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懷台
Hsu Huei-Tai
論文名稱: 我國大學校園人權之研究 -以大學學生自治權為例
A Studies on University Human Rights - An Exampl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utonomy
指導教授: 曲兆祥
Chu, Chao-Hs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6
中文關鍵詞: 校園人權學生自治大學法學術自由
英文關鍵詞: University’s Human Rights, Student's Autonomy, The University Act, Academic Freedo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13下載:5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憲法第11條規定:「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憲法保障講學自由,不只保障講授學術的自由,同時也保障研究學術的自由,並維護講授與研究學術所需的大學自治制度,校園人權才能落實。校園人權作為防禦權的保護法益,主要體現於為了學術活動上的自我實現,而賦予人民對抗國家高權侵犯的主觀公權利,所形成的學術自由憲法保護,在此基礎上,校園人權的保護法益包括:研究自由、學習自由與學生自治。
    透過大學自治保障校園人權,司法院釋字第380號解釋揭示:「憲法第11條關於講學自由之規定,以保障學術自由為目的,學術自由之保障,應自大學組織及其他建制方面,加以確保,亦即為制度性之保障。為保障大學之學術自由,應承認大學自治之制度,對於研究、教學及學習等活動,擔保其不受不當之干涉,使大學享有組織經營之自治權能,個人享有學術自由。」「學生自治」概念的落實,是臺灣解嚴後各種學生運動沒間斷追求目標,學生自治所訴求的主要內涵在於:學生的學習事務與公共事務,應由學生參與及管理,而藉此排除國家或大學違法或不當的干涉。
    本研究探討校園人權及大學學生自治之議題,包括有關已開發國家學生自治為例,探究校園人權、大學學生自治現況、法制問題之檢視,對大學學生自治功能、相關法令提出策進建議,以供各界之參考。

    The Article 11st of R.O.C. Constitution states: " People have the freedom of speech , teaching, writing and publishing ".
    The Constitution protects the freedom of academic activities accordingly, it is not only on the domain of teaching, but also on research , and to maintain the academicautonomy as well so that the goal of human rights on campus can be achieved. Campus human rights as a defense rights of theprotection of legal interests, mainly on self-realization of the academic activities , and giving people against the violation due to subjective public high right from the Nation ,the constitutionally protection thus formed, on this basis , to protect the campus of human rights legal interests including: research freedom, freedom to learn and student self-governed.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ampus through University Autonomy , the Judicial Yuan Interpretation No. 380 explanation of the Autonomous University revealed : " Article 11 of the Constitution, the provisions on the freedom to give lectures to protect academic freedom for the purpose of protection of academic freedom should come from her organ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aspects of the University , to be ensure , that is to set up the Institutional Protection mechanism to protect the university 's academic freedom. The University autonomy should be recognized by the system , for research,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 free from improper interference , so that universities would have theoperating performance from the autonomy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s own the academic freed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tudent