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明文 LIN, MIMG-WEN |
---|---|
論文名稱: |
心理劇的導演決策歷程與主角的改變--一個心理劇團體的個案研究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o the director and the protagonist's change in a psychodrama--a case study of psychodrama group |
指導教授: |
陳秉華
Chen, Ping-Wha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
論文出版年: | 1992 |
畢業學年度: | 8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4 |
中文關鍵詞: | 心理劇 、團體 、教育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87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觀察、訪談和分析回收經驗調查表等質的研究法,以了解心理劇進
行中,導演的各種決策歷程和發生於主角身上的各種行為改變。
本研究的心理劇團體由研究者所招募,商請鄭玉英和王行兩位共同擔任導演,而研究
者以參與觀察者的身分在團體中進行實地觀察。
本研究以團體過程的錄影、團體過程逐字稿、訪談導演和成員、訪談逐字稿及收回經
驗調查表的方式獲得實地資料。以了解心理劇團體各種成員對一次心理劇聚會中所發
生事件的看法。
研究者再將這些逐字稿和回收之經驗調查表做進一步的分析,而獲得本研究的結果。
本研究的結果除了描述導演所知覺到經營團體時的決策歷程、主角知覺到個人得到幫
助的過程和原因、輔角和觀眾知覺到主角得到幫助的過程和原因,及輔角和觀眾認為
自己所得到的幫助以外,尚有如下的發現:
一、心理劇演劇後的分享,對主角行為改變的影響,無論是主角、輔角和觀眾都對之
持保留的看法,但導演認為對團體的互動有幫助。
二、本研究團體的演刻歷程,不符合Goldman & Morrison所提到的模式,而比較符合
Kipper所提的模式。
三、本研究團體的團體凝聚力有快速形成,中期散失的現象。
四、本研究團體之心理劇主角選出方式似乎以由成員現場爭取,團體決定所選出來的
主角能得到較大的幫助。
五、本研究團體的導演善用導演的領導魅力(charisma),而對主角有較長期的幫助。
六、在本研究團體中,認知的洞察是心理劇團體治療的中心目的。
七、一場心理劇能否順利進行﹖其影響因素為:
1.主角的暖化程度是否足夠。
2.導演的企圖心是否恰當。
3.主角是否準備好要接受這麼大的認知改變﹖
4.主角的推選方式是否由成員爭取,團體決定。
5.有無協同導演。
最後並提出研究者在研究過程的心得及有關團體和研究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