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品賢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臺灣女性古典詩作研究
指導教授: 許俊雅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1
畢業學年度: 89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台灣文學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4下載:16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日治時期臺灣女性古典詩作」為研究主題,從日治時期報刊雜誌、詩選集、在日治時期及戰後刊印的女性詩集輯錄詩作,試圖了解當時臺灣女性古典詩作的發展概況。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緣起與研究範圍」,並回顧「臺灣女性古典文學研究概況」。
    第二章「臺灣女性古典詩作發展概況」,先簡述「日治之前的臺灣女性古典詩作」,再將日治時期分為三期,第一期自乙未台灣改隸始至1920年,第二期自1921年之後至1937年中日戰爭之前,1937至1945年的戰爭期為第三期,分別探討各期女性詩作的發展背景及表現。
    第三章「日治時期臺灣女性古典詩作者背景探討」,著重女性身分對學詩、作詩的影響。首先略述女性兩個主要的學詩管道──家學淵源、從師問學,再選取詩作探討當時女性的詩觀及寫作經驗。其次針對──「詩妓」、「齋女」,探討她們的特殊身分背景及其在詩作上的不同表現。
    第四章「日治時期臺灣女性古典詩作內容探析」,從詩作中觀察她們對自己的女性身分所產生的反應、對人生各階段(女兒、妻子、母親)的紀錄,以及超脫閨閣侷限,表達對國家社會的關懷。
    第五章「結論」,總結全文。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研究範圍………………………1 第二節 臺灣女性古典文學研究概況………………4 第二章 臺灣女性古典詩作發展概況…………………17 第一節 日治之前的臺灣女性古典詩作簡述………17 第二節 日治前期臺灣女性古典詩作發展概況……21 第三節 日治中期臺灣女性古典詩作發展概況……42 第四節 日治後期臺灣女性古典詩作發展概況……77 第三章 日治時期臺灣女性古典詩作者背景探討……93 第一節 女性古典詩作者概說………………………93 第二節 特殊女性作者──詩妓……………………111  第三節 特殊女性作者──齋女詩人………………130 第四章 日治時期臺灣女性古典詩作內容探析………141 第一節 自我形象的描繪……………………………141 第二節 女性身分的書寫……………………………147 第三節 家國社會的關懷……………………………167 第五章 結論……………………………………………177

    主要參考文獻(分類後依時間排列)
    一、詩文集
    鄭鵬雲,《師友風義錄》,原刊1903年(廣文書局,1981年12月重印)。
    陳鐓厚抄,《臺海擊缽吟集》,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藏,1929年夏手抄本。
    綠珊盦主編,《蓮心桂影集》,嘉義:蘭記書局,1930年7月。
    林欽賜編,《瀛洲詩集》,臺北:光明社,1933年2月。
    曾朝枝(笑雲)編,《東寧擊缽吟前集》,臺北:青木印刷工場,1934年3月。
    許天奎,《鐵峰山房唱和集》,臺中:博文社印刷商會,1934年6月。
    賴子清編,《臺灣詩醇》,嘉義:蘭記書局代售,1935年6月。
    曾朝枝(笑雲)編,《東寧擊缽吟後集》,台北:明星堂印刷所,1936年5月
    鄭金柱編,《現代傑作愛國詩選集》,1939年。
    黃洪炎編,《瀛海詩集》,臺灣詩人名鑑刊行會發行,1940年。
    張李德和,《琳瑯山閣吟草》,原刊1953年(龍文出版社,1992年3月重印)。
    曾今可編、林熊祥校,《臺灣詩選》,中國詩壇,1953年。
    彭國棟,《廣臺灣詩乘》,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6年4月。
    賴子清編,《中華詩典》,1965年7月
    梁寒操編,《中華民國詩人名鑑》,中華民國文化促進會,1966年10月。
    洪寶昆編,《現代詩選第一集》,彰化:詩文之友社,1967年1月。
    張李德和編,《琳瑯山閣唱和集》,詩文之友社,1968年。
    翁中光校閱,《中社詩存》,瑞成印刷廠,1969年3月
    王少滄,《藏月樓唱和集(附藏月樓詩集)》,作者自印,1969年10月。
    胥端甫編,《洪棄生先生遺書》,成文出版社,1970年4月。
    林吳帖,《我的記述》,台中:財團法人素貞興慈會,1970年8月。
    洪寶昆、施少峰編,《現代詩選第二集》,彰化:詩文之友社,1971年11月。