self-governed , is the goal of student movement after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in Taiwan ,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appeal lies in student self-governed : students’ participation and management in public affair domains, and free from illegal or improper interference .by the Government or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issues of human rights on campus and student self-governed as well , including the student self-governed in some Advanced countries , to explore the campus of human rights ,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Autonomy, and the aspect of legalization. The author tried to present the reality of current function of student self-governed on Campus and the improvement direction of the related laws/ regulations for readers’ reference.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四節 相關名詞釋義………………………………………….13 第二章 理論建構與文獻回顧……….……………………………19 第一節 學生自治權之基本概念………………………………19 第二節 相關理論探討………………………………………….40 第三節 相關學術論文分析…………….………………………50 第四節 其他重要文獻分析…………….………………………58 第三章 已開發國家學生自治權之概況…………………………61 第一節 美國學生自治權之概況………………………………61 第二節 德國學生自治權之概況………………………………69 第三節 日本學生自治權之概況………………………………74 第四節 各國學生自治權綜合評述……………………………80 第四章 我國大學學生自治權之檢視…………….………………83 第一節 我國大學校園人權之檢視……………………………83 第二節 我國大學學生自治權現況之檢視……………………89 第三節 我國大學學生自治權相關法令之檢視……………..94 第五章 我國大學學生自治權之發展…………………………..107 第一節 我國大學學生自治權功能之發展………………….107 第二節 我國大學學生自治權相關規範之發展…….……….116 第三節 我國大學學生自治權之發展策略………….………122 第六章 結論………………………………………………………129 第一節 研究發現………………………………………………129 第二節 研究建議………………………………………………133 第三節 研究展望………………………………………………137 參考書目…………………………………………………………….139 一、中文文獻……………………………………………………139 二、英(外)文獻.…………………………………………………151 三、網路部分……………………………………………………152 附錄. 壹、 教育基本法部份條文………………………………………..153 貳、 大學法部份條文………………………………………………155 參、 司法院大法官相關解釋文…………………………………..157 一、司法院釋字第380號解釋摘要 二、司法院釋字第382號解釋摘要 三、司法院釋字第450號解釋摘要 四、司法院釋字第462號解釋摘要 五、司法院釋字第563號解釋摘要 六、司法院釋字第684號解釋摘要 肆、 大學及專科學校學生申訴案處理原則……………………161 伍、 專科以上學校處理學生事務應參考原則…………………165 陸、 教育部設置大專校院學生事務工作協調聯絡中心及輔導工作協調諮詢中心實施要點………………………………….167 柒、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自治會組織章程…………………171

    參考書目
    一、中文文獻
    王幼萍(2012),《從釋字第684號解釋探討大學生權益保障制度》,台北:立法院法制局。
    王國璋(2010),《學術論文的寫作方法與論述》,台北:時英出版社。
    石世豪(2011),〈釋字684號解釋撼動特別權力關係後–正常化的大學校園法制架構『施工中』〉,《法令月刊》,第62卷第6期,頁1-24。
    朱浤源等編(2010),《撰寫博碩士論文手冊》,台北:正中書局。
    何進財(2006),〈從尊重與包容談校園人權教育〉,《長庚科技學刊》,第5期,頁1-7。
    吳庚(2008),《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
    吳清山、林天祐(2001),〈公民教育〉,《教育研究月刊》,90期,頁111-112。
    宋偉民(2005),〈我國大專校院全校性學生自治組織之行政機關〉,《學生事務》,第44卷3期,頁4-30。
    李仁淼(2007),〈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月旦法學教室》,第5卷第8期,頁8-9。
    李仁淼(2011),〈學術自由與大學之人事自治〉,《月旦法學教室》,第10卷第5期,頁32-43。
    李仁淼(2012),〈國立大學法人化與大學自治〉,《月旦法學雜誌》,201期,頁22-44。
