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玄知原
Jiwon Hyun
論文名稱: 從歧視到正視的臺灣女子撞球運動
The Study on Taiwan Women Billiards Sports: From Discrimination to Attention
指導教授: 許義雄
Hsu, Yi-Hsi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0
中文關鍵詞: 撞球運動女子撞球運動安麗盃
英文關鍵詞: Billiards Sports, Women's Billiards Sports, Amway WPA Women's World 9-Ball Ope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6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撞球運動在臺灣距今已有百年之譜,但以往撞球場被歸入「八大行業」之一,總是獲得民眾負面的觀感。在經過國家政策的調整、相關單位的成立、進入校園、以及賽事之轉播等轉變,使得撞球扭轉為正面的形象。尤其近幾年,臺灣女子撞球選手,在國際舞台上表現亮眼,讓愛好者看得一清二楚,能培育出優秀的選手們一定有它的緣由。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撞球環境整體的脈絡下,釐清臺灣女子撞球運動的發展過程。以臺灣女子撞球運動為研究主題,透過文獻蒐集及訪談法進行。研究對象為從事撞球運動十多年的女子撞球運動相關人士,包含有選手、教練、媒體以及協會行政人員共四位,訪談大綱經過專家檢驗以提高本研究的可行性。
    研究結果將臺灣女子撞球運動發展分為三個時期,陳述如下:
    一、臺灣女子撞球運動歧視時期(1990前),由於政府對撞球嚴格地限制,加上,不良分子出入場所的負面刻板印象,因此,球場出現的女孩常被貼上太妹或計分小姐的標籤,對女子撞球而言是污名化時期。
    二、臺灣女子撞球運動忽視時期(1990-1997),中華民國撞球運動協會成立之後,撞球運動逐漸去除污名化的印象,與電視台的合作及女子委員會的成立,開啟女子撞球運動的發展時期。
    三、臺灣女子撞球運動正視時期(1998-2011),媒體、組織以及贊助商結合之下,舉辦「安麗盃世界女子花式撞球邀請賽」,開啟了臺灣女子撞球運動嶄新的領域,並使其普及化以及大幅成長。
    近幾年亞洲地區女子撞球運動人口越來越多,本研究以臺灣女子撞球運動研究為起點,提供一些基礎觀點以及方向,期能為日後女子撞球運動之推展及相關研究者作為參考,讓更多人為撞球運動之發展努力耕耘。

    Although Billiards in Taiwan has developed for centuries, it is classified as one of the eight industries, always a negative impression for the public. But it’s getting reversed to a positive image because of the adjustment of national polic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relevant units, promoting at schools, and the broadcasting of competition, etc. In recent years, Taiwanese Woman Pool players have had great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Obviously, it must have some reasons to cultivate the outstanding player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Women's Billiards process under the context of the pool environment, Taiwan Women’s Billiards as the topic. The methods to carry out this study were literature reviews and interviewing. Study objects were those who were engaged in women’s billiards sports, such as players, coaches, media and four of WPA staffs. For enhancing the credibility, this study asked for experts to check the study outline.
    The findings were that the development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They were as follows:
    (a) Discrimination period, before 1990, because the government strictly limited the pool and the villains hanged around the pool, the girls showed up there were labeled as bullies or Miss Score, it was stigma period.
    (b) The neglect period in 1990-1997, after Republic of China Billiards Association set up, the billiard sports gradually got rid of the stigma impression. It was development period because of cooperation with TV and establishment of Women’s Commission.
    (c) The attention period, 1998-2011, combined the media, organizations and sponsors, the holding of the "The Amway Cup World Women Billiards Invitational" opened Taiwan Women’s billiards sports’ new situation and made it popularized and rapid growth.
    In recent years, the population of women’s billiards sports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n Asia area. This study is as the start to provide some basic views and directions and is expected to be the reference for future promoting and research, letting more people work on billiards sports development.

