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梅時雨
論文名稱: 我國大學校院全民國防教育課程建構之研究
指導教授: 周愚文
Chou, Yu-W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9
中文關鍵詞: 全民國防軍訓教育國防教育全民國防教育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國全民國防教育法於2005年2月2日明令公布,並於2006年2月2日開始實施,該法第七條規定,各級學校應推動全民國防教育,並視實際需要,納入教學課程,實施多元教學活動。其課程內容及實施辦法應由教育部會同中央主關機關國防部定之。全民國防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增進國人的國防意識,而大學校院的全民國防教育,在全民國防教育體系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地位,基於尊重大學學術自由、課程自主的精神,大學如何建構出一套指標性的全民國防教育,進而縱向向下延伸至中等及初等教育,橫向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建立起全民國防意識,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未來大學校院全民國防教育課程,基於各校課程自主精神,在多元化的學術領域下結合國防事務,發展出自我定位特色的全民國防教育課程,提供大學同學在學習專業學術領域的同時,亦能了解知悉相關的國防軍事知能,而呈現出多元教學的風貌。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辭 III 目次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3 第三節 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名詞界定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全民國防教育政策的意涵分析 7 第二節 兩岸全民國防教育研究分析 12 第三節 課程建構的基本理念 31 第三章 我國軍訓教育與全民國防教育關係 41 第一節 我國軍訓教育的沿革與轉型 41 第二節 我國現行軍訓教育與全民國防教育現況 51 第三節 大學實施全民國防教育現況 57 第四章 美國與中國大陸國防教育探討 63 第一節 美國國防教育的概況 63 第二節 大陸地區國防教育的概況 72 第五章 大學校院全民國防教育課程的建構 77 第一節 對大學校院全民國防教育課程的規劃 77 第二節 大學校院全民國防教育課程的架構 79 第六章 結論 8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9 第二節 建議 90 參考文獻 93 附錄 101

    中文部份
    Allan C. Ornstein & Francis P. Hunkins著(2004)。課程基礎理論,方德隆譯。台北:高等教育。
    戈柏元(2001)。臺北縣市完全中學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方東台(2001)。我國中等學校軍訓教育之定位與發展。政治大學中山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毛文戎、蘭書臣(1988)。國防教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王文科(1988)。課程論。台北:五南。
    王長河(2006)。中華民國軍事學門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洪福、夏立平(1997)。欲窮千里目:展望21世紀國防。北京:國防大學。
    王崑義、翁明賢(2001)。後冶戰時期國際關係的發展與軍訓教育的重構),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2-143。台灣國家和平安全研究協會。
    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台北:巨流。
    安豐雄、邱伯浩、張彥之、羅慶生(2002)。軍事學導論。台北:楊智。
    朱志宏(1995)。公共政策。台北:三民。
    余永章(2007)。從他山之石論述維護國家安全與全民國防之重要性。國防雜誌,國防雜誌2006-2007精選輯,頁75-96。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2003)。行政學(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宋俊(2001)。高校國防教育現況與對策。教書育人,2001年20期。6-7。
    宋耀東(2003)。試論高校國防教育的意義。井崗山醫專學報,2003年5月,10卷3期,79-80。
    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範武、取向與設計。台北:五南。
    李元喜(1989)。國防教育百題問答。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李軍(2001)。美軍人才隊伍建設及其啟示。中國高等教育,2001年21期,45-47。
    李偉(2006)。中俄非軍事單位國防教育比較研究。武漢理工大學法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湖北。
    李文師、洪松輝、洪陸訓(2001)。全民國防戰略中的軍訓教育。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9-5卜台灣國家和平安全研究協會。
    李宗藩(2002)。我國學生軍訓制度之變革與發展。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汪平(2003a)。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武漢理工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武漢。
    汪平(2003b)。當代中美非軍事院校國防教育比較研究。武漢理工大學法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湖北。
    汪國能(1994)。當前高校國防教育應當解決的幾個問題。四川師範學院學報,6,頁4-6。
    周大雄(1995)。試論國外的國防教育及特點。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5年第2期24卷,79-82。
    周小珠(1997)。全民國防教育系列讀本一基層幹部國防教育讀本。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周建華、劉登春、廖彩遠(1994)。談高校創辦國防教育基地的作用和模式。贛南師範學院學報,4,85-88。
    林水波、施能傑(1994)。強化政策執行能力之理論建構。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計畫。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林正義(1999)。如何落實全民國防。國防部88年度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桃園:國防大學。
    林吉郎(2002)。我國國家安全與危機管理。載於林哲夫主編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頁8l-120。臺北:前衛出版社。
    林哲夫(2003)。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臺北:前衛出版社。
    武炳、張彥斌、杜景山(2000)。國防教育學。北京:新華。
    侯樹棟、馮少武、崔輝政、米立根(1992)。國防教育大詞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張芳全(1999)。教育政策。臺北:師大書苑。
    姜家生(2005)。論國防教育對高校人才培養的作用。黃山學院學報,第7卷第1期2005年2月,109-110。
    洪文華(2003)。我國軍訓教育的研究一兼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軍訓教育制度。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洪陸訓、莫大華(2006)。國際情勢。臺北:國防部。
    洪陸訓,謝奕旭(2001)。從美軍民事看我國全民國防。復興崗學報,第72期,頁37-64。
    范佐驊(2007)。全民國防應有的認識與展望。國防雜誌2006-2007精選輯,頁53-74。
    孫良柱,周豔玲、劉志信(2003)。國防教育教程。黑龍江:哈爾濱工業大學。
    秦珊(1994)。1958年美國國防教育法述評。廣西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96-101。
    秦道宣、姜士團(2006)。外國國防教育發展趨勢。浙江國防教育網,6月27日取自。http://www.zjgf.cn/shownews.asp?id=938.
