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美萍
Derni, Tantela
論文名稱: 印尼僑生之族群文化認同與來臺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
A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Ethnic Cultural Identity and Study Motivation of Indonesian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楊聰榮
Yang, Tsung-R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應用華語文學系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7
中文關鍵詞: 印尼僑生族群文化認同學習動機
英文關鍵詞: Indonesian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 Ethnic Cultural Identity, Learning Motiv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0下載:4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探討在臺灣就讀大學的印尼僑生的族群文化認同與學習動機的研究。依據族群文化認同以及學習動機的理論基礎,透過量化研究、進一步探究不同背景變項的印尼僑生的族群文化認同的情況和來臺學習動機的情況是否有所差異,以及其關聯性。為了達到以上的目的,本研究以在臺就讀大學和就讀僑生先修部大學做為研究對象,利用問卷調查法的方式,於2014年5月11日,發放問卷,其回收220份問卷,有效問卷是206份問卷。

    本研究在族群文化認同所取得的結果是印尼僑生對中華文化的投入、文化歸屬皆達到中上程度,而且新一代的印尼僑生對兩種文化(印尼主流文化和中華文化)統合情形良好。來自不同地區、使用的主要語言、家庭語言,和華文程度、方言程度的印尼僑生,其對「文化投入」、「文化歸屬」有顯著差異。換句話說,若印尼僑生本身自己的華語或方言好,其族群文化認同歸屬強烈。但如果其對華語或方言不太好,其文化投入、和文化歸屬就不那麼強烈了。

    針對學習動機,本研究發現不同背景變項的印尼僑生,對學習動機的各構面都沒有達到顯著差異。這表示大部分的印尼僑生來臺就學最重要的是為了個人未來的職涯規劃,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並進一步可以在社會上立足。今的印尼僑生,來臺就讀大學是為了外在的尋謀求職因素為主。

    本研究亦發現族群文化投入對僑生來臺學習動機的關聯性有達到顯著關係。依據其研究發現,若要開拓吸引讓更多印尼的華人子弟來臺就讀大學,則可以透過印尼多華人的城市拓展學生來源、結合當地之華人社團推廣臺灣高等教育,透過它們的協助,能吸引更多的印尼華人願意將其孩子送到臺灣留學。

    關鍵字:印尼僑生、族群文化認同、學習動機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research the cond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Indonesian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ethnic cultural identit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which are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ethnic cultural identit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us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achieve the goal stated above, we collected the data from the Indonesian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who are currently pursuing their bachelor degree in Taiwan or still taking preparatory program in NTNU.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method was utilized in this research. The questionnaire which the overall sums of the collected data is 220 copies was distributed on 11th May 2014., and among these questionnaire, 206 effected copies were generated.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degree of Indonesian Chinese Overseas ethnic cultural identity of its cultural commitment, cultural affiliation is above the average.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new generation of Indonesian Chinese Student is good. Living in different city, the home-used language, the preferred main language, the fluency of Mandarin and Chinese dialect also play a role in their ethnic cultural identity degree. In other words, the better their proficiency in Mandarin or Chinese dialects is, the higher their ethnic cultural identity will be.

    As for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study finds that 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Indonesian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won’t affect any of the dimensions of learning motivation. Therefore, it means that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Indonesian Chinese students are similar.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choose Taiwan is that they think Taiwan is an appropriate place to learn Chinese and to pursue their bachelor degree. In addition, it also can improve their working competitiveness, surviving in society, and being successful. In other words, the current Indonesian Chinese students coming to Taiwan is basically due to future employment.

    The study also shows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ir ethnic cultural identit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in Taiwan. Based on the results, seeking for the assistance of Chinese Community in Indonesia to promote Taiwan high education will ease Taiwan government in attracting Indonesian students. With their help, we believe that more Indonesian Chinese parents will be willing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Taiwan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Keywords: Indonesian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Ethnic Cultural Identity、Learning Motivation

