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金蓮 Tsan, Kim-Lien |
---|---|
論文名稱: |
新臺灣之子跨國銜轉學生華語補救教學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New Taiwanese Children's Chinese Remedial Teaching |
指導教授: |
林振興
Lin, Jen-Sh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9 |
中文關鍵詞: | 新臺灣之子 、新住民子女 、跨國銜轉學生 、華語補救教學 |
英文關鍵詞: | Children of New Inhabitants, Transnational Transfer Students, Chinese Remedial Teaching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310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47 下載: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臺灣新住民不斷增加,在臺灣也越來越多新住民子女因為家庭的因素,需要銜轉臺灣與其他國家的教育體制。這些新住民子女銜接臺灣的教育後,學習與生活方面遇到困難重重,在適應臺灣生活與學校的環境過程中,最大困難為語言障礙。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欲了解新住民跨國銜轉學生華語補救教學之現況,與了解銜轉學生對於華語輔導之需求。本研究結果發現:
一、銜轉學生輔導之狀況主要是靠教師的教學,家長因為語言能力限制,所以在輔導方面無法提供幫助,銜轉學生在學習態度方面很好,但缺乏學習動機,較易因情緒起伏而影響學習。
二、華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如語言限制、缺乏教銜轉學生經驗、學生的心理障礙、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差異性教學、上課時間有限,其中最常遇到的困難是學生心理障礙的問題。
三、輔導銜轉學生之教材:目前大部分老師表示沒有或不確定是否有適合銜轉學生之教材,所以使用之教材主要為自編教材,其次才是國中小學課本、專門的華語教材。
四、銜轉學生與家長表示華語輔導對銜轉學生很有幫助,在學習華語的內容方面,銜轉學生表示喜歡有關生活化的主題。
最後,針對本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希望對於華語輔導教師與政府機構及相關教育單位能有所幫助。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children of these new residents in Taiwan have been transited to the education systems of Taiwan and other countries. After transition to education of Taiwan, these new residents' children will encounter many difficulties in living and learn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remedial teaching for these children, and the demand of Chinese remedial teaching. The study has findings:
1. The status of transferee students' tutoring mainly depends on teachers' teaching. Parents cannot help a lot. Students have a good learning situation, but lack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re easily affected by bad learning mood.
2. Chinese teachers encounter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 the most commonly encountered difficulty is students' psychological barriers.
3.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ransferee students: Most teachers indicate that they do not have or are not sure whether there are suitable teaching materials.
4. Transferee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said that Chinese language tutoring are very helpful. In terms of learning Chinese, they like the topic of living.
Finally, this study makes some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language tutor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related education units.
中文部分
王光宗(2003)。臺南縣東南亞外籍母親在子女入學後母職經驗研究。嘉義縣: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我芯(2013)。對外華語文化教學實證研究:以跨文化溝通與第二文化習得為導向。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
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原作者:W.Lawrence Neuman)(原著出版年:1997)。臺北市:揚智出版社。
吳宗立(2013)。新住民子女親子溝通與同儕互動關係之研究。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佳宜(2008)。國民小學教師提升新住民子女學習適應之行動研究。新北市: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青蓉(2003)。跨國婚姻移民教育的核心課題。教育研究集刊,49,33-60。
呂侑陵(2016)。跨國銜轉學生在個別化華語教學之溝通策略研究--以兩位越南背景學生為例。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阮越進(2011)。初級華語口語課程設計-以越南學生為對象。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瑞金、張美智(2004)。從文化觀點探討東南亞外籍配偶在臺灣之生活適應。社區發展季刊,105,101-108。
何緯山(2007)。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臺東市: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林振興(2018)。跨國銜轉教育學生之學習輔導模式建立暨華語數位學習平臺運用之成效評估計畫。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未出版。
林筱晴(2006)。新住民女性子女閱讀能力分析:閱讀差異分析個案研究。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璣萍(2003)。臺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臺東市: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畢卿、莊麗玉、黃瓊真(2003)。新移民婦女對子女之教養—汝之長,吾之轉。護理雜誌,60(1),92-98。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臺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段、族群關係與 性別分析。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2,72-83。
陳氏金鸞(2004)。越南學生漢語聲調偏誤分析。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陶宏麟、銀慶貞、洪嘉瑜(2014)。臺灣新移民與本國籍子女隨年級的學習成果差異。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27(2),289-322。
張裕程(2017)。新移民子女對國民小學運用數位線上學習融入補救教學之知覺與認同度之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108,119-136。
許銘桂(2009)。新移民初級華語教材規劃設計與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學怡(2007)。東南亞籍移民家庭之子女在校同儕互動之個案研究。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立婷(2005)。新住民社經地位、文化資本、教育期望對其子女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之關係研究-以臺北縣國小中高年級為例。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沛文(2007)。新住民子女教育困境與因應策略。刊研習資訊刊,24(6),139-148。
黃昭勳(2018)。淺談教學現場中「跨國銜轉學生」之輔導處遇。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12),13-14。
黃琬玲(2005)。東南亞外籍配偶子女的家庭環境與學習適應情形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靖媛(2011)。平衡取向讀寫教學方案對新移民子女國語文補救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重新(2017)。教育研究法。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楊真宜(2017)。臺灣新住民子女的語言現況與角色之研究。語文與國際研究期刊,17,127-174
葉德明(2009)。雙語教學之理論與實踐(二版)。臺北市:師大書院。
趙金銘(2005)。漢語與對外漢語研究文錄。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趙金銘(1997)。漢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北京:語文出版社。
趙金銘(2006)。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與漢語認知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鄭艷群(2012)。對外漢語教育技術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潘中道、胡龍騰、蘇文賢(譯)(2017)。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原作者:Ranjit Kumar)(原著出版年:2005)。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劉玉玲(2016)。青少年發展與輔導認知、情意與關懷。臺北市:高等教育。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奇璋(2004)。外籍配偶參與國小子女學習的障礙及其解決途徑之研究。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美玲(2011)。新移民親子華語補救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珣(2014)。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簡論(八版)。臺北市:師大書院。
蔡清中(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及學業成就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銘津(2006)。外籍配偶及其子女的適應問題與輔導。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電子雙月刊。23(2),103-110。
蔡榮貴(2006)。老師如何協助班上有學校適應困難之新臺灣之子?。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電子雙月刊。23(5),21-28。
鍾鳳嬌、趙善如(2009)。教學場域的看見與行動-教師觀點談新臺灣之子的學習。幼兒教保研究期刊,3,41-61。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鎮城(2012)。移民華語教學全球在地化的語言民族誌研究。臺北市: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鍾鎮城、黃湘玲、許秀娟、許雅雯、許羚琬、張郁函(2016)。臺灣移民華語教學的發展與前瞻。華文世界,117,52-58。
鍾鎮城(2017)。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跨國銜轉孩子之系統建置研究與計畫評估」 期中執行成果報告。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未出版。
魏美惠(2009)。新臺灣之子的能力較差嗎?從多元能力與生態系統理論剖析。臺灣圖書館管理刊,5(4),47-57。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9)。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英文部分
McCormick, S.(1995). Instructing students who have literacy problems. NewYork: A simon & Schuster.