    王國璠編,《中華民國詩人及其詩》,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端午詩社,1973年12月。
    石中英,《芸香閣儷玉吟草》,原刊1975年10月(龍文出版社,1992年6月重印)。
    王天賞、高文淵、丁鏡湖、劉聲濤、許成章編校,《壽峰詩社續集》,高雄:壽峰詩社,1976年7月。
    王建竹編,《臺中詩乘》,臺中市政府,1976年12月30日。
    蔡旨禪,《旨禪詩畫集》,刊印時地不詳,(序跋作於1977年)。
    易大德等人編,《傳統詩集第一輯》,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1979年7月。
    凌淨嫆著、高春梅編校,《淨嫆遺詩》,:正言月刊雜誌社,1979年11月。
    邱和珍,《東山吟草》,台中縣詩學研究會,1980年11月。
    汪李如月,《汪李如月團卿詩集》,家人自印,約1981年。
    林錫牙等人編,《傳統詩集第二輯》,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1982年9月。
    王天賞,《環翠樓詩草》,高雄:壽峰詩社,1982年10月。
    賴子清,《臺海詩珠》,員林印刷廠,1982年。
    許成章指導、校勘,《高雄市古今詩詞選》,高雄市文獻委員會編輯,1983年6月。
    曾人口等編,《高雄市詩人聯誼會十週年紀念詩集》,高雄市詩人聯誼會,1989年12月。
    呂伯雄,《竹筠軒伯雄吟草》,龍文出版社,1992年6月。
    陳黃金川,《正續合編金川詩草》,中研院文哲所,1992年10月。
    莊幼岳、高雪芬合著,《紅梅山館詩文集》,作者自印,1993年夏。
    蘇子建編,《塹城詩薈》,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4年6月。
    鄭獲義編,《鄭獲義畫集‧鄭洪月嬌詩集合編》,高雄:福澤慈善基金會,1994年12月。
    莊幼岳,《紅梅山館瑣稿》,作者自印,1995年8月。
    黃美娥編,《張純甫全集》,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8年6月。
    許勝一等編,《許成章作品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年6月。
    江寶釵編,《張李德和詩文集》,巨流圖書公司,2000年12月。
    二、文學論述類
    李漁叔,《魚千里齋隨筆》,中華詩苑,1958年12月。(臺灣中華書局,1968年7月。)
    李漁叔,《三臺詩傳》,學海出版社,1976年7月。
    王國璠、邱勝安,《三百年來臺灣作家與作品》,高雄:臺灣時報社,1977年8月。
    謝量,《中國婦女文學史》,臺灣中華書局,1979年8月。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
    康正果,《風騷與艷情──中國古典詩詞的女性研究》,雲龍出版社,1991年2月。
    劉登翰、莊明萱、黃重添、林承璜主編,《台灣文學史》(上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1991年6月。
    施懿琳、鍾美芳、楊翠,《臺中縣文學發展史:田野調查報告書》,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6月。
    陶慕寧,《青樓文學與中國文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年7月。
    陳淑美編,《靜對遙峰──閨秀詩人金川女士紀念集》,高雄:陳啟清先生慈善基金會,1993年10月。
    許俊雅,《臺灣文學散論》,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11月。
    施懿琳、許俊雅、楊翠,《臺中縣文學發展史》,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6月。
    程玉凰,《洪棄生及其作品考述》,國史館,1997年5月。
    施懿琳、楊翠,《彰化縣文學發展史》,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6月。
    羅宗濤審訂、鄭文惠等編著,《金川詩草百首鑑賞》,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6月。
    汪毅夫,《臺灣近代詩人在福建》,幼獅文化公司,1998年4月。
    孫康宜,《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4月。
