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簡慕萍 Mu-Ping Chien |
---|---|
論文名稱: |
臺灣與美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比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University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s between Taiwan and USA |
指導教授: |
王如哲
Wang, Ru-Jer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9 |
中文關鍵詞: | 大學教師評鑑 、大學教師評鑑制度 、比較教育研究 |
英文關鍵詞: | university faculty evaluation, university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comparative education studi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7 下載:5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針對臺灣與美國的大學教師評鑑制度進行比較研究。為了達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法與Bereday的比較教育研究法來進行研究,並根據研究發現,獲得以下結論:
一、美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發展時間較早,臺灣相對較晚。
二、臺灣與美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興起皆與當時的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其中「績效責任」觀念明顯影響到兩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發展。
三、《大學法》為臺灣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法源,美國的大學教師評鑑制度則沒有明確的中央法源依據,但在制定教師評鑑相關辦法時二國大學均具自主性。
四、兩國大學教師評鑑目的兼具「形成性目的」與「總結性目的」。
五、兩國大學教師評鑑的規準皆涵蓋教學、研究與服務三大項目。
六、兩國大學教師評鑑對象主要為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與教授;在免評對
象方面,臺灣五所大學皆訂有免評條件,美國五所大學則幾乎無免評條件之規定。
七、兩國大學教師評鑑之實施時間不盡相同,但均有彈性實施之空間。
八、臺灣五所大學皆有負責評鑑之組織,美國五所大學則無評鑑專責組織。
九、兩國大學皆從單一的學生評鑑教師教學之方法,逐漸擴增至採用多元的評鑑方法。
十、兩國皆將評鑑結果應用於輔導改進與人事決定上,而在獎勵方面,臺灣的大學教師評鑑制度較無獎勵之規定,美國大學教師評鑑結果之獎勵主要為薪資的調整。
最後,依據研究發現與結果,本研究針對臺灣的大學教師評鑑制度未來發展與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ere to compare the university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between Taiwan and USA.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the methods adopted for this study included document analysis and Bereday’s comparativ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onclusions were made as following:
1.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USA was earlier than that in Taiwan.
2.Both Taiwan’s and USA’s university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s were related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cept of accountability had a great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s in Taiwan and in the USA.
3.The University Law is the origin of the law of the university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in Taiwan, but there is not explicit law about the university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USA. However, both Taiwan’s and USA’s universities can establish regulations of faculty evaluation with autonomy.
4.The university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s in Taiwan and in the USA have formative purposes and summative purposes.
5.There are three criteria for the university faculty evaluation in Taiwan and in the USA, including teaching, research and service.
6.The lecturers, assistant professors, associate professors and professors in Taiwen and in the USA are evaluated. For the faculty who aren’t evaluated, all of the five universities in Taiwan formulate the condition of exemptions, but few of the five universities in the USA do.
7.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on faculty evaluation time between Taiwan and the USA, but both of them have flexibility on implementing the faculty evaluation.
8.There are organization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faculty evaluation in Taiwan, but there is not in the USA.
9.Both the universities in Taiwan and those in the USA have gradually extended their faculty evaluation methods from the sole evaluation, the students ratings of instruction, to multiple faculty evaluations.
10.Both in Taiwan and in the USA, the results of the university faculty evaluation are applied to the improvement and the personnel decision. Nervetheless, on the side of the reward, the university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in Taiwan doesn’t have the regulation about rewards, but the results of the university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USA are main on the modulation of the salary.
Last, based on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university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and for future studies concerned.
