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翎
Lee, Ling
論文名稱: 雙北地區運動酒吧消費者休閒動機與休閒效益及滿意度之研究
A study on Leisure Motivation, Leisure Benefits and Satisfactions of Sports Bar Consumers In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張少熙
Chang, Shao-Hs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6
中文關鍵詞: 運動酒吧休閒動機休閒效益滿意度
英文關鍵詞: Sports bar, Leisure Benefits, Leisure Motivation, Satisfaction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58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76下載:2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動酒吧消費者休閒動機、休閒效益與滿意度之關係。參考國內外休閒動機、休閒效益與滿意度之相關文獻,編製出「雙北地區運動酒吧消費者休閒動機、休閒效益與滿意度問卷」。問卷經預試與修改後,於結果顯示良好信度。透過GOOGLE雲端問卷,採取立意抽樣的方式進行發放,總計共回收462份問卷,扣除六個月內未去過運動酒吧之問卷32份,有效問卷數為430份。問卷回收後,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數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所得研究結果如下:
    一、運動酒吧消費者以男性、未婚、年齡介於31歲~35歲之間、學歷為大專院校以上、職業為一般白領工作者、收入約40,001~50,000元之間及60,001元以上比例較高。
    二、運動酒吧消費者具良好休閒動機、休閒效益及滿意度感受,並且均會因年齡、婚姻、教育程度、就業情形和平均月收入的不同,進而有不同的感受。
    三、休閒動機、休閒效益及滿意度各構面皆呈現正向相關性,又以「放鬆與互動」及「交誼放鬆效益」、「放鬆與互動」及「環境滿意度」、「心理成長效益」及「服務滿意度」呈現中度以上正相關。
    本研究藉由量化研究方法,針對雙北地區的運動酒吧消費者進行探究,建議未來可加入質性研究的方法,並將研究地點擴大至全台灣的運動酒吧消費者,使其研究更具廣度和深度,以幫助運動酒吧及相關業者經營及推廣。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eisure motivation, leisure benefits and satisfaction of sports bar consumer. Relevant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and a questionnaire was prepared, the validity analysis of which was conducted by experts and scholars to establish the items of each scale of the questionnaire for pre-testing. After the questionnaire was pre-tested and revised, the result showed good reliability. A total of 462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pplying simple random sampling. The exclusion of 32 invalid questionnaires resulted in a total of 430 complete and valid ones. After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 serie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inclusive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Frist, the sports bar consumers chiefly of single males. A large part of them were between the age of 31 to 35, bachelor’s degree or above level, mainly worked as white-collar worker, and mostly with an income of 40,001NTD~50,000NTD and beyond 60,000NTD. Second, the sports bar consumers appeared to have good leisure motivation, leisure benefits and satisfactions, whose feelings differed depending on age, marriage status, the education level, occupation and income, Third, the three dimensions, leisure motivation, leisure benefits and satisfactions, all show a moderate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one another.
