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連柏炫
Po Hsuan Lien
論文名稱: 二十一世紀初期中國石油安全戰略
21st century initial period China petroleum security strategy
指導教授: 施正屏
Shih, Cheng-P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8
中文關鍵詞: 石油戰略安全儲油制度學派交易成本國家安全
英文關鍵詞: Petroleum, Strategic security oil storage, Institutional school, Tratnsaction cost, National securit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5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世界經濟復蘇,全球原油需求增長大大超出預計,國際油價攀升至21年來的最高位。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導致對原油需求大幅增加,國內石油供需矛盾突出,自1993年成為石油淨進口國後,中國被迫放棄了長達30年來自給自足政策,石油安全逐漸成為中共外交與戰略重點。
    2004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全年石油進口量突破一億噸大關。石油外交成為中國外交戰略上僅次於大國外交的第二大戰略點。
    對於石油消費國來說,石油安全是指石油進口來源的多元化和石油安全戰略儲備。本文將從制度學派的觀點觀察中國積極規劃的能源安全儲備制度,以降低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所造成交易成本上升,確保經濟穩定發展的成就與國家安全的戰略目標。
    最後從國際關係的角度上,分析及判斷中國未來是否可能為突破國際困境,謀求石油安全而引發區域性軍事衝突,或是全面性戰爭。

    Recovers along with the world economics, the global crude oil demand grows greatly surpasses the estimate, the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climbs to for 21 years most top digit. The Chinese economy high speed growth causes to the crude oil demand large increase, the domestic petroleum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ory is prominent. Became the petroleum net import country since 1993, China was compelled to give up for 30 year self-sufficient policies, the petroleum safe gradually becomes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diplomacy and the strategic key point.
    In 2004, China surmounts Japan to become is only inferior to US'S second big petroleum expense country. Whole year the petroleum import quantity breaks through hundred million tons critical junctions. The petroleum diplomacy becomes in the Chinese diplomacy strategy to be only inferior to the great nation diplomacy second big strategic spot. As for the petroleum expense country that, the petroleum security is refers to multiplex and the petroleum security strategic reserve which the petroleum import originates.
    This article will observe the Chinese positive plan from the institutional school viewpoint the energy security reserve system. Reduces in the economy developing process not the definite factor to create the transaction cost rise, guarantees the economical stable development the achievement and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target.
    Finally, from i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al angle, whether will analyze and judges China future possibly for the breakthrough international difficult position, will seek the petroleum security to initiate the regional military conflict, perhaps comprehensive war.

    目次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8 第四節 文獻回顧與檢討 ……………………………………………………9 第二章 地緣政治與新制度主義分析 第一節 地緣政治回顧 ……………………………………………………15 第二節 中國的地緣環境 ……………………………………………………19 第三節 新制度主義的研究途徑 ……………………………………………25 第四節 中國石油安全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 ………………………………36 第三章 中國石油安全戰略制度政策思維 第一節 國際原油供需市場 …………………………………………………39 第二節 中國石油安全戰略儲備制度 ………………………………………47 第三節 開發替代能源與節能 ………………………………………………54 第四章 中國石油外交之全球戰略佈局 第一節 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 ………………………………………………65 第二節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 …………………………………………………74 第三節 中國與非洲及拉丁美洲 ……………………………………………78 第四節 中國與美日兩國 ……………………………………………………81 第五章 軍事力量與經濟成就 第一節 反恐戰爭的戰略意義 ………………………………………………91 第二節 中國對外戰爭 ………………………………………………………97 第三節 潛藏軍事衝突可能性 ……………………………………………102 第六章 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113 第二節  政策建議……………………………………………………………118 參考書目………………………………………………………………122