    目 錄 謝辭.........................................................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v 印尼文摘要................................................... vi 目錄......................................................... viii 表目錄....................................................... x 圖目錄.......................................................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主題.............................................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程序....................................... 6 第二章 歷史背景與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印尼華人移民史........................................ 12 第二節 印尼華人族群認同變遷.................................. 23 第三節 印尼僑生來臺升學概況.................................. 28 第四節 族群文化認同的相關探討................................ 30 第五節 學習動機的相關探討................................... 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0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40 第二節 研究工具............................................. 42 第三節 實施預試與結果分析................................... 50 第四節 正式施測與資料分析方法...............................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61 第一節 樣本基本資料......................................... 61 第二節 信度分析............................................. 64 第三節 印尼僑生之族群文化認同、來臺學習動機的敘述性統計..... 65 第四節 印尼僑生族群文化認同以及來臺學習動機的差異分析....... 69 第五節 印尼僑生族群文化認同以及來臺學習動機之相關分析....... 81 第六節 研究假設結論......... ......... ......... ......... .. 8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7 參考文獻………………………………………………………… 93 附錄……………………………………………………………… 110 附錄一 印尼僑生的族群文化認同與來臺就學習動機預試量表........ 110 附錄二 印尼僑生族群文化認同與來臺就學習動機的預試量表 專家效度審查專用問卷......................................... 115 附錄三 印尼僑生族群文化認同與來臺就學習動機的正式量表........ 122   表 目 錄 表1-1 研究進度甘特圖.......................................... 10 表3-1 96-103年印尼僑生人數統計................................ 44 表3-2 印尼僑生族群文化認同量表初稿............................ 45 表3-3 印尼僑生學習動機量表初稿................................ 46 表3-4 預試問卷專家效度學者名單一覽表......................... 47 表3-5 「印尼僑生之族群文化認同與學習動機關係量表預試問卷」專家審查結果統計表........................................... 48 表3-6 「印尼僑生之族群文化認同量表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51 表3-7 「印尼僑生之學習動機量表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52 表3-8 「印尼僑生之族群文化認同量表預試問卷」之因素分析的取樣適切性分析................................................. 53 表3-9 「印尼僑生之族群文化認同量表預試問卷」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54 表3-10「印尼僑生之族群學習動機量表預試問卷」之因素分析的取樣適切性分析................................................. 55 表3-11「印尼僑生之學習動機量表預試問卷」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55 表3-12「印尼僑生之族群文化認同量表預試問卷」各分量表信度係數摘要表..................................................... 56 表3-13「印尼僑生之學習動機量表預試問卷」各分量表信度係數摘要表. 57 表3-14「印尼僑生之族群文化認同量表問卷」之題項分布.............. 57 表3-15「印尼僑生之學習動機問卷」之題項分布....................... 58 表4-1 受測者之樣本資料...................................... 63 表4-2 信度分析係數表............................... ........ 64 表4-3 印尼僑生之族群文化認同之主要構面敘述統計分析表......... 65 表4-4 印尼僑生之「文化投入」構面........ ..... . ................. 66 表4-5 印尼僑生之「文化歸屬」構面...... ..... ..... ..... ..... 66 表4-6 印尼僑生之「文化統合」構面......... ..... ..... ..... ..... 67 表4-7 「印尼僑生來臺學習動機之主要構面」敘述統計分析表.... ..... 67 表4-8 印尼僑生之「認知興趣」構面之構面........ ..... ..... ..... 68 表4-9 印尼僑生之「職業進展」構面..... ..... ..... ..... ..... 68 表4-10 印尼僑生之「社交接觸」構面....... ..... ..... ..... ..... 69 表4-11 印尼僑生之「刺激與外界期望」構面. ..... ..... ..... ..... 69 表4-12 不同性別與族群文化認同之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表......... .. 70 表4-13 不同年齡與族群文化認同之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表..... ...... 70 表4-14 不同印尼居住地與族群文化認同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72 表4-15 不同使用的主要語言與族群文化認同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73 表4-16 不同家庭語言與族群文化認同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74 表4-17 不同華語程度與族群文化認同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75 表4-18 不同方言程度與族群文化認同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76 表4-19 不同性別與來臺學習動機之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表..... ..... 77 表4-20 不同年齡與來臺學習動機之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表. ..... ..... 77 表4-21 不同印尼居住地與來臺學習動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78 表4-22 不同使用的主要語言與來臺學習動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79 表4-23 不同家庭語言與來臺學習動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 79 表4-24 不同華語程度與來臺學習動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 80 表4-25 不同方言程度與來臺學習動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 ... 81 表4-26 印尼僑生族群文化認同以及來臺學習動之相關分析. ..... ..... 82 表4-27 研究假設結論總表. ..... ..... . ..... ..... . ..... ..... . 83   圖 目 錄 圖1-1 研究程序圖......................................... 9 圖2-1 印尼地圖......................................... .... 12 圖3-1 研究架構圖............................................ 40

