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育嘉
Hsu yu-chia
論文名稱: 實踐的智慧如何可能─以牟宗三為核心的當代儒學實踐問題研究
The Possibility of Phronesis:Research of Mou Zong San's Practice issue
指導教授: 林安梧
Lin, An-Wu
洪漢鼎
Hong, Han-Ding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6
中文關鍵詞: 實踐智慧牟宗三當代儒學新外王經典詮釋
英文關鍵詞: Phronesis, Confucianis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0下載:1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牟宗三為代表的當代新儒家的實踐問題,主要的爭論有兩點:首先是實踐的主體為何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是否能夠因為實踐的對象不同而區分出各種不同的主體;其次,這些主體之間是否存在優先順序以及相互之間轉換的問題。針對這兩個爭論點,本論文從分析「科學」與「民主」兩個概念為切入點。對於科學概念而言,主要涉及了道德與知識的關係,本論文提出當代新儒家對中國傳統文化開出西方科學的問題意識,必須克服「價值的絕對主體化」與「知識的絕對客體化」的對立;對於民主而言,則涉及道德與政治的關係,本論文提出我們必須通過對民主理解範式的轉換,把民主當成「事件」而不是「共法」。同時,我們必須把上述的思考視為一種「後新儒學」的論域,也就是把新儒家群體當作我們的同時代人,把上述的問題納入現代化的視域來討論,並在此基礎上對現代性進行反思。(第一章)
    如此一來,我們就面對兩個面向的探究,一個是關於實踐主體的探究,實踐到底是主體的實踐還是實踐本身的問題。本論文藉由牟宗三與海德格關於人的有限性與無限性的爭論,提出一種具有「事情本身」向度的實踐形而上學,即人作為實踐主體必須對世界敞開,在這個意義上人從主動轉為被動,實踐與其說是人的實踐,不如說是實踐本身的敞開性。(第二章)從而,本論文重新檢視了牟宗三關於道德實踐中的道德主體,即良知的問題。從對朱熹思想與陽明思想的重新詮釋中,提出我們必須把良知與教化的關係聯繫起來,在主體與他者的辯證統一中,提出一種自我教化的良知概念。(第三章)最後在涉及道德與知識的問題上,本論文把德性所知與見聞之知視為智慧與知識的對立,而不是道德與知識的分別,並且藉由西方對科學知識論的反省,提出回到現代科學知識譜系分化之前,道德與知識統一的語境中,重新正視中國本身的知識論傳統。(第四章)
    另一個探究的面向涉及對現代性的反思,它是有關當代新儒家如何看待西方民主政治的問題。我們必須重新檢視道德與政治是不是分屬兩種不同的領域,西方民主政治的「價值中立」作為一種普世原則是否是一種虛構。藉由牟宗三與施特勞斯關於「善優先於權利」的初步比較,本論文認為只有克服以「價值中立」的理解框架詮釋西方民主政治,當代新儒家才可能從一種線性的進步史觀中逃離出來,不再糾纏於道德主體如何轉化為認識主體的問題,而是把它們看成同一個主體。(第五章)最後涉及我們如何在實踐本身的敞開性這個命題上,重新探索人的存在問題。因此,本論文在探究宋明以來儒家的理學、心學和氣學對「天命」詮釋的基礎上,藉由王船山把天命概念聯繫人存在的歷史性這個命題,援引高達美詮釋海德格天命思想所提出的「效果歷史意識」,重新探究人存在的被動轉主動,或者說被動如何包含主動的問題。(第六章)

    導言 1 第一章、當代新儒家的問題意識及其時代性 5 一、科學與自然科學兩個概念的混淆 6 二、作為「共法」或作為「事件」的民主 12 三、「後新儒學」評議─新儒家的時代結束了嗎? 17 第二章、實踐與存在: 牟宗三的實踐形而上學及其當代詮釋 20 一、從康德的「物之在其自己」到牟宗三的「具價值意味的物自身」 20 (一)「事實意味」與「價值意味」之爭 21 (二)本體作為限度概念 24 (三)「價值意味的物自身」辨析 27 二、海德格的「此在」與牟宗三的「人雖有限而可無限」 36 (一)牟宗三對海德格的批評 37 (二)海德格「此在」的例證 41 三、實踐形而上學與事情本身 45 (一)根源性的實踐方法論:存在是自己開顯自己 47 (二)作為事情本身的實踐形而上學 50 第三章、良知與教化: 牟宗三道德實踐的主體化及其超越 53 一、牟宗三對朱子「中和」思想的詮釋 55 (一)《心體與性體》中的「中和」新、舊說 55 (二)消失的「道南學派」 59 (三)從「主靜」向「敬貫動靜」的發展 62 二、牟宗三的「良知學」 67 (一)良知主體的「逆覺體證」 67 (二)主體的真理性與教化 70 三、重新詮釋王陽明的嘗試 73 (一)陽明學與朱子學的重疊地帶 74 (二)自我教化的良知:主體與他者的統一 76 第四章、知識與道德: 重建中國傳統知識論價值的可能 79 一、牟宗三對兩種「知」的詮釋 79 (一)「德性所知」與「智的直覺」的聯繫 79 (二)「見聞之知」的「消極知識」內涵 82 (三) 從「智性直觀」向「智的直覺」轉化 83 二、高達美對現代科學知識論的反省 86 (一)精神科學的真理 86 (二)亞里斯多德的「實踐智慧」 87 三、重建中國知識傳統的可能性 89 第五章、內聖與外王: 儒家政治實踐的現代化與現代性反思的挑戰 93 一、「新外王」的時代任務 93 (一)政道與治道的分離及其界線 94 (二)理性與神話的悖論和合流 97 二、政治如何從神話轉為理性:現代化與現代性反思 100 (一)理性與人類歷史:生命與理性的統一 101 (二)理性與政治形態:善優先於權利的爭辯 106 三、《孟子》政治思想的當代詮釋 110 (一)牟宗三《孟子》詮釋與西方政治思想 110 (二)重讀孟子學的內聖外王 117 第六章:歷史與天道: 「天命」概念的轉化與存在的歷史性 120 一、先秦儒家天命思想與存在問題的聯繫 120 二、朱熹的理學化天命 125 三、牟宗三對心學天命思想的繼承與詮釋 128 四、船山學的氣學天命觀 133 (一)氣概念的詮釋新維度 137 (二)海德格的天命觀與高達美的詮釋 141 結語:邁向儒家型實踐智慧學 148 參考文獻 152 一、引用書目 152 (一)古籍書目 152 (二)現代中文書目(依照姓氏筆畫順序) 152 (三)翻譯書目(依照英文姓氏筆畫順序) 154 二、引用學位論文 155 三、引用期刊論文 156 四、引用會議論文 156