    Furthermore, there were also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relaxation and interaction" and "social-relaxation benefits”, "relaxation and interaction" and "restaurant accommodation", "Psychological-education benefit " and "service ". In this study, we targeted specifically the sports bar consumers in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y by means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For future studies, a case study research could be added, and it is recommended that researchers expand the research target to participants of different cities to make the research more effective and to promote sports bar throwing as a leisure activity.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四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酒吧之起源、定義與分類 5 第二節 休閒動機相關之研究 8 第三節 休閒效益相關之研究 16 第四節 滿意度相關之研究 22 第五節 本章總結 28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0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1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設計 3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3 第五節 實施步驟與程序 48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9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50 第一節 運動酒吧消費者背景變項與消費特性之描述性統計分析 50 第二節 運動酒吧消費者消費特性之描述性統計分析 53 第三節 運動酒吧消費者休閒動機、休閒效益及滿意度之現況 57 第四節 運動酒吧消費者休閒動機、休閒效益及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61 第五節 運動酒吧消費者休閒動機、休閒效益及滿意度之相關情形 86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88 第一節 結論 88 第二節 建議 91 參考文獻 93 附錄 105 附錄一 預試問卷 105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11

    參考文獻
    大英百科全書編輯部 (1988)。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臺北市:中華書局。
    王鴻泰 (2000)。從消費的空間到空間的消費-明清城市中的酒樓與茶館。新史學,11(3),1-48。
    李怡陵 (2006)。從休閒需求、利益區隔探討PUB消費行為之研究-以台南市PUB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余瑋舲 (2009)。大臺北地區自行車參與者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秉忠 (1998)。臺中市 PUB 進口啤酒消費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吳怡靜、林房儹 (2006)。豐樂公園休閒運動與活動參與者之休閒利益初探。大專體育學術專刊,231-236。
    吳盛文 (2012)。新竹縣公立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阻礙因素與休閒效益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 (2013)。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新北市:易習圖書。
    吳明隆、涂金堂 (2005)。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圖書。
    吳建璋 (2013)。中部地區自行車參與者之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吳柏成 (2010)。主題式餐廳消費滿意、消費體驗與忠誠度之研究-以北歐工坊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嘉義縣。
    吳政翰 (2010)。樹林市雙和健康歡樂世界溫水游泳池使用者休閒效益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克祥、范建強 (1997)。 PUB經營與管理。臺北市:百通圖書。
    呂金達 (2014)。社區居民參與社區休閒活動之休閒動機、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城鄉社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市。
    杜殷瑢 (2009)。臺南古蹟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認同度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海娟 (1990)。台灣地區居民休閒活動的選擇與類型-社會學的次級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周庭如 (2018)。知覺價值、服務品質、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探討-以台北米其林星級餐廳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實踐大學,臺北市。
    林耀俊 (2014)。休閒動機、體驗品質與體驗行為關聯性研究-以基隆地區市民農園使用者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基隆市。
    林昌國、餘幸秀 (2007)。臺北市社區大學學員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6(2),12-23。
    林柏孝 (2015)。獨輪車參與者涉入程度、流暢體驗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林志鈞、王建智 (2016)。路跑活動吸引力與行為意圖之關係-休閒體驗、休閒效益之中介效果。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6 (3),114-152。
    林欣慧 (2002)。解說成效對休閒效益體驗之影響研究-以登山健行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禹伶 (2015)。肚皮舞運動參與者休閒涉入、流暢體驗與休閒效益之關係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沈俊志 (2002)。休閒場所收容人員數調查與避難安全計算評估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沈德鈞 (2018)。遊客休閒動機、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之關係研究-以 VILLA 景觀農舍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邱聯榮 (2000)。蔬食餐廳消費者消費動機、滿意度對忠誠度之研究,建國科大學報,人文類,29(1),89-108。
    邱皓政 (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圖書。
    昝家騏、劉榮聰 (2000)。運動產業的市場結構與其對運動行銷的涵義。大專體育, 50,165-171。
    徐瑋函 (2016)。音樂對體型雕塑者的休閒動機、休閒涉入、休閒效益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徐毓鄉 (2013)。女僕餐廳的消費動機、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孫嘉億 (2016)。法式滾球參與者運動涉入程度、休閒效益與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梁瑞財 (2013)。PUB 消費者之休閒動機、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以原臺中市之Disco Pub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高俊雄 (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研究,8 (1),15-28。
