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秀芳
論文名稱: 宋代士族婦女的婚姻生活——以人際關係為中心
指導教授: 王德毅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1
畢業學年度: 89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宋代士族婦女婚姻生活人際關係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67下載:28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希望透過宋代婦女婚後與家族人際關係之間的互動,較全面探討宋代婦女在家族的角色與地位,期望能較完整的呈現宋代婦女生活面。文中使用之文獻資料主要以史傳、宋人文集為主,筆記小說、類書為輔,試圖勾勒出宋代婦女之婚姻生活。
    文中以宋代士大夫階層婦女為主要研究對象。首章將以司馬光之《司馬溫公家範》為主,《溫公書儀》為輔,試論宋代的婦德觀與婦女角色;第二章除探討在室女的角色與地位外,並論及已婚婦女與娘家的關係;第三章主要是分析已婚婦女和舅姑之互動;第四章則探討宋代夫婦之間的相處;第五章將探討宋代婦女生育的情形與母子(女)之間的感情互動;第六章則是描述婦女寡居之後的生活與再嫁的情形。
    宋代婦女受限宗法制度,地位是無法與男子相提並論的。但為了維持家道的興盛,以及期望婦女將來能克盡婦職,多數宋代士人主張婦女在室時就必須接受雙軌教育,其內容包含一般書史知識和學習各種女紅。在婚後以夫家為生活中心,但與娘家關係仍是非常親密,有的婚後還住在娘家,或是已出嫁的女兒迎奉生身父母與之同住;又當她們遭遇夫家貧窮、丈夫遠宦、丈夫亡故、夫家遽變時,往往會返回娘家,由娘家父兄負責照顧其生活。娘家也可出面干涉女兒的婚姻,甚至強迫其改嫁或離婚。婚後婦女周旋於夫家紛雜之人際關係中,其中以與舅姑和諧相處最重要,在孝道薰陶下,多數婦女多能孝順公婆,盡到養生送死之責。此外隨著孝道的提倡,宋代婦女對舅姑孝行則日漸新穎化、戲劇化,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割股療親或取肝療親等較極端的孝行。至於夫妻相處,宋代依然秉持「夫義婦順」、「相敬如賓」之道,妻子應扮演輔佐丈夫,成其功名之角色。然可發現宋代夫妻相處時除了強調信守彼此承諾外,還呈現多元風貌,有「相敬如賓」,亦有鶼鰈情深、懼內者,夫妻反目成仇者,或迫於現實無法白頭偕老者。生育乃是婦女天職,婚後婦女有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可以懷孕生子,這段時間間,婦女除了生兒育女外,尚須主持家計,可說是婦女一生最艱辛的階段。兒女與母親朝夕相處,目睹母親工作之辛勞與犧牲,彼此往往建立起最親密之依附關係 。
    丈夫死後,婦女面臨守志的抉擇。年紀大的寡婦有兒女奉養,無經濟顧慮,有些成為真正的一家之主,也有許多婦女不再主持家務,致力於宗教信仰。年輕的寡婦,最迫切的是經濟問題,許多婦女可自立生活,不過仍有相當多婦女返回娘家,或依附夫家親族為生。也有一些婦女在父兄或公婆安排下,或是自主的情形下,選擇再嫁,原則上再嫁的婦女,在宋代並不會受到鄙視。

    提要 緒論…………………………………………………………………………1 第一章 試論宋代士大夫的婦德觀——以司馬光為中心…………………4 壹 前言…………………………………………………………………4 貳 司馬光的生平與思想………………………………………………5 參 司馬光的婦德觀……………………………………………………8 肆 司馬光婦德觀的意義與影響………………………………………27 伍 結論…………………………………………………………………32 第二章 婦女與娘家的關係………………………………………………33 壹 前言…………………………………………………………………33 貳 女兒在家庭中的地位………………………………………………33 參 婚姻之過程…………………………………………………………49 肆 婦女與娘家的關係…………………………………………………64 伍 結論…………………………………………………………………87 第三章 婦女在夫家的人際網絡——以與舅姑關係為中心……………91 壹 前言…………………………………………………………………91 貳 儒家禮制中的舅姑子媳關係………………………………………91 參 宋代婆媳相處之典範………………………………………………93 肆 媳婦的困境………………………………………………………105 伍 由法律訴訟原則看舅姑與子媳的相處…………………………108 陸 結論………………………………………………………………112 第四章 試論夫婦間的相處問題………………………………………114 壹 前言………………………………………………………………114 貳 夫婦相處之道……………………………………………………116 參 夫妻之間情感的交流……………………………………………122 肆 理想的夫妻型態…………………………………………………124 伍 傾斜的夫妻相處——懼內………………………………………131 陸 夫妻失和…………………………………………………………133 柒 試探夫妻失和的原因……………………………………………135 捌 結論………………………………………………………………152 第五章 為人母之道——生育與母子親情……………………………154 壹 前言………………………………………………………………154 貳 祈子………………………………………………………………155 參 辛苦的懷孕生產過程……………………………………………157 肆 新生兒的護理……………………………………………………172 伍 養育及教育兒女…………………………………………………175 陸 子女對母親的回報………………………………………………179 柒 結論………………………………………………………………182 第六章 婦女寡居的生活與再嫁………………………………………184 壹 前言………………………………………………………………184 貳 寡居生活的實貌…………………………………………………184 參 再嫁………………………………………………………………195 肆 結論………………………………………………………………200 總結………………………………………………………………………201 參考書目…………………………………………………………………203