中文部分
王九逵(1996)。大學教師的責任與權利。台灣教育,552,12-15。
王令宜(2004)。大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教育研究月刊,126,60-72。
王如哲(2008)。國際大學研究績效評鑑。臺北市:高等教育。
王建程(2010)。美國加州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王振世、陳芃婷(2005)。大學教師績效評量模型之建立:以新竹某國立大學為例。科技管理學刊,10(3),121-152。
王國明、顧志遠(1994)。績效獎勵制度建立之理論與實務-以元智工學院教師績效獎勵制度為例。研考雙月刊,18(5),32-41。
王湘閔(2009)。大學教師評鑑與學術自由相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元智大學(2007)。元智大學教師績效獎勵制度沿革。2010年11月18日,取
自http://www.yzu.edu.tw/admin/so/index.php/content/view/166/317/
元智大學(2008)。元智大學教師評鑑與獎勵辦法。2010年11月18日,取
自http://www.yzu.edu.tw/admin/so/files/regulations/f/1-49.pdf
元智大學(2009)。元智大學教師學年度績效獎勵實施細則。2010年11月18
日,取自http://www.yzu.edu.tw/admin/so/files/regulations/f/1-50.pdf
白雲霞(1995)。美國中小學教師專業階梯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宇正(2002)。大學教師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應用DHP法。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佩真、張民杰(2007)。國內大學教師教學評鑑現況分析。評鑑雙月刊,9,9-15。
吳貞宜(2000)。我國中小學實施教師評鑑制度之探討。教師之友,41(2),2-9。
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基(1989)。開放社會中教師角色的探討。國教學報,2,1-21。
沈姍姍(2000)。國際比較教育學。臺北市:正中。
何信助(1985)。我國台灣地區大學教育目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于真(2010)。如何推動學生學習成效評量:以臺灣大學為例。評鑑雙月刊,28,19-22。
周祝瑛(2003)。淺談「大學教學評鑑」—以政大為例。研習資訊,20(3),49-57。
林清江(1987)。大學教師的角色。師友,223,6-9。
林清江(1989)。轉型社會中大學教師角色的新思考。教師天地,42,22-26。
金耀基(2003)。大學之理念。臺北市:時報文化。
洪雅琪(2009)。我國大學教師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式寬、岳修平(2003)。大學教師教學目的與策略之探討。載於黃俊傑(主編),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新挑戰(頁63-81)。臺北市:臺大。
孫志麟(2006)。績效控制或專業發展?—大學教師評鑑的批判分析。載於國立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之「教育評鑑」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頁257-275),臺北市。
孫志麟(2007a)。大學教師評鑑的三項關鍵要素。評鑑雙月刊,6,36-38。
孫志麟(2007b)。績效控制或專業發展?大學教師評鑑的兩難。教育實踐與研究,20(2),95-128。
高強華(1995)。論提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評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47-272)。臺北市:師大書苑。
秦夢群(2002)。教育行政:實務部份。臺北市:五南。
國立中山大學(2009a)。國立中山大學教師評鑑辦法。2010年11月
17日,取自http://ctdr.nsysu.edu.tw/CTDR2008/law/tmp/app_164.doc
國立中山大學(2009b)。國立中山大學教師評鑑作業細則。2010年11月
17日,取自http://ctdr.nsysu.edu.tw/CTDR2008/law/tmp/app_167.doc
國立中山大學(2010a)。國立中山大學卓越教學網教師評鑑介紹。2010年11月17日,取自
http://ctdr.nsysu.edu.tw/all.php?typeNum=5&contentCod=1#3
國立中山大學(2010b)。國立中山大學卓越教學網教學評量介紹。2010年12月9日,取自
http://ctdr.nsysu.edu.tw/all.php?typeNum=1&contentCod=1
國立政治大學(2008)。國立政治大學教師基本績效評量辦法。2010年11月15日,取自http://p00.nccu.edu.tw/po05_rules.htm#4
國立政治大學(2009)。國立政治大學教師基本績效評量辦法施行細則。2010年11月15日,取自http://p00.nccu.edu.tw/po05_rules/04/0403.pdf
國立政治大學(2010)。國立政治大學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2010
年11月15日,取自
http://personel.nccu.edu.tw/newPerson/download.php?file=Upload/rule/1-33_AA1S3.pdf&name=4.教評會設置辦法
國立臺灣大學(2005)。臺大管理學院教師評估辦法施行細則。2010年11月4
日,取自http://newweb.management.ntu.edu.tw/chinese/mba/rule.php?link=rule_18
國立臺灣大學(200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師評估辦法施行細則。2010年11月4日,取自http://140.112.158.1/chinese/doc/07/1/7_1_8_國立臺灣大
學法律學院教師評估辦法施行細則.pdf
國立臺灣大學(2008)。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教師評估辦法施行細則。2010年11月4日,取自http://liberal.ntu.edu.tw/file/7.pdf
國立臺灣大學(2010a)。國立臺灣大學教師評鑑準則。2010年11月7日,取自http://www.aca.ntu.edu.tw/sec2007/law/law42.html
國立臺灣大學(2010b)。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教師評估辦法。2010年11月4日,取自