    中文部分

    寸得杏,2010,〈網路表象之後:緬甸僑生在臺跨文化衝突與糾葛〉,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巴素(Victor, Purcell),郭湘章譯,1965,《東南亞之華僑》。臺北:中正書局。

    文峰,2008,〈語言政策與國家利益-以印尼華語政策的演變為例〉。《東南亞研究》第6 期,頁80-84。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

    王保進,2006,《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心理

    王美華,2008,〈新臺灣之子的自我概念、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王國興,2010,〈從在臺華裔印尼留學生看新世代華裔印尼人認同傾向〉。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盛泉,2004,〈碩專班學習動機重要性指標之滿意度調查-以開南管理學院航運物流所與空運所學生為例〉。開南管裡學院航運與物流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甘惠華,2005,〈臺灣地區三年級至九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揚智文化。

    何福田,2006,〈辦理僑民教育的意義〉。《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發行研習資訊》,第23卷,第2期,頁1-2。

    吳佳玲,2004,〈大學生禮儀課程之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遠東學報》,第25卷,第4期,頁499-517。

    吳忠基,2011,〈都市原住民國中生族群文化認同與學校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碩士論文。

    吳玥玲,2006,〈大學僑生校園經驗與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吳瓊洳,2009,〈新移民子女文化認同之研究─以雲林縣國中生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第23卷,第2期,頁187-204。

    李玲,1980,〈華人移民印尼考略〉。《地平線》,第9期,頁46-51。

    李學民、黃崑章 ,2008,《印尼華僑史》。廣東:廣東高等教育。
    周聿峨,1996,《東南亞華文教育》。廈門:暨南大學社。

    周南京、陳文獻、林六順、鄭民,1996,《印度尼西亞華人同化問題資料彙編》。北京:北京大學亞太研究中心。

    易振成,2004,〈大學僑生生活問題、因應策略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瓊瑤,2002,〈英語科學習動機調整訓練團體對高中生自我效能、學習動機及課業成就之影響〉。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亮實,2009,〈從歷史的後視鏡中從新調整前進的方向〉,《印尼歸僑協會成立五十週年紀念特刊》,頁114。

    邱炫煜,2002,〈近二十年來印尼華人的教育困境與來臺升學輔導措施〉。近二十年來的海外華人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頁157-184。

    邱炫煜,2010,〈近五十年來僑民教育的成效與發展─以僑生大學先修班的設立與變革為例〉。開拓僑民與華語文教育新境界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頁1-16。

    邱炫煜,2010,〈近四十年來印尼華文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印尼僑聲雜誌》, 第21卷,第5期。

    施正鋒,2001,〈臺灣人的國家認同〉。載於臺灣歷史協會(編),《國家認同論文集》,頁14-80。臺北:稻鄉。

    施如樺,2005,〈國小學童英語學習環境及其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淑倫,2009,〈馬來西亞留臺僑生之教育歷程與「僑生」身分對其在臺生命經驗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潤洲,1994,〈印尼華人社會問題之探討〉。《大同商專學報》,第8期,頁97-122。

    夏誠華,2006,〈一九四九年以來的中華民國僑生教育回顧〉。《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發行研習資訊》,第23卷,第2期,頁17-22。

    徐昌燕,2006,〈大學僑生成功適應歷程之質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柴康偉,2011,〈探討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學習滿意度對服務教育課程之影響〉。《遠東學報》,第28卷,第4期,頁439-448。

    高崇雲,2006,〈我國僑民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發行研習資訊》。第23卷,第2期,頁17-22。

    高嘉偵,2009,〈生活適應、學業成就與學生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某大學僑生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

    張春興 ,1994,《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 ,2004,《心理學概要: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春興,2003,《心理學原理: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曹云華,2001,《從文化適應的角度看東南亞華人與當地民族關係》,廣州:暨南大學。

