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秀斐
Hsiu-Fei Chen
論文名稱: 關鍵人才留任因素之探討-以組織購併過程觀
指導教授: 余鑑
Yu, Chien
于俊傑
Yu, Chin-Ch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9
中文關鍵詞: 組織購併關鍵人才留任意願人力資源策略
英文關鍵詞: M&A, Key Talent, Intention to Stay, Strategy of Human Resource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8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就長期來看,台灣的金控業勢必會繼續進行版圖的整併與競爭,各金控公司莫不頭角崢嶸,朝向金控王國的寶座去發展,在不斷的整併過程中,除了呈現「大者恆大」、「異業整合需求高」等競爭態勢以外,金控公司莫不高呼:「人才至上」,積極完成人員整合,並展開留才大作戰。而隨著金融業競爭的白熱化,如何能在關鍵時刻掌握關鍵人才,必然是最後勝出的贏家策略!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以元大金控集團旗下之證券子公司-元大證券總公司之關鍵人才為研究對象,透過訪談,除了探討個案公司在購併過程,影響關鍵人才留任意願的主要因素外,同時瞭解關鍵人才於組織購併前後,對於人力資源部門,推動之各項留才策略的知覺,以檢視人力資源部門留才策略推動效益。研究過程並同步發放問卷,以了解個案公司關鍵人才對工作要項之重視程度及滿意程度,藉由研究發現,提供個案公司做為未來人力資源管理留才策略規劃或修正之參考與建議。
    研究者經由訪談及彙整問卷調查資料加以分析後,提出下列發現及建議:
    一、影響個案公司關鍵人才留任意願之主要因素包括:
    (一)企業形象
    (二)公司未來發展性
    (三)企業文化
    (四)教育訓練及學習環境
    (五)同事情誼及工作氛圍
    二、關鍵人才感受到的留才策略包括三大面向:
    (一)公司經營策略
    (二)薪酬福利策略
    (三)訓練發展策略
    三、研究者將問卷調查資料,藉由Martilla及James(1977)重要-表現程度分析(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IPA)法,發現落於「焦點區域」之項目:「工作內容具挑戰性及成就感」、「升遷發展機會」及「薪資報酬與員工福利」,並針對此部份提出相關建議,提供個案公司做未來規劃與改善留才策略之參考。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n Taiwan must continually reinvent itself in order to better compete with others. Every financial holding corporation has to become more proactive towards the goal of being No.1 in this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reorganization, the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is expected to be along the lines of “The big is always big” and “Necessity of integ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industries is high”. Following these concepts,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rporation should be focusing on “talent”, with emphasis on personnel integration and continuous training. With the competition in the finance industry becoming so intense, being able to command and maintain a core pool of invaluable human resources will be the strategic key to the final victory.
    This thesis adopts the method of case studying and takes the subsidiary of a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called “Yuanta Securities” as a research subject. Through interviews, we manage to discuss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tention of the talents to stay with the company in the M&A process. We were also able to understand the talents’ thoughts on the company’s strategy in retaining the human resource before and after the M&A surveys. In the course of this research, we also provided a questionnaire to understand the attitude and satisfaction level the talents have for the job. Through this research, we will be able to provide the subject company recommendations for retaining their personnel in the company.
    After the interviews and surveies, the data is sor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are as below:
    1.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key talents’ intention to stay in the company includes:
    (1) Company image
    (2)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3) Corporate culture
    (4) Training and learning
    (5) Colleague friendship and working atmosphere
    2. The strategy to retain key talents involves three key areas:
    (1) Operation strategy
    (2) Payment and welfare strategy
    (3) Train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3. This research uses the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which is developed by Martilla & James(1977)to process quantitative data. We found that the items that are located in the focus areas include “the job is full of challenge and fulfillment”, “the opportunity for promotion”, and “employee welfare and payment”. We provided some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se parts to the subject company for reference.

