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筑潔 Chang Ju-Jie |
---|---|
論文名稱: |
台北市社區大學學員的環保認知與環境行為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n Relevance between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for Adult Learners in Taipei's Community Colleges |
指導教授: |
林美和
Lin, Mei-Ho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9 |
中文關鍵詞: | 環保認知 、環境行為 、環境教育 、社區大學學員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509 下載:2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台北市社區大學學員之環保認知與環境行為的現況,並探討個人背景變項在環保認知、環境行為之差異,以及環保認知與環境行為間的關係。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自編的「台北市社區大學學員環保認知與環境行為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採配額抽樣法蒐集資料,並以台北市社區大學學員為研究對象,計發出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數共282份。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得到四項研究結論如下︰
ㄧ、台北市社區大學學員的環保認知較為不足,環境行為屬中上程度。
二、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環保認知上的差異情形如下︰
1.男性學員的環保認知表現明顯優於女性學員。
2.年輕學員之環保認知表現明顯優於年長學員。
3.學歷較高的學員之環保認知表現明顯優於學歷較低的學員。
4.目前有參加環保教育活動的學員之環保認知表現明顯優於
從未參加過環保教育活動的學員。
5.不同學科背景及不同修習環境課程經驗的學員之環保認知
表現沒有明顯差異。
三、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環境行為上的差異情形如下︰
1.女性學員的環境行為表現明顯優於男性學員。
2.年長學員的環境行為表現明顯優於年輕學員。
3.高中職學歷的學員在環境行為的表現上明顯優於大專院校
以上學歷的學員。
4.有環保教育活動經歷的學員在環境行為的表現上明顯優於
沒有環保教育活動經歷的學員。
5.不同學科背景及不同環境課程修習經驗的學員在環境行為的
表現上沒有明顯差異。
四、環保認知與環境行為之間沒有相關存在。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以作為教育相關單位及未來進ㄧ步研究之參考。
中文部份
王天佑、黃芳銘(1999)。中大學生環境認知、態度與行為調查研究,
中大社會文化學報,8,189-216。
王閔威(1995)。綠色廣告下的大專學生環保產品購買行為之研究。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麗芳譯(2006)。箕輪彌生著。樂活一生。台北市:聯經。(譯自LOHAS
DE IKOU !)
王懋雯(1991)。師範學院學生對環境教育之知識、態度及需求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懋雯(1997)。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立
師範學院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市。
石明卿(1989)。國小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3,
265-318。
行政院環保署(2007)。「清淨家園全民運動」96年中秋賞月各縣市
推薦景點。檢索日期:2007年10月9日。取自
http://www.epa.gov.tw/attachment_file/upload/J/960921_
中秋賞月好去處.ppt#259,2,各縣市中秋賞月好所在
朱淑娟(2007a)。抗暖化 1到80歲鬥陣行。民國96年12月9日,
A6版。台北︰聯合報。
朱淑娟(2007b)。他的環保 有錢人的環保?民國96年10月13日,A3
版。台北︰聯合報。
交通部觀光局(2002)。生態旅遊白皮書。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2007a)。社大總數。檢索日期:2007
年10月9日。取自http://220.130.195.75/napcuwebsite/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2007b)。全國社區大學資料統計分
析。檢索日期: 2007年10月9日。取自
http://220.130.195.75/napcu/office/sumanaly/indexsuman
aly.html
李玉惠(1992)。台北市辦理垃圾分類、資源回收之功效評估–知識、
態度、行為面分析。台北︰台北市政府。
李明和(2002)。中部地區中學科學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之
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中市。
李聰明(1989)。環境教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李鴻圖(2007)。樂活的9個覺悟︰台灣第一本樂活有機概念書。台北
市︰聯合文學出版。
吳瓊斌(1996)。台北市大學生的綠色消費行為與其所關切的環境議題
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
北︰知城數位科技。
巫偉鈴(1989)。五專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知識、信念及行動取向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宋建奇(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研習需求之研究。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宋勇徵(2006)。全球生質能源的未來發展。台肥月刊,47(1)。
余興全(1984)。國中環境教材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車參賢(1995)。台北市國中生對資源回收的知識、態度、行為相關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汪靜明(1990)。國內環境教育活動設計架構與特色之探討。環境教
育季刊,5,58-66。
林村助(2001)。我國高級職業學校機械群學生環保態度與認知之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
出版,彰化市。
林美和、胡寶玉(2008)。國立空中大學學員圖書資訊認知與實踐學習
之研究,進行中,台北市。
林奇伯(2007)。左右未來消費 樂活LOHAS。遠見雜誌。台北市:天
下遠見出版。
林秀瞳(1996)。環境相關科系學生之環境典範、知識及行動意向調查
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登秋、林文雄、紀正良、梁晏綾(2000)。影響大一學生環境知識因
子之探討。中國地理學會學刊,28,93-107。
林新沛、鄭時宜(2001)。環境行為調查中追問對作答的影響。調查
研究,10,105-120。
林茂仁(2006)。統一超「簡單生活節」搶文創生意 奏捷。民國95年
12月4日。台北︰經濟日報。
周金陵(1991)。國民中小學教師對環境問題的態度調查。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生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昌弘、蕭新煌、郭允文、王鑫、於幼華、黃榮村、楊冠政、黃政傑、