    莊家銘,2008,〈大學生於數位學習情境中個人因素與學習動機對學習滿意度影響之研究〉。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莊國土,2003,〈論東南亞華族及其族群認同的演變〉。發表於2003年12月5-6日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協會之時代變局與海外華人的族國認同國際學術研討會,頁13-50頁。
    莊國土、劉文正,2009,《東南亞華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廈門;廈門大學。

    許文忠,1998,〈山地布農族學童族群認同與自我自尊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鴻志,2006,〈屏東縣技專校院在職進修學生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玉蘭,2004,〈不屈的精魂─20 世紀印尼華文文學簡論〉,中國華僑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

    陳枝烈,1997,《臺灣原住民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陳枝烈,2002,《原住民兒童族群認同與學習適應、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臺北:教育部

    陳欣慧,2007,〈印尼亞齊客家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陳美鳳,2009,〈馬來西亞新世代華人對華文教育態度之研究:以獨中生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家彬,2007,〈成就目標論─學習動機研究的新取向〉。《教育資訊交流》,第48卷,第1期,頁99-105。

    陳雅莉,2003,〈後蘇哈托時期華裔印尼人教育選擇之研究:「原鄉化」、「在地化」、「國際化」?─以雅加達地區為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恕梅,2004,〈十八、十九世紀東南亞「華人公司」型態研究:以西婆羅洲與新馬地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舜傑,2004,〈多能工學之學習動機與離職傾向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理學程碩士論文。

    黃文英,2011,〈新北投地區遊憩活動參與與文化認同之研究-以北投區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設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黃世陽等編著,2007,《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加樺國際。

    黃建淳,2007,《砂勞越華人史研究》,臺北:三民。

    黃崑章,2001,〈蘇哈托下臺後印尼華人社會的變化及其前景〉。《僑協雜誌》,第72期,頁8-14。

    黃富順,1992,《成人的學習動機》。高雄:復文。

    黃綺君,2006,〈新竹市國民小學新移民子女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

    楊佩梅,2010,〈全球華文熱下海外臺校在印尼雅加達及泗水之因應策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聰榮,1997,〈文化認同與文化資本:印度尼西亞華語文問題的新發展〉。《華文世界季刊》,第5卷,第5期,頁249-262

    楊聰榮,1999,〈印尼政權轉移與反華暴動〉。《華僑問題論文集》,第46輯,頁104-112。

    楊聰榮,1999,〈華人不是印尼宗教衝突的導火線〉。《東南亞研究通訊》,第6期,中央研究院。

    楊聰榮,2001,〈瓦希德下臺與印尼政局走向〉。《中國評論》,44期。

    楊聰榮,2001,〈從社會經濟觀點剖析經濟危機與印尼排華情緒〉。《東南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第十三期,頁1-12。

    葉至誠、葉立程 (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

    廖志昇,2003,〈研究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之研究─以師院在職進修碩士班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建裕,1978,〈印尼華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東南亞華人問題研究》,頁167。

    廖建裕,2002,《現階段的印尼華人族群》。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八方文化企業公司。

    劉炳輝,2006,〈國小原住民學童適應行為、文化認同、自我調整學習與其學業成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達濠,2011,〈港澳僑生在臺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錢靜甯、高儷華、荇行倫,2011,〈英語學習動機差異:臺灣大學生實證研究〉。《長榮大學》,第15卷,第2期,頁77-98。

    魏愛妮,2012,〈印尼華人的文化認同與同化政策下的華語教育研究─以雅加達華族大學生為例〉。文藻外語學院華語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龔元鳳,2007,〈大陸與東南亞新移民女性子女族群認同之差異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

    外文部分

    Cummins, J. (1986). Empowering minority students : a framework for intervention.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6(1), 18-35.

    Deyhle, D. (1992). Constructing failure and maintaining cultural identity: Navajo and Ute school leavers. Journal of American Indian Education, 25-46.

    Frymier, A. B. & Shulman, G. M. (1995). What’s in it for me? :Increasing content relevance to enhance student’s motivation.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Vol. 44, No. 1, 40-50.