    一、引用書目
    (一)古籍書目
    1.王船山:《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1996年。
    《周易外傳》
    《尚書引義》
    《讀四書大全說》
    《四書訓義》
    《張子正蒙注》
    《讀通鑑論》
    2.王陽明:《傳習錄》,《王陽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3.王懋竑:《朱熹年譜》,何忠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4.朱熹:《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朱子語類》
    《中庸章句》
    《孟子章句》
    5.張載:《正蒙》,《張載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6.《孟子》,《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7.《孟子集註》,北京:中華書局,1982。

    (二)現代中文書目(依照姓氏筆畫順序)
    1.丁為祥:《虛氣相即─張載哲學體系及其定位》,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2.王紹光:《袪魅與超越─反思民主、自由、平等、公民社會》,香港:三聯書店,2010年。
    3.牟宗三:
    《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
    《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
    《圓善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
    《心體與性體》(一),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
    《心體與性體》(二),台北:正中書局,1968年。
    《心體與性體》(三),台北:正中書局,1995年。
    《現象與物自身》,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4年。
    《四因說演講錄》,台北:鵝湖出版社,1997年。
    《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年。
    《政道與治道》,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7年。
    4.李明輝:
    《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台北:中研院文哲所出版,1994年。
    《當代儒學的自我轉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儒學與現代意識》,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5.李志林:《氣論與傳統思維方式》,上海:學林出版社,1990年。
    6.汪 暉:《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北京:三聯書店,2008年。
    7.汪子嵩:《希臘哲學史》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8.余英時:《現代儒學論》,美國紐澤西州: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6年。
    9.林安梧:
    《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台北:東大圖書,1987年。
    《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台灣學生書局,2006年。
    《儒學革命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8年。
    《道的錯置:中國政治思想的根本困結》,台灣學生書局,2003年。
    《當代新儒家哲學史論》,台北:文海學術思想文教基金會,1996年。
    10.洪漢鼎:
    《重新回到現象學的原點》,台北:世新大學出版社,2008年。
    《當代西方哲學兩大思潮》,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11.唐君毅:
    《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
    《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
    12.陳榮捷:
    《朱熹》,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0年。
    《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8年。
    13.陳 來:《朱熹哲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14.陳 贇:《天下或天地之間:中國思想的古典視域》,上海書店,2007年。
    15.曾昭旭:《王船山哲學》,台北:遠景出版社,1983年。
