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孟瑾 Wu, Meng-Ching |
---|---|
論文名稱: |
展演中心行銷策略之探討-以桃園鐵玫瑰藝術節為例 Research on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Performing Arts Venues: A Case Study of Taoyuan Iron Rose Festival |
指導教授: |
董澤平
Dong, Tse-Ping |
口試委員: |
林詠能
Lin, Yung-Neng 楊志強 Yang, Chih-Chiang |
口試日期: | 2021/07/06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藝術行政暨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Fine Arts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Arts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2 |
中文關鍵詞: | 館舍行銷 、藝術節 、策展 、鐵玫瑰 |
英文關鍵詞: | Venue Marketing, Arts festival, Curation, Iron Rose Festival |
研究方法: | 調查研究 、 個案研究法 、 文件分析法 、 深度訪談法 、 半結構式訪談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858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4 下載:3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桃園展演中心(又稱鐵玫瑰)作為桃園地區最具指標性的藝文館舍,有其先天的環境及硬體優勢,然而桃園市作為大臺北都會區的衛星城市,也面對臺北地區、國家級場館對觀眾的強大拉力。館舍行銷方式多元,除了足夠的宣傳經費、增加露出管道、高藝術水準的演出、視聽效果良好的硬體設施、專業友善的前臺服務之外,更重要的是讓人不得不親臨場館欣賞的節目原因。
本研究以桃園市政府藝文設施管理中心主辦鐵玫瑰藝術節為研究案例,透過個案研究、文件分析、深度訪談及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探討2018 年至2020 年該中心一改過往籌辦方式,聘用專業策展人統籌藝術節整體活動規劃,作為桃園展演中心館舍知名度行銷之成效。
透過FTCCP 模式及整合行銷、政策行銷6P 等行銷理論為研究架構,分析鐵玫瑰藝術節策展決策及行銷策略規劃,再藉由深度訪談藝術節策展人、主辦藝文館舍、表演團體及觀眾四方代表,輔以2020 年鐵玫瑰藝術節觀眾問卷調查,以瞭解為期3 年的策展對館舍知名度拓展之成效,與由此建立之場館形象,是否符合館舍既有營運定位。
針對地方藝術節慶活動作為館舍行銷策略,本研究建議:
一、地方藝文節慶活動以藝文推廣為核心宗旨,並應有明確的策展主軸且符合館舍定位及營運目標。
二、鐵玫瑰藝術節已見開拓場館知名度之成效且具擴散性。
三、場館應細緻化行銷規劃、加強與在地連結與組織調整。
關鍵字:館舍行銷、藝術節、策展、鐵玫瑰
The present paper focuses on the venue marketing effectiveness through the three-year curatorial program of Iron Rose Festival, 2018 to 2020, held by Taoyuan Art Facilities Management Center.
Taoyuan Arts Center (also known as the Iron Rose), as the most iconic arts venue in Taoyuan area, has its inherent environmental and hardware advantages. While Taoyuan is a satellite city of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it also faces the strong pull of Taipei area and
national-level venues on the audience. In addition to sufficient publicity funding, multiple marketing channels, top-class performances, well-equipped audio-visual facilities, professional
front desk services, and other word-of-mouth marketing,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is the very reason that people have to visit in person.
In 2018, the organizing model of the festival has changed by inviting professional curators to coordinate the overall planning.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uratorial planning and decision making through the FTCCP (Form/ Theme/ Context/ Cost/ Performance) model and
analyzes the use of marketing strategies, accompanied by qualitative approach adopted, such as document analysis,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he curators, organizers, performing groups and audiences, collocated with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ducted of the audience of Iron Rose Festival, 2020 for further analysis.
The intended goal is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visibility of Taoyuan Arts Center has expanded and whether the center's image created by the festival was in line with the positioning anticipated by the organizers. Drawing from the results, this research mad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With the aim of arts promotion, local arts and cultural festival should have clear curatorial axis and be in line with the visions and goals of the venue.
2. Preliminary curatorial goal of Iron Rose festival of expanding the venue’s reputation has been achieved and the model could be diffused.
