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育川
Huang, Yu-Chuan
論文名稱: 陳列散文研究
指導教授: 陳義芝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0
中文關鍵詞: 陳列意義治療敘述邊緣性時間間距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CH.018.2018.A0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6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陳列的生平經歷作為中心,考察其四本作品集及其他版本的內容,將其內容的主題思想、敘述特色以及意義治療分別散出討論之後,再收束回來。也就是以陳列的生命歷程為核心,透過文學創作的牽線,將上述三個討論面向連結而成為一立體圖像。
    一九八九年陳列出版了個人第一部散文集:《地上歲月》,內容包含了過去九年的創作共十二篇散文。一九九○年代初期則受玉山國家公園邀請,把在玉山一年與自然共處的經歷寫成了《永遠的山》。但在一九九三年陳列逐漸靠攏政治關懷並實踐理想之後,他的寫作成果便逐漸減少。一九九三年六月擔任民進黨花蓮縣黨部執行長,一九九四年接任主委,該年九月投入省議員選舉,雖最後未獲當選,但當時的陳列似乎已經將自己置身於民主政治的戰場。一九九六年三月參選花蓮縣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並以全縣最高票20293票當選國大代表,二○○二年一月接受徵召投入花蓮市長選舉,這一場戰役是陳列涉身政治的最後一場。落選後,回歸田野,定居花蓮,專業耕耘寫作。經過十多年的沉潛,直到二○一三年八月才由印刻出版社將他最新的作品《躊躇之歌》與《地上歲月》、《永遠的山》,以及在投入政治前後執筆的專欄文章結集為《人間‧印象》合併出版。
    陳列的散文量少而質精,三十餘年的寫作生涯,目前只有正式出版四本散文集。這四部散文集以陳列作品合集的方式問世。秉持著散文創作應是「避免寫遠離社會現實的囈語謊言,但同時又深信文學應有他之所以是文學的藝術美質,是不該受到犧牲或迫害的。」這形塑出陳列與眾不同的散文特色,不譁眾取寵,不隨社會起舞。他的文字平靜而深沉,與現代社會所追求的快速直白、講求標新立異的文章風格不同,加上不常參加活動,這也使得有關他的作品討論是較為缺乏的。直到二○一四年陳列獲得「第一屆聯合報文學大獎」之後,文壇以及讀者才又聚焦這一位以牛步速度在花蓮創作著散文的作家。
    回顧陳列這三十多年的散文創作,從《地上歲月》到《躊躇之歌》,作者一直展現出貫串同一主題的精神嵌入在寫作之中。透過文字書寫,真實呈現對於社會景況、自然情感以及人面臨困頓之時的探索,換句話說即是陳列寫作的歷程可以看成是一種意義的追尋。透過這樣的過程,建構出突破限制或提供生命在某一時空下所追求的具體意涵。
    基於以上論述,本研究便將以陳列為對象,藉由維也納心理分析學派開創者弗蘭克(Viktor E. Frankl,1905-1997)所提出的意義治療理論角度切入,以他的四部作品集為研究範圍,分別探討作家的人生經歷與文學創作觀、散文創作的主題內涵及散文敘述的特殊性、最後探源陳列如何藉由創作書寫,呈現生命不同階段所具備的意義,以及藉由意義的追求達到精神生命的至高點。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步驟 3 第三節 文獻探討 6 第貳章 陳列生平及文學創作觀 13 第一節 陳列生平分期 13 第二節 文學創作觀 24 第參章 陳列散文的主題意識 33 第一節 土地人情的關懷 35 第二節 自然奧秘的讚嘆 52 第三節 眾生百態的觀照 64 第四節 內心認知的省思 80 第肆章 陳列散文的敘述特色 91 第一節 知性與感性交融 92 第二節 敘述的邊緣性 99 第三節 敘述今昔的時間距離 110 第伍章 陳列散文的意義治療 131 第一節 意義治療理論概述 132 第二節 生命意義的追尋與實踐 142 第三節 精神層面的超越與療癒 151 第陸章 結論 161 參考書目 167