    16.馮耀明:《「超越內在」的迷失─從分析哲學觀點看當代新儒學》,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年。
    17.張君勱:《中西印哲學文集》(下)〈第五編 儒家哲學之內涵‧附錄〉,台北:學生書局,1987年。
    18.姜廣輝:《中國經學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19.楊 寬:《戰國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20.楊祖漢:〈論余英時對新儒家的批評〉,《儒學與當今世界》,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21.倪梁康:《意識的向度》,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22.黃俊傑:《孟學思想史論》卷二,中研院中國文哲所,2006年。
    23.劉愛軍:《識知與智知:牟宗三知識論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4.劉述先:
    《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2年。
    《當代儒學論集:挑戰與回應》,中研院中國文哲所籌備處,1995年。
    25.劉子健:《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26.劉承相:《朱子早年思想的歷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27.賴賢宗:《儒家詮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28.蔡仁厚:《牟宗三先生學思年譜》,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年。
    29.趙廣明:《康德的信仰》,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
    30.趙衛東:《分判與融通─當代新儒家德性與知識關係研究》,齊魯書社,2006。
    31.孫冠臣:《海德格爾的康德解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32.韓水法:《康德物自身學說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33.賀照田編:《後發展國家的現代性問題》,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34.樂愛國:《宋代的儒學與科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
    35.靳希平:《海德格爾早期思想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36.顏炳罡:《整合與重鑄─當代大儒牟宗三先生思想研究》,台灣學生書局,1995。
    37.《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三)翻譯書目(依照英文姓氏筆畫順序)
    1.布勞岱爾(Braudel,Fernand):《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台北:貓頭鷹出版社,1999年。
    2.卡諾伊(Carnoy,Martin):《國家與政治理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5年。
    3.卡西勒(Cassirer, Ernst):
    《國家的神話》,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
    《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5年。
    4.約翰‧鄧恩(Dunne,George H.):《為什麼是民主?》,聯經出版社,2008年。
    5.涂爾幹(Durkheim,Emile):《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孟德斯鳩與盧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6.米歇爾‧福柯(Foucault, Michel):
    《主體解釋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規訓與懲罰》,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
    7.法蘭西斯‧福山(Fukuyama,Francis):《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3年。
    8.高達美(Gadamer,Hans-Georg):《真理與方法》,洪漢鼎譯,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9.海德格(Heidegger,Martin):
    《存在論:實際性的解釋學》,何衛平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譯,北京:三聯書店,2006年。
    〈關於人道主義的書信〉,《海德格選集》,台北:時報文化,1993年。
    〈人詩意的棲居〉,《海德格選集》,上海:三聯書店,1996年。
    《康德和形而上學問題》,《海德格爾選集》(上),三聯書局,1996年。
    10.黑格爾(Hegel,Georg Wilhelm Friedrich):