http://www.eecs.ntu.edu.tw/info/archive.php?class=202
國立臺灣大學(2010c)。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師評估作業細則。2010年11月4日,取自http://www.cph.ntu.edu.tw/lawfile/教師評估作業細則990223.pdf
國立臺灣大學(2010d)。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教師評估辦法。2010年11月4日,取自
http://www.math.ntu.edu.tw/about2/archive.php?class=101
國立臺灣大學(2010e)。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教師事務法規。2010 年11月4日,取自http://www.bioagri.ntu.edu.tw/05law_3.html
國立臺灣大學(2010f)。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教師評估辦法。2010年11月4日,取自http://liberal.ntu.edu.tw/file/6.pdf
陳白玲(2003)。國民小學校長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平原(1998)。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大陸:北京大學。
陳立軒(2008)。英國、美國、台灣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佩如(2008)。我國大學教師對大學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玫樺(2010)。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以淡江大學為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陳彥伶(2009)。大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琦媛(2007)。我國公立大學教師教學評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惠鈺(2008)。建構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後設評鑑檢核表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聖謨(1997)。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態度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10,417-441。
陳碧祥(2001)。我國大學教師升等制度與教師專業成長及學校發展地位關係之探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4,163-208。
淡江大學(2008a)。淡江大學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2010年11月17日,取自http://www2.tku.edu.tw/~ap/rules_2-2.htm
淡江大學(2008b)。淡江大學教師評鑑辦法。2010年11月17日,取自
http://www2.tku.edu.tw/~ap/rules_2-2.htm
淡江大學品質保證稽核室(2007)。教學單位評鑑。2011年6月30日,取自
http://www.ee.clt.tku.edu.tw/work1.htm#21
淡江大學教育科學研究室(1983)。淡江大學教學評鑑之研究—學生評鑑教師教學。臺北縣:淡江大學。
黃光雄(1989)。教育評鑑的模式。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坤錦(1995)。從教師專業論教師評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41-284)。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厚生(2007)。技職型大學教師評鑑與淘汰機制之研究。清雲教學卓越期刊,1(1),87-110。
黃政傑(1990)。課程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炳煌(1990)。二十一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展望。載於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主編),彩繪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教育。臺北市:中華徵信。
黃炳煌(1997)。大學自主與大學評鑑。載於陳漢強(主編),大學評鑑(頁41-62),臺北市:五南。
黃堅厚等人(1989)。大學院校教師升等辦法改進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
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黃慈(1999)。開放大學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性教師評鑑。隔空教育論叢,11,247-278。
黃綉雲(2008)。大學教師評鑑現況分析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德祥、薛秀儀(2004)。教師評鑑的模式與發展趨勢。教育研究月刊,127,18-32。
教育部(2007)。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2010年11月2日,取自
http://www.csal.fcu.edu.tw/Edu/home.asp
許芯瑜(2007)。臺灣與中國大陸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之比較研究。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昭佑(2008)。教育評鑑研究原罪與解放。臺北市:五南。
郭為藩(1997)。教育改革的省思。臺北市:天下文化。
張素偵(2003)。教師評鑑重要議題與推動策略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53,28-37。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張德銳(2000)。師資培育與教師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傅木龍(199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游家政、曾祥榕(譯)(2005)。D. L. Stufflebeam著。評鑑專業標準與原則。載於蘇錦麗(審訂),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務的評鑑觀點(Evaluation models : 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頁533-550)。臺北市:高等教育。