    一、 經部
    《易經》,《四部叢刊初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商務,一九七九年。
    《毛詩》,《四部叢刊初編》。
    《禮記》,《四部叢刊初編》。
    《儀禮》,《四部叢刊初編》。
    李如圭《儀禮集釋》,《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六年。
    二、 史部
    王溥《唐會要》,台北世界書局,一九八二年。
    王稱《東都事略》,台北文海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司馬光《資治通鑑》,台北洪氏出版社,一九八0年。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四部叢刊初編》。
    《三朝名臣言行錄》,《四部叢刊初編》。
    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一版。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台北世界書局,一九八三年四版。
    李國禔《安陽金石錄》,《石刻史料新編》第二輯,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何喬遠《閩書》,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一版。
    吳自牧《夢粱錄》,《叢書集成新編》。
    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集》,台北文海出版社,一九六九年。
    長孫無忌等《晉書》,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七年。
    《唐律疏議》,台北弘文館,一九八六年。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八四年。
    周應合《景定建康志》,《宋元地方志叢書》,台北大化書局,一九八七年再版。
    范曄《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一九八一年四版。
    班固《漢書》,台北宏業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再版。
    徐松《宋會要輯稿》,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七六年。
    袁桷等《延祐四明志》,《宋元地方志叢書》。
    脫脫等《宋史》,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一版。
    陳柏泉《江西出土墓志選編》,江西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一版。
    黃宗羲《宋元學案》,河洛出版社,一九七五年。
    劉向《列女傳》,《叢書集成續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九一年。
    歐陽修、宋祁等撰《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一九八五年四版。
    潛說友等《咸淳臨安志》,《宋元地方志叢書》。
    謝深甫等《慶元條法事類》,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七六年。
    魏徵等《隋書》,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一版。
    竇儀《宋刑統》,台北文海出版社,一九七四年。
    羅願等《新安志》,《宋元地方志叢書》。
    羅濬等《寶慶四明志》,《宋元地方志叢書》。
    蕭嵩等《大唐開元禮附大唐郊祀錄》,日本東京汲古書院古典研究會,一九八一年。
    佚名《宋本名公書判清明集》,《四部叢刊續編》。
    三、 子部
    丁傳靖《宋人軼事彙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二年。
    方鳳《物異考》,《叢書集成新編》。
    王充《論衡》,台北台灣中華書局,一九七六年。
    王灼《碧雞漫志》,《歷代筆記小說集成》,河北教育,一九九四年。
    王明清《玉照新志》,《宋元人說部叢書》。
    《揮麈錄餘話》,《叢書集成新編》。
    王 《燕翼詒謀錄》,《說郛三種》,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王德臣《麈史》,《宋元人說部叢書》。
    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宋元人說部叢書》。
    方回《虛谷閒抄》,《說郛三種》,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一版。
    尤 《萬柳溪邊舊話》,《叢書集成新編》。
    仇遠《稗史》,《說郛三種》。
    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台北世界書局,一九六三年。
    平步青《雲外攗屑》,《筆記小說大觀三三編》,台北新興書局,一九八四年。
    司馬光《司馬溫公家範》,《叢書集成新編》。
    《溫公書儀》,《叢書集成新編》。
    《溫公易說》,《中國古代易學叢書》,北京中國書店,一九九二年。
    《涑水記聞》,《叢書集成新編》。
    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台北源流出版,一九八二年。
    朱佐《類編朱氏集驗醫方》,《宛委別藏》,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一年。