    李建良(1998),〈從德國經驗談公立大學公法人化及其組織〉,《二十一世紀之大學法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法學會、大學教育改革促進會。
    李建良(2001),〈大學自治、受大學教育權與法律保留原則-「二一退學制度」合憲性的探討〉,《台灣本土法學》,第29期,頁24-32。
    李建良(2002),〈論公法人在行政組織建制上的地位與功能〉,《月旦法學雜誌》,第84期,頁43-59。
    李建良(2011),〈大學生的基本權利與行政爭訟權--釋字第684號解釋簡評〉,《臺灣法學雜誌》,第171期,頁49-57。
    李彥慧(2004),〈由學生自治論學生法庭之建制與功能─以台大學生法庭為例〉,《師大公民訓育學報》,15期,頁169-189。
    李美華等譯,EarlBabbie著,(2005),《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李惠宗(2002),〈從學術自由及大學自治行政權論大學退學制度之合憲性〉,《台灣本土法學》,32期,頁27-42。
    李惠宗(2004),《教育行政法要義》,台北:元照。
    李惠宗(2005),〈大學自治下之校長遴聘與法律上之擬制—從法學方法論談撤銷黃光彩大學校長聘任案〉,《臺灣法學》,第74期,頁80-98。
    李惠宗(2011),〈大學自治權下學籍制度合憲性之探討–後釋字第684號的問題〉,《月旦法學教室》,第105期,頁86-94。
    李惠宗(2012),〈大學的法定管轄範圍〉,《臺灣法學雜誌》,第207期,頁148-159。
    周志宏(1989),《學術自由與大學法》,台北:蔚理法律。
    周志宏(2000),〈私立大學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以日本法制為借鏡〉,《臺大法學叢刊》,29卷3期,頁1-41。
    周志宏(2001),〈大學自治與強制退學制度〉,《臺灣本土法學》,29期,頁54-65。
    周志宏(2011),〈告別法治國家的原始森林?–大法官釋字第684號解釋初探〉,《台灣法學雜誌》,第171期,頁58-61。
    周家華(2011),〈司法院釋字第684號解釋與學校校務發展高階論壇--緣起、論述、補遺〉,《學生事務》,第50卷3期,頁9-24。
    周燦德(2011),〈司法院釋字第684號解釋與學校校務發展高階論壇論述提要〉,《學生事務》,第50卷3期,頁6-8。
    林子儀(1995),《美國學術自由法制之研究》,台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林少軒(2010),《踏入學生自治的世界:學生會理念與實務筆記》,台北:白象文化。
    林月雲等(2009),〈98年學生事務論壇實錄(2)--學生自治與學生領導〉,《學生事務》,第48卷2期,頁7-14。
    林生傳(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佳範(2002),〈校園人權與人權教育--淺論「學生人權」的觀念〉,《師友月刊》,第420期,頁13-16。
    林佳範(2003),《尋找校園學生主體性─學生權利與人權、法治教育理論》,台北:高等教育。
    林佳範(2007),〈大學法與學生自治〉,《96年全國學生自治發展會議》,逢甲大學,頁8-13。
    林俊傑(2008),《公立大學學生參與大學自治制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慧雲(2002),《台灣與德國大學自治權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忠民(2011),〈特別權力關係理論再修正之探討--從司法院釋字第653號解釋反思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華醫社會人文學報》,第23期,頁55-66。
    南建中(2007),〈學生自治理論與實務〉,《96年全國學生自治發展會議》,逢甲大學,頁74-85。
    柯志堂(2004),〈從美國「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到我國高等教育學生獎懲、退學與申訴制度之探討─學務人員司法事務角色的省思〉,《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五輯,頁191-206。
    柯志堂(2006),《高等教育學生權利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
    柏楊(1998),《名家談人權教育》,台北:遠流。
    洪如玉(2011),〈校園人權教育--以教師個人為起點的思考〉,《教師天地》,第170期,頁28-33。
    胡慶山(1990),《日本憲法的大學自治理念及制度保障之探討》,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宗林(1995),〈人權與教育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6期,頁19-51。
    徐筱菁(2003),〈學校行政行為與法律保留原則─論行政程序法第3條第3項第6款〉,《東吳法律學報》,第14卷,第2期,頁1-25。
    徐筱菁(2005),〈大學自治與學校自主--民主對教育法的影響〉,《當代教育研究》,第13卷3期,頁1-28。
    柴松林(2001),〈人權教育座談會〉,《訊育研究》,第40卷1期,頁2-20。
    逄煥雯(2004),《學生自治組織成員能力發展歷程的探討:對話與反思策略之應用》,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芳全(2002),《教育政策理念》,台北:商鼎。
    張春興(199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紹勳(2008),《研究方法》,台中:滄海。
