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姜旻君
Jiang,Min-Jun
論文名稱: 華語教科書插圖研究與教學應用
A Survey of Illustration in Textbooks of Chinese as a second/Foreign Language and Its Pedagogical Application
指導教授: 曾金金
Tseng, Chin-C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8
中文關鍵詞: 插圖設計插圖應用圖示功能圖文位置華語教材
英文關鍵詞: illustration designs, illustration applications, effects of illustrations, Illustration arrangement, Chinese learning material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33下載:9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華語教科書插圖使用愈見頻繁,但學者對於教材研究往往著重於語法點、詞彙量、與課程設計,對於插圖研究並不多。教材中插圖往往僅被視為裝飾的一部份,甚至不存在。而今隨著視覺霸權崛起,讀圖時代來臨,新版教材往往圖文並茂,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是由教師和學生的角度出發,調查教材使用過程中,插圖的存在對於增進學習動機、情感過濾因素與學習效益上的影響,並藉由現有教材分析,找出插圖使用、設計上的關鍵點,以期日後插圖之設計與應用提供建議。

    The use of illustrations in the Chinese learning textbooks are more frequent than before; however, when it comes to textbook study, researches are usually focusing on grammar, vocabularies, and curriculum, only littl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illustrations. Traditionally, illustrations are just seen as decoration in Chinese learning textbooks, sometimes even needn’t been existed. Now with the rise of visual hegemony, texts are usually illustrated than appearing along in new published materials. Therefor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know how teachers and students feel about textbook illustrations. Whether the existences of them improve learning motivation, influence the affective filters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r not. Moreover, the research findings contain two lists of key points to the illustration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existing materials.

    目錄v 表目錄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四節 名詞釋義3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雙代碼理論6 第二節 教科書插圖的研究7 壹、教科書插圖內涵探討7 貳、教科書插圖的分類8 參、插圖搭配文字之學習效益16 肆、影響教科書插圖效益的因素19 第三節 教科書插圖規範之探討28 壹、一般教科書插圖之規範探討29 貳、第二語言教科書插圖之規範探討33 第四節 教科書插圖注意事項34 第五節 華語教科書插圖的探討35 壹、華語教科書插圖的作用36 貳、華語教科書插圖相關研究52 第三章 研究方法54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設定54 壹、研究方法54 貳、研究設定54 第二節 研究工具與對象56 壹、研究工具56 貳、研究對象65 第三節 施測流程68 第四節 資料整理7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71 第一節 使用者對教學時使用插圖的態度71 第二節 使用者對教科書插圖使用範圍的看法80 第三節 使用者對教科書插圖需求之分析93 第四節 現有教材插圖分析96 第五章 研究總結與設計應用135 第一節 研究總結135 第二節 華語教科書插圖設計與使用建議140 第六章 結論145 第一節 研究限制145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146 參考文獻148 附錄154

    壹、教材
    Liu, Yuehua(2009)。《中文聽說讀寫》Level1,Part1。Boston:Cheng & Tsui
    LiveABC互動英語教學集團(2007-)。《互動華語》v.3、v.4、v.8。臺北市:LiveABC互動英語教學集團
    丁永壽(2002)。《對外漢語本科系列教材─看圖說話》。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朱一飛、陳舒、胡達慧(2008)。《國際少兒漢語》第7冊。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李勵、陸渝、陳紋慧(2005)。《生活E化漫談》。臺北市:師大書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策劃,鄧守信主編(2007)。《Advanced A Plus Chinese試用版》。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v.1、v.2、v.4學生作業簿。臺北市:正中出版社
    國立編譯館中小學教科用書編輯研究小組(1988)。《中小學教科用書審查制度之研究》(p.3)。臺北市:正中