彭森明(2006)。大學教師評鑑機制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計畫成果報告
(94A1004EI)。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彭森明、施俊名(2006)。如何落實大學教師評鑑以提升高等教育品質?。2009年10月7日,取自http://www.ntnu.edu.tw/ga/document/meeting/309/b.doc
楊怡姿(2006)。臺灣與美國國民教育階段教師評鑑機制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楊思偉(2007)。比較教育。臺北市:心理。
楊思偉、王如哲(2004)。比較教育。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楊國賜(1992)。比較教育方法論。臺北市:正中。
廖于萱(2008)。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鄭淑華(2008)。日本東京都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之探討。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歐陽教、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90-100。
賴惠德(2004)。大學教師評鑑系統之建立—以國立空中大學為例。隔空教育論叢,16,123-143。
潘慧玲(2008)。教師評鑑理論與實務。臺北市 : 師大教評中心。
劉曉芬(2011)。我國大學教師資格審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文全(1989)。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文景。
謝文全(2004)。我國教育評鑑的問題、發展與展望。教育資料集刊,29,515-525。
簡紅珠(1993)。教學評鑑的內涵與實施。載於伍振鷺(主編),教育評鑑(頁172-189)。臺北市:南宏。
簡紅珠(1997)。專業導向的教師評鑑。北縣教育,16,19-22。
顏國樑(2003a)。從教師專業發展導向論實施教師評鑑的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259-285。
顏國樑(2003b)。教師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做法。教育研究月刊,112,62-77。
蘇錦麗、 黃曙東(2007)。人員評鑑標準對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啟示。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評鑑與專業成長(頁3-37)。臺北市:心理。
蘇錦麗(譯)(2005)。G. F. Madaus & D. L. Stufflebeam著。方案評鑑:歷史的回顧。載於蘇錦麗(審訂),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務的評鑑觀點(Evaluation models : 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頁3-22)。臺北市:高等教育。
蘇錦麗(2008,11月)。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現況與展望。載於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舉辦之「教學評量與教師評鑑制度改進及經驗分享」研討會會議手冊(頁4-13),高雄縣。
蘇錦麗、黃曙東(2009)。美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12(2),1-44。
西文部分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n.d.). Our Programs. Retrieved March, 21, 2011, from http://www.aaup.org/AAUP/programs/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2002). ACD 506–11: Post-Tenure Review Process.Retrieved May, 4, 2011, from
http://www.asu.edu/aad/manuals/acd/acd506-11.html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2005). ACD 506–02: Key Terms. Retrieved May, 4, 2011, from http://www.asu.edu/aad/manuals/acd/acd506-02.html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2006). ACD 506–06: Evaluation for Tenure and Promotion. Retrieved May, 4, 2011, from
http://www.asu.edu/aad/manuals/acd/acd506-06.html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2007). ACD 506–10: Annual Evaluations of Faculty. Retrieved May, 4, 2011, from
http://www.asu.edu/aad/manuals/acd/acd506-10.html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2009). Conditions of Faculty Service. Retrieved May, 4, 2011, from
http://azregents.asu.edu/rrc/Policy%20Manual/6-201-Conditions%20of%20Faculty%20Service.pdf
Bassem, Y. (2003). Faculty evaluation: Towards a happy balance between competing values. World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2(1),117-120.
Beerens, D. R. (2000). Evaluating Teachers for Professional Growth. CA.California: Crowin Press, Inc.