    一、陳列著作
    陳列:《地上歲月》,臺北:漢藝色研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9年4月。
    陳列:《永遠的山》,台北市: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2月。
    陳列:《人間‧印象》,新北市: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8月。
    陳列:《永遠的山》,新北市: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8月。
    陳列:《地上歲月》,新北市: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8月。
    陳列:《躊躇之歌》,新北市: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8月。

    二、近人著作(依姓氏筆畫排序)
    林芝:《望向高峰─速寫現代散文作家》,台北:幼獅文化,1992年。
    林保淳:《創意與非創意表達》,台北:里仁,1997年。
    林錫銓:《政治美學》,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初版。
    洪漢鼎:《詮釋學史》,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張汝倫:《現代西方哲學的十五堂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陳義芝主編:《臺灣文學二十年集1978~1998:散文二十家》台北:九歌,1998年。
    陳榮華著:《高達美詮釋學:《真理與方法》導讀》,臺北:三民書局,2011年9月。
    彭懷恩著:《政治學》,新北市,空中大學,2012年8月。
    琦君:《萬水千山詩友情》,台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
    瘂弦:《散文的創造﹝上﹞》,台北:聯經出版,1993年。
    葉舒憲:《文學與治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1999年。
    葉舒憲:《文學與治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1999年。
    劉翔平:《尋找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的意義治療學說》,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11年初版。
    鄭明娳:《現代散文》,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

    三、外文譯作
    弗蘭克(iktor E. Frankl,1905-1997),趙可式、沈錦惠譯:《活出意義來》,台北:光啟出版社,2001年3月初版。
    弗蘭克著,趙可式、沈錦慧合譯:《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臺北:光啟文化事業,2009年3月。
    維克多‧法蘭可(Viktor E. Frankl)著,鄭納無譯:《意義的呼喚:意義治療大師法蘭可自傳》,臺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1月。
    傑拉德‧德朗提(Gerard Delanty)著,陳子瑜譯:《歐洲的誕生:理念、認同、現實》,新北:廣場出版社,2016年7月。