3. Taoyuan Arts Centre should refine its marketing strategies, strengthen its connection with the local community groups and restructure its organization as well.
KeyWords: Venue Marketing, Arts festival, Curation, Iron Rose Festival
一、 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0)。 教育研究法。 臺北市: 五南出版社。
王受之(2003)。 有機城市=Organic City。 臺北市: 藝術家處版社。
王嵩山(1998)。誰是「curator」?博物館經驗與館員的日常生活。 臺灣博物館民族誌論壇社通訊,1(4),3-7。
王嘉驥(2001)。臺灣的位置-從策展現象的興起看臺灣當代藝術。 典藏今藝術,(101),126-129。
王鴻偉(2009)。 臺北藝術節系列整合行銷傳播之研究(碩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臺北市。
丘昌泰、余致力、羅清俊、張四明、李允傑合著(2001)。 政策分析。 臺北市: 國立空中大學。
田祖武、魏上淩、李美慧(2005)。 整合行銷傳播績效指標之建構與衡量。 行銷評論,2(2),193-218。 臺北市:華泰文化。
白斐嵐(譯)(2019)。 劇場公共領域。 Christopher Balme 原著。 臺北市: 書林。
江雅雯(2018)。 整合行銷傳播、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遊客滿意關係之研究-以新營糖廠地景藝術節為例(碩士)。 南臺科技大學, 臺南市。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3)。 我國大型地方節慶活動發展策略之研究。 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何康國(2011)。 藝穗節與藝術節:全球化的表演藝術經濟。 臺北市: 小雅音樂。
何榮幸(2006 年3 月6 日)。 全台飆節慶專題-1 破題篇。 中國時報,A2。
吳定(2002)。 公共政策。 臺北市: 五南圖書。
吳定(2003)。 政策管理。 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
吳英明(總編輯)(2009)。 公民城市學。 高雄市:空中大學城市智庫。
吳淑鈴(2001)。 臺灣國際藝術節建構之研究(碩士)。 南華大學, 嘉義縣。
吳鄭重、王伯仁(2011)。 節慶之島的現代奇觀:臺灣新興節慶活動的現象淺描與理論初探。 地理研究(54), 69-95。
呂宜玲(2000)。 如何規劃辦理「藝術節」活動。 美育雙月刊,(115),82-95。
宋曜廷、潘佩妤(2010)。 混合研究在教育研究的應用。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4),97-130。
李右婷、吳偉文、曹中丞(2013)。 大型節慶活動之成功要素與挑戰課題~以2013 臺灣燈會在新竹為例。 東亞論壇,(479),1-14。
李明宗(2002)。 當代台灣節慶活動的形貌-休閒社會學詮釋觀點的提擬(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芝屹、詹家和、施惠娟、簡明輝(譯)(2003)。 行銷管理。J. Paul Peter, & James H. Donnelly, Jr. 原著。 臺北市: 新文京開發。
李憶雯(2005)。 體驗行銷觀點下之文化消費行為:以台灣地區博物館大型特展為例(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李憶雯(2005)。 體驗行銷觀點下之文化消費行為:以臺灣地區博物館大型特展為例(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李鵬、鄒玉玲(2009)。 體育賽事型塑城市特色,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1(2),158-163。
杜秀娟(譯)(2020)。 虛擬真實:沉浸式劇場創作祕笈。 Jason Warren 原著。 臺北市: 書林。
尚榮安(譯)(2021)。 個案研究。Yin, R.K. 原著。 臺北市: 弘智文化。
周佩璇(2008)。 九0 年代以來臺灣視覺藝術機構與獨立策展人興起之研究(碩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臺北市。
林平(2005)。 策展人光環-臺灣策展事業的漫漫長路。 美術論叢,(82),213-236。
林奎佑、汪淑慧、吳素玲(2011)。 農特產觀光節慶活動效應之探討-以造橋鄉南瓜節為例。 2011 育達商業科技大學休閒與觀光國際學術研考會。 育達科技大學, 苗栗縣。
林慧婷、曾清枝(2015)。 應用FTCC 於藝術策展決策模式的研究-以畢業美展為例(碩士)。 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潔盈(譯)(2004)。 如何開發藝術市場。 Elizabeth Hill, Catherine O’Sullivan, Terry O’Sullivan 原著。 臺北市: 五觀藝術管理。