    馬蘇惠 (2011)。認真性休閒目標取向、社會支持、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以射箭活動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許竣凱 (2005)。消費環境、休閒滿意度與顧客反應之關係研究—以臺北市Pub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真理大學,臺北市。
    許伯陽、吳崇旗 (2007)。休閒定義的理論與認知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2(1),1-13。
    張少熙 (2002)。台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少熙 (2003)。臺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可欣 (2015)。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研究-以祥鶴日本料理店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張孝銘、林樹旺、余國振 (2004)。慢跑消費者活動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1),83-93。
    張清源 (2013)。休閒農場遊憩動機、休閒效益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觀光旅遊研究學刊,8,P1-18。
    張淑雲 (1996)。以顧客滿意度建立餐廳服務品質評估模式之研究-以牛排西餐廳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 (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雅惠 (2011)。主題餐廳之服務品質、體驗價值與顧客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台南東興洋行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張鼎乾、張智涵 (2011)。臺北市民使用士林運動中心之服務品質與行為意向之關聯性。嘉大體育健康休閒,10(2),133-42。
    莫季雍 (2003)。運動、傳播媒體與產業。運動管理季刊,4,4-15。
    陳建勳 (2013)。酒吧類型、區位選擇與消費者關係之研究---以新竹市區酒吧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陳昱綺 (2009)。休閒主題餐廳消費者人格特質、休閒動機與顧客反應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高雄市。
    陳林鴻 (2009)。服務品質、關係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思蓉 (2012)。以自我決定理論探討攀岩者參與動機與流暢體驗之相關研究-以北部地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陳梅君 (2008)。自行車參與者遊憩動機、深度休閒與遊憩專門化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陳俞安 (2016)。運動酒吧氣氛與消費者人格特質對再購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中雲 (2001)。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庭萱 (2016)。卡通主題餐廳消費者消費動機、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 -以高雄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陳怡均 (2016)。不同年齡層女性休閒動機、休閒阻礙、休閒協調策略、休閒滿意度對再參與意願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柏仰 (2018)。飛鏢參與者休閒涉入、流暢體驗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怡伶 (2016)。臺北市運動中心女性運動參與行為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秉寬 (2015)。2014年鐵人三項國際邀請賽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休閒效益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
    黃守謙 (2013)。四健會活動吸引力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煜、林房儹 (2000,5月)。台灣運動產業之範疇與分類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體育學院國際體育運動管理研討會,桃園市,台灣。引自2000年國際體育運動管理研討會論文集,27-28。
    黃任閔、趙嘉裕、林國義 (2012)。主題樂園遊客的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之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5(3),22-41
    黃俊英 (2007)。行銷學的世界。臺北市:天下遠見。
    黃淑真 (2009)。應用體驗行銷工具創造體驗價值提升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臺中市主題餐廳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黃仁韋 (2010)。Lounge Bar消費者休閒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以高雄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
    曾嘉聖 (2008)。超級籃球聯賽(SBL)現場觀眾觀賞動機、認同感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市。
    湯雅琪 (2014)。主題性路跑參與者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林鴻 (2009)。服務品質、關係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羅仕倫 (2017,8月24日)。世大運棒球中韓大戰 華視轉播衝出273萬高人氣。華視新聞網。取自https://news.cts.com.tw/cts/entertain/201708/201708241885999.html
    傅秀英 (2010)。登山步道參與者休閒動機與休閒體驗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臺中市大坑登山步道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葉家璠 (2016)。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遊客休閒動機、體驗價值與重遊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楊涵智 (2013)。消費者特性對精品咖啡廳品牌形象、顧客忠誠度及顧客滿意度影響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楊欽城、鄒雨潔、曾怡喬、柳立偉 (2017)。衝浪活動參與者知覺風險、持續涉入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8,45-57。
    楊勝凱 (2018)。客家餐廳消費體驗、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桃園市客家餐廳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桃園市。
    經濟部統計處 (2018)。產業經濟統計簡訊。取自https://www.moea.gov.tw/Mns/dos/bulletin/Bulletin.aspx?kind=9&html=1&menu_id=18808&bull_id=5345
    愛爾達電視 (2012,8月7日)。莊智淵一日兩戰 奧運收視人氣王。Yahoo!新聞。取自https://tw.news.yahoo.com/%E8%8E%8A%E6%99%BA%E6%B7%B5-%E6%97%A5%E5%85%A9%E6%88%B0-%E5%A5%A7%E9%81%8B%E6%94%B6%E8%A6%96%E4%BA%BA%E6%B0%A3%E7%8E%8B-012729474.html
