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蔚霖
Liu Wei-Lin
論文名稱: 異化中的表象— 劉蔚霖華麗丑角圖像之水墨創作論述
The Appearance of AlienationThe Gorgeous images of clowns in the Creations of Ink Painting by Liu Wei-Lin
指導教授: 李振明
Lee, Cheng-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3
中文關鍵詞: 異化偽裝丑角水墨
英文關鍵詞: alienation, camouflage, clown, ink paint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9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後現代社會作為探討背景,發掘後資本主義消費社會的繁榮表象下,大眾文化與文化工業對社會價值觀的扭曲及人類心志薄弱困頓的窘境,進而選擇用「偽裝」的方式作為存在的生存法則。全文利用社會文化批判理論指出社會文化面臨的危機,以心理學的人本精神分析為核心,探究「異化」、「逃避自由」、「偽裝」等現代人類的心理困境與反應行為,同時結合筆者以個人經驗感悟時代現象,感受社會文化的衝擊與個體內在的掙扎,為現代人所形塑的社會表象進行合理化的推斷。最後,分析藝文創作中的丑角形象,藉意象與圖像的探討了解丑角所處的社會環境與象徵意涵,並歸納出現代文學、繪畫、戲劇中的丑角特質作為現代人的自我映射,試圖以丑角的外在表象為主軸,並藉由水墨的媒材及精神性象徵,反映人類精神的矛盾,彰顯戲謔式的諷刺與警醒,進而謀求自我價值追求的可能性。

    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Post-Modern society as background of discussion, in order to reveal the dilemma of weakness of humans mentality and the distortions of society affected by popular culture and cultural industry under the appearances of prosperity in Post-Capitalist-Consumption society, then adopted “camouflage” as a way of survival. The
    whole article used critical theories of social culture as a method to point out the crisis faced by society and culture, utilizing analysis in human spirit of psychology as focal point to probe the mental straits and reaction behaviors in modern peoples mind like “alienation”, “escape from freedom”, “camouflage”, while combi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to be keenly aware of social phenomena, getting a feeling of conflicts and struggles between social cultures and inner conditions of individuals for the sake of speculating the social appearances shaped by modern people in rationalization. Last, the article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images of clowns in the creations of arts and cultures, realizing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ymbolization relevant to clowns, and reaso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owns in the realm of modern literature, painting, and drama as the self- reflection of modern people by means of explorations in appearances and images. Trying to use the external appearances of clowns as main concept, and then reflect the contradictions of human spirits, manifest satire and awakening with banter through a medium of ink painting and symbolization of spirit, therefore, to get possibilities of self-valued pursuing.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範圍與限制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4 第二章 異化社會的神秘面紗 ------------------------------------------------------------6 第一節 兩面刃的大眾文化 ----------------------------------------------------------------6 第二節 文化工業濫觴的危機 -------------------------------------------------------------9 第三節 現代人走投無路的掙扎—逃避自由 ----------------------------------------11 第三章 華麗表象中的內在隱含 -------------------------------------------------------16 第一節 傳統藝文界中丑角的使命與變革 ------------------------------------------16 第二節 面具下的真實寫照—現代人的投射 ----------------------------------------20 第三節 我「丑」故我在—以「偽裝」作為存在的方式 -------------------------22 第四章 藝術圖像中的丑角形象 -----------------------------------------------------25 第一節 畫家筆下的小丑形象 -----------------------------------------------------------25 第五章 個人作品分析 ---------------------------------------------------------------------34 第一節 創作概念與論述 -----------------------------------------------------------------34 第二節 個人創作實踐與作品解析 ------------------------------------------------------36 第三節 個別作品分析----------------------------------------------------------------------43 第四節 代表作品獨創性解析 -----------------------------------------------------------87 第六章 結論 ------------------------------------------------------------------------89 參考書目 ------------------------------------------------------------------------90