    朱彧《萍洲可談》,《歷代筆記小雖集成》,河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朱端章輯《衛生家寶產科備要》,《歷代中醫珍本集成》,萬人出版社。
    朱熹《小學集註》,《四庫全書》。
    伊世珍《瑯環記》,《學津討源》,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一九九0年。
    宋尚宮《女論語》,《說郛三種》。
    吳曾《能改齋漫錄》,《叢書集成新編》。
    沈括《夢溪筆談校証》,台北世界書局,一九七八年三版。
    呂希哲《呂氏雜記》,《歷代筆記小說集成》。
    李元綱《厚德錄》,《百川學海》。
    李有《古杭雜記》,《學海類編》,台北文源書局,一九六四年初版。
    李昌齡《樂善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
    李 《師友談記》,《百川學海》,台北新興書局。
    邵伯溫《河南邵氏聞見錄》,《叢書集成新編》。
    班固《白虎通德論》,《四部叢刊初編》。
    金盈之《新編醉翁談錄》,《叢書集成續編》。
    周去非《嶺外代答》,《知不足齋叢書》,台北中文出版社,一九八0年。。
    周必大《二老堂雜志》,《叢書集成新編》。
    周密《齊東野語》,《宋元人說部叢書》。
    《癸辛雜識後集》,《叢書集成新編》。
    周煇《清波雜志》,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四年一版。
    《清波別志》,《叢書集成新編》。
    林駉《古今源流至論》,《四庫全書》。
    侯莫陳邈妻鄭氏《女孝經》,《說郛三種》。
    范正敏《遯齋閒覽》,《說郛三種》。
    洪巽《暘谷漫錄》,《說郛三種》。
    洪梗《清平山堂話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洪邁《夷堅志》,台北文明書局,一九九四年再版。
    《容齋隨筆》,中洲古籍,一九九三年一版。
    施彥執《北窗炙輠錄》,《歷代筆記小說集成》。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台北長安書局,一九七八年初版。
    荀卿著,梁啟雄注《荀子簡釋》,台北木鐸書局,一九八三年初版。
    徐慥《漫笑錄》,《說郛三種》。
    孫升《孫公談圃》,《叢書集成新編》。
    袁采《袁氏世範》,《叢書集成新編》。
    張世南《遊宦紀聞》,《知不足齋叢書》。
    張邦基《墨莊漫錄》,《叢書集成新編》。
    張齊賢《洛陽搢紳舊聞記》,《叢書集成新編》。
    陳自明撰,許潤三等注釋,《校注婦人良方》,江西人民,一九八三年。
    陳郁《藏一話腴》,《說郛三種》。
    陳師道《後山談叢》,《叢書集成新編》。
    陳堅《太上感應靈篇圖說一卷》,《叢書集成續編》,上海書店書局。
    陳鵠《西塘集耆舊續聞》,《叢書集成新編》。
    郭彖《睽車志》,《叢書集成新編》。
    陸游《入蜀記》,《知不足齋叢書》。
    莊綽《雞肋編》,《叢書集成新編》。
    陶宗儀《書史會要》,《中國立代書法論叢彙編》,天津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一版。
    陶穀《清異錄》,《叢書集成新編》。
    曾慥《高齋漫錄》,《叢書集成新編》。
    曾敏行《獨醒雜志》,《歷代筆記小說集成》。
    費 《梁谿漫志》,《知不足齋叢書》。
    彭乘《墨客揮犀》,《叢書集成新編》。
    葉夢得《石林避暑談話》,《宋元人說部叢書》。
    《石林家訓》,《說郛三種》。
    葉寘《坦齋筆衡》,《說郛三種》。
    楊彥齡《楊公筆錄》,《歷代筆記小說集成》,
    趙令畤《侯鯖錄》,《說郛三種》。
    趙葵《行營雜錄》,《叢書集成新編》。
    趙鼎《家訓筆錄》,《叢書集成新編》。
    廖瑩中《江行雜錄》,《說郛三種》。
    鄭太和《鄭氏規範》,《學海類編》。
    鄭克編撰《折獄龜鑑》,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一版。
    劉斧《清瑣高議》,《歷代筆記小說集成》。
    劉清之《戒子通錄》,《四庫全書》。
    劉義慶著,余嘉錫撰《世說新語箋疏》,台北華正書局,一九八四年出版。
    歐陽修《歸田錄》,《宋元人說部叢書》。
    樓 《耕織圖詩》,《叢書集成新編》。
    蔡 《金玉詩話》、《說郛三種》。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劉宗周《人類譜記》,台北廣文書局,一九七一年、
    錢世昭《錢氏私誌》,《學海類編》,台北文源書局,一九六四年。
    韓元吉《桐陰舊話》,《叢書集成新編》。
    繆荃孫《雲自在龕隨筆》,台北世界,一九六三年。
    魏泰《東軒筆錄》,《叢書集成新編》。
    羅大經《鶴林玉露》,《叢書集成新編》。
    蘇軾《東坡志林》,《叢書集成新編》。
    韓非著,陳啟天注《韓非子校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二年。
    釋文瑩《湘山野錄》,《叢書集成新編》。
    釋惠洪《冷齋夜話》,《學津討源》。
    龐元英《談藪》,《說郛三種》。
    佚名《雋永錄》,《說郛三種》。
    道山先生《道山清話》,《說郛三種》。
    佚名《積善錄》,《叢書集成新編》。
    佚名《東南紀聞》,《叢書集成新編》。
    佚名《鬼董》,《歷代筆記小說集成》。
    佚名《古今閨媛軼事》,北京燕山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佚名《奩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四、集部
    文同《丹淵集》,《四部叢刊初編》。
    王之望《漢賓集》,《四庫全書》。
    王令《廣陵集》,《四庫全書》。
    王圭《華陽集》,《四庫全書》。
    王安石《王臨川文集附沈氏注》,台北鼎文,一九七九年。
    《王荊公詩李氏注附沈氏勘誤補正》台北鼎文,一九七九年。
