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昭如 |
---|---|
論文名稱: |
創作的理想與繪畫的實踐 陳昭如油畫創作之心理與風格 |
指導教授: | 陳景容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1 |
畢業學年度: | 90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創作理想 、繪畫實踐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23 下載:6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第一章緒論中,大致說明了此篇創作論述的性質及架構模式。我所採取的並非單一主題的研究,而是以我的創作為主,把整個過程中所曾探討過的作品及文獻、使用的方法與步驟、作為創作題材的內容...等等,詳盡的整理出來。對筆者而言,個人認為是比較踏實的做法;就整篇論述而言,意義性較大。
第二章開始,實際地把一段畫論所能探討的差異點,就現階段所思及的相關議題和想法,加上某些作品所帶來的啟發,一併於第一節「思考與探討的理論及作品」中討論。許多我們慣用的詞彙,本身即含有多重性質的意義,以「媒材」為例,我們憑著創作者的直覺給予肯定。但是,關於名詞的解釋及定位,許多的哲學家、美學家相繼提出許多不同的論述角度,創作者不能莫視其存在的事實與重要性。
當我們對許多舊有的概念重新質疑,其結果並非革命式的推翻,而是使原來所執著的點得以延伸,讓思考的層面能更廣。
第二節「關於媒材的探究」及第三節「關於形式的內涵」則是於碩士研究兩年的期間對美學方面的研討,選擇其中我最感興趣的,也是我認為與實際創作的相關聯性最大的-「媒材與形式」兩個部份來論述。
二十一世紀的藝術創作在媒材方面的運用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創造了相當廣泛的定義空間,是我們必須重新再認知學習的範疇;而抽象化、聲光化的視覺影像,已不同於往昔的平面繪畫作品,這一切可以追溯至十九世紀末盛起的「形式主義」。雖然作者本身的創作是以寫實的油畫為主,但是身為新世紀的人類,世界的一舉一動,生活中的一切變革,都與我們息息相關,因為「創作」必須以最精純的面向反映當代人類的思潮。
第三章-創作結果之討論主要陳述的是實際創作的過程及概念,真正能稱為是「創作中的研究與學習」。
第二節創作自述,多是繪畫中每個環節進行時所實際面臨的問題,一方面反省、檢討,另一方面也有助於統整平時零零碎碎的心得。其後是作品說明為主,從製作到完成,針對內容情境、發想構思,以文字盡量地完整說明,也算是為自己的創作負起責任。
劉文潭<現代美學>,商務印書館,1967
維吉爾.亞德烈<藝術哲學>,周浩中譯,水牛出版社,1974
大英視覺藝術百科全書,聯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1993
佛拉第斯勞.達達基茲 <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 劉文潭譯 聯經2000
劉昌元 <西方美學導論> 聯經出版社2000年7月第二版
波爾曼 <西洋哲學思想史> 孟祥森譯 牧童文庫
E. H. Gombrich<藝術的故事> 雨雲譯 聯經1995元月初版
克萊夫貝爾 <藝術> 周金環等譯 商鼎 1991初版
托爾斯泰<藝術與人生> 耿繼之譯 遠流1984 新一版
趙天儀<現代美學及其他> 東大圖書公司1990
西洋美術辭典 ,雄獅美術
Herbert.Read<The meaning of Art>,杜若洲譯,大江出版社,1972
Bates.Lowry<視覺經驗>,杜若洲譯,雄獅美術,1991
Diane Ackerman<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senses>,莊安棋譯,1993
Herbert.Read<Icon and idea> ,杜若洲譯,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