    目錄 謝誌 I 中文摘要 V ABSTRACT IX 目錄 XIII 表次 XVII 圖次 X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7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組織購併 11 第二節 關鍵人才 23 第三節 留任意願 30 第四節 人力資源策略 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7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4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2 第四節 研究方法 53 第五節 研究工具 56 第六節 資料分析 60 第四章 資料分析 63 第一節 個案公司簡介與研究對象背景 63 第二節 影響關鍵人才留任之因素探討 70 第三節 關鍵人才對留才策略的知覺 92 第五章 研究發現、建議與省思 9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9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6 第三節 研究者的省思 111 參考文獻 113 中文部分 113 西文部分 119 附錄 123 附錄一:訪談邀請函及錄音同意書 123 附錄二:訪談大綱 125 附錄三:問卷調查表 127 表次 表 1-1 購併案失敗的原因 3 表 2-1 股權收購與資產收購差異比較表 12 表 2-2 購併型態分類彙整表 14 表 2-3 主併公司購併動機一覽表 15 表 2-4 組織購併成敗的因素彙總表 21 表 2-4 組織購併成敗的因素彙總表(續)22 表 2-5 關鍵人才價值與績效管理型態對照表 28 表 2-6 2004年及2007年員工留任原因調查表 35 表 2-7 企業購併之人資政策相關文獻彙整表 44 表 2-7 企業購併之人資政策相關文獻彙整表(續)45 表 4-1 個案公司問卷調查對象背景資料明細表 66 表 4-2 個案公司受訪者背景資料明細表 68 表 4-3 關鍵人才考量工作要項之重要程度彙總表 70 表 4-4 關鍵人才對各項工作要項滿意度彙總表 71 表 4-5 關鍵人才對工作要項之重要程度與滿意度交叉分析表 72 表 4-6 影響關鍵人才留任因素指標項目表 73 表 4-7 關鍵人才留任因素編碼彙整表 91 表 4-8 關鍵人才對人力資源推動之留才策略知覺編碼彙總表 96 表 5-1 個案公司歷年獲獎實績彙總表 98 表 5-1 個案公司歷年獲獎實績彙總表(續)99 表 5-2 個案公司關鍵人才對各項留才策略之知覺彙整表 104 表 5-3 量化及質化資料結果比對彙總表 105 圖次 圖 2-1 留任意願與離職意願消長示意圖 31 圖 3-1 本研究架構圖 47 圖 3-2 研究流程與步驟 51 圖 3-3 重要-滿意程度分析座標圖 60 圖 4-1 元大證券組織圖 65 圖 4-2 元大證券分公司分佈圖 65 圖 4-3 關鍵人才留任因素指標重要-滿意度分析座標圖 73 圖 5-1 人才永續發展模型圖 110

    中文部分
    IBM(2005)。留才是企業未來十年重大挑戰之一。2007年10月10日,取自
    http://www.ibm.com/news/tw/zh/2005/08/tw_zh_20050803_challenge.html
    于乃玲、胡瑞桃、周碧琴、賴瑞月(1999)。某區域醫院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與留任意願相關性之探討。長庚護理,10(3),28-37。
    元大證券(2007)。2007年元大證券年報。
    內政部(2000)。社會工作辭典(第四版)。台北:內政部。
    王文科、王智弘(2007)。教育研究法:研究與方法。台北:五南。
    王芯怡、楊雯宜、顏珮婷、蔡佳礽、彭康宇(2001)。購併對企業文化所產生的影響及因應措施之探討-以金融業某企業為例。私立輔仁大學第三十五屆人力資源管理專題報告,未出版,台北。
    王郁智、朱正一、洪光良、章淑娟(2004)。護理人員留任意願文獻探討。慈濟護理,3(4),8-12。
    王泰允(1991)。企業購併實用。台北:遠流。
    王培志(1997)。義工參與的決策因素、工作滿足、離職傾向之研究-以高雄地區醫院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雲東(2007)。社會研究法:量化與質化取向及其應用。台北:威仕曼文化。
    伍忠賢(2000)。購併後如何選任高階管理者。管理雜誌,135,130-133。
    江玉柏、余尚武(1998)。影響企業購併成敗之因素與策略探討。經濟情勢暨評論,4(2),125-144。
    吳仁裕(2000)。企業策略、資訊策略、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對組織績效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吳守義(2007)。關鍵人才的養成。人才資本,8,14-15。
    吳忠吉(1995)。勞動經濟學。台北:空中大學。
    吳秉恩(1992)。事業策略與人力發展。台北:中華經濟研究所。
    李文傑(2000)。影響護理人員離職意願因素之探討。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李佳玲(2007)。2007 WorkTaiwan™ Survey Findings員工態度調查大發現。2007年9月30日,取自
    http://www.watsonwyatt.com/asia-pacific/taiwan/pubs/articles/2007/2007_07_03.asp
    林文政(2006)。發現企業關鍵人才。人才資本,5,6-7。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林尚平、紀春華(2000)。企業購併運作與企業文化及人力資源管理之關聯性研究。台大管理論叢,12(1),263-311。
    林瑜瑩、李學愚、謝峻旭(2001)。中式餐飲從業人員留任因素滿意度與留任傾向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嘉南學報,27,49-56。