    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台北漢京,一九八三年。
    尹洙《河南先生文集》,《四庫全書》。
    尹焞《尹和靖集》,《叢書集成新編》。
    司馬光《傳家集》,《四庫全書》。
    《溫國文正公文集》,《四部叢刊初編》。
    石介《徂徠集》,《四庫全書珍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台北大化書局,一九八五年初版。
    朱淑真《斷腸詩詞集》,長春古籍書店,一九八四年一版。
    宋祁《景文集》,《四庫全書》。
    沈括《長興集》,《四庫全書》。
    呂祖謙《呂東萊文集》,《叢書集成新編》。
    呂陶《淨德集》,《叢書集成新編》。
    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四部叢刊初編》。
    汪藻《浮溪集》,《四部叢刊初編》。
    吳之振等《宋詩鈔》,上海三聯書局,一九八八年一版。
    周南《山房集》,《涵芬樓秘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七年。
    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四部叢刊初編》。
    范純仁《范忠宣集》,《四庫全書》。
    范祖禹《范太史集》,《四庫全書》。
    胡寅《斐然集》,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三年一版。
    秦觀《淮海集》,《四部叢刊初編》。
    晁補之《雞肋集》,《四部叢刊初編》
    晁說之《嵩山文集》,《四庫全書》。
    袁燮《絜齋集》,《四庫全書》。
    唐庚《唐先生文集》,《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文獻書目。
    夏竦《文莊集》,《四庫全書》。
    陸佃《陶山集》,《叢書集成新編》。
    陸游《陸放翁全集》,北京中國書店,一九八六年。
    陳亮《陳亮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八三年。
    陳師道《后山詩注》,《四部叢刊初編》。
    陳普《石堂先生遺集》,《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文獻書目。
    陳耆卿《鄖窗集》,《四庫全書》。
    陳襄《古靈集》,《四庫全書》。
    畢仲游《西臺集》,《叢書集成新編》。
    張守《毘陵集》,《四庫全書》。
    張耒《柯山集》,《叢書集成新編》。
    張宗橚《詞林紀事》,台北木鐸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初版。
    張 《南軒集》,台北廣學社印書館,一九七五年。
    張舜民《畫墁錄》,《叢書集成新編》。
    張載《張載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八三年。
    梅堯臣著,朱東潤注《梅堯臣集編年校注》,台北源流文化,一九八三年。
    曹彥約《昌谷集》,《四庫全書》。
    曹勛《松隱集》,《四庫全書》。
    程顥,程頤《二程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八三年初版。
    黃庭堅《山谷外集》,《四庫全書》。
    《山谷別集》,《四庫全書》。
    黃榦《勉齋先生黃文肅公文集》,《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
    舒岳祥《閬風集》,《四庫全書》。
    曾鞏《元豐類稿》,《四部叢刊初編》。
    葛滕仲《丹陽集》,《四庫全書》。
    楊時《楊龜山先生集》,《叢書集成新編》。
    楊萬里《誠齋集》,《四部叢刊初編》。
    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四部叢刊正編》。
    劉敞《公是集》,《叢書集成新編》。
    劉摯《忠肅集》,《四庫全書》。
    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四部叢刊初編》。
    趙鼎臣《竹隱畸士集》,《四庫全書》。
    蔡襄《蔡忠惠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一版。
    《莆陽居士蔡公文集》,《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
    鄭俠《西塘集》,《四庫全書》。
    鄭剛中《北山文集》,《叢書集成新編》。
    鄭獬《鄖溪集》,《叢書集成續編》,上海書店出版社。
    厲鶚《宋詩紀事》,台北鼎文書局,一九七一年。
    樓鑰《攻媿集》,《四部叢刊初編》。
    謝枋得《謝疊山集》,《叢書集成新編》。
    謝逸《溪堂集》,《四庫全書》。
    韓元吉《南澗甲乙稿》,《叢書集成新編》。
    韓琦《安陽集》,《四庫全書》。
    韓維《南陽集》,《四庫全書》。
    魏泰《臨漢隱居詩話》,《歷代詩話》,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八三年初版。
    蘇洵《嘉祐集》,《四部叢刊初編》。
    蘇舜欽《蘇學士集》,《四部叢刊初編》。
    蘇頌《蘇魏公文集》,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八年一版。
    蘇軾《蘇東坡全集》,北京中國書局,一九八六年一版。
    蘇軾著,薛端生箋證《東坡詞編年箋證》,西安三秦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一版。
    蘇轍《欒城集》,《四部叢刊初編》。
    四、 專書及論文
    (一) 專書
    向淑雲《唐代婚姻法與婚姻實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一年初版。
