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漢元
Yang, Hann-Yuan
論文名稱: 文化符號應用於創意商品之創作探討 -以太極符號為例
A Study of Cultural Symbols in the Innovative Products -An Example of Taichi Symbol
指導教授: 鄧成連
Teng, Cheng-Le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2
中文關鍵詞: 文化產品太極文化產品設計
英文關鍵詞: CULTURAL PRODUCT, TAI-CHI CULTURE, PRODUCT DESIG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59下載:3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政府推行文化創意產業以來,各行各業紛紛尋找其自身定位,以迎接新的消費觀念。在物質豐沛的時代,人們不滿足於物質上單純的需求,逐漸需要高品質的文化充實其生活,故文化產品因應而生,以滿足消費者物質與精神上的渴望。而文化除了提升產品價值、滿足消費者等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從中尋求自身的轉變與發展。

本創作論文以國家政策與時事為研究動機,探討文化、文化產品定義、符號轉換之應用與太極文化,分析歸納太極文化創意產品所須考量的設計要項。搜集相關個案分析整合出太極文化產品造型、功能與文化意象之特徵,以提供該文化設計思考方向。設計創作以太極文化為內在核心之文化意涵與價值,透過產品設計流程,探索適合太極文化的產品表現形式,並在最後設計創作中,以盤、杯造型設計以呈現太極文化理念。

本研究發現文化產品能提供使用者接觸、認識其文化之管道。文化產品創作中,文化要素之選擇則以可給予使用者正向思考之價值為佳。文化產品在承傳其文化精神與內涵同時,亦可賦予其未來發展之可能。本創作以太極文化產品作為案例,整合太極文化的視覺元素與象徵意涵,並導入文化商品設計,開發符合消費者期待之文化創意產品,期在消費者市場中創造新的經濟價值。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promoting the creative industry and businesses have been searching for their own way to handle the new consumer’s attitude. In times of resources abundance, people are not satisfied with mere material fulfillment. They gradually require higher-quality products to enrich their lives. Therefore, cultural products have emerged to fill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needs of consumers. In addition to the functions of culture in rising product value and fulfilling consumers’ needs, more importantly is in seek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elf.

The intentions of this creative thesis are to research the nation’s policies and current affairs, explore the cultures, cultural product definitions, symbol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 Tai-Chi culture, analyzing points that should be in consideration when designing Tai-Chi culture creative products. Collecting relevant studies to coming up with the product’s form, function, and cultural image of Tai-Chi. All this was to provide direction for this cultural design. Creating a design with Tai-Chi as the inner core of cultural meaning and value. Through the product design process, searching for the most eligible form of this Tai-Chi product, and finally coming up with the concept of using plates and cups to illustrate the Tai-Chi culture.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cultural products can provide the user with interaction and knowledge to such cultures. It would be best if the cultural element in a cultural product can provide positive thinking. While a cultural product is inheriting the cultural spirit and content, it also gives it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is design uses Tai-Chi products as an example, integrating the visual elements and symbolic meanings of Tai-Chi culture, importing cultural product design, exploiting cultural creative products that meet the expectation of consumers and hoping to create new economic value in the consumer market.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IX 第壹章、緒論 01 一、 研究背景與動機 01 二、 研究目的 04 三、 研究目標 06 四、 創作目標 06 第貳章、文獻探討 08 一、 文化簡明定義 08 (一) 東方文化起源與定義 08 (二) 西方文化起源與定義 09 二、 文化產品 10 (一) 文化產品定義 10 (二) 文化產品賦予消費者的價值 11 (三) 文化產品設計模式 12 三、 符號學 16 (一) 符號學概要 16 (二) 符碼應用 18 四、 太極釋義 20 (一) 北宋周敦頤作<太極圖> 21 (二) 各式太極圖種類 22 五、小結 27 第参章、研究方法 29 一、研究方法 29 (一) 文獻分析法 29 (二)個案分析法 30 二、研究流程 31 第肆章 太極創意產品案例分析 35 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商品的結合 35 二、太極圖與設計 35 三、產品分析 37 (一) 產品造型分析 49 (二) 產品功能分析 55 (三) 產品意涵分析 63 (四)小結 66 第伍章 太極創意產品創作 68 一、 創作理念 68 二、 太極創意產品發想模式 68 三、 太極創意產品創作案例 70 (一) 太極創意產品創作案例一 70 (二) 太極創意產品創作案例二 75 (三) 太極創意產品視覺規畫 79 (四) 太極創意產品之展出 82 四、 創作之檢討 83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84 一、 研究結論 84 (一) 產品分析之結論 84 (二) 創作結論 86 二、 研究建議與後續研究方向 88 參考文獻 89

王文科、王智弘 (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李如菁、何明泉 (2009)。博物館文化商品的再思考:從跨界的觀點出發。設計學報,14(4),69-84。

邱憶惠(1999)。個案研究法:質化取向。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研究,7,113-127。