    林慧芝(2005)。激勵制度對留任意願影響之探討-以內部稽核人員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金管會(2007a)。2007年8月28日金融統計。2007年10月10日,取自
    http://www.fscey.gov.tw/news_detail2.aspx?icuitem=87238
    金管會(2007b)。2007年10月5日重要公告。2007年 10月20日,取自
    http://www.fscey.gov.tw/lp.asp?CtNode=19&CtUnit=39&BaseDSD=5&mp=2&nowPage=5&pagesize=20
    柯惠玲(1989)。工作滿意、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紀宏儒、劉晏羽、江興遠、曾俊傑、龔天鈞、謝獻德、張毓慧(2003)。被併公司員工角色壓力與離職意願之關係研究~以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私立輔仁大學第三十七屆人力資源管理專題報告,未出版,台北。
    孫弘岳(2006a)。人力資源策略。2007年10月10日,取自
    http://blog.sina.com.tw/collinsuen/article.php?pbgid=31101&entryid=181485
    孫弘岳(2006b)。企業併購與人力資源策略。2007年10月10日,取自http://blog.sina.com.tw/collinsuen/article.php?pbgid=31101&entryid=235054
    高敬文(1994)。一個研究工作者的省思。教育學術講座集刊,2,13-72。
    張乃宏(2006)。組織變革後員工對組織氣候、領導行為與留任意願之相關性研究-以A軍修補大隊為例。私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火燦(1996)。策略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揚智。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志遠(1993)。製造策略、產品策略之配合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俊龍(2005)。影響員工留任意願及離職傾向因素之探討—誠品書店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陶尊芷(2007)。以能力模型發展關鍵人才。人才資本,8,17-20。
    傑克威爾許(2007)。人才是策略的第一個重要步驟。商業周刊,1007,102-108。
    黃英忠、童冠燁、陳淑玲、施智婷(2002)。購併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文化交互作用對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信用合作社被購併員工的觀點。人力資源管理學報,2(3),51-64。
    黃惠君(2005)。激勵因素、工作滿足、家庭支持與留任意願及專業承諾關係之探討-以高科技產業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瓊玉(1996)。企業購併對人力資源管理影響之研究:被購併公司之個案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承亮、廖國鋒、饒新根(1997)。國軍志願役基層軍官工作滿足因素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國防管理學院學報,18(2),69-83。
    楊孟麗、謝水南(譯)(2005)。Fraenkel, J.&Wallen, N.著。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第四版)(How to Design &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台北:心理。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劉忠欽、朱瑞陽、幸大智(2003)。企業購併與人力資源之處理。全國律師,6(5),39-54。
    劉俊昌(2000)。企業文化契合度與留職傾向之研究—以中國石油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樊景立(1978)。紡織廠女作業員離職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潘淑滿(2006)。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淑妙、盧美秀(1998)。護理人員生涯發展及其留任意願相關性之研究。護理研究,6(2),96-108。
    蔡豔如(2004)。台灣金融業合併之人事政策、人際互動行為與員工心態反應關係之研究─被併公司員工認知的觀點。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鄭怡婷(2007)。人資顧客服務代表的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工作投入、留任意願之關聯-以知覺人力資源部門主管支持與調節變項。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應國卿(1992)。我國企業國際併購失敗因素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劍平(2006)。財務管理:新觀念與本土化(第四版)。台北:智勝。
    蘭堉生(2007)。人力資源管理與留才。2007年3月3日,元大證券演講。

    西文部分
    Ansoff, H. I. (1965). Corporate Strategy: An Analytic Approach to Business Policy forGrowth and Expansion. New York: McGraw-Hill.
