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邱麟媛 Chu Lin Yuan |
---|---|
論文名稱: |
電影教學影響國中生人權態度之準實驗研究 A Quasi-experiment Research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Human Rights Attitude in The Films Curriculum |
指導教授: |
林安邦
Lin, An-P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5 |
中文關鍵詞: | 人權教育 、人權態度 、電影教學 |
英文關鍵詞: | human rights education, human rights attitude, Films Curriculum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34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人權教育影片對國中生人權態度影響之成效。以台北縣某公立國中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在研究設計上採不等組前後測設計準實驗研究,將研究對象分成實驗組與控制組進行。過程中實驗組受試者接受十二節課的人權電影課程,而控制組受試者則不施予此課程。兩組受試者並同時以「國中生人權態度調查問卷」進行前測和後測。
本研究資料分析方法採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法、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方法統計考驗。質性資料則以教學觀察記錄、學生的學習回饋表進行分析。根據研究結果發現,歸納本研究結論如下:
1.實施電影教學前之學生基本背景在人權態度上無顯著差異。但是實驗組學生是否擔任班級幹部與家庭社經地位上,其人權態度有顯著差異。
2.在排除前測分數經共變數分析,發現實驗組經教學後,其得分均顯著高於對照組。而實驗組學生後測的得分顯著優於前測的得分,顯示本研究的電影教學課程能有效增進實驗組學生的人權態度。
3.學生對於人權電影教學持正面肯定的態度,覺得本研究之教學生動有趣且獲益良多。
最後本研究之發現,能對教育主管單位、學校教育人員以及學生家長,提供一些具體建言,以及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human rights educational films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uman rights attitude. All the objects of the study are students whom are ninth grade from a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This design referred to base pretest-posttest noncontrol-group quasi-experiment research and devided the subjects into as an Experi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the experimental curriculums of human rights films for twelve clas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didn’t.The Human Rights Attitud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be an implement of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used includ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One-way Ancova. There were also qualitative data came from reflection notes of teaching observations, feedback writing by students at the end of the curriculum.The results of this experiment were generalized as follows:
1.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s to the background statuse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ir attitude toward human rights before implementing film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the study data before implementing film curriculum,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s to the film curriculum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ir background statuses including students who occasionally play leading jobs in class or not and the parental socio-economic status.
2.The Experimental Group’s scores by ANCOVA (analysis of covariance)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rough the films curriculum. The post-test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re apparently higher than the pre-test scores of it. It showed that the films curriculum obviously increased participants’ attitudes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human right attitude.
3.The students in this study showed positive attitude to the films curriculum, and felt it interesting and beneficial.
In conclusion, the researcher makes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Education and School Authorities counselors and parents for improvement. The thesis also discusses the future probable problems and their resolution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王智弘(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芝蘭(2010)。人權教育教學對高中生人權態度影響之實驗研究-以中部某高中 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淑英、蔡明殿(譯)(2002)。R. P. Claude著。全民人民教育(Popular education for human rights)。台北:巨流。
王瓊慧(2007)。人權教育活動課程教學對國中學生人權態度之影響─以臺北縣一所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方永泉(2003)。E世代教師應具備的電影素養。台北市:高等教育。