    翁明賢(1999)。我國軍訓教育的回顧與前瞻。臺北:聯經。
    高捷(2007)。第一屆國防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元智大學電子報,456,11月5日。取自。http://www.yzu.edu.tw/e_news.
    國防大學軍訓辦公室(2004)。國防教育學。北京:國防大學。
    國防研究院編印(1961)。各國動員制度。臺北:國防研究院。
    國防部(1970)。國防教育的宗旨和責任。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2008)。中華民國97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崔榮、李延荃、柏麗丹(1997)。按辔徐行細柳營-讓你當回兵:國防教育知識文庫一國防觀念卷。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
    張之(1989)。國防意識與民族精神。北京:新華書店。
    張明慶(2002)‧軍事社會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張芳全(1999)。教育政策。臺北:師大書苑。
    張芙美(1999)。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軍訓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幼獅。
    張建成(1999)。教育政策。載於陳奎熹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頁83-118。台北:師大書苑。
    張哲銘,謝奕旭(2004)。(當前國防通識教育發展方向)。載於國防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09-122。臺北:東吳大學。
    張舜華(2006)。全民國防與中華民國學生軍訓教育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教育部(1929)。教育部公報。第l卷1-12期。
    教育部(1933)。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臺北:宗青圖書公同。
    教育部(1936)。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臺北:開明。
    教育部(1948)。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教育部(1957)。第三次中國教育年鑑。臺北:正中。
    教育部(1974)。中華民國教育年鑑第四次。台北市。
    教育部(1978)。學生軍訓五十年。台北:幼獅。
    教育部(1981)。中華民國第五次教育年鑑。臺北:正中。
    教育部(1987)。高級中等以上學校為什麼要實施學生軍訓。台北市。
    教育部(1991)。教育行政與會議。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6)。中華民國第六次教育年鑑。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7)。歷年重要措施。2006年8月5日,取自 http://140.111.1.22/cgi-bin/checkgopher1.pl?school=/home1/gopher-data/moe/secretary/moe-politics/./1997/./a8602&subject=二月份重要措施
    教育部(2006)。各級學校推動全民國防教育課程實施辦法(草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年鑑教預編纂委員會(1996)。中華民國教育年鑑第六次。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軍訓處(1987)。學生軍訓是強種強國的教育。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軍訓處(1992)。學生軍訓教育法規選輯。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軍訓處(1996)。精進軍訓教學研討會議。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軍訓處(2002)。軍訓通訊,614期。2006年6月1日,取自
    140.111.1.169/mildata/articlesys/view_article.asp?art_id=614
    教育部軍訓處(2006a)。教育部軍訓制度改進方案。2006年8月1日,
    取自 140.111.1.169/mildata/suggestion/default.aspx
    教育部軍訓處(2006b)。教育部九十四年女性軍訓教官班考選簡章。2006年8月10日,取自
    http://www.cyut.edu.tw/~mil/download/94w.doc
    曹俊漢(1992)。公共政策。台北:三民。
    莫大華、陳文亮(2005)。全民國防的意涵一概念、戰略、公民教育與決心,載於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頁1-10。東吳大學主辦,2005年12月1日。
    許江瑞,方寧(1998)。國防法概論。北京:軍事科學。
    許晉雄,李永真(2005)‧東吳大學設置國防教育學程之初採,收於2005年東吳大學「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65-197。東吳大學。
    陳子平(2004)。美國防部2004年「中共軍力報告」研析,國防雜誌,19(11),18-30。
    陳子平(2006)。全民國防之意涵與國家安全。載於第七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桃園:國防大學主辦,10月16-19日。
    陳子平(2007)。全民國防的法制建構與實踐。國防雜誌2006-2007精選輯,頁32-52。