Braskamp, L. A., & Ory, J. C. (1994). Assessing faculty work: Enhancing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performan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Cronbach, L. J. (1983). Course improvement through evaluation. In G. F. Madaus, M.
Scriven & D. L. Stufflebeam (Eds.), Evaluation models-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 (pp. 102-110). Boston: Kluwer-Nijhoff.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2008).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Faculty Handbook. Retrieved April 18, 2011, from
http://facultyhandbook.fsu.edu/facultyhandbook.doc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2011). 2010 ANNUAL FACULTY EVALUATION SUMMARY. Retrieved April 13, 2011, from
http://dof.fsu.edu/content/download/25466/163440/Evaluationform2011.pdf
House, E. R. (1993).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Iowa State University. (2011a). Faculty Handbook - 5. Evaluation and Review. Retrieved May 9, 2011, from
http://www.provost.iastate.edu/faculty/handbook/current/section5.html
Iowa State University. (2011b). Revision of Section5.3.5 Post Tenure Review Policy Retrieved May 12, 2011, from
http://www.facsen.iastate.edu/FSDocketCalendar/S10-10PTRPolicyApproved20110405.pdf
Iwanicki, E. F. (1990). 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In J. Millman & L. Darling-Hammond, (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p. 158-171).Newbury Park, California: Sage.
Martin, S., & Cloke, C. (2000). Standards for the award of qualified teacher status: Reflections on assessment implications. Assessment & Evaluation, 25(2), 102-120.
Massachusetts Society of Professors. (2004). Evaluation of faculty and librarians.Retrieved December 8, 2010, from
http://faculty.uml.edu/msp/contract/Article_IX.pdf
Metzger, W. P. (1965). Origins of the Association. AAUP Bulletin, 51(3), 229-237. Retrieved March 21, 2011, from
http://www.aaup.org/NR/rdonlyres/165DDCF2-6391-488F-824E-9E57BF919046/0/OriginsoftheAssociation.pdf
Natriello, G.. (1990). Intended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Purposes and effects of teacher evaluation. In J. Millman & L. Darling-Hammond (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p. 35-45). Newbury Park, CA: Sage.
Neal, J. E. (1988). Faculty evaluation :Its purposes and effectiveness. Boston: Anker.
Shinkfield, A. J., & Stufflebeam, D. L. (1995). Teacher evaluation: Guide to effective practice.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Stake, R. E. (1989).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n H. Simons & J. Elliott (Eds.),Rethinking appraisal and assessment (pp.13-19). Bristol, PA: Open University.
Stufflebeam, D. L. (1971).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Itasca, IL:Peacoca.
Tenbrink, T. D. (1974). Evaluation: A practical guide for teachers. New York:McGraw-Hill.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n.d.). Evaluation of Faculty Performance.Retrieved April 26, 2011, from
http://www.psu.edu/provost/FacultyHandbook/Chapter2/evaluation.htm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2008). Policy HR40 EVALUATION OF FACULTY PERFORMANCE. Retrieved April 26, 2011, from
http://guru.psu.edu/policies/OHR/HR40.html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2010). Policy HR23 PROMOTION AND TENURE PROCEDURES AND REGULATIONS. Retrieved April 26, 2011, From http://guru.psu.edu/policies/OHR/hr23.html
The Center for Measuring University Performance. (2009). The Top 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ies. Retrieved April 7, 2011, from
http://mup.asu.edu/research2009.pdf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2010a). Faculty Handbook. Retrieved April 13, 2011, from http://provost.utk.edu/facultyhandbook/pdfs/faculty-handbook.pdf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2010b). Manual for Faculty Evaluation. Retrieved April 12, 2011, from
http://provost.utk.edu/docs/evaluation/faculty-evaluation-manual.pdf
Worthen, B. R., & Sanders, J. R. (1987).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New York: Lo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