邱宏祥(2016)。 文創會展策展模式與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策展人暨參觀行為觀點探討(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
邱浩政(2002)。 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 臺北市: 五南圖書。
柯惠晴(2013)。 節慶收編的可能性?以法國法亞節為例。載於劉俊裕(主編)。 全球都市文化治理與文化策略:藝術節慶、賽事活動與都市文化形象。 新北市: 巨流。
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嘉義大學, 嘉義市。
紀慧玲(2018)。 現象4:地方藝術節開始重視策展讓表演更「接地氣」?策展體現各地創意拉進觀眾與藝術的距離。 PAR 表演藝術雜誌,(312),74-75。
紀蔚然(2018)。 閾限概念與戲劇研究之初探。 考古人類學刊,(88), 9-33。
胡幼慧、姚美華(1996)。 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主編。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臺北市:巨流。
唐申蓉(主編)(2009)。 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鑑。九十八年。臺北市: 國家圖書館。
孫本初、傅岳邦(2009)。 行銷型政府的治理模式:政策行銷與政策網絡整合的觀點。 文官制度季刊,1(4),25-55。
耿一偉(譯)(2018)。 劇場與城市。 Jen Harvie 原著。 臺北市: 書林。
高千惠(2002)。 臺灣策展人迷思與論述迷障-從臺灣當代藝術域外顯影的圖文脈絡看藝術詮釋倫理的問題。 藝術家,(321),236-246。
高登第(譯)(1998)。 票房行銷:菲利浦˙科特勒談表演藝術行銷策略。 Philip Kotler, Joanne Scheff 原著。 臺北市:遠流。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 質化研究設計: 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 Joseph A. Maxwell 原著。 臺北市: 心理。
張以潔、詹筱苹、張芝維、廖怡鈞、賴韋廷、翁琬柔、李宛儒、陳立凡、Ling Hsu、Gladys Lee(2020)。 策展的門道。 La Vie,(192),14-16。
張竹君(2016)。 從城市與藝術節的關係談我們需要什麼藝術節(碩士)。 國立中山大學, 高雄市。
張婉真(2000)。 當代藝術.展覽.策展人, 歷史文物,(87),81-90。
張紹勳(2000)。 研究方法。 臺中市: 滄海。
張晴文採訪(2004a):陳建北:魚和水的問題。 藝術家,352,257。
張晴文採訪(2004b):林書民:給彼此更寬裕的空間。 藝術家,352,263。
張琬婷(2017)。 大學附設華語中心之發展研究-以慈濟大學華語中心為例(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
張慧慧(2018)。 反思藝術消費習慣 探討與日常生活關係-訪「2018 臺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 PAR 表演藝術雜誌,(308),60-63。
張慧慧(2019)。 從海線到山邊 臺南不只是「臺南」-2019 臺南藝術節策展人帶路。PAR 表演藝術雜誌,(321),140-159。
許功名、劉幸真(1998)。 博物館參觀經驗之比較-以省美館與科博館為例。 博物館學季刊,12(3),3 - 34。
許安琪(2001)。 整合行銷傳播引論:全球化與在地化行銷大趨勢。 臺北市: 學富文化。
郭為藩(2006)。 全球視野的文化政策(第三版)。 臺北市: 心理。
陳世瑋(2015)。 城市藝文節慶與文化公民權-以臺北電影節為例。 載於劉俊裕、 張宇欣、 廖凰玎(主編)(2015)。 臺灣文化權利地圖。 高雄市: 巨流。
陳希林、閰蕙群(譯)(2005)。 節慶與活動管理。 Johnny Allen, William O’Toole, Ian McDonnell, Robert Harris 原著。 臺北市: 五觀藝術管理。
陳其南、孫華翔(2000)。 從中央到地方文化施政觀念的轉型。 新世紀智庫論壇,(10),81-82。
陳柏州、簡如邠(2004)。 台灣的地方新節慶。 新北市:遠足文化。
陳國維(2009)。 鳳山建城220 週年城慶活動研究-以愛丁堡藝術結為參考模式(碩士)。文藻外語學院, 高雄市。
陳璽敬、陳俊良、林志隆(2014)。 策展理念傳達效果探討:以「原來臺灣」展覽為例。設計學報, 19(3), 1-22。
傅岳邦、高文彬(2008)。 全球環境政策行銷趨勢下我國公務人員考試的變革。考銓季刊,55,142-159。
曾光華、陳貞吟(2002)。 體驗行銷的特性與應用。 第一屆服務業行銷暨管理學術。
