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郁棋
Tzeng, Yu-Chi
論文名稱: 壽險業務人員工作生活品質對工作投入之影響-以逆境商數為干擾變項
The Influence of Working-Life Quality on Job Involvement of Life Insurance Agent-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Adversity Quotient
指導教授: 朱益賢
Chu, Yih-Hsi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1
中文關鍵詞: 工作生活品質工作投入逆境商數壽險業務人員
英文關鍵詞: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Job Involvement, Adversity Quotient, Life Insurance Ag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99下載:3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壽險業務人員的工作生活品質對工作投入之影響,以及逆境商數與工作生活品質的交互作用是否對其工作投入造成影響。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對象選擇民營壽險公司之北區通訊處,年資一年以上的業務人員。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工作生活品質、工作投入與逆境商數量表取得所需之研究資料,共計發放36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14份,有效回收率59.4%。而後將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並提出下列研究結論:
    一、壽險業務人員對工作生活品質知覺程度偏高。
    二、壽險業務人員擁有高逆境商數。
    三、壽險業務人員對工作生活品質的生存需求構面知覺程度越高,則其工作投入越高。
    四、壽險業務人員對工作生活品質的關係需求構面知覺程度越高,則其工作投入越低。
    五、壽險業務人員對工作生活品質的成長需求構面知覺程度越高,則其工作投入越高。
    六、高逆境商數的壽險業務人員於生存需求較差之環境,會有較好的工作投入。
    七、高逆境商數之壽險業務人員,對於較複雜、具挑戰性之工作,有較好的工作投入。

    This research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on job involvement of life insurance company agents, and how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between the Adversity Quotient and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influence job involvement.
    To accomplish the above purpose,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agents who have been working for more than ony year in the north agency office. Th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examine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job involvement, and Adversity Quotient. There were 360 questionnaires, 214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
    1.Life insurance agents have better satisfaction of life than average.
    2.Adversity Quotient of life insurance agents is above average.
    3.The more agents perceived existence needs of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the more their job involvement will be.
    4.The more agents perceived relatedness needs of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the less their job involvement will be.
    5.The more agents perceived growth needs of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the more their job involvement will be.
    6.For those agents with high Adversity Quotient score, they will have better job involvement under low existence needs condition.
    7.For those agents with high Adversity Quotient score, they will have better job involvement in the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works.

    目  錄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v 目 錄 vii 表  次 ix 圖  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5 第五節 研究流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工作生活品質 11 第二節 工作投入 17 第三節 逆境商數 23 第四節 工作生活品質、逆境商數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 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0 第四節 研究對象 43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49 第四章 資料分析 51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分析 51 第二節 信度檢定 60 第三節 工作生活品質及其各構面與工作投入之相關 61 第四節 工作生活品質及其各構面對工作投入之影響 62 第五節 逆境商數的干擾效果 64 第六節 研究結果 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1 第二節 建議 75 參考文獻 79 中文部分 79 外文部分 86 附  錄 91 附錄一 工作生活品質、工作投入與逆境商數問卷初稿 93 附錄二 專家效度問卷 97 附錄三 壽險業務人員的工作生活品質、工作投入與逆境商數問卷 106 附錄四 工作生活品質量表使用同意書 110

    中文部分
    丁筱晶(2010)。100大金融業/企業排名。天下雜誌,446,308-311。
    于建忠(2003)。逆境商修練:戰勝逆境的十二堂必修課。台北市:希代書版。
    王宗鴻(2006)。人格特質、主管領導風格與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對工作投入與工作績效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市:心理。
    石振宏(2003)。趨勢科技-拖鞋、可樂與牛仔褲文化。Cheers雜誌,34,22。
    各人壽保險公司內外勤人員統計(2010)。人壽保險業務統計年報。台北市: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何昆展(2008)。企業員工人格特質、工作態度、逆境商數及其創造力關聯模式之研究-以台灣高科技產業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第二版)。台北市:五南。
    吳雅萍(2010)。輪班人員的情緒智力、工作家庭雙衝突與工作投入之研究-以知覺組織支持為調節變項。國立中正大學勞工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鼎榮(1985)。心理衛生:青少年的困擾與健康。高雄:復文。
    吳韻儀(2001)。個人與企業完美結合。Cheers雜誌,6,154-157。
    李金芳(2001)。主管領導型態對部屬工作投入影響之研究-以南區國稅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青芬、李雅婷與趙慕芬(譯)(1995)。S. P. Robbins著。組織行為學。台北市:華泰。
    李冠玗(2009)。餐飲業部份工時工作者之薪酬滿足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工作價值觀為干擾變項。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美華、吳凱琳(譯)(1999)。A. H. Maslow, D. C. Steohens, & G. Heil著。馬斯洛人性管理經典 (Maslow on management)。台北市:城邦文化。
    李新鄉(1996)。自我概念、專業工作經驗、學校認同與國小教師教學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6(2),191-212。
