譯,《梵谷書簡全集》,臺北:藝術家,1990。
    28.William Benzon 著,趙三賢 譯,《腦內交響曲》,臺北:商周,2003。

    (二)中文期刊與論文
    1.郭冠英,<聲音/藝術的流變與未定>,《藝術家雜誌》,第433期,2011。
    2.許天治,<藝術感通面貌之探討>,《藝術評論》,10・1,1989。
    3.陳樹熙,<合唱的魅力-從音樂文化扎根談起>,《表演藝術》,49,14-15,1996。
    4.陳藝苑,<孟德爾頌鋼琴作品「無言歌」的調性特質與色彩之關係研究>,《2013年「音樂藝術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屏東教育大學,2013。
    5.蘇文清、嚴貞、李傳房,<聲音與色彩意象之共感覺研究-以中國氣鳴樂器吹孔類(笛與簫)為例>,《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2(2),13-23, 2006。
    6.劉奕岑、洪嘉永、阮綠茵,<聲音與色彩意象關聯性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4(2),245-255,2002。
    7.彭宇薰,<音樂與繪畫類比性之探索-談表現主義之荀白克與孟克>,《美育月刊》,103,1-8,1999。
    8.彭宇薰,<音樂與視覺藝術的類比:史特拉汶斯基.貢查羅娃.畢卡索>,《藝術評論》,29,81-118,2015。
    9.謝斐紋,<古典音樂面面觀之音樂教學新策略>,《美育》,No136(11-12,2003),2005。
    10.王禎妃,《黃友棣合唱作品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學系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
    11.洪善下,《合唱文化對臺灣音樂價值及社群認同的建構》,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12.郭美鈴,《畫音・音畫-郭美鈴「繪畫與音樂通感系列」創作論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11。
    13.鄧亦峻,《研究鄧雨賢五首作品與同時期美國爵士樂之關聯及編曲應用》,國立東華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14。
    14.張金玉,《探討視聽共感覺-以音樂節奏與色彩配為例》,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論文,2014。
    15.陳濰晶,《由惠斯勒與德布西之夜曲探討繪畫與音樂的連結暨自我創作之運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16。
    16.陳瑞千,《東西的交響-以惠斯勒日本風味油畫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2006。
    17.陳光雄、施昆志,《利用顏色組合來變換空間情境音樂之創意多媒體影音互動系統》,南台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所,2006。
    18.楊嘉玲,《藝術感通理論在自我音樂創作的運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19.劉玉林,《校園民歌對台灣流行音樂文化影響之研究》,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碩士論文,2017。

    (三)英文期刊與專書
    1.Christopher・Small,《Musicking: the Meanings of Performing and Listening》,1998。
    2.Collins, D. L.,《Teaching choral music.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1993。
    3.Levinson, J. ,<Titles>,《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Aesthetics, 1985。
    4.Stultz, M. ,《Innocent Sounds: building choral tone and artistry in your children’s choir. 》,Fenton, MO: MorningStar Music Publishers,1999。
    5.W.Apel,《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臺北:中央圖書館出版社,197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