克利福德.格爾 (Geertz,C.) (1999)。文化的解釋(韓莉譯),南京:譯林。

何明泉、林其祥、劉怡君(1996)。文化商品開發設計之構思。設計學報,1(1),1-12。

何明泉、蔡子瑋( 1995)。產品意象語言研究-以本土性意象為例。成功大學學報,3(10),99-113。

李仁芳(2004)。生活美學與創意產業。文建會case網路學院編、王怡芳主編。臺北市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李晶緯(1995)。中華與八卦的奧秘與應用。台北:新智。

花建(2003)。文化+創意=財富。台北:帝國。

林文卿(2004)。老子《道德經》領導思想現代意涵之探討。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

林立樹(2003)。歷史中的文化課題:對西方「文化」概念的省思。哲學與文化, 30(7),159-178。

林榮泰(2005)。文化創意,設計加值。藝術欣賞,1(7),26-32。

林榮泰(2010)。融合文化與美學促成文化創意設計新興產業之探索。2010台灣創意產業經濟論壇手冊(頁22-49)。台北市: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林銘煌(2000)。產品造形中的符號與符碼。設計學報,5(2),73-8,。

高明(2006)。研究所教育研究法分類題庫。台北市:鼎茂。

孫玉珊(2005)。創造端與消費者端對大眾型文化商品之認知:探索性研究。中正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泰勒(Tylor,E.B.)(2005)。原始文化 (連樹聲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陳忱(2006)。文化產業的思考與對話。北京市 : 國際。

陳萬淇(1995)。個案研究法。台北:華泰。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郭文宗、何明泉(1997)。產品文化識別之探索。國立雲林技術學院學報,6(3),253-263。

莊宏宜( 2010)。太極原理與養生。第四屆海峽兩岸道教文化台北-鷹潭論壇大會紀念特刊暨論文集(頁101-116),台北:中華道教總會。

張岱年(1982)。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北京:三聯。

戚建海(2003)。太極拳技擊和煉丹術之奧秘。台北:逸文。

詹玉艷、蕭嘉猷、周武鵬(2002)。繪本設計在形塑地方產業文化意象的應用。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系商業設計學報,6,361-385。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台北:亞太。

趙子斌(2007)。陰陽美學思維運用於產品設計之初探。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謝明軒(2005) 創意文化設計模式之研究-以竹文具為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所碩士論文,台南。

藍麗春、邱重銘 (2008)。文化的定義、要素與特徵。2008國立台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學報,2,117-128。

Nachmias,C.F.,&Nachmias,D.(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ses) (潘明宏,陳志瑋譯)。台北:韋伯。

Throsby,D.(2003)。文化經濟學(Economics and Culture)(張維倫、潘筱瑜、蔡宜真、鄒歷安譯)。台北市:典藏。

文建會 (2007)。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台灣大百科全書上網日期:2010年11月12日。網址: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483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無日期)。上網日期:2010年10月15日。
網址:http://www.tyccc.gov.tw/_admin/_upload/community/commculture/8/file/%E6%96%87%E5%8C%96%E5%89%B5%E6%84%8F%E7%94%A2%E6%A5%AD%E7%99%BC%E5%B1%95%E7%8F%BE%E6%B3%81.pdf

李建緯(2006)。符號學是什麼?從藝術作品談起。暨大電子雜誌,40。
上網日期:2010年11月12日。網址:
http://beaver.dlc.ncnu.edu.tw/projects/emag/default.aspx?RadUrid=3c1238c7-818c-4b5e-ba91-8a79dd21db5f

侯榮芳(2006)。周敦頤《太極圖說》概述。博德季刊第九期。上網日期:2011年4月10日。網址:http://www.cc-borde.org/d001/09/09a07.htm

教育視點(2007)。教育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上網日期2011年1月29日。網址:http://news.cersp.com/sLgjx/sJxzy/200709/2720.html

陳衛民(2008)。太極圖形符號與現代平面設計。上網日期2011年1月15日。網址:http://big.hi138.com/?i88146

廖雅玉(2009)。「設計沒深度」故宮院長批 ALESSI。網路新聞。上網日期:2010年9月22日。
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13/8/1fzrh.html

Alavi, M. & Carlson, P. (1992). A Review of MIS Research and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Spring,8(4),45-62.

Chen,C.C.,&Chuang,M.C.(2008).Integrating the Kano model into a robust design approach to enhance customer satisfaction with product desig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14(2), 667-681.

Eisenhardt, K.M. (1989).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4),532-550.

Goldman,R.,& Papson,S.(1996).“The Corporate of Sign Values,”Sign Wars:The Cluttered Landscape of Advertising.NY:Guilford.

Leong,D.,& Clark,H.(2003).Culture-based Knowledge toward new design thinking and practice-A dialogue.Design Issues,19(3),48-58.

Lin,R.T.(2007).Transforming Taiwan aboriginal cultural features into modern product design: A case study of a cross-cultural product design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1(2),44-53.

Lin,R.(2008).Service Innovation Design for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A Case Study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 at NTUA.International Service Innovation Design Conference 2008,20-22 Oct.Dongseo University,Korea.14-25(Keynote Speech).
Merriam, S. B.(1988).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Thousand Oaks, CA:Jossey-Bass.

Yin R. 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 Sage Publication Inc.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