    沈昭吟、張瑞真(2009)。逆境商數、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經營管理論叢,5(1),21-37。
    沈哲生(2004)。組織變革工作再設計下員工工作特性、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台電公司電力調度自動化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周建亨、謝安田(2000)。指派與自發選擇對工作投入度之相對影響。文大商管學報,5(1),1-17。
    林俊雄(2001)。台灣地區連鎖加盟事業經營管理者逆境回應與工作滿足、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大業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家五(譯)(2007)。L. N. Debra, & C. Q. James著。組織行為。台北市:新加坡商湯姆生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林欽榮(1983)。管理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林逸峰(2004)。領導型態、工作特性、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縣市主計人員為例。東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靜黛(1986)。自動化影響企業員工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麗玲(2008)。薪酬滿意、工作投入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郵局為例。國立臺中技術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市:五南。
    唐大鈞(2001)。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特性影響我內稽人員工作投入與離職傾向的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孫本初、王永大(1998)。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人事月刊,24(3),20-39。
    孫錦煌、溫源鳳、張翠婷(2008)。國軍組織變革工作特性、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投入關係之探討-以空軍後勤參謀為例。危機管理學報,5(1),89-100。
    徐美玲、盧美秀、陳品伶(1999)。護理人員激勵與工作投入相關性之探討。護理研究,7(3),235-247。
    翁珮雯(2006)。人力資源專業人員角色、角色壓力與工作價值觀對工作投入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美惠(譯)(1996)。G. Daniel著。EQ。台北市:時報。
    張飛、魏靜(2005)。電腦王國IBM。台北市:新瀚文化。
    張瑞真(2009)。逆境商數對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戚樹誠(2008)。組織行為(增訂版)。台北市:雙葉書廊。
    莊安祺(譯)(1997)。P. G. Stoltz著。AQ逆境商數。台北市:時報文化。
    莊安祺(譯)(2001)。P. G. Stoltz著。工作AQ-知識經濟職場守則。台北市:時報文化。
    陳之穎(2001)。家庭組織型態、家庭分工與員工工作投入及工作-家庭衝突之相關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台堅(2007)。輪班人員工作生活品質、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電力公司火力發電廠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正沛(1983)。研究人員之工作投入。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孟修(1998)。零售業員工的人格特質與工作生活品質對組織承諾工作投入服物態度與工作績效的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美志(2001)。工作生活品質對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家聲、樊景立(2000)。我國國人工作生活品質經驗之研究。管理評論,19(1),31-79。
    陳益增(2006)。員警工作生活品質、工作投入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勤務規劃型態及員警認知為干擾變數。私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淑芬(2002)。高科技研發人員工作生活品質與離職意圖關聯性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淑嬌(1989)。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形式、教師工作投入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騰淵(1991)。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湯明哲(2001)。知識管理。台北市:天下遠見。
    黃中才(2004)。追求極限-英代爾成功之道。台北市:海洋文化。
    黃文亮(1998)。報關行員工工作生活品質知覺、工作投入與離職意願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河明(2000)。黃河明的惠普經驗。台北市:天下遠見。
    黃俊英(2005)。業務研究:管理與技術。台北市:華泰。
    黃英忠、何金銘、陳儀蓉、柯元達(2003)。努力歸因對個我與社會取向成究動機影響工作投入的中介效果-以某外送速食連鎖店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3(4),93-108。
    黃郁烝(2008)。薪酬制度知覺、工作投入、組織承諾與留任意願間關係研究-以航空業為例。輔仁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黃姬棻(2009)。護理人員之薪資制度與領導風格知覺對工作績效之影響-組織承諾及工作投入之中介效果分析。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楊文友(2002)。警察人員工作投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麗華(2001)。員工工作生活品質滿意度與個人工作績效關係之探討-以台北凱悅大飯店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廖怡婉(2001)。輪班對工作生活品質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A公司飛機修護人員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劉志華、鄭航芝(2010)。校長誠信領導對初中教師工作投入的影響研究。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50-54。
    劉博志(2008)。證券營業員對跨售業務之薪酬滿足、教育訓練與工作投入、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某綜合證券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毓玲(譯)(2000)。P. F. Drucker著。21世紀的管理挑戰。台北市:天下遠見。
    劉榮欽(2004)。領導行為、組織氣候及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鳳珍(2006)。快樂,比高薪重要。天下雜誌,356,160-163。
    蔡天生、孫仲山、黃慈惠(2009)。薪酬公平認知對薪資滿足、組織承諾與工作投入之個案研究。若瑟醫護雜誌,3(1),5-15。
    鄭濟世(2002)。保險業經營之特性與風險評估。台灣經濟金融月刊,38(7),52-60。
    盧淵源(譯)(1986)。杉本辰夫著。事物、營業、服務的品質管理。台北市:中興管理顧問公司。
    鍾娉華(2006)。人力資源管理措施知覺對員工工作績效之影響-工作投入及組織承諾之中界效果分析。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簡文娟(1999)。組織創新氣候評鑑表之建立-以高科技產業為實證研究對象。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簡立峰(2008)。扁平化Google讓創意由下而上。台北:數位時代。
    藍麗娟(2001)。撐起你的AQ之傘。Cheers雜誌,6,132-135。
    魏士琦(2008)。社會支持、工作投入與工作績效之研究-以逆境商數為干擾變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魏世良(2006)。領導型態、工作投入與工作績效之研究-以某平面顯示玻璃基板公司生產部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羅耀宗(譯)(2005)。W. Jack, & W. Suzy著。致勝:威爾許給經理人的二十個建言。台北市:天下遠見。

    英文部分
    Ahmed, N. (1981). Quality of work life: A need for understand. Indian Management, 20(11), 29-33.
