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昭如
論文名稱: 創作的理想與繪畫的實踐 陳昭如油畫創作之心理與風格
指導教授: 陳景容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1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創作理想繪畫實踐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23下載:6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第一章緒論中,大致說明了此篇創作論述的性質及架構模式。我所採取的並非單一主題的研究,而是以我的創作為主,把整個過程中所曾探討過的作品及文獻、使用的方法與步驟、作為創作題材的內容...等等,詳盡的整理出來。對筆者而言,個人認為是比較踏實的做法;就整篇論述而言,意義性較大。
    第二章開始,實際地把一段畫論所能探討的差異點,就現階段所思及的相關議題和想法,加上某些作品所帶來的啟發,一併於第一節「思考與探討的理論及作品」中討論。許多我們慣用的詞彙,本身即含有多重性質的意義,以「媒材」為例,我們憑著創作者的直覺給予肯定。但是,關於名詞的解釋及定位,許多的哲學家、美學家相繼提出許多不同的論述角度,創作者不能莫視其存在的事實與重要性。
    當我們對許多舊有的概念重新質疑,其結果並非革命式的推翻,而是使原來所執著的點得以延伸,讓思考的層面能更廣。
    第二節「關於媒材的探究」及第三節「關於形式的內涵」則是於碩士研究兩年的期間對美學方面的研討,選擇其中我最感興趣的,也是我認為與實際創作的相關聯性最大的-「媒材與形式」兩個部份來論述。

    二十一世紀的藝術創作在媒材方面的運用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創造了相當廣泛的定義空間,是我們必須重新再認知學習的範疇;而抽象化、聲光化的視覺影像,已不同於往昔的平面繪畫作品,這一切可以追溯至十九世紀末盛起的「形式主義」。雖然作者本身的創作是以寫實的油畫為主,但是身為新世紀的人類,世界的一舉一動,生活中的一切變革,都與我們息息相關,因為「創作」必須以最精純的面向反映當代人類的思潮。
    第三章-創作結果之討論主要陳述的是實際創作的過程及概念,真正能稱為是「創作中的研究與學習」。
    第二節創作自述,多是繪畫中每個環節進行時所實際面臨的問題,一方面反省、檢討,另一方面也有助於統整平時零零碎碎的心得。其後是作品說明為主,從製作到完成,針對內容情境、發想構思,以文字盡量地完整說明,也算是為自己的創作負起責任。

    精要簡述…………………………………………………………………….iv 圖次…………………………………………………………………………..vi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創作基礎的探討…………………………………………………...3 第一節 思考與探討的理論及作品……………………………………5 第二節 關於媒材的探究………………………………………………12 第三節 關於形式的內涵………………………………………………21 第三章 創作結果之討論……………………………………………………32 第一節 創作的方法與步驟……………………………………………32 第二節 創作自述………………………………………………………34 第三節 作品說明………………………………………………………36 第四章 結論…………………………………………………………………48 參考書目………………………………………………………………………51 圖版 圖次 圖一 Jan Van Eyck <阿諾芬尼夫婦的婚禮> 1434 畫板、油畫 84.5*62.5cm 圖二 陳昭如 <波列路> 1997 畫布、油彩162*130cm 圖三 陳昭如 <湧潮曙光> 1998 畫布、油彩 162*227.3cm 圖四 Peter Paul Rubens <蘇珊納富爾曼肖像>1625 畫板、油彩 79*55cm 圖五 <帕得嫩神廟> 雅典 圖六 <五餅二魚的神蹟> 馬賽克 圖七 陳昭如 <殤> 2001 畫布、油彩 41.2*31.8cm 圖八 漢斯‧梅姆林<代表聖母的靜物> 1490 木板 30*22cm 圖九 度卡爾宮的古比爾室中的幻覺式鑲板 1479-82 大都會美術館 圖十 陳昭如 <秋夜> 2000 畫布、油彩 24.2*33cm 圖十一 陳昭如 <夜舞> 2001畫布、油彩 182.3*259.2cm 圖十二 陳昭如 <幽霧> 2001 畫布、油彩 130.5*194cm 圖十三 陳昭如 <晚岫> 2001 畫布、油彩130.5*194cm 圖十四 陳昭如 <五行> 2001 畫布、油彩450*189cm 圖十五 陳昭如 <The doctor> 2001 畫布、油彩194*97.5cm 圖十六 陳昭如 <愛別離> 2001 畫布、油彩 130*227.4cm 圖十七 陳昭如 <不淨觀> 2001 畫布、油彩 91.0*73cm 圖十八 陳昭如 <離塵逐淨> 2001 畫布、油彩162*130cm 圖十九 陳昭如 <良知的救贖> 2001 畫布、油彩 194*259cm 圖二十 陳昭如 <TXORIA TXOR> 2001 畫布、油彩 24.5*33.4cm 圖二十一 謬夏 <寶石系列作品> 1900 110*48cm

    劉文潭<現代美學>,商務印書館,1967

    維吉爾.亞德烈<藝術哲學>,周浩中譯,水牛出版社,1974

    大英視覺藝術百科全書,聯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1993

    佛拉第斯勞.達達基茲 <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 劉文潭譯 聯經2000
    劉昌元 <西方美學導論> 聯經出版社2000年7月第二版
    波爾曼 <西洋哲學思想史> 孟祥森譯 牧童文庫
    E. H. Gombrich<藝術的故事> 雨雲譯 聯經1995元月初版
    克萊夫貝爾 <藝術> 周金環等譯 商鼎 1991初版
    托爾斯泰<藝術與人生> 耿繼之譯 遠流1984 新一版
    趙天儀<現代美學及其他> 東大圖書公司1990
    西洋美術辭典 ,雄獅美術
    Herbert.Read<The meaning of Art>,杜若洲譯,大江出版社,1972

    Bates.Lowry<視覺經驗>,杜若洲譯,雄獅美術,1991

    Diane Ackerman<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senses>,莊安棋譯,1993

    Herbert.Read<Icon and idea> ,杜若洲譯,197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