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魏淑真
Wei Shu-Chen
論文名稱: 大溪老街區文化資產運用與發展研究
Dasi Historic District Cultural Heritage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指導教授: 夏學理
Hsia, Hsuch-L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2
中文關鍵詞: 文化資產大溪老街區文化產業文化觀光
英文關鍵詞: cultural heritage, Dasi historic district, cultural industries, cultural touris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7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民國94年11月1日「文化資產保存法」新修正版發布施行後,國內政府機關、學者專家、民間團體對文化資產保存意識的提升與重視,益發凸顯文化資產保存議題的重要性。世界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觀念,已從單體建築的保存,演變至考量週遭環境整體保存維護,而歷史街區(即老街區)的保存與在地文化資產緊緊相連,隨著文化資產保存觀念的演變及保存論述的發展,兩者互動的軌跡在不同時代流轉,世人對於文化資產價值產生不同的認定,然而對其再生產的能量運用於文化產業及文化觀光,在地方發展上的經濟價值有著高度的認同,使文化資產保存的運用與發展之意義邁向新里程碑。在全球化的潮流的影響之下更彰顯出文化獨特性的重要,而凸顯文化獨特性則以在地文化資產最具明顯性格。
    本文研究以大溪老街區文化資產的運用與發展做為研究標的,從文獻蒐集老街區的歷史沿革及街道、街屋形成及地方產業的發展脈絡,同時進一步實地訪查在地文化資產、潛力點、文化產業及文化觀光發展的現況,深入瞭解區域內重要的民俗慶典「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帝遶境活動」及相關社頭發展對當地的意義及影響,並經由筆者參與該區域相關計畫執行的實地觀察,分析其內外在環境的優劣條件,再綜合對在地團體、居民、店家、大溪鎮公所等的深度訪談內容進行分析,歸納研究結論。
    研究發現大溪老街區擁有全桃園縣最豐富的文化資產及觀光資源,但地方發展上仍有無法突破的瓶頸,該區域在地文化資產的運用與發展,不僅受到地方政府、鎮公所對文化資產政策推動方向的影響,也受限於地方產業的本質及在地團體、居民、店家的觀念與作法。由是之故,持續推動在地文化資產保存與發展工作,以文化資產再生產的能量賦予地方文化產業與文化觀光新的生命力,應為大溪老街區文化資產運用與發展的重要課題,也是臺灣各老街普遍存在且亟需重視的議題

    Since promulgation of the amended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ct” on November 1, 2005, domestic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cholars and experts, and civil organizations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issues related to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The concept of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has evolved from preservation of a single building to preserv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entire environment surrounding the heritage.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 districts (i.e. old districts) is closely linked to preservation of local cultural heritage.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eservation discourses,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have flown through times. Although people have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the value of cultural heritage, most of them highly agree with the economic value created by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cultural tourism through regeneration. A new milestone in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has thus been created. In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uniqueness is particularly underscored, and local cultural heritage can most demonstrate the uniqueness of a culture.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was placed on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Dasi historic district. Data about the historic development of this historic district, formation of streets and houses,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industries were collected from previous literature. Field surveys we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local cultural heritage, potential sites,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cultural tourism in this district and also find out the meaning and impact of the important local ritual “The Holy Pilgrimage of Dasi Puji Temple Saintly Emperor Guan (Guan Sheng Di Ju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ies.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execution of some local projects and field observation, the internal/externa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is district were investigated. Finally, data collected from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local organizations, residents, stores, and office of the township were incorporated in the analysis to obtain conclus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despite possession of the most abundant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m resources in Taoyuan County, Dasi cultural district is still confronted with bottlenecks in its development. The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al heritage in this district is not only affected by the policies taken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ownship office but also limited by the essence of local industries and concepts of local organizations, residents, and stores. Therefor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troduction of vitality into local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new tourism through cultural heritage regeneration are important issues in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in Dasi historic district. These issues are also prevalent in other historic districts around Taiwan and thus deserve more attention.

