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鈴茹
Hsu, Ling-Ju
論文名稱: 蕭颯小說中的「外遇現象」研究
A Study of the Phenomenon of Extramarital Affair in Hsiao Sa's Novels
指導教授: 鍾宗憲
Chung, Chung-Hsien
口試委員: 鍾宗憲 郝譽翔 林偉淑
口試日期: 2022/01/05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hinese_In-service Teacher Master's Program of Chinese Instruction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9
中文關鍵詞: 蕭颯外遇現象場域人物女性自覺
研究方法: 歷史研究法敘事分析社會文化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06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蕭颯是臺灣八○年代蜚聲文壇的女作家,她擅以冷靜寫實的筆觸描繪當時代人們在五光十色的臺北都會生活下,所面臨的內在掙扎與精神寂寞。八○年代的臺灣受到工業化的影響,逐漸成為高度消費的工商掛帥社會,而在此一社會轉型期中,價值觀的遽變使家庭型態與人際關係受到了直接的衝擊,「外遇」成為了備受矚目的社會問題。古繼堂以「擅寫外遇的蕭颯」為標題、陳碧月以「外遇殺手」稱呼蕭颯,均點出了蕭颯對於「外遇」題材的高度關注;劉紹銘則以「時代的抽樣」評論了蕭颯小說的內在意涵與價值。
    本研究遂聚焦於蕭颯小說中涉及「外遇現象」的文本,分別從「場域設定」、「人物形象」、「內在桎梏」及「現實意義」等面向來探析其側重於「外遇現象」題材創作所展現的深刻內涵。蕭颯在外遇事件的場域設定上以「職場」高居首位,正反映了當時受到了社會的經濟重心從農業社會轉型為工商業化的影響,「職場」上劃分了權力階層後的人際互動模式背後所潛藏的問題,而蕭颯再藉由「外遇者」、「受傷伴侶」者、「第三者」及「旁觀者」的人物外在形象及內在心靈桎梏的刻畫,進一步揭露了潛伏在外遇事件下所深藏的社會共相--人們在高度慾望主宰的精神荒原中迷失茫然,無法找到自我的價值與心靈安適的歸鄉。
    而後,本研究將蕭颯個人遭遇婚變的生命經驗與其在小說中對外遇現象的創作表現相互觀照,以此探析婚變事故是否對作家的創作造成影響,發現確實對她的創作意識造成了鮮明的改變,此時,蕭颯對於外遇題材的敘寫已從反映現實生活中社會問題的流行題材昇化成對內在生命經驗的體現,以此,更全面地探究蕭颯小說中高度關注外遇現象所存有的社會關懷與時代意義。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3 第三節 研究方法1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步驟13 第二章 蕭颯文學創作路17 第一節 受文學滋養的孤寂童年17 第二節 勃發創作的熱戀青春19 第三節 突破婚變的轉彎人生30 第三章 蕭颯小說中外遇場域設定之分析37 第一節 小說中外遇現象場域的安排38 第二節 小說中外遇場域聚焦於職場的意義47 第四章 蕭颯小說中外遇事件的人物形象分析53 第一節 外遇者55 第二節 受傷伴侶者66 第三節 第三者75 第四節 旁觀者81 第五章 蕭颯小說外遇人物的心理桎梏與現實意義89 第一節 物質慾望的渴求92 第二節 性的貪戀95 第三節 心靈寂寞的依託99 第四節 蕭颯小說中外遇現象所反映的現實意義102 第六章 結論117 引用書目127 附錄一 蕭颯生平記要年表132 附錄二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底至一0九年底 15歲以上人口離婚/終止結婚比例138 附錄三 蕭颯小說中外遇現象文本分析簡表139

    一 蕭颯著述
    《日光夜景》(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7)
    《二度蜜月》(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8)
    《我兒漢生》(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81)
    《霞飛之家》(臺北:聯合報社,1981)
    《如夢令》(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81)
    《愛情的季節》(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
    《死了一個國中女生之後》(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4)
    《少年阿辛》(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84)
    《小鎮醫生的愛情》(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84)
    《唯良的愛》(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86)
    《返鄉劄記》(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7)
    《走過從前》(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
    《如何擺脫丈夫的方法》(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
    《單身薏惠》(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3)
    《皆大歡喜》(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5)
    《走過從前》新版(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
    《逆光的臺北》(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