    口試委員與所長簽字證書.........................................i 授權書.....................................................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謝 誌.....................................................vi 目 次...................................................viii 表 次......................................................x 圖 次.....................................................x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界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四節 研究之重要性..........................................3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4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七節 名詞釋義............................................11 第貳章 臺灣女子撞球運動歧視時期(1990前)........................13 第一節 撞球運動之導入........................................13 第二節 政策及制度規範........................................14 第三節 女子撞球之社會觀感.....................................18 第四節 小結:檯面下的女子撞球..................................20 第參章 臺灣女子撞球運動忽視時期(1990-1997).....................23 第一節 臺灣撞球運動的國際化...................................23 第二節 政策及制度修改........................................25 第三節 中華民國撞球運動協會之成立..............................28 第四節 小結:邊緣化的女子撞球..................................36 第肆章 臺灣女子撞球運動正視時期(1998-2011).....................38 第一節 步入軌道的撞球運動.....................................38 第二節 政策及制度轉變........................................43 第三節 媒體的加入...........................................48 第四節 安麗盃的推波助瀾......................................54 第五節 小結:扭轉形象的女子撞球.................................6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70 第一節 結論................................................70 第二節 建議................................................73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74 參考文獻...................................................76 附錄......................................................82 附錄一 中華民國撞球運動協會組織圖..............................82 附錄二 中華民國撞球運動協會人員組織圖...........................83 附錄三 中華民國撞球運動協會組織之任務...........................84 附錄四 中華民國撞球運動協會職業委員會組織簡則.....................86 附錄五 訪談逐字稿...........................................87

    一、中文文獻
    丁導民(2002)。企業實務社群的知識分享與組織學習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女子職撞,進軍大陸。(2002,12月6日)。民生報,B2版。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志仁(2006)。企業運動贊助之效益分析:以2006年安麗盃世界女子花式撞球錦標賽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克武(2001)。台灣地區撞球運動初談。大專體育,55,1-6。

    王克武、賴姍姍(2001)。台灣地區撞球運動初探。大專體育,55,121-126。

    王俊強(2001)。運動頻道節目之播映考量因素研究-以緯來體育台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梅香(2003)。我運動,所以我很美麗。國民體育季刊,32(1),62-67。

    中華民國撞球運動協會(1996)。撞球運動雜誌。臺北市:中華台北撞球運動雜誌社。

    中華民國撞球運動協會(1999)。撞球運動雜誌。臺北市:中華台北撞球運動雜誌社。

    台灣省特定營業管理規則。(1962,3月8日)。聯合報,2版。

    朱佩雯(2001,8月28日)。藤間一男,台灣撞球之父。民生報,B5版。

    全面取締電玩,重點出擊。(1990,12月9日)。民生報,13版。

    全省撞球賽,今在澎開幕。(1955,4月25日)。聯合報,3版。

    竹縣警局計劃,整頓球場茶室。(1956,3月26日)。聯合報,5版。

    有關社會安寧秩序營業管理規則全文。(1961,6月23日)。聯合報,2版。

    安麗盃報導。(2000,4月6日)。聯合報,29版。

    安麗盃決綻春天(2010)。2010安麗臺灣撞球新天后暨撞球菁英種子培訓計畫。2010年2月12日,取自安麗盃官方網站,2010安麗盃決綻春天網址http://sport.videoland.com.tw/event/10amway/amway07.asp?gnsno=12547

    李字政(2008)。砸200萬覓撞球天后接班人。2010年12月15日,取自人間福報網址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79100

    李志男、湯文慈(2006)。中華民國撞球運動協會之組職與發展。大專體育,87,82-87。

    吳育光(1997,1月1日)。體育轉播熱,菜色多又多。聯合晚報,6版。

    吳俊升(2007)。臺灣男子撞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52~2006)。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吳苹苹(1990,1月)。和現代潮流同步。中華撞球雜誌,4,38。

    林申勇(1999)。臺北撞球NO1。臺北市:風向文化事業公司。

    政府拉桿,撞球界反彈。(1994,4月7日)。民生報,2版。

    柳信美(2002)。臺灣阿美。臺北縣:寶佳利。

    施致平(2000)。媒體與運動商業化互動關係之研究。體育學報,28,62-67。

    施廷衛(2003)。休閒運動能力評鑑辦法之比較-以花式撞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省運規程修改。(1952,9月21日)。聯合報,3 版。