    Bedian, A. G., & Armenakis, A. A. (1981). A path-analytic study of the consequences of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4(2), 417-424.
    Bradley, J. W., & Korn, D. H. (1979). Acquisition and Merger: A shifting route to corporate growth. Management Review, 68(3), 46-51.
    Bogdan, R. C. & Biklen, S. K.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3rd ed.). Boston: Allyn & Bacon.
    Cook, T. E. (1986). Merger and Acquisition. Oxford:Basil Blackwell
    Copeland, T., Tim, K., & Jack, M. (1994). Valuation: Measuring and Managing the Value of Companies. (2nd ed.). Mckinsey & Company, INC.
    Chandler, A. D. (1962).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Industrial Enterprise.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
    Creswell, J. W. (1988). 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among five tradition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Drucker, P. F. (1981). Five Rules for Successful Acquisiti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Oct. 15, 28.
    Deidra, R. S., Myran, A., Coleen, R. S., & Diane, L. S. (2003). Staff nurseperceptions of the work environment. Journal of Nursing Care Quality, 18(3), 202-208.
    Fowler, F. J. (1984). Survey research methods. 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101.
    Glueck (1980).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policy. New York : McGraw-Hill.
    Hofer, C. W., & Schendel, D. (1978). Strategic Formulation: Analytical Concepts. New York : West Publishing, St. Paul, Minesota Company.
    Jauch & Glueck. (1989).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Policy. (5 th ed.). McGraw-Hill.
    Kitching, J. (1967). Why do mergers miscarr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December 1967,84-101.
    Lepak, D., & Snell, S. (1999). The Human Resource Architecture: Toward a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llocation and Develop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4(1), 31-48. New York: Greenwood.
    Lincoln, Y. S., & C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Newbury Park: Sage.
    Mobley, W. H. (1977). 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Miller, H. E., Katerberg, & Hulin, C. L. (1979). Evaluation of the Mobley, Horner, and Hollingsworth model of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4, 509-517.
    Mowday, R. T., Koberg, C.S., & McAuthur, A. W. (1984). The psychology of the withdrawal process: a cross-validational test of Mobley’s intermediate linkages model of turnover in two samples. Academy of Mangement Journal, 27(1), 79-94.
    Martilla, J. A., & James, J. C. (1977).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Journal of Marketing, 41(1), 77-79.
    Mintzberg (1978). Patterns in Strategy Formation. Management Science, 24(9), 934-948.
    Paine, F. T. & Power, D. J. (1984). Merger Strategy: A Examination of Drucker’s five rules for Successful Acquisi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2), 99-110.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 Boulian, P. V. (1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Ribelin, P. J. (2003). Retention reflects leadership style. Nursing Management, 34(8), 18-19.
    Smith, R. & Campbell, M. (2008). Talent Sustainability: Orchestrators, Accelerators, and Influencers. ASTD.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