    目 錄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內容…………………………………………………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1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4 第一節 大溪老街區文化資產保存與發展脈絡 ………………………14 第二節 國際及國內文化資產保存與發展趨勢 ………………………31 第三節 文化產業相關理論回顧 ………………………………………38 第四節 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理論 ………………………………………44 第三章 大溪老街區文化資產現況與發展 …………………………………53 第一節 大溪老街區地理人文環境 ……………………………………53 第二節 大溪老街區文化資產現況描述 ………………………………58 第三節 大溪老街區地方信仰及民俗節慶活動 ………………………67 第四節 大溪老街區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情形 …………………………75 第五節 大溪老街區公私部門資源投入情形 …………………………84 第四章 大溪老街區文化資產運用與發展之分析 …………………………93 第一節 大溪老街區文化資產運用與發展現況分析 …………………93 第二節 公私部門對大溪老街區文化資產運用與發展之觀點與陳述1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2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建議………………………………………………122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134 參考文獻………………………………………………………………………136 附錄……………………………………………………………………………141 附錄一 訪談大綱……………………………………………………………141 附錄二 訪談紀錄……………………………………………………………142 附錄三 大溪老街區發展史大事年表………………………………………174 附錄四 大溪地區木器相關工藝匠師分析表………………………………176 附錄五 大溪地區社頭簡介表………………………………………………180 附錄六 大溪和平路社區居民生活公約草案………………………………192 附錄七 大溪老街區保存及活化計畫各執行案計畫摘要…………………198 附錄八 大溪和平路歷史建築暨空間環境保存整體規劃案計畫摘要……210 圖目錄 圖1-2-1研究架構圖 ……………………………………………………………6 圖1-2-2研究流程圖 ……………………………………………………………8 圖1-3-1研究範圍行政區域圖 …………………………………………………9 圖2-1-1大溪老街發展順序圖…………………………………………………36 圖2-1-2店的空間構成單元示意圖……………………………………………45 圖3-1-1大溪鎮區位圖…………………………………………………………54 圖3-1-2大溪鎮行政區域圖……………………………………………………54 圖3-4-1黃日香簡譜……………………………………………………………78 圖3-4-2大房豆干簡譜…………………………………………………………78 圖3-4-3萬里香豆干簡譜………………………………………………………79 圖3-4-4廖心蘭豆干簡譜………………………………………………………79 圖4-1-1大溪老街區文化資產保存與發展SWOT分析………………………100 圖4-1-1桃園縣政府文化局98年大溪老街區相關計畫執行架構圖………103 表目錄 表1-2-1深度訪談人員一覽表 …………………………………………………7 表2-1-1大溪木器產業發展時程表……………………………………………49 表2-1-2大溪木器產品分類表…………………………………………………50 表3-1-1大溪地區農業生產區段表……………………………………………55 表3-1-2大溪鎮福仁里、興和里98年3月人口統計表 ……………………56 表3-1-3大溪鎮歷年各人口數(至96年底) ………………………………56 表3-2-1大溪老街區歷史建築登錄名冊………………………………………64 表3-2-2大溪和平路歷史建築潛力點(具歷史立面牌樓者)………………66 表3-2-3大溪中山路歷史建築潛力點(具歷史立面牌樓者)………………66 表3-2-4大溪中央路歷史建築潛力點(具歷史立面牌樓者)………………67 表3-3-1大溪地區民俗節慶一覽表……………………………………………70 表3-3-6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活動日程表………………………………73 表3-4-1大溪老街區文化觀光資源 ………………………………………… 82 表3-5-1大溪老街區相關計畫分析一覽表(1996~2009)……………………88

    參考文獻
    一、專書
    大溪鎮歷史街坊再造協會(2004)《大溪文化導覽手冊》,桃園縣大溪歷史街坊再造協會。
    日軍參謀本部,許佩賢譯(1995)《攻臺戰記 日清戰史.台灣篇》,臺北:遠流出版。
    艾 耆(1981)《大溪鎮誌》,桃園縣大溪鎮公所。
    朱元鴻(2000)〈文化工業:因繁榮而即將作廢的類概念〉,張笠雲主編《文化產業:文化生產結構分析》,臺北:遠流出版。
    吳振漢(2004)《大溪鎮志》,桃園縣大溪鎮公所。
    李世榮、吳立萍(2002)《台灣的老鄉鎮》,臺北:遠足文化出版。