    朱瑞熙《宋代社會研究》,台北弘文館,一九八六年初版。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一九九0初版年。
    周一良、趙平和《唐五代書儀研究》,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初版年。
    張邦煒《婚姻與社會:宋代》,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一版。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九0年。
    陳鵬《中國婚姻史稿》,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0年一版。
    游惠遠《宋代民婦的角色與地位》,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九年初版。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上海三聯書局,一九九二年一版。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一九九八年。
    閔家胤《陽剛與陰柔─—兩性關係和社會模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一版。
    董根洪《司馬光哲學思想評述》,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一版。
    福建省博物館編《福州南宋黃昇墓》,北京文物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一版。
    趙鳳喈《中國婦女在法律上之地位》,台北稻鄉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劉靜貞《不舉子——宋人的生育問題》,台北稻鄉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初版。
    魏子孝、聶莉芳《中醫中藥史》,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初版。
    川忠久編《中國文學 女性像》,日本東京汲古書院,一九七七年。
    仁井田陞《唐令拾遺》,東京大學出版會,一九六四年覆刊。
    Patricia Buckley Ebrey〝The Inner Quarter:Marriage and the Lives of Chinese Women In the Sung Perio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
    (二) 論文
    王章偉〈宋代士族婚姻研究——以河南呂氏家族為例〉,載《新史學》4卷3期,一九九三年九月。
    王德毅〈家庭倫理與親子關係〉,載《宋代社會與法律——《名公書判清明集》討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二00一年初版。
    方建新〈宋代婚姻禮俗考述〉,載《文史》24輯,一九八五年四月。
    邢義田〈從《列女傳》看中國式母愛的流露〉,載《中國婦女史論集 三集》,台北稻鄉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初版。
    柳立言〈從法律糾紛看宋代父權家長制——父母舅姑與子女婿媳相爭〉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6本,第3分,一九九八年九月。
    〈淺談宋代婦女的守節與再嫁〉,載《新史學》2卷4期,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胡文楷〈宋代閨秀藝文考略〉,載《宋史研究》第二輯,台北國立編譯館。
    袁俐〈宋代女性財產論述〉,載《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台北稻鄉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初版。
    陶晉生、鮑家麟〈北宋的士族婦女〉,載《中國婦女史論集 四集》,台北稻鄉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初版。
    陶晉生〈北宋婦女的再嫁與改嫁〉,載《新史學》六卷三期,一九九五年九月。
    陳弱水〈試探唐代婦女與本家的關係〉,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8本,第1分,一九九七年三月。
    黃寬重〈宋代四明袁氏家族研究〉,載《中國近世社會文化史論文集》。
    〈宋代四明士族人際網絡與社會文化活動——以樓氏家族為中心的觀察〉,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0本,第3分,一九九九年九月。
    〈科舉、經濟與家族興衰:以宋代德興張氏家族為例〉,載《第二屆宋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程民生〈宋代家庭人口數量初探〉,載《轉變與定型:宋代社會文化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二000年。
    劉靜貞〈從損子壞胎的報應傳說看宋代婦女的生育問題〉,載《大陸雜誌》90卷1期,一九九五年一月。
    盧建榮〈從在室女墓誌看唐宋性別意識的演變〉,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25期,一九九七年六月。
    鮑家麟〈陰陽學說與婦女地位〉,載《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台北稻鄉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初版。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