    陳玉玲,《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女性自傳的主體性研究》,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5月。
    江寶釵,《嘉義地區古典文學發展史》,嘉義市立文化中心,1998年6月。
    吳福助主編,《臺灣漢語傳統文學書目》,文津出版社,1999年1月。
    東海大學中文系編,《臺灣古典文學與文獻》,文津出版社,1999年1月。
    廖一瑾,《臺灣詩史》,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3月。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9月。
    江寶釵,《嘉義古典詩面面觀》,巨流圖書公司,1999年12月。
    莫渝(林良雅)、王幼華,《苗栗縣文學史》,苗栗縣立文化中心,2000年1月。
    龔顯宗,《臺灣文學家列傳》,五南圖書公司,2000年3月。
    何寄澎主編,《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建會,2000年6月
    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年6月。
    三、方志類
    陳壽祺等撰,《福建通志》,(華文書局,1871(同治10)年重刊本)。
    連橫,《臺灣通史》(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3月)。
    許丙丁,《臺南藝文志》,1959年。
    黃典權、葉英、賴建銘纂修,《臺南市志稿‧人物志‧列傳篇》,台南市文獻委員會,1959年2月。
    黃典權主修、許丙丁纂修,《臺南市志稿‧文教志‧藝文篇》,台南市文獻委員會,1959年5月。
    張默予編纂、顏其碩、莊東撰述,《澎湖縣誌‧人物志》,澎湖縣文獻委員會,1972年7月。
    賴子清、張李德和纂修,《嘉義縣志‧學藝志》,嘉義縣政府,1975年6月。(成文出版社1983年4月)
    賴子清纂修,《嘉義縣志‧人物志》,嘉義縣政府,1976年2月。(成文出版社1983年4月)
    鍾靈、郭志成編纂、莊東撰述,《澎湖縣誌‧文化志》,澎湖縣文獻委員會,1978年7月。(成文出版社,1983年3月)
    王國璠纂修,《臺北市志‧人物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1980年6月。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高雄市志‧文物志》,高雄市政府,1986年12月。
    王國璠編纂,《臺北市志‧人物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8年9月。
    張永堂編纂,《台中縣志‧人物志》,台中縣政府,1989年9月。
    黃淵泉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藝文志‧著述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1月。
    陳衍,《福建通志列傳選》,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9月。
    黃耀能總纂、尹德民編纂,《續修高雄市志‧人物志》,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97年6月。
    張永堂總編纂,《新竹市志‧人物志》,新竹市政府,1997年12月。
    四、其他
    田川清波發行,《昭和皇妃慶頌集》,臺北:光文印刷株式會社,1943年3月。
    陳運棟,《臺灣人物叢譚》,七燈出版社,1978年4月。
    林萬傳,《先天道研究》台南:靝巨書局,1984年10月。
    李新民,《愛國愛鄉──黃朝琴傳》,近代中國出版社,1984年11月。
    黃武忠編,《美人心事》,號角出版社,1987年8月。
    黃朝琴,《我的回憶》,龍文出版社,1989年6月。
    呂宗力、欒保群編,《中國民間諸神》,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10月。
    柯瑞明,《臺灣風月》,自立晚報社,1991年11月。
    黃富三、陳俐甫編,《霧峰林家之調查與研究》,林本源基金會,1991年12月。
    楊翠,《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時報文化公司,1993年5月。
    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組編輯,《意象與美學──臺灣女性藝術展》,台北市立美術館,1998年5月。
    林文龍,《林占梅傳》,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年12月。