游瑛妙(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者對活動品質的滿意度分析: 以第十一屆民藝華會為例。 臺灣省政府交通處旅遊局。
黃巧慧(2015)。 建構FTCG 大學藝文中心經營策略評估模式:形式/主題/脈絡/治理的演繹與應用(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黃巧慧、 莊明振(2015)。 建構FTCG 大學藝文中心經營策略評估模式:形式/主題/脈絡/治理的演繹與應用(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 新竹市。
黃巧慧、莊明振(2013)。 以「粉樂町政大續展」為例 探討FTCC 做為策展決策參考模式之可行性。 設計學報, 18(4), 1-21。
黃任閔、王泳鑫(2012)。 高雄世界運動會城市行銷效益探討。 運動知識學報,(9),141-152。
黃淑琴、鈺城、羅翔蓮(2010)。 從遊客觀點探討新興節慶活動之價值模式。 2010 第十一屆管理學域學術研討會。 朝陽科技大學, 臺中市。
楊東震(2008)。 非營利事業行銷與管理。 新北市: 新文京開發。
葉子琪(2012)。 策展人關鍵特質之初探(碩士)。 世新大學, 臺北市。
葉至誠(2000)。 社會科學概論。 臺北市: 揚智文化。
葉至誠、葉立誠(1999)。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臺北市: 商鼎文化。
聞鴻儒(2012)。 鹿港古蹟旅遊涉入程度、體驗價值、地方依附與地方意向的關聯性研究(碩士)。 南華大學, 嘉義縣。
劉金照、劉一慧、孟祥仁(2008)。 建構參與者對台灣地方節慶活動效益認知模式之研究。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2),141-162。
劉俊裕(2013)。 全球都市文化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反思。 載於劉俊裕(主編)。 全球都市文化治理與文化策略:藝術節慶、賽事活動與都市文化形象。 新北市: 巨流。
劉約蘭(2009)。 從全球在地化論公務人員應有的思維與能力。 國家精英季刊, 5(3),32-33。
劉美琪(2004)。行銷傳播概論。 臺北市: 雙葉書廊。
潘淑滿(2003)。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 臺北市: 心理。
鄭慧華(2009)。 Back to the Future:獨立策展中的趨勢和傳統(兼談策展2.0)。 典藏今藝術,(203),110-112。
魯炳炎(2007a)。 政策行銷理論意涵之研究。 中國行政,(78),31-53。
魯炳炎(2007b)。 公共政策行銷理論之研究:應然面與實然面的對話。 臺北:韋伯文化。
錢又琳(2018)。 臺灣地方藝術節慶發展與文化體驗策略之探索性研究(碩士)。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新北市。
駱少康(譯)(2013)。 行銷管理學。 Philip Kotler, Kevin Lane Keller 原著。 臺北市: 臺灣培生教育, 臺灣東華書局。
駱焜祺(2002)。 觀光節慶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屏東縣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活動為例(碩士)。 國立中山大學, 高雄市。
戴國良(2005)。 整合行銷傳播-全方位理論架構與本土實務個案。 臺北市: 五南。
鍾介凡(2006)。 成功慶典活動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碩士)。 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鍾沛芸(2015)。 策展關鍵成功因素指標的研究 (碩士)。 中華大學, 新竹市。
鍾政偉、黃婕雅(2014)。 應用模糊德爾菲法建構以城市行銷觀點發展節慶活動策略之研究。 博物館學季刊,28(4),79-92。
魏哲勛(2011)。 後工業化時期都市跳島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南崁交流道周邊地區為例(碩士)。 東海大學,臺中市。
羅世宏等(譯)(2005)。 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 Chris Barker 原著。 臺北市: 五南。
羅婕瑜(2014)。 透過體驗行銷建立城市品牌知名度-以大甲媽祖進香繞境活動為例(碩士)。 實踐大學, 臺北市。
羅漢等(譯)(2002)。 科特勒深探大亞洲: 人潮, 金潮與地方再造。 Philip Kotler 等原著。 臺北市: 商智文化。
蘇偉業(2007)。 政策行銷:理論重構與實踐。 中國行政評論,16(1),1-34。
二、 英文部分
Buurma, H. (2001). Public Policy Marketing: Exchange in the Public Sector.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135(11/12): 1287-1302.