方永泉(2007)。美感教育對於教師品格的提升--教育電影之教師形象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04,83-102。
方志華(2004)。從關懷倫理學看欣賞教學在道德教育的運用--以欣賞「蒼蠅王」的教學實踐為例。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2,139-161。
仇小屏(2003)。論「由久而暫」時間結構的現象與美感--以新詩為考察對象。成大中文學報,11,247-263。
朱敬先(1995)。教學心理學。台北:五南。
宋文里譯(2001)。Jerome Bruner著。教育的文化︰文化心理學的觀點。台北:遠流。
李小芬(2001)。高雄市推動電影教學。社教雙月刊,103,55-56。
李玉萍(2005)。人權教育課程實施之研究─ 一位國小四年級導師的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坤崇(2006)。情意技能教學目標分類與評量。教育研究,144,123-133。
李昱平(2006)。高雄縣高級中等學校學生靈性健康與生命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柏佳(2001)。淺談國民小學人權教育的理念與實務。訓育研究,40(1),38-45。
李敏勇(1996)。電影的人權追尋帶動社會醒覺。律師通訊,202,36-37。
李琪明(2007)。中小學品德校園之實施策略與評鑑方式探析。教育研究月刊,07,33-45。
吳宗立(2001)。九年一貫課程人權教育的內涵與教學。臺灣教育,611,46-53。
吳宜玲(2007)。電影在哲學教學中的應用。哲學與文化,34(9),105-124。
吳明隆(2008)。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城。
吳政峰,陳美紀(2008)。看電影學經濟之教學初探。商業職業教育季刊,109,10-15。
吳雪如(2003)。屏東縣國小學生人權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吳庶深、胥嘉芳(2003)。生命教育教育的意義與內涵-中港台兩岸三地初探。學生輔導通訊,88,126-133。
吳碧霞(2001)。電影教學之我見。南投文教,53-55。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台北市:巨流。
林佩綺(2005)。九年一貫課程國中學生人權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素青(2004)。開啟生命教育的一扇窗-從『小孩不笨』影片談起。教師天地,129,72-74。
邱亮基(2008)。電影式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范信賢(2001)。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轉變:敘說探究的取向。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組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侯玉波(2003)。社會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洪如玉(2004)。人權教育與其他相關議題理論整合:概念分析、澄清與聯繫。現代教育論壇,11,108-118。
洪如玉(2006)。人權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五南。
洪葦倉(2003)。電影中的人權關懷課程(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檢索日期:2008年1月12日,取自http://www.scu.edu.tw/hr/hu_education/20030927/pdf/10.pdf
徐敏誠(2005)。國中學生人權知識與人權態度之調查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新逸(1998)。情境學習對教學革新之回應。研習資訊,15(1),16-23。
徐麗娟(2005)。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與人權態度之研究─以台南市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許淑娟(2006)。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人權知識與人權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許靜雪(2004)。高高屏國小學生對兒童人權態度之調查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夏智瑩(2002)。人權教育之實施原則與策略之研究—以教育部人權教育實施方案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梁正怡(2005)。新世紀教育電影中的教學圖像--交融教學越界之教育觀。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玉佩(2000)。國民中學人權教育課程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光輝(1983)。我國教育電影的發展史(上)。視聽教育雙月刊,25(1),1-4。
陳貝芬(2007)。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生人權知識與人權態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怡君(2004)。社會行動取向人權教育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以「2004兒童人權與生態體驗營」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奎熹(1994)。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建榮(2005)。電影融入教學於國小生命教育課程教學模式之設計與應用。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臧巖(2006)。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兒童人權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六大議題。檢索日期:2009 年11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JE/EDU5147002/9CC/9CC.html
湯梅英(1999)。人權教育理論與實際--以教師工作坊為例。初等教育學刊,7 ,173-198。
湯梅英(2001a)。九年一貫課程人權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中等教育,52(4),4-23。
湯梅英(2001b)。人權教育的課程與教學:一個重要卻受忽視的新興議題。課程與教學,4(4),1-19。
湯梅英(2004)。從生活學人權--人權融入式教學活動設計。台北市:幼獅。
張素貞(1998)。尊重人權是民主政治的體現—人權教育的內涵。新世紀智庫論壇,4,51-61 。
張淑雯(2007)。上課了,一起看電影-談電影融入生命教育課程。教師之友,48(4),81-88。
張霄亭(1993)。教學方法與視聽媒體運用。臺灣教育,512,1-4。
張霄亭編著(1999)。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台北市:心理。
張霄亭等編著(2004)。教學原理。台北縣:空大。
張蘋(2005)。醜小鴨蛻變的故事-班上有被拒絕男童之班級經營個案研究。私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儷儀(2007)。案例教學法應用於七年及社會學習領域人權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馮珍芝(無日期):生命教育影片教學。檢索日期:2010 年2月3日,取自 http://tw.wrs.yahoo.com/_ylt=A3eg8qGWV.NMhVUB0BRr1gt.;_ylu=X3oDMTBzc3ZwNWhyBHNlYwNzcgRwb3MDMjQEY29sbwN0dzEEdnRpZAM-/SIG=1263gs723/EXP=1290053910/**http%3a//mail.gfes.tpc.edu.tw/~266/266/P8-2-20-2.swf