    邱旭伶,《台灣藝妲風華》,玉山社出版公司,1999年4月。
    辜顏碧霞著、邱振瑞譯,《流》,草根出版公司,1999年4月。
    李世偉,《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文津出版社,1999年6月。
    熊秉真、呂妙芬編,《禮教與情慾──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中研院近史所,1999年6月。
    五、學位論文
    王文顏,《臺灣詩社之研究》,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79年6月。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政大中文所博士論文,1981年1月。
    鍾美芳,《日據時代櫟社之研究》,東海歷史所碩士論文,1986年6月。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師大歷史所碩士論文,1987年6月。
    徐慧鈺,《林占梅先生年譜》,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
    劉天祥,《乾嘉才媛王貞儀研究》,清大歷史所碩士論文,1993年1月。
    林弘勳,《臺灣地區「風塵次文化」之社會基礎》,東吳社會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廖振富,《櫟社三家詩研究》,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1996年5月。
    丁鳳珍,《臺灣日據時期短篇小說中的女性角色》,成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96年7月。
    吳毓琪,《日據時期臺灣南社研究》,成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黃美娥,《清代台灣竹塹地區傳統文學研究》,輔仁中文所博士論文,1999年7月。
    葉連鵬,《澎湖文學發展之研究》,中央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六、報紙期刊
    陳驚癡,〈天籟吟社與林述三〉,《臺北文物》2卷3期,頁74-77,1953年11月。
    黃式杰,〈怪傑稻垣籐兵衛〉,《臺北文物》2卷3期,頁109-110,1953年11月。
    許丙丁,〈臺南教坊記〉,《臺南文化》3卷4期,頁19-32,1954年4月。
    〈臺北市詩社座談會〉,《臺北文物》4卷4期,頁5-14,1956年2月。
    李騰嶽,〈趙一山先生與劍樓吟社〉,《臺北文物》4卷4期,頁61-66,1956年2月。
    吳瀛濤,〈煙花界雜談〉,《臺北文物》8卷2期,頁96-98,1959年6月。
    賴子清,〈古今臺灣詩文社(一)〉,《臺灣文獻》10卷3期,頁79-110,1959年9月。
    賴子清,〈古今臺灣詩文社(二)〉,《臺灣文獻》11卷3期,頁74-100,1960年9月。
    梅生,〈才媛蔡碧吟與王香禪〉,《臺北文獻》第10.11.12期合刊,頁136-144 ,1965年12月。
    盧嘉興,〈臺灣名女詩人張李德和女史的家世〉,《臺灣研究彙集》9,頁9-15,1970年1月。
    符寒竹,〈女詩人張李德和〉,《嘉義文獻》第6期,頁17-20,1975年12月。
    黃武忠整理,〈美人心事──「文人與藝旦」座談會〉,《聯合文學》第3期,頁64-73,1985年1月。
    吳漫沙,〈台北的藝旦〉,《聯合文學》第3期,頁74-76,1985年1月。
    楊熾昌,〈台南的藝旦〉,《聯合文學》第3期,頁77-79,1985年1月。
    黃武忠,〈小立花間唱妙詞──文人與藝旦唱和詩小輯〉,《聯合文學》第3期,頁80-87,1985年1月。
    劉捷作、鄭清文譯,〈台灣藝旦社會學〉,《聯合文學》第3期,頁88-93,1985年1月。
    黃哲永,〈日據期間嘉義名妓彩雲詩錄〉,《嘉義文獻》第20期,頁139-143,1990年12月。
    廖一瑾,〈臺灣第一位閨秀詩人黃金川和她的金川詩草〉,《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一期,頁147-165,1993年2月。
    江燦騰,〈從齋姑到比丘尼──臺灣佛教女性出家的百年滄桑〉,《歷史月刊》第105期,頁22-32,1996年10月。
    黃美娥,〈日治時代台灣詩社的社會考察〉,《臺灣風物》47卷3期,頁43-88,1997年9月。
    施懿琳,〈南都女詩人石中英《芸香閣儷玉吟草》作品初探〉,《臺灣史料研究》第15號,頁2-18,2000年6月。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