Bonet, B. & Schargorodsky, H. (2018). Theatre Management: Models and Strategies for Cultural Venues. Kunnskapsverket.
Cabral, S. and Krane, D. (2018). Civic festivals and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84(1), 185-205.
Cho, B.S., Lee, J., Lee, W. & Min, H. (2019). Changing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a government-hosted festival: The case of Hi Seoul Festival, South Kore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ent and Festival Management, 10 (2), 174-188.
Dean, D. (2000). Museum exhibi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Routledge.
Denzin, N. K. (1978). The research act: 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 (2nd ed.). McGraw-Hill.
Duncan, T. (1993). Integrated Marketing? It's Synergy. Advertising Age, 64(10), 22.
Getz, D. (1991). Festival, 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 Van Nostrand Reinhold.
Getz, D. (1997). Event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 Cog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
Guilford, J. P. (1965). 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McGraw-Hill.
Kamien, J. A. (2001). An advocate for everything: exploring exhibit development models. Curator, 44(1), 114-128.
Kotler, P., & Gertner, D. (2002). Country as brand, product, and beyond: A place marketing and brand management perspective. The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9, 249-261.
Kotler, P., Haider, D. H., & Rein, I. J. (1993). Marketing places: Attracting investment, industry, and tourism to cities, states, and nations. Free Press.
Merriam, S. B. (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A qualitative Approa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Merriam, S. B. (1998). Case study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Jossey- Bass.
Milionis, S. (2010). City marketing in Grace: the post-olympic use of hellinikon former
airport site. Regional Science Inquiry Journal,2(2), 151-172.
Percy, L. & Elliott R. (2005). Strategic Advertising Management (2n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ine, B. J. & Gilmore, J. H. (1998).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97-105.
Richards, G. & Wilson, J. (2004). The impact of cultural events on city image: Rotterdam, Cultural capital of Europe 2001. Urban studies, 41(10), 1931-1951.
Sandell, R. (2006). Form+Theme+Context: Balancing considerations for meaningful art learning. Art Education, January, 33-37.
Schmitt, B. (1999). Experiential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15(1-3), 53-67.
Schultz, D. E., Tannenbaum, S.I. and Lauterborn, R.F. (1993).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Putting it together and making it work. NTC Business Books.
Snavely, Keith. (1991). Marketing in the Government Sector: A Public Policy Model.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1(4), 311-326.
Stake, R.(l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Sage.