    李翠瑩(2006)《文化新加值力》/臺北:大康出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保存法》暨相關子法(2005),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地方巡迴談論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林一宏、張朝博、楊秋煜,審稿:林會承、黃俊銘(1999)《大溪街的聚落與建築》,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林明德(1999)《大溪豆腐系列文化研究》,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林會承(2006)〈台灣新舊「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比較〉,《2006文化資產行政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尚榮安譯(2001) Robert K. Yin《個案研究》,臺北:弘智文化出版。
    洪敏麟(1983)《台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上),臺中市:台灣省文獻會。
    明立國(2000)〈地方文化產業再造與資源整合〉,《地方文化產業振興計畫經驗交流研討會暨人才培訓計畫成果專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施國隆(2006)〈國家文化資產清查結果報告〉,《2006文化資產行政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夏學理主編(2004)〈編者序〉《文化創意產業─向前看‧向前看齊》,臺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夏學理(2008)《文化創意產業概論》,臺北:五南出版。
    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臺北:滄海出版。
    張維倫等譯(2003)David Throsby《文化經濟學》,臺北:典藏出版。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6)《桃園縣文化資產資料手冊》,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許明徹(2004)《九十三年度縣市國際文化藝術節實戰動力研習營成果專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其祿(1994)《文化與生活》,臺北:允晨文化出版。
    陳坤宏(1996)《消費文化理論》,臺北:楊智出版。
    陳泰松(2000)〈地方工藝產業振興與社區總體營造〉,《地方文化產業振興計畫經驗交流研討會暨人才培訓計畫成果專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曾梓峰(1997)《大溪老街風華展》,臺北:時報文化出版。
    傅朝卿(2006)〈從國際文化遺產文獻之發展看保存維護觀念與態度的轉變〉,《2006文化資產行政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傅朝卿(2002)《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黃世輝(2003)《文建會網路學院case 智庫—社區總體營造》,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黃厚源編著(2005)《我家鄉桃園縣》,桃園縣人與地鄉土文化研究學會。
    黃淑芬 (2006)〈非營利事業組織展開文化觀光之初探─以「日本大正村」為例〉《第七屆非營利組織管理研討會》,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
    黃淑芬編著(2001)《大溪文化節─神恩‧豆香‧木器馨》,桃園縣大溪鎮歷史街坊再造協會。
    廖淑容譯(2006)David Hesmondhalgh《文化產業》,臺北:韋伯文化出版。
    劉藍玉譯(2005)Graeme Aplin《文化遺產》,臺北:五觀出版。
    劉大和、許琇媛、陳家苓(2001)〈發展產業文化---從芬蘭的文化產業報告談起〉,劉大和主編《APEC 議題研究精選系列(二):觀光.文化節慶》,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鍾溫清、王昭正、高俊雄(2000)《觀光資源規劃與管理》,國立空中大學。
    二、研究報告
    林怡岑(1998)《溪遊記‧闖大溪》,桃園縣大溪鎮大嵙崁文教基金會。
    林明德(1999)《大溪豆腐系列文化研究》,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林崇熙(2008)《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計畫中長期規劃研究》期末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周碧娥(1996)《新竹地區玻璃工藝發展田野調查報告》,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徐亞湘(1995 a)《大溪鎮參與廟宇慶典活動之社頭調查計畫報告書》,桃園:大嵙崁文化促進委員會。
    徐亞湘(1995 b)《桃園縣本土戲曲、音樂團體調查計畫報告書》,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8)《大溪老街區保存及活化規劃案成果報告》,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桃園縣政府(2009)《兩蔣園區周邊文化商圈(大溪歷史文化商圈、角板山族群文化商圈)整體發展規劃案報告書》,桃園縣政府。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9)《大溪和平路歷史建築暨空間環境保存整體規劃案》期末報告,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黃承令(2003)《桃園縣歷史建築清查與電腦建檔調查報告書》第一階段第一冊,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黃俊銘(1997)《桃園地區日治時期建築構造物建築文化資產調查研究》,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黃俊銘(2007)《桃園縣文化景觀類文化資產普查計畫成果報告書》,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劉維公等人(2003)《臺北市文化產業發展縣況與振興政策調查研究》,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賴明珠(2007)《木彩崢嶸-桃園縣百年木器風華》,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三、學術論文