    《精神現象學》,賀麟、王玖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
    《歷史哲學》,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
    11.哈耶克(Hayek,Friedrich A.),馮克利譯《科學的反革命─理性濫用之研究》,京:譯林出版社,2003年。
    12.哈貝馬斯(Habermas, Jurgen):《現代性的哲學話語》,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13.康德(Kant,Immanuel):
    《實踐理性批判》,鄧曉芒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純粹理性批判》,鄧曉芒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一切能作為學問而出現的未來形而上學之序論》,李明輝譯注,台北:聯經出版社,2008年
    14.子安宣邦(Nobukuni Koyasu):《福澤諭吉〈文明論之概略〉精讀》,陳瑋芬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
    15.柏拉圖(Plato):《柏拉圖全集》第二卷,王曉朝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16.羅爾斯(Rawls,John):《政治自由主義》,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年。
    17.詹姆斯‧施密特編(Schmidt,James):《啟蒙運動與現代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8.施特勞斯(Strauss,Leo):
    《自然權利與歷史》,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
    《施特勞斯與古今之爭》,劉小楓選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19.查爾斯‧泰勒(Taylor,Charles):《黑格爾》,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年。
    20.華勒斯坦(Wallerstein,Immanuel):《自由主義之後》,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二、引用學位論文
    1.吳建明:《先秦儒家「天人合德」思想之演進與發展》,台中:東海大學哲學系博論,2004年。
    2.鄧秀梅:《儒學中有關天命流行一義之探討》,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博論,2001年。
    3.賴文遠:《論船山「氣論」思想在天人、歷史之學上的開展與特色》,桃園:中央大學哲學所博論,2008年。
    4.翁志宗:《自由主義與當代新儒家政治論述之比較》,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科所博論,2002年。

    三、引用期刊論文
    1.子安宣邦:〈伊藤仁齋與「人文時代」的《論語》解─以「知天命」說為主軸〉,《人文學報》第二十四期,中央大學文學院,2001年。
    2.吳宗德:〈《中庸》思想淵源及其與儒學發展的內在關係〉,《文學前瞻》第八期,2008年。
    3.陳振崑:〈論天德流行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唐君毅先生的天德流行論初探〉,《哲學與文化》26:8,1999年。
    4.陳贇:〈王船山理氣之辨的哲學闡釋〉,《哲學研究》20:2,2002年。
    5.藤井倫明:
    〈宋代道學中「真實無妄」之「誠」析論〉,《漢學研究集刊》第2期,2006
    年。
    〈「誠」在日本的變貌:由朱子之「誠」與山鹿素行之「誠」談起〉,《台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五卷第二期,2008年。
    6.唐君毅:〈從科學與玄學論戰談張君勱思想〉,《傳記文學》第二十八卷第三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6年3月。
    7.楊祖漢:〈論余英時對新儒家的批評〉,《第二屆當代新儒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之二:儒學與當今世界》,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8.林安梧:「新儒學」、「後新儒學」、「現代」與「後現代」─最近十年來的省察與思考之一斑〉,《鵝湖月刊》30:12,2005年。
    9.林安梧:從「牟宗三」到「熊十力」再上溯「王船山」的哲學可能─後新儒學的思考向度〉,《鵝湖月刊》第二十七卷第七期,2002年1月。
    10.施益堅:〈歷史哲學與儒家現代化:論牟宗三思想從黑格爾到康德的轉折〉,《思想》13,2009年10月。

    四、引用會議論文
    1.洪漢鼎:
    〈高達美與後期海德格〉,《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詮釋學與經典詮釋》,台北:世新大學、台大「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主辦,2007年。
    〈作為自成事件(Ereignis)的詮釋學理解和真理〉,《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研討會》,台北:中研院文哲所主辦,2007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