    廖淑靜 (2011)。自行車休閒者休閒動機、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埔裡自行車道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管靜怡 (2013)。自行車騎乘者之休閒動機、滿意度與休閒 效益之研究-以屏東縣恆春鎮環城自行車道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趙家宏 (2015)。酒吧消費者之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商業友誼對顧客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主題酒吧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蔡佳蓉 (2010)。臺中市居民對騎乘自行車之休閒動機、休閒阻礙與休閒促進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蔡宇翔 (2016)。休閒動機、休閒涉入、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東臺灣慢速壘球運動參與者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劉莉芬 (2011)。登山步道登山健行者休閒動機與休閒體驗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屏東縣笠頂山登山步道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劉立雯 (2003)。夜店-Lounge Bar.Pub.Club。臺北市:朱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劉淑瑜 (2012)。單車長途騎乘者參與動機、休閒涉入、流暢體驗與休閒效益關聯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蔡宜靜 (2017)。臺南市國小親子休閒參與及休閒效益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生態,屏東市。
    鄭淑芬 (2018),臺南市新移民子女休閒參與、人格特質及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台南市。
    郭雅婷、林伯修 (2007,11月)。台北市高中生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動機因素之研究。論文發表於兩岸體育與運動休閒產業發展研討會。台北市,台灣。引自兩岸體育與運動休閒產業發展研討會論文集,83-108。
    鄭秀香 (2003)。臺北市咖啡連鎖店顧客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賴田中 (2014)。102學年度大專籃球聯賽甲一級賽事觀眾觀賞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賴韻代 (2004)。酒吧消費者動機與休閒體驗之研究-以臺中市 Lounge Bar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鍾振華 (2003)。台北 Pub 消費動機與體驗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文化大學,臺北市。
    謝淑芬 (2010)。遊憩利益、遊客滿意度與遊客忠誠度的關聯研究-兼論泡湯活動參與的調節效果。島嶼觀光研究,3(4),73-92。
    蕭丞祖 (2015)。真人密室逃脫遊戲顧客滿意度、休閒效益 與再參與意願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蕭伊容 (1995)。台北新興 PUB 的休閒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市。
    簡永昌 (2012)。烏來名湯溫泉會館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再購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闕山晴 (2002)。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西式速食業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顏可一 (2013)。101學年度大專籃球聯賽現場觀眾運動觀賞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Anderson, E.W., Fornell, C. & Lehmann, D. R. (1994). Customer satisfaction, Market share, and Profitability: Findings from Sweden, Journal of Marketing, 58(3), 53-66.
    Ajzen, I. (1991). Benefits of leisure: A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In B. L. Driver, P. J. Brown, & G. L. Perterson (Eds), Benefits of Leisure, 411-418.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Beard, J. G., & Ragheb, M. G. (1983). 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 20-33.
    Bobby, G. (1995). The importance of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 279-299.
    Baldwin, C. K., & Caldwell, L. L. (2003). Development of the free time motivation scale for adolescent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5,129-151.
    Bammel, G., & Burrus-Bammel, L. L. (1982). 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Dubuque, IA: Wm. C. Brown Company Publisher.
    Bright, A. D. (2000). The role of social marketing in 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2 (1), 12-18.
    Cardozo, R. N.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3), 244-249.
    Chen, C. H. (2005). Personality trai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leisure motiv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in 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studen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he Incarnate Word, San Antonio, Texas.
    Clawson, M., & Knetsch, J. L. (1966). Economic of outdoor recreation.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Crandall (1980). Motivations for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 (1) , 45-53。
    Czepierel, J. A., L. J. Rosenberg, & A. Akerele (1974), Perspectives on Consumer Satisfac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Chicago, IL. Quoted in AMA Educators’ Proceedings, 119-123.
    Donald, N., Roberson, Jr., & Vesna, B. (2009). Remedy for modernity:Experiences of walkers and hikers on Medvednica mountain. Leisure Studies, 28(1). 105-112.
    Driver, B. L., & Brown, P. J. (1975). A Sociopsychological definition of recreation demand with implication for recreation resource planning, Washington, DC :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Deci, E. L., & Ryan, R. M. (2000).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NY: Plenum Press.