    毛玉華(2001)《大溪的開發與產業變遷》,國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碩究所士論文。
    江彩禎(2002)《地方經濟發展推動機制之探討-以推動觀光發展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蓁(2005)《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之回應性評估研究—以苗栗大湖草莓園區為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養鵬(2005)《論全球化時代下地方文化的保存與發展:以文化小鎮鹿港為例》,私立元智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俊良(2004)《臺南市歷史性城區文化資產路徑與生活文化觀光建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朝博(1998)《1945年以前大溪舊街區聚落空間之構成與發展》,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張賢源(2006)《老街再造中參與者互動關係之探討—以大溪老城區為例》,私立華梵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楊秋煜(1998)《大溪的「店」之空間構成探討》,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楊敏芝(2002)《地方文化產業與地域活化互動模式研究-以埔里酒文化產業為例》,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菀玲(2005)《地方文史工作室與地方文化觀光之初探—以臺南縣市為例》私立南臺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桂敏(2004)《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實踐-以美濃鎮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玉蟬(2001)《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用於社區總體營造之研究-以大溪和平老街為例》,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期刊
    毛治國(1991)〈文化資產與觀光遊憩之關聯〉,研考雙月刊15卷5期。
    林崇熙(2006)〈文化產業與文化商業化的辯證〉,美育雙月刊第154期。
    洪孟啟(2006)〈文化資產保存的世界潮流—從有形到無形〉,美育雙月刊第154期。
    宮崎清(1994)洪文珍、翁徐得 譯,〈內發性的鄉鎮建設〉,台灣手工藝第52期。
    翁徐得(1995)〈地方產業與地域振興〉,台灣手工藝第55期。
    許文聖(2006)〈魅力台灣—談台灣的城市行銷策略〉,研考雙月刊第30期。
    陳其南(1998)〈歷史文化資產---保存與地方社區產業發展〉,歷史月刊第123期。
    陳錦煌(2006)〈從文化創意產業與社區營造看休閒產業的未來〉,美育雙月刊第154期。
    葉智魁(2002)〈發展的迷思與危機---文化產業與契機〉,哲學雜誌第38期。
    游冉琪(2006)〈地方行銷提振地方競爭力—鶯歌陶博館點土城金的故事〉,研考雙月刊第30期。
    廖淑容、周志隆、古宜靈(2000)〈文化產業生根與地方發展〉,都市與計畫第3期。
    顏亮一(2005)〈全球化的文化遺產—古蹟保存理論之批判性回顧〉,地理學報第42期。
    蔣玉蟬(2004)〈地方文化產業營造與社區發展〉,社區發展季刊第107期。
    五、 網路資料
    大溪鎮公所http://www.dashi.gov.tw
    大溪旅遊網http://oldstreet.com.tw
    大溪歷史街坊再造協會http://www.tahsioldst.org.tw/
    中華世界遺產協會http://www.what.org.tw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http://www.cca.gov.tw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易遊網http://ezfun.coa.gov.tw/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http://edb.epa.gov.tw/
    桃園縣政府http://www.tyccg.gov.tw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http://www.tyccc.gov.tw
    福爾摩沙藝術節網站http://formosa-festival.cca.gov.tw/
    達文西瓜工作室http://dvcga.com.tw/dvcgashop/dvcgashop.htm
    臺北縣政府文化局http://www.culture.tpc.gov.tw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http://www.unesco.org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