    專書﹕

    1. 王才勇,《現代審美哲學—法蘭克福學派美學論述》,台北︰書林,2000。
    2. 石濤,周遠斌纂注,《苦瓜和尚畫語錄》,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
    3. 吳光遠,《弗洛姆︰說來也挺可笑,世上只有人是唯一自尋煩惱的動物》,台北︰漁人文化,2006。
    4. 孫中興,《馬克思〔異化勞動〕的異話》,台北:群學,2010。
    5. 俞崑,《中國畫論類編》(上),台北﹕華正書局,2013。
    6. 洪翠娥,《霍克海默與阿多諾對「文化工業」的批判》,台北︰唐山,1988。
    7. 陳孝英,《幽默的典秘》,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9。
    8. 高宣揚,《流行文化社會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9. 陸揚,《大眾文化理論》,台北︰揚智出版社,2002。
    10.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張光賓:筆華墨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7。
    11.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王雲五主編,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印行,1966。
    12. 張璞,《小心臉上哭,心裡笑的人》,台北︰快活堂,2000。
    13. 黃小燕,《浪人˙秋歌˙張義雄》,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
    14. 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台灣﹕聯合文學出版,2010。
    15. 黃瑞祺,《批判社會學﹕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台北市﹕三民,1996。
    16. 蘇國榮,《中國劇詩美學風格》,台北﹕丹青圖書,1987。
    17. 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尋求靈魂的現代人》,蘇克譯,台北︰遠流1990。
    18. 科塔克,(Conrad Phillip Kottak),《文化人類學—文化多樣性的探索》,徐雨村譯,台北︰桂冠圖書,2005。
    19. 弗洛姆(Erich Fromm),《理性的掙扎》,陳俐華譯,台北︰志文出版,1975。
    20. 弗洛姆(Erich Fromm),《逃避自由》,莫迺滇譯,台北:志文,1974。
    21. 弗洛姆(Erich Fromm),《愛的藝術》,孟祥森譯,台北市:志文,1986。
    22. 弗洛姆(Erich Fromm),《人類新希望》,孟祥森譯,台北市:志文,1971。
    23. 磐爾(Heinrich Boll),《小丑眼中的世界》,宣誠譯,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
    24. 馬庫色(Herbert Marcuse),《單向度的人》,劉繼譯,台北﹕九大、桂冠聯合出版, 1990。
    25. 卡爾.雅士培(Karl Jasper,1883-1969),《時代的精神狀況》,王德峰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26. 霍克海默與阿多諾(Max Horkheime, Theodor W. Adorno),《啟蒙的辯證》,林宏濤譯,台北︰商周,2008。
    27. 馬丁.杰(Martin Jay,1944-),《阿多諾—法蘭克福學派宗師》,鴻鈞譯,台北︰結
    28. 群文化事業,1990。
    29. 阿蘭.斯威武德(Swingewood, Alan),《大眾文化的迷思》,馮建三譯,台北︰遠流,1993。
    30. 丁.丹特(Tim Dant),《社會批判與文化》,曾佳婕譯,台北︰韋伯文化國際,2009。
    凡伯倫(Thorstein B. Velben)《有閒階級論》,李華夏譯,台北︰左岸文化,2007。
    31. 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李偉、郭東編譯,重慶︰重慶出版集團,2006。

    期刊﹕

    1. 宋咏玲,〈從中國戲曲中的丑角談起—泛論醜和滑稽的美學〉,《非常美學》期刊,第141期,2004。
    2. 沈靜璇,〈藝術領域研究方法之探討﹕以創作類研究為主之分析〉,《藝術學刊》,第二卷,第一期,2010。
    3. 徐玉芳,〈大眾在大眾文化中的異化〉,《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6卷,第一期,2003年3月。
    4. 陳東,《市場人格與愛的藝術》,新苗雙月刊五期,1988年3月。
    5. 彭怡平,〈以身體書寫女性﹕自拍天后辛蒂˙雪曼〉,《破世界》副刊531期,2008/10/23。
    6. 劉豐榮,〈視覺藝術創作研究方法之理論基礎探析:以質化研究觀點為基礎〉,《藝術教育研究學刊》,第八期,2004。
    7. 蕭義玲,〈詮釋與自由—論大眾文化視域下的人及其選擇〉,《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第五期,2008年12月。

    論文﹕

    1. 邱郁祺,《偽裝遊戲—邱郁祺創作論述》,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2013。
    2. 邱麗穎,《小丑的社會批判角色—以鮑爾、葛拉斯的作品為例》,台北﹕東吳大學德國文化學系,2011。
    3. 梁婉琪,《超自然˙偽裝—梁婉琪版畫創作論述》,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2012。

    網路資料﹕

    1.〈表象〉,《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idx=dict.idx&cond=%AA%ED%B6H&pieceLen=50&fld=1&cat=&imgFont=1。2014/02/25瀏覽。
    2.〈大眾文化〉,《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2000年12月。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1970/。2014/02/28瀏覽。
    3.〈丑角〉,《百科全書線上》,http://www.wordpedia.com/result.aspx。2014/04/10瀏 瀏覽。
    4.〈文化研究〉,《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6%87%E5%8C%96%E7%A0%94%E7%A9%B6。2014/02/28瀏覽。
    5.〈社會原子化︰理論譜系及其問題表達〉,《新疆哲學社會科學網》,2010年10月25日。http://www.xjass.com。2014/03/01瀏覽。
    6.〈黑暗騎士〉,《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BB%91%E6%9A%97%E9%A8%8E%E5%A3%AB。2014/01/28瀏覽。
    7.《A-MOre聯想貼》, http://info.hibarn.com/2012/07/21/the-dark-knigh。2014/01/31瀏覽。
    8.〈《黑暗騎士》—小丑是反派?別傻了〉,部落格《黑色童話不加糖 Black Tea No Sugar》, http://black-tale.blogspot.tw/2008/07/blog-post.html。2014/01/31瀏覽。
    9.〈偽裝〉,《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http://dict.revised2.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B0%B0%B8%CB&pieceLen=50&fld=1%2C4%2C5%2C6&cat=&ukey=-523141115&serial=1&recNo=23&op=f&imgFont=1。2014/04/08瀏覽。
    10. 〈喜劇〉,《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6%9C%E5%8A%87。 2 2013/10/29瀏覽。
    11.〈劉寧生—讓我了解我是誰〉,《經理人雜誌》,http://www.managertoday.com.tw/?p=187。2013/10/25瀏覽。
    12.〈貝納•畢費〉,《季刊專欄—羅芙奧藝術集團—藝術與投資》,陳惠黛撰,第四期, http http://www.ravenelart.com/article.php?cid=21&list=285&lan=tw。2013/12/10瀏覽。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