    中文部份:
    入江昭編,1991,《巨大的轉變:美國與東亞》,上海:復旦。
    于春苓,1998,〈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北方論叢》,5期。
    上海社科院,2004,〈論中國的石油安全問題〉,《石油化工技術經濟》。
    王大銳,2004,〈中國要有石油戰略儲備〉,中國教育報,05/24,7版。
    王良能,2000,《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
    王緝思等著,2001,《冷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世界地位》,台北:生智。
    王樹春編著,2005,《冷戰後的中俄關係》,北京:時事出版社。
    王爾山,2004,〈戰略石油儲備應該控制在政府手裡〉,《21世紀經濟》,09/27。
    孔嬡嫒,2004,〈聚焦中國戰略石油儲備〉,《中國石油石化》。
    史寶華,2005,〈俄遠東石油管線敲定泰納線,安大線出局焉知非福〉,京華時報,01/05。
    石之瑜著,1994,《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
    朱明春,2005,〈關於我國能源發展戰略問題的思考〉,《中國經貿導刊》,第21期。
    朱遼野,2004,〈促進合作維護和平實現雙贏-東北亞地區國際關係走勢分析〉,《東北亞論壇》,第13卷,第2期。
    朱興珊、周騫慧,2005,〈尋找明天的石油〉,《中國國家地理》,45期。
    米慶瑜編,2001,《近現代亞太地區國際關係研究》,天津:天津人民。
    包宗和等合著,1999,《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
    肖特,2004,〈美日德法戰略石油儲備制度比較〉,《消息特刊》。
    李小華,1999,〈歐亞大陸地緣政治新格局與中國的選擇〉,《現代國際關係》,4期。
    李雁爭,2006,〈12年世紀談判終於落地,泰納線啟動中國支線〉,上海證券報,03/22。
    李廣民著,2001,《世界經濟與政治和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書籍。
    李慧蓮、孫東輝,2005,〈中國謀畫全球能源 戰略新佈局〉,中國經濟時報。
    沈玄池,2002,《國際關係》,台北:高力。
    何大明譯,1998,《長城與空城計:中國尋求安全的戰略》,台北:麥田。
    柯洛漪譯,2000,《蛻變中的中國》,台北:麥田,2000。
    林正義,1997,〈中共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交流:解放軍外交〉,《國策雙週刊》。
    林宗達著,2001,《蛻變中的軍事強權:中共軍事革新的力量》,台北:時英。
    林暐勤,2004,〈中俄能源合作與中國能源安全〉,《中國的經濟安全與發展》,北京:時事出版社。
    林碧炤,1997,《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
    呂天鈴、張霞,2006,〈我國石油進口多元化格局加速形成〉,《中國石化》。
    吳安家著,1990,《中共史學新探》,台北:幼獅。
    宮崎正弘,2003,《胡錦濤‧中國的新霸權戰略》,台北:前衛。
    於慧堅,2004,〈中哈油管預計兩年內完工〉,中國時報,05/19。
    俞正梁等著,1998,《大國戰略研究》,北京:中央編譯。
    周煦,2001,《冷戰後美國的中東政策》,台北:五南。
    胡見義,2004,〈世界石油格局走勢與我國對策〉,人民日報,07/30,第7版。
    祝小兵,2004,《淺論建立我國石油安全戰略體系》,〈國民經濟管理〉。
    南方朔,2002,〈中亞正一步步掉入美國的陷阱〉,新新聞周報,06/12。
    姚有志主編,2001,《二十世紀戰略理論遺產》,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徐尚禮,2005,〈統籌防危 中共成立能源辦〉,中國時報,06/06。
    查道炯,2004,〈戰略石油儲備 今日中國的選擇〉,《消息特刊》。
    黃奎博,2000,〈冷戰後中共與東南亞國協之政治合作〉,《國際關係學報》,第15期。
    崔新健,2004,《中國石油安全的戰略抉擇分析》,〈財經研究〉,10/19。
    陸忠偉主編,2004,《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3/2004》,北京:時事出版社。
    張亞中、孫國祥,1999,《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生智。
    張友國,2004,〈中亞利益格局中的美國與中國〉,《東北亞論壇》,第13卷第3期。
    張虎,1999,《剖析中共對外戰爭》,台北:幼獅。
    張幼文、黃仁偉著,2004,《2004中國國際地位報告》,上海。
    張雅君,1997,〈中共對美國的戰略思維與行動:圍堵與反圍堵〉,《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5期。
    張盈,2004,〈中國石油儲備體制即將運作〉,《環球供應鏈雜誌》。
    張驥,1998,《跨世紀中國的國際環境與對外戰略》,北京:中央黨校。
    馮玉軍,2006,〈國際能源秩序醞釀深刻變化〉,《世界知識》。
    陳久霖,2004,〈關於我國的石油安全戰略〉,《國民經濟管理》。
    陳淮,2004,〈中國石油戰略儲備體系還很落後〉,證券時報,08/03。
    陳啟懋,2000,《中國對外關係》,台北:吉虹。
    陳嘉生、金祖輝譯,2004,《東亞安全挑戰與美軍聯戰新思維》,龍潭:國防大學。
    陳剛,2000,〈影響跨世紀中國外交的地緣政治因素〉,《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1期。
    陳潔華,2001,《21世紀中國外交戰略》,北京:時事。
    程廣中,1999,《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楊運忠、叢向群,2001,〈論新世紀新世界地緣政治的歷史性重組〉,《當代亞太》,4期。
    楊錚編著,1998,《1999之後:21世紀中國與世界關係》,北京:中國廣播電視。
    傑佛瑞˙貝克(Jeffrey A. Bader),2006,〈美國如何與中國能源互動〉,《中國石油企業》。
    歐信宏、胡祖慶合譯,2003,《國際關係》,台北:雙葉。
    劉江,2005,〈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 中國面臨減排溫室氣體壓力〉,新京報,02/17。
    劉宏煊,2001,《中國睦鄰史-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劉棟,2006,〈熱點地預設龐大軍火庫 美三軍暗藏“隱形戰力”〉,中國國防報,10/18。
    劉瑞華譯,1999,《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台北:時報文化。
    劉瑞華譯,1999,《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台北:時報文化。
    蕭全政,1996,《劇變中的亞太與兩岸關係》,台北:業強。
    閻學通等著,1998,《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
    羅勝雄,2004,〈美俄中共在中亞地區之權力競逐〉,《中共研究》,第38卷第9期。
    譚中,2001,〈發展中印關係的新契機〉,《中國評論》。