    黃曉穎、李雲霞、樊穎、孫斯揚、馬丹(2008)。《實用漢語語法圖解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劉富華(2005)。《漢語樂園》v.1(活動手冊)。北京語言大學出版
    劉紀華主編、歐茵西翻譯(2002)。《五百字說華語》(中德文版)。臺北市:僑委會
    葉德明、劉咪咪, 吳彰英, 蔡顔秀(2001)。《遠東生活華語》v.3。臺北市:遠東
    鄧守信、孫珞、黃淑燕(1997)。《今日臺灣》。東海大學華語中心
    盧翠英(2007)。《遊臺灣,學華語─入門篇》。臺北市: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貳、中文部分
    Howard Gardner著,李乙明、李淑貞譯(2008)。《多元智能》。臺北市‧五南
    Michael W. Eysenck & Mark T. Keane著,李素卿譯(2003)。《認知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Linda L. Lohr著;張明傑譯(2008)。《視覺圖像與教學設計》。臺北市:心理
    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 Dee Dickinson 著,郭俊賢、陳淑惠譯(1999)。《多元智慧的教與學》。臺北市:遠流
    Nicholas Mirzoeff著,陳芸芸譯(2004)。《視覺文化導論》。臺北市:韋伯
    Richard E. Mayer(2001)。《Multimedia learning》。Cambridge ;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bert Heinich, Michael Molenda, James D. Russell著, 李文瑞等譯(1995)。《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臺北市:心理
    Robert C. Bogdan,Sari Knopp Biklen著,黃光雄主譯。《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濤石
    Thomas Armstrong著,李平譯(2003)。《經營多元智慧─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臺北市:遠流。
    丁朝蓬(2001)。教科書結構分析與內容質量評價。教育理論與實踐,21:8,61-64
    江姮姬(民90)。從哈伯瑪斯的「溝通行動理論」探討我國教科書審查制度。國教學報,13,163-168
    余光中(2005)〈我是余光中的祕書〉載於《余光中幽默文選》。臺北市:天下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續五。世界漢語教學,3。
    沈紅亮(1998)。略談課文插圖的類型及其教學。江西教育,2,7
    沈碩彬(民97)。由認知負荷理論談英語教學之實施。研習資訊,25:2,51-57
    宋振韶(2005)。教科書插圖的認知心理學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6,22-26
    宋曜廷 (2000)。先前知識、文章結構和多媒體呈現對文章學習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朱志平、江麗莉、 馬思宇(2008)。1998-2008十年對外漢語教材述評。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31-137
    朱華(2009)。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文化性和導入。宜春學院學報,3,173-175
    朱善傑,鍾世凱(2004)。動畫中漫畫表現形式研究-以漫畫造型與漫畫符號爲中心,藝術學報,75,121-142
    李泉 (2005)。《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思考》。北京:教育科學。
    李泉(2006)。《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商務印書館
    李嵐嵐(2008)。色彩心理在多媒體課件中的應用。科技資訊,36,187-189
    李孝佺(2002)。丹尼爾.貝爾、後工業社會與資訊方式。文化研究學報(文化研究書評),20,臺北。 取自網址:http://www.cc.ncu.edu.tw/~csa/oldjournal/20/journal_book_15.htm
    李欣青(1996)。多媒體的色彩運用。教學科技與媒體,28,38-45
    李世忠、葉盈秀(2006)。認知負荷與多媒體教材設計之探討。視聽教育雙月刊,47:6,1-19
    李美滿(2001)。探討高二學生對生物課本圖片詮釋之相關因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何東墀、林惠芬、林淑貞(1993)。圖畫心像策略對國中輕度智能不足學生記憶文章內容效果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8,55-79。
    何耀宗(1988)。《商業設計入門─傳達與平面藝術》(p.196)。臺北:雄獅
    何所思(2009)。AP中文「5C」教學目標與《國際漢語教學通用大綱》之比較。今日南國(理論創新版),4
    吳彰英(2008)。AP中文教材編寫與5C準則的對應關係─系列七,僑教雙週刊,
    571,取自網址僑教雙週刊,取自網站:http://edu.ocac.gov.tw/biweekly/571/p1.htm
    吳俊憲、黃政傑(2003)。〈出版商發展教科書之自我評鑑項目〉載於《教科書之選擇與評鑑》。復文
    努麗雅(民97)。針對西班牙文母語者的初級華語教材編寫設計。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睿琳(民94)。多元智慧論融入色彩課程實作設計研究。建國科大學報(設計類)。24(4),1-26
    林麗娟(1996)。多媒體電腦圖像設計與視覺記憶的關係。教學科技與媒體,6(28),3-12。
    林貴美(1989)〈法國教科書編輯的基本概念與評鑑要點研究〉載於《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臺北市:臺灣書店
    林燕玉(2006)。國小低年級國語教科書插圖之研究─以翰林版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