    二 專書
    楊國樞、葉啟政:《臺灣的社會問題—新編七十三年版》(臺北:巨流圖書,1974)。
    李昂:《外遇》(臺北:時代文化出版社,1985)。
    彭懷真《婚姻的危機與轉機》(臺北:洞察出版社,1987)。
    吳就君、鄭玉英:《家庭與婚姻諮商》(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87)。
    許津橋、蔡詩萍編:《1986臺灣年度評論》(臺北: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1987)。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
    李美枝:《性別角色面面觀》(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
    張小鳳等人合著:《走過女性一生》(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
    龍冠海:《社會學》﹙臺北:三民書局,1989﹚。
    李元貞:《解放愛與美》(臺北:婦女新知基金會,1990)。
    呂秀蓮:《新女性主義》(臺北:前衛出版社,1990)。
    孟樊、林燿德編選:《世紀末偏航—八○年代臺灣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1990 )。
    劉智惠:《婚姻終結者》(臺北:小說族雜誌社,1990)。
    吳娟瑜:《男人的真心話》(臺北:皇冠出版有限公司,1990)。
    彭瑞金:《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1)。
    李元貞:《女人的明天》(臺北:健行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1)。
    楊國樞、葉啟政主編,《臺灣的社會問題》(臺北:巨流,1991)。
    簡春安:《外遇的分析處置》(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
    黃重添等人合著:《臺灣新文學概觀》(臺北:稻禾出版社,1992)。
    游琬娟譯:《婚姻神話—婚姻中的24個迷思》(Marital myths, Arnold A. Lazarus原著)(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
    劉登翰、莊明萱、黃重添、林承璜主編:《臺灣文學史》(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1993)。
    葉石濤:《展望臺灣文學》(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
    黃越綏:《臺灣婚姻檔案》(臺北:時報文化,1994)。
    尼娜.歐尼爾(Nena O'neill)、喬治.歐尼爾(George O'neill)著,鄭慧玲譯:《開放的婚姻:充滿自由選擇和無限成長的婚姻關係》(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
    方祖燊:《小說結構》(臺北:東大圖書,1995 )。
    藍采風:《婚姻與家庭》(臺北:幼獅圖書公司,1996)。
    羅思瑪莉.佟恩著,刁筱華譯,《女性主義思潮》(臺北:時報文化,1996)。
    金庸:《笑傲江湖》(臺北:遠流文化出版社,1996)。
    古繼堂:《臺灣小說發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
    李仕芬:《愛情與婚姻:臺灣當代女作家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出版社,1997)。
    珍妮絲・史普林、麥克・史普林:《外遇的男女心理》(臺北:天下文化出版社,1998)。
    彭瑞金:《文學評論百問》(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
    王德威:《眾生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台北:麥田出版,2001)。
    許琇禎:《臺灣當代小說縱論--解嚴前後(1977-1997)》(臺北:五南圖書,2001)。
    吳嘉麗等人合著:《現代社會與婦女權益》(國立空中大學,2001)。
    劉秀美:《五十年來的臺灣通俗小說》(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
    沈清松:《臺灣精神與文化發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
    范銘如:《眾裏尋她—臺灣女性小說縱論》(臺北:麥田出版,2002)。
    張堂錡:《現代小說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3)。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瞿海源、張苙雲主編:《臺灣的社會問題2005》(臺北:巨流圖書,2005)。
    洪泉湖等著:《臺灣的多元文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5)。
    樊洛平:《當代臺灣女性小說史論》(臺北:商務印書館,2006)。
    陳碧月:《兩岸當代女性小說選讀》(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
    亞倫.皮斯、芭芭拉.皮斯:《為什麼男人需要性,女人需要愛?》(臺北:平安文化有限公司,2012)。
    戴月芳:《臺灣的姐姐妹妹—臺灣婦女運動進行式》(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
    曾子航:《女人不狠,男人不乖》(臺北:出色文化出版事業群,2016)。
    張瑞珊:《情愛關係的你和我》(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8)。