黃宗秀(2005)。台北市高中生人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萬華區公立高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佩貞(2005)。人權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以國中社會學習領域為範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郁涵(2008)。人權教育電影課程對國小學童批判思考影響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黃雅文、陳碧祥、姜逸群(2003)。國民中小學人權教育教學策略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報告編號:PG9107-0699),未出版。
葉怡秀(2004)。高雄市國小中年級學童人權知識與態度之探討。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葉佳琪(2008)。國民中學人權教育融入社會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炳強(1999)。電影與醫學教育。醫學教育,3(3),61-71。
蔡宗和(2006)。以劇情片做為教學工具之意涵。視聽教育雙月刊,48(2),30-38。
蔡明殿(2004)。人權與法治教育的觀念與實踐。教育資料與研究,59,10-16。
蔡明殿(2007)。人權思潮導論。台北市:秀威資訊。
蔡蕙如(2007)。電影於人文教育教學中之應用--以「金法尤物」在女性文學課程上的啟示為例。高醫通識教育學報,2,73-87。
蔡慧琦(2003)。國小三年級人權教育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廖飛筆(1998)。國中在職教師與未來教師人權教育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錦聰(2003)。臺北市公立國中學生人權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松山區五所國三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子瑜(2005)。人權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活動設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世南(1994)。如果教室就是電影院。人本教育札記,57,15-16。
劉靜怡(2008)。臺灣民主轉型的「人權保障」未竟志業--「言論自由」和「集會遊行自由」往何處去。臺灣民主,6(3),1-46。
蔣興儀、簡瑞容譯(2002)。B. A. Reardon, Trans著。人權教育:權利與責任的學習。台北:高等教育。
鄭惟謙(2007)。從影片欣賞論生命教育的實施--以「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為例。教師之友,48(2),93-100。
薛玉蓮(2002)。人權教育融入國小教學歷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簡成熙(2001)。教育、輔導與人權:從幾部通俗的電影談起。學生輔導,73,52-61。
簡政珍(2005)。電影閱讀美學。台北市:書林。
蘇秀錦(2009)。「最富於孕育性頃刻」在國文影音教學的應用:以戲劇、電影為例。國文天地,24(11),60-64。
蘇蘭(2009)。廣義的閱讀--以閱讀電影為例。研習資訊,26(2),17-30。
蕭偉智(2009)。從電影「崖上的波妞」談品德教育。中等教育,60(2),162-170。
籃慧蓮(2006)。電影教學在國小生命教育課程上的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48(1),21-34。
二、西文部份
Anderson, D. D. (1992). Using Feature Films as Tools for Analysis in a Psychology and Law Course. Teaching of Psychology,19(3),155-158.
Bluestone, C. (2000). Feature Films as a Teaching Tool. College Teaching, 48(4),141-146.
Creswell, J.W.(2008). Educational research: planning,conducting,and evalu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3rd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Downey, E. P., Jackson, R. L., Puig, M. E., & Furman, R. (2003). Perceptions of efficacy in the use of contemporary film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 exploratory study. Social Work Education, 22(4), 401-410.
Felisa Tibbitts(2005).Transformative Learning and Human Rights Education:Taking a Closer Look. Intercultural Education,V.16, No. 2, May 2005, 107-113.
Krashen, Stephen D.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New York: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ister, I.(1984). Teaching and learning about human right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No.261924)Education . London:Cassell.
Lynch, J. (1989). Multicutural Education in A Global Society. New York: The Falmer Press.
Lynch, J. (Ed.) (1992) Human rights,Education and global responsibilities-cultural diversity and the schools: V.4 . London ; Washington, D.C. :Falmer.
Osler, A., & Starkey, H. (1994). Fundamental issues in teacher education for human rights:A Europea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 23(3), 349-359.
Seck, M. (1990). A plea for human rights education in Africa. Human rights law journal, 11, 283-299.
Stobart, M. (1987). Prologue. In N. B. Tarrow (Ed.), Human rights and education. (pp. i.x.--xi). NY: Pergramon Press.
Tarrow, N.B.(1987).Human rights and education . Great Britain: The Whitefriars Pres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