    林寀雯(民95)。以認知負荷理論探討國小社會教科書課文內容編排方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表現之影響。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淑芳(1999)。教科書評鑑標準研究— 以國中英語科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素霞(2002)。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讀。臺北。台灣國立藝術教育館
    夏平(2009)。插圖設計教學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美術大觀,3,184-185
    孫清忠(2006)。淺析對外漢語口語教材中文化項目的選擇和編排。中原華語文學報,2,49-67
    許良榮(1994)。科學課文的特性與學習。科學教育,170,23-36
    張清濱(1982)。教科書插圖的功能與技巧。師友,181,24-27
    許迎春(2008)。對外漢語初級口語教材課文編寫評析。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1,101-102
    張惠雯(民90)。中醫華語教材編寫之規畫設計。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菀真(民95)。國小學童圖文閱讀的理解策略。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栢煙、許雯婷(民93)。視覺文化藝術教育內涵分析。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5(1),245~264,台東。
    陳亮光( 2008)。利用多媒體融入華語文教學提升教師提問技巧之研究。中原華
    陳燕秋(2000)。台灣現今華語文教材的評估與展望。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振球(1989)〈學校如何遴選教科書〉載於《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臺北市: 臺灣書店
    黃子瓔 計惠卿(2009)。數位教材之文字與圖像訊息的設計實務。取自網頁:http://aca.web.nhcue.edu.tw/ezcatfiles/1006/img/img/105/199.pdf
    黃克文(1996)。認知負荷與個人特質及學習成就之關聯。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幼莉(民94)。圖片應用在國三學生閱讀美國節慶選材理解之效益。外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國民中學選修科目英語課程標準(民83)。取自網站:http://rs.edu.tw/primary/business/2214s.htm
    雄獅西洋美術辭典編委會編譯(1988)。《西洋美術辭典》。臺北市:雄獅圖書
    單文經(1996)。插圖的種類與設計原則。教學科技與媒體,6:28,30-37
    曾天山(1999)。國外關於教科書插圖研究的述評。外國教育研究,3,20-23。
    傅武嫦(民85)。談隔空教學書面教材中插圖之運用。教學科技與媒體,20,42-50
    47,1-19
    焦毓梅,于鵬(2004)。直觀性教學材料的使用範圍和作用。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5,51-53
    彭志平(1999)。《漢語閱讀教程》v.1。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詹楊彬(1997)。《最新插畫表現技法》(p.7)。臺北:星狐
    葉珊吟(民95)。九年一貫國小低年級國語教科書插圖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葉德明 (2005)。台灣華語文的推廣與願景。北京:世界漢語大會
    葉德明(2006)。華語文教學的推廣與展望。函校通訊(師生交流園地),取自網站:http://www.ocac.net/class/9504/st2.htm
    楊震(2003)。小學一年級語文標準實驗教科書中課文插圖評價研究。遼寧師範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逸鷗(2007),淺談圖片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5,95-97
    臺灣師大學華研所鄧守信等(2000)。美國大學中文教學環境之調查研究。僑委會。取自網址:http://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envi/index.htm
    劉伶芬(民81)。視聽教材設計研究─色彩之探討。視聽教育雙月刊,34:1,10-15
    劉洪(2005)。論圖像在跨文化傳播中的天然優勢。學術論壇,2006(5),160-183
    劉曉燕(2010)。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融合文化因素。山東教育學院學報,1,91-94
    劉頌浩(2000) 論閱讀教材的趣味性。語言教學與研究,3,15-20
    劉珣(1994)。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的展望。世界漢語教學,1,58-67
    趙金銘(2005)。《漢語與對外漢語研究文錄》。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
    蔡雅薰、趙日彰 (2008)。兒童華語教材語料之難度定量分析。國文學報,8。
    鄭博真(2003)。多元智慧理論及其在課程、教學與評量革新之應用。初等教育學報,16,111-142
    鄭豔群(2006)。多媒體漢語課堂教學方法。語言文字應用,1,112-118
    鄭艷群(2007)。漢語教材中圖片的示意功能和示意方法。海外華文教育,2,42-48
    鄭超(2007)。論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的實效性。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6,150-152
    賴光真(1996)《教科書選用評鑑規準的檢討與重建》。臺北市:臺灣書店