晏涵文(1991)。我國環境教育概念綱領草案。中華民國第一屆環
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45-250。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
例解析。台北市︰五南。
韋龍方(2000)。高職工科學生防火安全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洪肇呈(2003)。高中學生對「限用塑膠袋政策」的環境意識與環境行
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晏涵文、劉潔心、陳富莉(1992)。台灣地區高職學生環境知識態度行
為意向及調查,公共衛生,19(1),50-60。
高翠霞(1988)。台灣地區中等學校教師環境保護意識調查研究。行
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保護論文集,16-17。
陳永仁、劉佳鈞(1994)。環境保護署之環境教育政策與宣導經驗。環
境教育季刊,20,6-23。
陳志欣(2003)。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
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秋澕(1998)。國小學童環保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
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思利(2002)。環境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國中學生為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是瑩、曾怡禎(1991)。台灣地區國小教師環保意識的調查研究。周
昌弘編︰台灣環境教育研究。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印行,1-18。
陳淑齡(1991)。環境保護研習活動對國中教師環境教育教學應用影響
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陳敬中(2003)。花蓮縣政府人員之環境知識、環境典範及環境行為研
究。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市。
張乃千(2003﹚。花蓮縣國小現職與職前教師環境素養評估與負責任環
境行為預測變項之分析。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張凱惠(2005)。台北市國小教師全球暖化相關概念之調查研究。台北
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佑生(2007)。高爾、IPCC獲諾貝爾和平獎。民國96年10月13日,
A1版。台北:聯合報。
張春興(1994)。 教育心理學 : 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灣︰東華。
張漢宜(2007)。樂活族激增,商機無限。天下雜誌。台北市:天下雜誌。
勒知勤(1994a)。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環境教育季刊,21,
47-59。
勒知勤(1994b)。從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間的關係 論環境教育目標
之達成。環境教育季刊,23,31-39。
勒知勤(1995)。環境教育師資培育與教師能力之養成。環境教育季
刊,27,46-59。
許世璋(1998)。影響教師負責任環境行為的變項分析研究。中華民國
八十七年度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198-205。
許世璋(2000)。大學環境教育課程對於學生環境行動與其他環境素養
之成效分析。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度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301-314。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精華。
黃政傑(1988)。環境知識來源及面對公害政策–小學、高中及大學學
生之比較。現代教育,4(3),48-54。
黃政傑、楊深坑、陳雪雲、王秉倫(1989)。台灣地區國小、高中、大
學學生環境意識之調查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
黃乾全(1995)。國中生環境保護行為相關因素之探討及教育介入效果
之評估。行政院國科會研究計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
究所。
黃乾全(1998)。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之研究。國立教育資料館研究
計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
黃淑貞(1995)。應用大眾傳播於環境教育–理論與實務。教育資料集
刊,20,99-112。
傅依傑(2007)。62屆聯大 氣候是顯學。民國96年10月5日,A18
版。台北:聯合報。
楊冠政(1989)。環境教育概述(上),環境教育季刊,1,6-7。
楊冠政(1992)。環境行為相關變項之類別與組織。環境教育季刊,15,
10-24。
楊冠政(1993)。環境素養。環境教育季刊,19,2-14。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書局。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再版。台北市︰明文書局。
楊冠政、汪靜明、陳佩正(1994)。我國的環境教育經驗。環境教育季
刊,24,54-57。
鄒東明(2002)。中山大學學生環境行為之研究–以生科系和企管系為
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廖嘉展(2007)。社區生態化的途徑與出路。社會教育與社會關懷系列
講座。
劉潔心(2001)。代表著作︰社區環境教育介入成效系列研究–運用社
區分析診斷、社區組織等策略提昇居民環境參與行動力。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劉潔心、晏涵文、劉貴雲、邱詩揚、李佳容(2000)。社區居民綠色消
費行為及相關之訊息傳播調查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3,
189-212。
鄭時宜(2003)。影響環保團體成員三種環境行為意向之因素的比較。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高雄市。
鄭朝陽(2007)。休耕地上老農苦嘆:生質柴油 1年1億榨幾滴。民
國96年12月17日,A3版。台北:聯合報。
鄧瑞祥(2006)。國小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以南投縣為
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簡秀如(1994)。大學生對於環保的態度以及其實際環保行為之研究–
以台大學生為對象。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台北市。
蕭富元(2007)。全球暖化 台灣不願面對的真相。天下雜誌。台北市:
天下雜誌。
謝欣佐(2001)。師院學生的綠色消費態度與綠色消費行為之研究。國
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蘇宏仁(1997)。環境教育–教學法及學習方案之介紹。國教世紀,
175,48-52。
蘇宏仁(1999)。國小在職教師對於環境行為的認知、技能及表現之探
討。新竹師院學報,12,369-380。
英文部份
Anderson, L. W., Krathwohl D. R., & Bloom, B. S.
(2001).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Complete Edition. New York︰Longman.