    張陳弘(2004),《大學自治之重新建構》,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陳弘(2006),〈大學自治的性質與概念之釐清〉,《東吳法研論集》,第2期,頁135-188。
    張陳弘(2012),〈組織性學術自由權的民主解讀--公立大學種族入學政策合憲性之美國法比較思考〉,《東吳法律學報》,第24卷1期,頁175-220。
    張銀富(1992),〈美國大學的學生自治〉,《現代教育》7卷4期,頁65-74。
    張銀富(1996),《大學學生自治政府研究》,台北:五南。
    張銀富主編(1999),《校園民主與教授治校》,台北:五南。
    教育部(2005),《大學自治與教師、學生權利之保護》,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1),《大學自治與學生權利保障研討會成果報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2),《100年度全校性學生自治組織概況調查》,台北:教育部學生自治及公民教育實踐政策諮詢小組。
    莊國榮(2011),〈大學學生行政爭訟權的重要突破--評釋字第684號解釋〉,《臺灣法學雜誌》,第171期,頁62-73。
    莊繡霞(1996),《論學生基本權之保障:若干教育法制之憲法問題》,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育典(2002),〈學術自由保障下的學生自治〉,《學生事務》41卷3期,頁9-18。
    許育典(2005),〈人權與法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當代教育研究》,第13卷第3期,頁29-57。
    許育典(2009),〈大學自治與程序基本權--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7年度訴字699號判決評析〉,《臺灣法學雜誌》,第130期,頁265-270。
    許育典(2011),〈釋字第六八四號下大學與學生的法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199期,頁96-118。
    許育典(2012),〈大學法制下大學自治概念的釐清〉,《月旦法學》,201期,頁1-23。
    許育典(2013),《大專院校學生權利行使及學生申訴制度完備研究》,台北:教育部。
    許春鎮(2007),〈大學自治與學生法律地位〉,《臺灣海洋法學報》,第6卷1期,頁165-215。
    許春鎮(2008),〈從大學自治之本質論退學制度--兼評大法官釋字第五六三號解釋〉,《思與言》,第46卷第4期,頁105-174。
    郭展瑋、張倢妤(2007),〈新世紀臺灣大專學生自治組織公共性初探〉,《中華人文社會學報》,第6期,頁66-100。
    郭博文、姜竹如、賴羿樺(2011),〈經國學院友善校園人權環境指標及評估量表分析與研究〉,《經國學報》,第29期,頁81-92。
    陳加再(2002),《教育法制鬆綁》,台北:商鼎。
    陳啟榮(2008),〈論述特別權力關係兼論學校與學生間的法律關係〉,《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20期,頁73-86。
    陳淑芳(2011),〈大學生對學校處置不服之救濟--在司法院釋字第684號解釋之後〉,《世新法學》,第5卷第1期,頁101-154。
    陳惠邦(2001),〈德國高等教育的現況與改革動向〉,《德國教育》,臺北:師大書苑,頁149-173。
    陳銘薰、吳瓊恩等編(2005),《公共管理》,台北:空中大學。
    陳德華(1998),從國內一般性大學組織規程探討大學校園運作之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資訊》,第6 卷 2 期 ,頁115-132。
    曾大千(2011),〈從學生人權觀點論「表意管教措施」之妥適性〉,《教育實踐與研究》,第24:1期,頁1-24。
    曾建元(2000),〈美國學生模範法之研究—序說•學生權利總論〉,《律師雜誌》,254期,頁94-106。
    曾建元(2001),〈學生自治的理想與現實〉,《全國律師》,5卷第7期,頁64-67。
    黃東熊(1992),《日本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台北:教育部高教司。
    黃東熊(1995),《日本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台北:教育部。
    黃帝穎(2008),〈大學自治與學習自由--以東吳大學法學院選課制度所生爭議為例〉,《公民訓育學報》,第19期,頁143-168。
    黃帝穎(2011),〈「大學自治」--多少國家權力假汝之名!評大法官釋字第626號解釋〉,《致理法學》,第14期,頁1-30。
    黃昭元(2001),〈攏愛講上帝-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月旦法學雜誌》,第71期,頁8-9。
    黃昭元(2002),〈落第擱落魄ㄟ大學生-二一退學的憲法爭議〉,《月旦法學雜誌》,第80期,頁12-13。
    黃振誼、李佳霏等(2011),〈學生自治性社團如何運用關係行銷來與利害關係人互動〉,《育達科大學報》,第29期,頁17-46。
    黃錦堂、張文哲(2011),〈大學自治與兩種法律保留原則--釋字第563、626與684號解釋評析〉,《法令月刊》,第62卷第6期,頁13-30。
    楊仕裕(2003),〈從大學法治教育面初探學生權利〉,《學生事務》,第42卷第2期,頁44-58。
    楊仕裕(2008),〈學生自治組織在課外延伸學習教育及民主開放社會中的定位〉,《學生事務》,第47卷第1期,頁1-9。
    楊仕裕(2010),〈培養學生自治組織成員財務知能之課外延伸學習教育〉,《學生事務》,第49卷第4期,頁1-4。
    楊芬茹(2010),《大學生參與學生自治組織經驗及其對心理社會發展影響之探究—以某國立大學學生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