Wayne otto, K. K. (1969). Remedial teaching: Research & commen.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leman, J. S. (1990). Equality and achievement in education. Boulder, CO: Westview.
網路資源
Schleicher(2015). Helping immigrant students to succeed at school and beyond. Retrieved Oct.28, 2019, from https://www.oecd.org/education/Helping-immigrant-students-to-succeed-at-school-and-beyond.pdf
內政部移民署(2019)。外籍配偶人數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按證件分10809。2019年11月10日取自 https://www.immigration.gov.tw/5385/7344/7350/8887/?alias=settledown
內政部戶政司(2003)。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結果。2019年11月07取自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
李又如(2018)。鏡週刊。新二代的難題。2019年11月06日,取自https://www.readr.tw/project/newtype
郭韋綺(2016)。中時電子報。新二代返臺就學年增10倍。2019年11月05日,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828000366-260107?chdtv
教育部(2019)。新住民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分布概況統計。2019年11月03日,取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son_of_foreign_107.pdf
教育部(2018)。各級教育統計概況分析。2019年11月04日,取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106_all_level.pdf
教育部(2016)。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辦理補救教學作業要點修正規定。2020年01月08日,取自http://priori.moe.gov.tw/index. php?mod =about/index/content/point
教育部統計處(2005)。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報告。2019年10月27日,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ebook/others/ %E5%A4%96%E7%B1%8D%E9%85%8D%E5%81%B6%E5%B0%B1%E8% AE%80%E5%9C%8B%E5%B0%8F%E5%AD%90%E5%A5%B3%E5%AD%B8%E7%BF%92%E5%8F%8A%E7%94%9F%E6%B4%BB%E6%84%8F%E5%90%91%E8%AA%BF%E6%9F%A5%E5%A0%B1%E5%91%8A.pdf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9)。學生學習扶助(補救教學)實施方案科技化評量系統操作說明簡報。2019年11月03日,取自https://exam.tcte.edu.tw/tbt_ html/index.php?mod=download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8)。海歸學生圓學夢-跨國銜轉學習服務資源手冊充實版。2019年11月03日,取自https://newres.pntcv.ntct.edu.tw/ischool/publish_page/35/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5)。新住民子女教育發展五年中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105 年至 109 年)。2019年11月10日,取自https://www.k12ea.gov.tw/files/common_unit/514b5ef3-6e63-4a9d-8b32-37253d4fe664/doc/%E6%96%B0%E4%BD%8F%E6%B0%91%E5%AD%90%E5%A5%B3%E6%95%99%E8%82%B2%E7%99%BC%E5%B1%95%E4%BA%94%E5%B9%B4%E4%8%AD%E7%A8%8B%E8%A8%88%E7%95%AB.pdf
莉莉安(2019)。痞客邦。精緻的英文學習方式:一對一和團體班的優缺點。 2019年12月06日,取自http://lilliand1ary.pixnet.net/blog/post/308648594?utmsource=PIXNET&utm_medium=Hashtag_article
程炳林(2000)。教育大辭書。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2019年10月27日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2512/ ?index=3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9)。華語補救教學有成3300位學子受惠。2019年11月07日,取自https://www.ntpc.edu.tw/news/?mode=data&id=10315& parentid=10003&type_id=10024
臺北市民政局(2006)。北市新移民生活關懷與需求意見調查研究成果報告。2019年10月11取自https://nit.taipei/News_Content.aspx?n=DAD56E4834CD2AA6&sms=FD2ECE21F81F6DD3&s=C3AD6910E137207B
歐哲華(2006)。隨意窩。教師常用之「教學方法」大補帖。2020年02月03 日,取自https://blog.xuite.net/vla866/wretch/142882907-%E6%95%99% E5%B8%AB%E5%B8%B8%E7%94%A8%E4%B9%8B%E3%80%8C%E6%95%99%E5%AD%B8%E6%96%B9%E6%B3%95%E3%80%8D%E5%A4%A7%E8%A3%9C%E5%B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