    四、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白佳加:《陳列散文的主題意蘊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師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16年。
    吳明益:《當代台灣自然寫作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吳明瑋:《陳列散文主題內涵及藝術表現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13年1月。
    林佳萱:《陳列散文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12年7月。
    林琥發:《陳列躊躇之歌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邱珮萱:《戰後台灣散文中的原鄉書寫》,國立高雄師大範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
    陳威任《論陳列散文寫作與風格》,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現代文學碩士論文,2016年。
    黃文成:《受刑與書寫—台灣監獄文學考察(1895—2005)》,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6年。
    賴鈺婷:《文學創作意象質形同構類型論—以台灣當代散文為討論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賴鈺璉:《陳列的生命史與書寫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17年。
    蘇筱芸:《陳列永遠的山在台灣山岳書寫中的意義》,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簡義明:《臺灣「自然寫作」研究-以1981-1997 為範圍》,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五、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尹蓓芳整理:〈一邊是歷史,一邊是詩:劉克襄對談陳列〉,《印刻文學生活誌》第5卷第9期,2009年5月。頁58-69。
    王威智:〈從寧靜海到暴風圈─作家陳列參選省議員〉,《東海岸評論》第75期,1994年10月。頁6-9。
    王韻涵導讀,葉衽榤校訂:〈山海與人間的深描─陳列《地上歲月》〉,《明道文藝》第402期,2009年9月,頁33-37。
    石曉楓:〈理想與自我的安頓──陳列散文中的空間經驗〉,《清華學報》新47卷第3期,2017年9月,頁594-595。
    何雅雯:〈知識與心靈的雙重驚歎--陳列永遠的山〉,《文訊》第165期,台北: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1999年 7月,頁47-48。
    吳明益:〈彷彿海風穿過生鏽的鐵絲網〉,《印刻文學生活誌》第5卷第9期,2009年5月。頁70-74。
    吳明益〈囚禁的歲月—論陳列的〈無怨〉與施明德的〈囚室之春〉〉,《文學臺灣》第6期,1993年4月,頁79-95。
    吳昱慧、李加尉:〈山海對話、下筆乾坤我們的玉山和太平洋--名作家陳列、廖鴻基對談側記〉,《明道文藝》第393 期,2008 年12 月,頁17-19。
    李欣恬:〈陳列花蓮文學地景〉,《聯合文學》第359期,2014年9月,頁38。
    卓翠鑾:〈自然書寫與審美情感──試探陳列《永遠的山》〉,《寧園鐸聲》第2期,嘉義巿:嘉義市立女子高級中學,2006年。頁數15-28。
    東年:〈與陳列談臺灣農村的地上歲月〉,《聯合文學》第228期,2003年10月,頁94-102。
    林文義:〈知道你在花蓮─關於陳列及《地上歲月》〉,《新觀念》第102期,1997年4月,頁108-109。
    林銘亮:〈地動生變—論陳列《地上歲月》的自我活動與地方意義〉,《新地文學》特刊,2010年3月,頁172-202。
    張尤娟:〈永遠的山─陳列的玉山之旅〉,《新觀念》第103期,1997年5月頁70-71。
    張恆豪:〈文格與人格合而為一〉,《鹽分地帶文學》新刊號‧第73期,2018年3月,頁236-237。
    張瑞芬:〈歧路與山路--評陳列《躊躇之歌》〉,《文訊》第334期,2013年8月,頁152-154。
    盛浩偉:〈文學與政治交錯的人生─陳列X胡淑雯〉,《聯合文學》第359期,頁52-59。
    郭明福:〈讓人心柔念淨─評陳列的《地上歲月》〉,《文訊》第44期,1989年6月,頁46-48。
    郭楓:〈地上歲月,人間文學─初讀陳列《地上歲月》〉,《新地文學》第5期,1990年12月,頁194-203。
    陳列:〈一篇散文的完成〉,《東海岸評論》第77期,1994年12月,頁56-60。
    陳萬益:〈內斂沈思與平靜溫柔:論陳列的《地上歲月》〉,《第一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花蓮市:花蓮縣文化局,1998 年。頁數79-95。
    陳萬益:〈原住民的世界—楊牧、黃春明與陳列散文的觀點〉,李瑞騰編《臺灣文學二十年集:評論二十家》,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葉昊謹紀錄:陳萬益與陳列的周末對談〈地上歲月無怨無悔─文學與政治之間〉,《猶疑的座標》,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07 年,頁76-103。
    劉焜輝:〈法蘭克與意義治療法(上)〉,《諮商與輔導》第14期,1987年2月,頁6-9。
    蔡逸君:〈在我眼前的山--剪影陳列〉,《印刻文學生活誌》第5卷第9期,2009年5月。頁76-79。
    賴芳伶:〈昇華創痛,縱深意境─陳列〉,《鹽分地帶文學》新刊號‧第73期,2018年3月,頁113。
    簡義明:〈論陳列散文中的主體構成與花蓮想像〉,《第三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頁229-248。
    簡義明:〈躊躇的美學─陳列散文論〉,《聯合文學》第359期,2014年9月,頁32-41。
    蘇敏逸:〈鏤刻愛與傷害的生命之書──論陳列的長篇散文《躊躇之歌》〉,全文初稿發表於2014第一屆全球華文作家論壇,2014年11月23日。
    顏訥紀錄整理:〈流光明滅‧夢想浮沉〉,《文訊》356期,2015年6月。

    六、報紙專欄
    季季:〈陳列割草〉,《聯合報‧副刊》,2014年9月14日。
    陳列,〈該專心走文學的路了〉,《自由時報》35版,2002年11月4日。
    周芬伶、陳列主講,〈孤獨與創作之間〉,《聯合報》E7版,2006年5月8號。

    七、電子資源
    聯副電子報,2014年1月5日第4520期: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C0004/251011/web/。
    聯副電子報,2014年7月1日第4690期: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C0004/261149/web/。
    鄭景懋整理:〈2014作家撒野‧文學迴鄉7:陳列談寫在土地上的歌〉,中國時報開卷版,http://ctopenbook.tw/archives/10987418/。
    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網站: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index.htm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