    葉至誠、葉立誠(2011),《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
    董保城(2006),〈公立大學個別法人化與校長產生問題之探討〉,《法治與權利救濟》,臺北:元照。
    趙俊祥、李郁強(2012),《大學法第9條、第15條及第33條條文修正草案評估報告》,台北:立法院法制局。
    劉廷揚、林威克(2011),〈大學自治與特別權力關係的論辯–大法官釋字第684號解釋初探〉,《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學報》,第4卷第2期,頁91-112。
    劉典倡(2010),《大學學生自治組織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碩士論文。
    劉阿榮(2002),〈近代人權觀念的發展與新興人權概述〉,《臺灣教育》,611期,頁8-16。
    蔡德欽(2003),〈怎樣輔導學生自治團體會比較好〉,《學生事務》,第42卷第3期,頁47-50。
    錢政銘(2009),〈論受教權之保障與救濟--以基本人權為中心〉,《國際通識學刊》,第2期,頁127-147。

    二、外國文獻
    Crossley, M. & Broadfoot, P.(1992).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Education: scope, problems and potential,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8(2),99-111.
    Goggin, M. L. & Bowman, A. O’ M., et al. (1990). Implemen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oward a third generation.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Komives, W. , & Associates. (2003) Student services: A Handbook for the Profess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Lipsky, M. (1980), Street-level Bureaucracy: Dilemmas of the Individual in Public Services. New York :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Miles, J. M., Miller, M.T., & Nadler, D. P. (2008). Student governance: Toward effectiveness and the ideal.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42(4), 1061-1069.
    Muller, R.A.(1990). Geschichte der Universitat — Von der mittelalterlichen Universitas zur deutschen Hochschule. Munchen: Verlag Georg D. W. Callwey GmbH & Co.
    Parsons, D.W. (2001). Public polic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olicy analysis . Cheltenham , UK : Edward Elgar .
    Pettit L. K. & Dunham P. C. (1983).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udent Governments and Governing Boards a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Journal, 4(4).
    Smith, S E. (2002), Who Owns Academic Freedom? : The Student for Academic Free Speech at Public Universities, 59 Wash. & Lee L. Rev. 299.
    Thieme, W.(1986). Deutsches Hochschulrecht. Koln, Berlin, Bonn, Munchen: Carl Heymanns Verlag.
    山崎真秀(1980),〈大學の自治〉,《新版憲法演習2》人權篇II,頁40-41。
    三、網路部分
    日本文部科學省網站(http://www.mext.go.jp/),2013年10月15日。
    司法院大法官網站(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2013年9月22日。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站(http://npl.ly.gov.tw/do/www/homePage),2013年11月12日。
    立法院網站(http://www.ly.gov.tw/),2013年10月22日。
    美國教育部網站(http://www.ed.gov/),2013年10月15日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網站(http://www.ntnu.edu.tw/),2013年11月5日。
    教育部網站(http://www.edu.tw/),2013年11月1日。
    德國聯邦教育研究部網站(http://www.bmbf.de/),2013年10月15日。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