    高市撞球室,將不准增設。(1953,2月22日)。聯合報,4版。

    特定營業續禁新設。(1974,6月27日)。聯合報,3版。

    財政改革方案。(2007,1月12日)。經濟日報,A13版。

    徐振邦、梁文蓁、吳曉青、陳儒晰(譯)(2006)。最新教育研究法。臺北縣:韋伯。(Cohen, L., Manion, L., & Morrison, K., 2000)。

    娛樂稅法第二條條文修正草案。(2006,8月3日)。民生報,B1版。

    豈真貌可傾城惹得羣雄相鬥。(1955,4月23日)。聯合報,3版。

    張明雄(2001,6月19日)。撞球大補帖:日據時代引進撞球。民生報,B5版。

    張明雄(2001)。美國大兵讓花式撞球的種子登入臺灣。撞球運動雜誌,5,23。

    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臺北市:滄海。

    教育部規定學生不准進撞球場。(1964,1月24日)。聯合報,2版。

    陳怡每(2008)。2007安麗盃世界女子花式撞球錦標賽:現場觀眾生活型態與參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陳冠名(2008)。臺灣花式撞球史。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陳柔縉(2007)。囍事台灣。臺北市:東觀。

    陳純甄(1998)。敲桿的女孩。臺北縣:新新聞。

    張麗君(1990,9月21日)。整頓電玩店,10月起開刀。民生報,13版。

    雲大植(1990,12月28日)。撞球組織三足鼎立。民生報,4版。

    雲大植(1996,9月12日)。撞球被列為特種行業,撞球協會不以為然。民生報,2版。

    雲大植(1997,4月28日)。撞球仍是特種行業。民生報,2版。

    曾書璇(2007)。安麗盃撞得滿堂彩。動腦雜誌,376,56。

    教部決將撞球劃歸正常休閒活動。(1992,1月18日)。民生報,2版。

    許毓芸(2006)。美麗與智慧的結合:談臺灣女子撞球運動的發展。大專體育,87,88-93。

    郭聰智(2002)。臺灣地區撞球運動發展之探討。大專體育,61,169-172。

    程紹同、廖俊儒(2000)。安麗的九號風球。廣告雜誌,109,98-102。

    黃銘淳(2000)。社會科學研究法。臺北市:桂冠。

    黃邱倫(2008)。安麗女子撞球賽找尋天后接辦人:協會推出200萬元計劃。2008年5月12日,取自世新電台網址 http://shrs.shu.edu.tw/blog/blog_article_view.asp?pid=404&xid=1712

    菩薩面前失雞鴨,老師筆下出魯魚。(1954,1月21日)。聯合報,4版。

    葉基(2005,7月11日)。撞球去污名化,等到英雄。中國時報,C6版。

    鄭志富(2003)。塑造運動新形象:中華民國撞球運動協會。載於台灣體育運動管理學會(主編),臺灣地區運動產業典範集錦(頁153-180)。臺北市:師大書苑。

    劉昌德(1996)。臺灣運動商品化過程中的大眾傳播媒體角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撞球協會定期成立。(1952,6月8日)。聯合報,2版。

    撞球場成賭博場,彈子房變銷金房,警處通令全省取締。(1955,4月23日)。聯合報,3版。

    撞球運動協會(2010)。撞球運動協會簡介。2010年12月27日,取自撞球運動協會http://www.cuesports.org.tw/

    撞球運動雜誌(2003)。撞球精英種子培訓計劃。2010年12月27日。取自中華民國撞球運動協會網http://www.baroc.org/index.php?action=show&no=91

    潘建國(1997,1月1日)。運動職業化,今年動起來。聯合晚報,20版。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潘翠雯(2007)。晚近臺灣撞球運動的轉變:媒體、性別與國族。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縣。

    體委會整合運用社會體育資源。(1998,1月14日)。民生報,2版。

    二、外文文獻
    Hyun, L. (2007). Master of 3 cushion 1. Seoul: Il-shin In C.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