    謝琇玲(1996)。插圖對學生閱讀學習的影響研究。高雄工學院學報,3,305-315。
    顏玉雲(2005)。現行高中英文教科書文化認同與社會認同議題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0:194,40-54
    蘇振明(1998)。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美育月刊,91,1-10

    參、英文部分
    Andrew Wright (1989). Pictures for language learning / with drawings and hotographs by the author. Cambridge [England]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daaskou, K. Britten, D. & Fahsi, B. (1990). Design decisions on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a secondary English course for Morocco. ELT Journal, 44(1), 3-10.
    Carney, R. N., & Levin, J. R. (2002). Pictorial illustrations still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from tex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4(1), 5-26
    Cornelius Kubler (1997). A Checklist of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for Basic Chinese Learning Materials. (http://education.state.mn.us/MDE/groups/Communications/documents/Report/030708.pdf)
    S.P.,Corder (1963). A Theory of Visual Aids in Language Teaching, ELT Journal Volume XVII, Number 2 ,82-87
    David C. Alley(1994). Trends in the Use of illustrations in University Spanish Textbooks, Hispania, Vol. 77, No. 3 (Sep., 1994), 489-495
    Hunter, B., Crismore, A., &Pearson, P.D. (1987). Visual displays in basal readers and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In Willows, D. M.,& Houghton, H. A., (Eds.), The psychology of illustration,Vol2. .NY:Springer-Verlag.
    James M. Clark & Allen Paivio (1991). Dual coding theory and educ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3, 149-210
    Joan Peeck. (1987). The roles of illustrations in processing and remembering illustrated text. In Willows, D. M.,& Houghton, H. A., (Eds.), The psychology of illustration,Vol2. .NY:Springer-Verlag.
    Joel R. Levin & Richard E. Mayer(1993). Understanding Illustrations in Text. In Bruce K. Britton,Arthur Woodward,Marilyn R. Binkley, (Eds.), Learning from textbooks: theory and practice.
    Levie, W. H. & Lentz, R. (1982). Effects of text illustration:A Review of Research.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journal, 32, 195-232.
    Philippe C. Duchastel (1980). Research on illustrations in text: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8(4)
    Sweller, J. (1989). Cognitive load during problem solving: Effects on learning. Cognitive Science, 12, 257-285
    S. P., Corder(1963). A Theory of Visual Aids in Language Teaching, ELT (1963) XVII(2): 82-87
    W. Howard Levie(1987), Research on pictures: A guide to the literature, In Willows, D. M.,& Houghton, H. A., (Eds.), The psychology og llustration,Vol2. .NY:Springer-Verlag.
    Joshua Miekley(2000), Esl textbook evaluation checklist, The Reading Matrix Vol. 5, No. 2
    Penny Ur (1996),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 The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84-187
    David Williams(1983), Developing criteria for textbook evaluation, ELT J, 37: 251 - 25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