三、 網路部分
于國華、袁梅芬(2020)。表演藝術生態觀測指標與架構研究計畫-以表演團體體質能量作為表演藝術發展鏈的健全指標觀測。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取自https://www.ncafroc.org.tw/publish.html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https://www.stat.gov.tw/ct.asp?xItem=44658&ctNode=543
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 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
文化部 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311_20450.html
文化部(2019) 。2019 文化統計。文化統計網。取自https://stat.moc.gov.tw/ebook_List.aspx
文化部(2020) 。2019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文化統計網。取自https://stat.moc.gov.tw/Research.aspx
文化部文化統計 https://stat.moc.gov.tw/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https://twh.boch.gov.tw/taiwan/intro.aspx?id=15&lang=zh_tw
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 https://stat.moc.gov.tw/county/
王孟超(2018)。台灣劇場2.0 的落實。建築師雜誌。取自http://www.twarchitect.org.tw/special/%E5%8F%B0%E7%81%A3%E5%8A%87%E5%
A0%B42-0%E7%9A%84%E8%90%BD%E5%AF%A6/
交通部觀光局 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00104
朱宗慶(2008)。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角色與功能。取自http://blog.udn.com/jublog/2109382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3)。我國大型地方節慶活動發展策略之研究。取自https://ws.ndc.gov.tw/001/administrator/10/relfile/5644/3297/0058979_1.pdf
何康國(2012 年11 月4 日)。 誰的藝術節 。 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21104000699-260109?chdtv
吳紹芬紀錄(2018)。衛武營本事打造藝術節:藝術視野與策展實務。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取自https://www.npac-weiwuying.org/blogs/5afd17ce1f0e9d000729f9f6
呂佩怡(2013 年5 月6 日)。 獨立策展人是「主奴一體」的悲歌?。 香港信報。取自https://www2.hkej.com/
兩廳院售票系統2013-2018 年消費行為報告。取自https://artsticketreport.npacntch.org/2019/
兩廳院售票系統2013-2019 年消費行為報告。取自https://artsticketreport.npacntch.org/2020/
邱誌勇(2018)。十月的天空 藝術節慶展會如滿天繁星。 臺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ARTalks。 取自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event/talks/2018101502
桃園市政府 https://www.tycg.gov.tw/ch/home.jsp?id=10403&parentpath=0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https://culture.tycg.gov.tw/
桃園市政府民政局 https://cab.tycg.gov.tw/home.jsp?id=10514&parentpath=0,10432,10513
桃園市建築師公會 http://www.tyaa.org.tw/view_article.php?id=1413
桃園區公所 https://www.tao.tycg.gov.tw/home.jsp?id=13&parentpath=0,3,12
桃園區戶政事務所 https://www.taoyuanhro.tycg.gov.tw/home.jsp?id=13&parentpath=0,11,12
桃園觀光導覽網 https://travel.tycg.gov.tw/zh-tw/event/calendar/2020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20)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19 年報。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取自 https://www.ncafroc.org.tw/publish.html?anchor=publish3&type=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110 年度預算報表 https://npacntch.org/npac/download/1599041212820832.pdf
張玉音(2019)。 致策展人,你的未來我們放在心上: 國藝會 從「策展培力」到「廣設臺灣館」補助新策略。 典藏藝術家庭 ARTouch。取自https://artouch.com/view/content-11871.html
許仁豪(2020)。當祖靈遇見夜鷺《萬亞舅舅在___》。取自表演藝術評論台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61776
陳郁秀(2010)。全國文藝季。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取自 http://nrch.culture.tw/#
陳夢茹(2017)。桃園展演中心加大觀眾席升級設備 7 月中重新開放。 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324/4589531
黃國彥(2000)。 文件分析法 。 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3274/
楊天帥(2017)。藝術祭到底真正發生什麼事?。 典藏藝術家庭 ARTouch。 取自https://artouch.com/view/content-853.html
經濟部統計處https://www.moea.gov.tw/MNS/DOS/content/wHandMenuFile.ashx?file_id=3754
維基百科。桃園市。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1%83%E5%9C%92%E5%B8%82
劉筱寧(2019)。文化新地標桃園市立圖書總館預計110 年完工。 桃園電子報。取自https://tyenews.com/2019/12/38978/
鄭芝珊(2020 年11 月26 日)。 全台最年輕城市!桃園青年會結合企業二代建構交流平台。經濟日報。取自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5/5044900
鍾承恩(2020)。批判暴力卻也屈從暴力《共犯在線2.0》。取自表演藝術評論台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59898
魏琬容(2020)。設計作為表演《Better life?》。取自ARTALKS 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juries/wwj/202009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