    Driver, B. L., Brown, P. J., & Peterson, G. L. (1991). Benefits of Leisure.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
    Engel, J. F., Blackwell, R. D., & Miniard, P. W. (1993). Consumer Behavior, (7th ed). Chicago, IL: The Dryden Press.
    Fornell, C. (1992).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 exper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5(4), 1-22.
    Fournier, S., Mick, D. G. (1999). Rediscovering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63(4), 5-23.
    Howard, J. A., & Sheth, J. N.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ew York, NY: John Wiley and Sons.
    Haine, W. Scott. (1996). The world of Paris café, sociability among the French working class. London, UK: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Iso-Ahola, S. E., & Allen, J. R., (1982). The dynamics of leisure motivation: The effects of outcome of leisure need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s, 53(2), 141-149.
    Iso-Ahola, S. E., & Mannell, R.C (1985).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traints on leisure. In M. Wade (Ed), Constraints on leisure, 111-115. Springfield, IL: 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Joy, A., & Sherry, J.F., (2003). Speaking of art as embodied imagination: A multisensory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aesthetic experienc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0(2), 259-282.
    Kay T., & Jackson, G. (1991). Leisure despite constraint:The impact of leisure constraint on leisure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3(4), 301-313.
    Kotl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Inc.
    Lounsbury, J.W., & Franz, C.P., (1990). Vacation discrepancy: A leisure motivation approach, Psychological Reports, 66(2), 699-702.
    Mannell, R.C. (1980). Social psychological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for studying leisure experiences. In S.E. Iso-Ahola (Ed.),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on leisure and recreation, 62-88. Springfield, IL: Charles C Thomas.
    Mallow, A.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96.
    Mclntyre, N. & Pigram, J. J. (1992). Recreation specialization reexamined: The case of vehicle-based campers. Leisure Sciences, 14(1), 3-15.
    Mannel, R. C., & Stynes, D. J. (1991). A retrospective: The benefits of leisure. In B.L. Driver, P. J. Brown, & G. L. Peterson (Eds.), Benefits of leisure, 461-473.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Merriam-Webster Online (2020, May 31). Definition of sports ba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sports%20bar
    Miller, J.A. (1977). Studying Satisfaction: Modifying models, electing expectation, Posing Problem, and Making Meaningful Measurements. Cambridge, MA: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72-91.
    Note, K. (1991). Public House. London, UK: London Keynote Publications Ltd.
    Oliver, R. L. (1980).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7(4), 460-460.
    Ostrom, A., & Iacobucci, D. (1995). Consumer trade-offs and the evaluation of services. Journal of Marketing, 59(1), 17-28.
    Rea, L. & Parker, R. (1997).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Survey Research – A Comprehensive Guide, Jossey-Bass Publishers, San Francisco.
    Singh, J. (1991).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of consumers’ satisfaction evaluations of service delivery.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9(3), 223-244.
    TIME (2018, May 4). The Classic British Pub is Trying to Survive Challenging Times. Retrieved from http://time.com/5265506/disappearance-british-pub/
    Tinsley, H. E. A., & Tinsley, D. J. (1986). A theory of attributes, benefits, and causes of leisure experience. Leisure Science, 8(1), 1-45.
    Verduin, J. R., & McEwen, D. N. (1984). Adults and their leisure: The need for lifelong learning. Spring Field, 6 (1), 1-11.
    Walker, G J., Jackson E. L., & Deng J. (2007). Culture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A comparison of Canadian and Mainland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9(4), 567-590.
    Weissinger, E. & Bandalos, D. L. (1995). Developmen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scale to measure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7(4), 379- 400.
    Wankel, L. M., & Berger, B. G. (1991). Their person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B. L. Driver, D. J. Brown & G. L. Peterson (Eds.), Benefits of leisure, 121-144.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Westbrook, R. A. (1980). Intrapersonal affective influences on consumer satisfaction with product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7(1), 49-5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