    陳子平(2007)。從中共「三戰」威脅探討我國「全民國防教育」之具體實踐。載於96年「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桃園:國防大學主辦,8月10日。
    陳式平(1982)。國防教育原理。臺北市:黎明文化。
    陳伯璋(1988)。知識,權利與大學教育的革新。中國論壇,25卷9期,8-11。
    陳伯璋(1994)。大學課程結構的知識社會學分析。載於歐陽教、黃政傑主編:大學教育的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陳紀雲(1988)。國防教育通俗講話。北京:國防大學。
    陳海宏、何奇松、程群(1995)。美國軍事傳統及未來走向。軍事歷史研究,2000年第3期,122-172。
    陳清添、陳清波(1987)。略述我國軍訓教育之發展。台灣文獻,38(3),3-92。
    陳慶霖(2005)。軍訓制度改革與全民國防教育的發展(下)。2007年9月19日取自 140.111.1.169/mildata/suggestion/default.aspx
    曾章瑞(2007)。全民國防概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湯文淵(2006)。我國全民國防教育戰略觀。台北:幼獅。
    黃立夫(2007)。全民國防教育的緣由與未來展望。明志科技大學學生事務處軍訓室全民國防網頁。2006年8月10日,取自
    www.mcut.edu.tw/onweb.jsp?webno=3333333442
    黃光雄、楊龍立(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理念與實作。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一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妍、李開陽(2006)。論建國後高校國防教育指導思想的轉變。天府新論,2006(1),四川。
    黃志忠(1990)。對外開放與國防教育。北京市:國防大學。
    黃建成(2005)。現行軍訓組織變革對教官角色壓力與定位之研究一論教育部軍訓制度改進方案。開南管理學院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1997)。大學的自主與責任。台北:師大學苑。
    黃政傑(1997)。大學的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學苑。
    黃財官(2007)。兩岸國防教育政策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傅景雲、高鴻春(2003)。國防教育概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楊得志、宦鄉等(1987)。國防發展戰略思考。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萬文卓(2006)。如何落實全民國防教育之研究。桃園龍潭:國防大學。
    葛芝金、程新章、吳勇剛(2001)。國防教育概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董保城(1997)。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台北:月旦。
    詹惠雪(1999)。我國大學學程自主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宗勇(2000)。中共國防教育體制及其發展。龍潭:國防大學戰爭學院。
    劉俊平(2005)。中國近現代國防思想史研究。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湖北。
    劉家楨(2005)。全民國防教育課程內容及推展策略。載於全民國防教育講義。桃園:國防大學,未出版。
    鄭文翰(1992)。軍事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鄧鵬圖、周良柱、曾砥平。美軍院校研究生教育及其啟示,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0年第5期,頁68-71。
    蕭全政(2001)。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台灣。載於中研院台灣研究推動委員會編,國家機關的職能重整與體制改革,頁63-88。台北市:中研院。
    瞭望(2006)。「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現實意義。2007年8月7日取自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8/07/content
    -4929126.htm
    謝元熙(1993)。文武合一教育之功能(再版)。台北:台灣。
    鍾堅(1999)。全民經濟國防與全民軍事國防。國防部民88年專案研究計畫出版,桃園:國防大學。
    鍾堅,邱伯浩(2007)。國防通識教育。台北:五南。
    鍾堅、張延廷(2007)。國防通識教育(上,下)。臺北:五南。
    顏章豪(2005)。我國全民國防教育之政經分析,1949-2005。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羅慶生(2005)。國防政策與國防報告書。臺北:全華。
    羅慶生(2006)。國家安全概論。臺北:全華。
    蘇志榮(1999)。國防體制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英文部分:
    Clark,B.R., & Neave,G.R.,(1992).The encyclopedia Of higher education. Oxford Pergamon Press.
    Dejnozka,E.L.,& Kapel,D.E.,(1991).American educators encyclopedia. N.Y.: Greenwood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