    顧燕翎:《臺灣婦女運動:爭取性別平等的漫漫長路》(臺北:貓頭鷹出版,2020)。
    三 學位論文
    吳亭蓉:《蕭颯及其小說的三種主題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2002。
    施慧明:《涉足婚外情之未婚女性期自我覺醒經驗之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9。
    呂佳芸:《蕭颯家庭小說研究》,嘉義:中正大學臺灣文學所碩士學位論文,2009。
    楊品蓉:《依賴的愛情—餐旅建教實習生職場戀情的質性研究》,高雄: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系碩士學位論文,2012。
    四 單篇期刊
    司馬中原:〈對才女蕭颯的期望〉,附錄於蕭颯:《我兒漢生》(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81),頁205-207。
    張系國〈少年漢生的煩惱—「我兒漢生」讀後〉,收錄於《我兒漢生》,1981,頁209-210。
    鐘麗慧:〈蕭颯的小說世界〉,《明道文藝》, 88期,1983.7,頁 51。
    隱地:〈作家與書的故事11〉,《新書月刊》,1984.8,頁46。
    張毅:〈寫在《少年阿辛》之前〉,收錄於蕭颯《少年阿辛》,臺北:九歌出版社,1984,頁 2。
    周寧:〈評介「死了一個國中女生之後」〉,收錄於蕭颯:《死了一個國中女生之後》(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4),頁135。
    楊宗潤:〈小說,人生?無奈!—論《我兒漢生》之寫觀及技巧〉,《新書月刊》5 期,1984.2,頁67。
    齊邦媛:〈閨怨之外—以實力論臺灣女作家的小說〉(《聯合文學》,1卷 5期,1985.3),頁15。
    龍應臺:〈評《小鎮醫生的愛情》〉,《新書月刊》18期,1985.3,頁 23。
    劉紹銘:〈時代的抽樣—論蕭颯的小說〉,附錄於蕭颯:《唯良的愛》(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86),頁189-212。
    馬森:〈電影對小說的影響—評《小鎮醫生的愛情》〉,《聯合文學》,2卷3期,1986.1,頁168-172。
    陳玉玲:〈臺灣女性主義思潮的發展〉,《文訊雜誌》1996.5,頁36。
    陳靜宜:〈論蕭颯外遇小說〉,《國文天地》第十四卷第三期1998.3,頁59。
    莊耀嘉:〈擇偶條件與性心理之差異:演化論的檢驗〉,《中華心理學刊》,44卷 2002,頁75-93。
    高禎臨:〈黃春明小說中的場域變遷〉,《東海中文學報》第18期2012.5,頁218。
    中華經濟研究院:《我國離婚率發展之趨勢、影響及因應作法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2012.12,頁19。
    五 報章雜誌
    【報紙】
    王端:〈筆翼雙飛 忍讓.知心張毅蕭颯甜甜蜜蜜〉《民生報.文化封信》第4版 1978.5.27。
    蕭颯:〈中篇小說獎得主 我只不過想寫〉,《聯合報》第8版1980.11.12。
    蕭颯:〈聯副與我 緣〉《聯合報》第8版,1981.9.14。
    彭碧玉:〈捕捉人生的廣角鏡—蕭颯和她的小說〉,《聯合報》8版,1979.9.21。
    金琳:〈盛傳楊惠姍 張毅「走得很近」作家蕭颯有信心 帶笑為夫闢謠〉《民生報.影劇新聞》第11版1985.7.1。
    蕭颯〈給前夫的一封信〉,《中國時報》1986.10.18~19。
    〈那裡清靜那裡待 蕭颯閉門著書〉《民生報.影劇新聞》第11版1986.10.22。
    〈圈內人語 影藝圈失婚女性可堅強?楊惠姍 張毅 蕭颯的綿纏,多位圈內人過去均有經驗,她們如何自處?〉《民生報.影劇新聞》第7版1986.10.25。
    〈蕭颯新作「唯良的愛」 出書兩週就賣了七千冊〉《民生報.文化新聞》第4版1986.11.29。
    黃碧端:〈蕭颯事件 走出男人的「世界」〉《聯合報.聯合副刊》第8版1987.1.2。
    葉石濤:〈塑造了美好的臺灣女性形象:《返鄉劄記》讀後〉,《中國時報》8版,1987.4.20。
    季季:〈站在冷靜的高處—與蕭颯談生活與寫作〉,《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7.8.14。
    宋美:〈新書論評 婦運的故事 創作的挑戰 評蕭颯的「走過從前」〉《民生報.文化新聞》第9版1988.1.3。
    齊邦媛:〈每周新書金榜 單身薏惠〉《聯合報.讀書人》第35版1993.4.8 。
    袁因:〈凹凸書評 童話故事的搬演 《皆大歡喜》〉《聯合報.讀書人專刊》第42版1995.2.16。
    徐正棽:〈蕭颯要找自己的春天 首度出度出席電影開鏡 坦言想結束與張毅的婚姻〉《聯合報.影視廣場》第22版1996.5.10
    胡幼鳳:〈孩子是話題也是爭議 兩人都是同意離婚 但教育費用難聚焦〉《聯合報.影視廣場》第22版1996.6.6。
    劉梓潔:〈蕭颯復出 擔綱「孤戀花」編劇〉《中國時報.閱讀情報》第B1版 2005.4.3。
    楊媛婷:〈小三影后搶走才子老公 多年後原配這樣說〉,《自由時報》2015.9.14。
    趙靜瑜:〈停筆20年 蕭颯再寫臺北愛情故事〉《中國時報》2015.9.15。
    王寶兒、李承陽:〈蕭颯〈給前夫的一封信〉 愛恨15年〉,《中國時報.人間副刊》2020.11.2。
    【雜誌】
    〈丈夫有外遇太太怎麼辦?〉《新女性》第3期1970.4.20
    〈丈夫有了新歡如何應付〉《新女性》第4期 1970.5.20。
    〈丈夫的心飛走了〉《新女性》第130期198012.8。
    〈禁不起考驗 外遇風暴〉《新女性》第139期1981.9.8。
    〈吸引丈夫回家的好妻子〉《新女性》第140期1981.10.8。
    六 網路資料
    內政部戶政司統計年報—「15歲以上人口離婚/終止婚姻率」(2021.3.10)
    內政部全球資訊網:https://www.moi.gov.tw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27/01/19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