    外文部份:
    Alchian, Armen A.1950.Uncertainty,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Becker, Gary 1976,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Human Behavior,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Christopher J Fettweis, Sir Halford Mackinder, geopolitics, and policymaking in 21st century Parameters.
    David Zweig and Bi Jianhai, China’s Global Hunt for Energy, Foreign Affairs.
    David Murphy, Martin Fackler, Asia`s Pipeline Politics,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David Hale, China’s Growing Appetites, The National Interest.
    Don M. Snider,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Documenting Strategy Vision , Carlisle Barracks:U.S.
    Erica Strecker Downs, 2000, China’s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
    Milgrom, Paul R.,Douglass C. North, and Barry W. Weingast, 1990, 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in the Revival of Trade: The Law Merchant, Private Judges, and the Champagne Fairs. Economic and Politics, 2:1-23.
    North, Douglass C.,1981,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 New York:Norton。
    Ray Cheung, Barriers in the way of tapping S American oil and ga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imon, Herbert, 1986, The Behavioral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Business.
    Stephen G. Brooks and William C. Wolforth, American Primacy in Perspectives, Foreign Affairs.
    Sugden , Roberts ,1986, The Constitutional History of England, Volume II. Oxford:Blackwell.84.
    William J Clinton, A National Security For A New Century.

    網路資料:
    陳耕,〈我國石油安全面臨嚴峻形勢〉,中國化工網,2004/7/28。
    http://www.chemsafety.com.cn/ 。
    梁海三,〈我國努力應對國際油價變動〉,中國石油網,2004/12/6。
    http://www.oilnews.com.cn/ 。
    〈中國能源使用效率低 加深石油危機〉,大紀元時報,香港版,2005/10/03。http://hk.epochtimes.com/5/10/3/9193.htm 。
    〈東北亞地區石油狀況與中國石油安全〉,《學說連線》,http://www.xslx.com/htm/gjzl/dyzz/2004-04-13-1682.htm,2005/12/05。
    〈電荒煤荒油荒 能源:誰來供應中國?〉,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jingji/1045/225909.html。
    〈尤科斯事件後俄羅斯石油工業的新格局〉,中俄經貿合作網,http://www.crc.mofcom.gov.cn/crweb/crc/info/article.jsp?a_no=7206&col_no=18,2005年3月31日。
    〈中哈輸油管建設「踩油門」地下長龍3000公里裏海石油流進中國〉,漢網,2004/05/22,http://www.cnhan.com/gb/content/2004-05/22/content_359025.htm。
    〈俄首富被捕影響安大線,中石油接手哈新油田〉,新華網,http://news3.xinhuanet.com/world/2003-10/29/content_1149035.htm。
    〈中增強南海戰略部署,影響東亞安全〉,大紀元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5/3/27/n867260.htm。
    〈突破美俄日印包圍 中國能源的五極外交〉,鳳凰網,2004/04/02,http://www.phoenixv.com/home/zhuanti/xwshj/petro101/petro105/200404/02/233564.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wjdt/1179/t5370.htm。
    〈中國能源外交的拉美突破〉,多維新聞網,2005/01/30,http://209.246.126.241/MainNews/SocDigest/Economy/2005_1_30_11_47_3_443.html。
    馮昭奎,〈中日能源合作與競爭的十個問題〉,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scholar-29.asp
    〈美國眼中的解放軍〉,《美軍軍力報告要點》,
    http://www.pf.org.tw:8080/web_edit_adv/admin/temp_lib/temp2/temp2a4/template_edit.jsp?pv=2&issue_id=75&chapter_id=3 。
    鄭永年,〈從中國威脅到中國責任〉,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low/newsid_4460000/newsid_4466400/4466460.stm。
    國研網網址: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hannel.Web/。
    中國國家統計局網址:http://210.72.32.6/cgi-bin/bigate.cgi/b/g/g/http@www.stats.gov.c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