    Aldag, R. J., & Brief, A. P. (1975). Some correlates of work valu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6), 757-760.
    Alderfer, C. P. (1972). Existence, relatendness, and growth. New York: Free Press.
    Allport, G. W. (1947). The psychology of participation. Psychological, 52, 117-132.
    Blood, M. R., & Hulim, C. L. (1967). Alienation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workers responses. Journal of Appliced Psychology, 151(3), 284-290.
    Brown, S. P. (1996). A meta-analysis and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on job involve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0(2), 235-255.
    Clifford, M. M. (1988). Failure tolerance and academic risk-taking in ten- to twelve-year-old student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8, 15-27.
    Cummings, T. G., & Huse, E. F. (1989).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4th ed.). St. Paul. MN: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Devellis, R. F. (1998).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CA: Sage.
    Dubin, R. (1956). Industrial work’s worlds: A study of the central life interests of industrial workers. Social Problem, 3, 131-142.
    Dweck, C. S. (1999). Self-theories: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 Philadelphia, PA: Psychology Press.
    Efraty, D., & Sirgy, M. J. (1990). The effects of quality of work life (QWL) on employee behavioral response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2(1), 31-47.
    Goodwin, C., & Ross, I. (1992). Consumer responses to service: influence of procedural and interactional fairness percep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5(2), 149-163.
    Guest, R. H. (1979). Quality of work life-learning from Tarrytow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7, 76-87.
    Hackman, J. R., & Oldham, G. R. (1975). Development of the job diagnostic surve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2), 159-170.
    Heskett, J. L., Sasser, W. E., & Schlesinger, L. A. (1997). The service profit chain: how leading companies link profit and growth to loyalty, satisfaction, and value (2nd ed.). Free Press.
    Jack R. F., & Norman E. W. (2005). How to design and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 (6th ed.). Boston: McGraw-Hill College.
    Kanungo, R. N. (1979). The concepts of alientation and involvement revisited.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6(1), 119-138.
    Kanungo, R. N. (1982). Measurement of job and work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3), 341-349.
    Kleinbaum, D. G., Kupper, L. L., & Muller, K. E. (1998). Applied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other multivariable methods (3rd ed). Pacific Grove: Duxbury Press
    Law, M. (2000). Participation in the occupations of everyday life.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56, 640-659.
    Lawler, E. E., & Hall, D. T. (1970). Relationship of job characteristics to job involvement satisfaction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4(4), 306.
    Lawler, E. E. (1994). Motivation in work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Lee, Y. D., Lain, J. W., & Chen, C. Y. (1999). A study on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ity for white-collor employees: A case of electronic industry in Taiwan. The Chinese Military Academy Journal, 37, 345-361.
    Levine, M. F. (1983). Self-developed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measure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 4, 35-46.
    Levine, M. F., Taylor, J. C., & Davis, L. E. (1984). Defining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Human Relations, 37(1), 81-104.
    Lodahl, T. M., & Kejner, M. (1965).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job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9(1), 24-33.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McCook, K. D. (2000). Organizational percep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job attitude, efforts, performan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Louisiana.
    Mckelvey, B., & Sekayman, U., (1977). Toward a career-based theory of job involvement: A study of scientist and engineer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2), 281-298.
    Michael, C. E., & Spector, P. E. (1981). Causes of employee turnover: A test of the mobley, griffeth, hand, and melino model.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1), 53-59.
    Mueller, R. O. (1997).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Back to basic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4, 353-369.
    Nadler, D. A., & Lawler, E. E. (1983). Quality of work life: Perspectives and direction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1(3), 20-30.
    Nun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Rabinowitz, S. S. & Hall, D. T. (1977). Organization research on job involve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4(2), 265-288.
    Rigdon, E. (2005). SEM FAQ. http://gsu.edu/~mkteer/sem.html.
    Saleh, S. D., & Hosek, J. (1976). Job involvement: Concepts and measuremen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2), 213-224.
    Shamir, B., & Salmon, I. (1985). Work at home and the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3), 58-68.
    Stoltz P. G. (1997). Adversity Quotient: Turning Obstacles into Opportunities. John Wiley & Sons Inc.
    Zeithaml, V. A., Berry, L. L., & Parasuraman, A. (1996). 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60, 31-4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