Arcury, T. A., & Johnson, T. P. (1987). Public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 statewide surve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4), 31-37.
Bailey, A (1980).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and attitudes of
consumers related to energy conservation behavior.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0(10),
5341-A. UMI No.80-08, 762.
Chin, C. C. (1993). 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secondary students and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eachers in Taiwan.
Unpublished Ph. D. Thesis, The University of Iowa.
Cohen, R. W. (1973).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versu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5(2), 5-8.
Connell, S., Fien, J., Lee, J., Sykes, H., & Yencken, D.
(1999). ‘If it doesn’t directly affect you, you
don’t think about it’︰a qualitative study of young
people’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in two Australian
citie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5(1), 95-113.
Ekberg, P. (2006). The Keywords Is LOHAS (cover story).
Business Source Premier, 25(2), 24-25.
Everage, L. (2002). Understanding the LOHAS Lifestyle.
Business Source Premier, 23(10).
Fortner, R. W., & Teates, T. G. (1980). Base line studies
for marine education︰Experience related to marine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1(4), 11-19.
Gambro, J. S., & Switzky, H. N. (1994). A national survey
of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Levels of knowledge and related variables. ERIC
(ED379164).
Green Power Network︰Green Pring (2007). Available at
http://www.eere.energy.gov/greenpower/markets/pricing.
shtml
Gore, A. (2006). An Inconvenient Truth. Mother Earth News
no218.
Heslop, L. A., Moran, L., and Cousineau,
A.(1981) ”Consciousness” in energy conservation
behavior: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8(3):299-305.
Hines, J. (1985). An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 46(3) ,665A.
Hines, J., Hungerford, H. R., & Tomera, A. N. (1986-87).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A meta-analysis. The Journ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2), 1-8.
Hounshell, P. B. & Liggett, L. (1973).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5(2), 28-30.
Hungerford, H. R., & Peyton, R. B. (1976). Teach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ortland, Maine︰J. Weston
Walch.
Hungerford, H. R., & Volk T. L. (1990). Changing learner
Behavior throug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1(3), 8-21.
Hungerford, H. R., Litherland, R. A., Peyton, R. B.,
Ramsey, J. M., Tomera, A. N., & Volk, T. L. (1985).
Investigating and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actions︰Skill development modules. ERIC(ED257664).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01). IPCC
Third Assessment Report. Available at
http://www.ipcc.ch/pub/reports.htm
Kronus, C. L., & Van Es, J. C. (1976). The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8(1), 19-25.
LOHAS Market Sectors (2007). Available at
http://www.lohas.com/about.htm
Manjengwa, J. M. (1998).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econdary schools in
Zimbabwe︰a focus on gender differenc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17(1), 17-26.
Mansaray, A., Ajiboye, J. O., & Audu, U. F. (1998).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f some Nigerian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4(3), 329-339.
Marcinkowski, T. J. (1988). An Analysis of Correlates and
Predictor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9(12)︰3677-A.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Marcinkowski, T. J., & Rehring, L. (1995). The Secondary
School Report︰A Fin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Pilot
Testing, Validation, and Field Testing of The Secondary
School Environmental Literacy Assessment Instrument.
Research funded by the 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 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Neuman, K. (1986). Personal value and commitment to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8(1), 53-74.
Ramsey, J. M. (1993). The effects of issue investigation
and action training on eight-grade student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4(3), 31-36.
Ramsey, C. E., & Rickson, R. E. (1976).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8(1), 10-18.
Ray, Paul H. & Anderson, S. R. (2000). Inventing a new
culture. The Cultural Creatives:How 50 Million People
are Changing the World. New York:Three Rivers Press.
Renewable Energy Credit (2006). Available at
http://www.cogeneration.net/Renewable%20Energy
20Credit.htm 2007.12.30
Ridder K. (2003). Health Lifestyles Conference in
Broomfield, Colo., Focuses on Natural Products. Daily
Camera (Boulder, CO), Jun 18, 2003 Newspaper Source.
Roth, R. E., Perez, J. & Wolfgang. (1989). Twelfth grad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environment
in the Dominican Republic︰An assessment. The Journ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3), 10-14.
Scott, D. & Willits, F. K. (1994).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 Pennsylvania survey.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6(2), 239-260.
Shin, D. S. (2000).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urse
development for preservice second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1(4), 11-18.
Smith-Sebasto, N. J., & D’Costa, A. (1995). Designing a
Likert-type scale to predict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i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
multistep proces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7(1), 14-20.
Stern, P. C. (2000). Toward a coherent theory of
environmentally significant behavior.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6, 407-424.
Sway, R. (2005). Get ready for Green. Business Source
PremierGet ready for Green, 17(7).
Trisler, C. E. (1994). Character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locus of control and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in third-grade students. 〔CD-ROM〕.Abstract
from︰ProQuest Film︰Dissertation Abstracts Item︰
9427819.
Van Liere K., & Dunlap, R. (1981). Environmental concern︰
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 How it is measured?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3(6), 651-676.
Waldman, S. & Reiss, V. (2006). Lohasians. Newsweek,
147(2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