    Graham, S. & Weiner, B., (1996).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of motivation. In D. Berliner & R. Calfee (Eds.),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NY : Simon and Schuster Macmillan, 63-84.

    Hill,C.L.(2004).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rural Navajo high school studen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Houle, C. O.,(1979). Motivation and participation wish special reference to non-traditional forms of study. In learning opportunity for adults, 1(3)—The non –participation issue, 8-34. Herzberg B.M.

    Phinney, J.S. (1995). Ethnic identity and self-esteem : A review and integraton. In A.M.

    Phinney, J.S. (1990). Ethnic Identity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 Review of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108(3), 499-514.

    Padills (Ed.), Hispanic psychology critical in theory and research , 57-70, London : Sage Publication.

    Phinney, J.S., & Rotheram, M.J. (1987). Children’s ethnic socialization. New Delhi, India : Sage Publication.

    Pintrich, P. R., & DeGroot, E. V. (1990).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 33-40.

    Schermerhorn, Jr.J.R. Hunt, J,G.,&Osborn, R.N.(2000).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Roger.D.Wimmer, Joseph R.Dominick著、黃振家等譯,2003,大眾媒體研究。臺北:學富。

    Lepper,M.R, and Malone,T.W (1983)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in computer-based education. In R.E. Snow &M.J.Farwr (Eds.). Aptitude,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 III. Cognition and affective process analysis.NJ:Erkbayn.

    Mary F. Somers Heidhues(2003) Golddiggers, Farmers, and Traders in the Chinese Districts of West Kalimantan, Indonesia. Southeast Asia Program Publication,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 New York。

    網路資源
    孔遠志,2007,〈僑史知識〉。網址:http://www.skylinemonthly.com/showNewInfo.asp?id=1259&moduleid=0000700005&title=%C7%C8%CA%B7%D6%AA%CA%B6 (瀏覽日期:2015年5月8日 )

    先達人,2011,〈蘇玉珍 - 稀有的資深美女〉網址:www.ezsino.org/userfiles/journal_files/20110217190219_C1ACv.doc (瀏覽日期:2013年12月10 )

    宏觀,2013,〈僑委會2013年印尼僑生來臺升學輔導訓練班結業式〉。網址:http://www.macroview.com.tw/mag/macroview/article_story.jsp?ART_ID=159636 (瀏覽日期:2013年12月5日 )

    周聿峨、陳雷,2003,〈轉變中的印尼華文教育〉,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頁1-6。網址:www.lib.cuhk.edu.hk/conference/occ/zhouyue.pdf (瀏覽日期:2013年12月5日 )

    師大校友編輯部,2004,〈江恭忱校友榮獲僑委會頒贈服務教育界四十年資深華文教師獎〉,《師大校友》,第329期,頁25-26。網址:www.ntnu.edu.tw/alumni/alumni-07/329/25-26.pdf (瀏覽日期:2013年12月10 )

    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2013,〈僑生來臺就讀大學校院學士班印尼地區適用簡章西元2013年秋季入學適用〉。網址: www.overseas.ncnu.edu.tw/docs/08_104印尼.pdf (瀏覽日期:2013年11月20日)

    教育部統計處,2015,〈僑生及港澳生人數概況統計〉。網址: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052&Page=19994&Index=3&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瀏覽日期:2015年5月8日)

    移民署官方網站,2012,〈外籍配偶人數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網址:http://www.immigration.gov.tw/ct.asp?xItem=1126263&ctNode=29699&mp=1 。 (瀏覽日期:2015年5月8日)

    陳樹慶,2011,〈從印尼華人的遭遇中,我們能反省什麼?〉。網址:http://www.boxun.com/news/gb/pubvp/2011/12/201112122318.shtml (瀏覽日期:2013年12月2日)

    曾建元,2014,〈走訪印尼客家─邦加島〉。網址:http://www.qiao-you.com/index.php/article/detail/uid/30871.html (瀏覽日期:2015年5月10日 )

    黃達維,2008,〈蘇東中學的建校史實〉。網址:http://www.davidcaprice.com/2-1-sutunghighschool-history/#sumatra_brief_history (瀏覽日期:2015年5月8日 )

    僑務委員會,2013,〈96-101學年度全國各級學校亞洲前五大地區在學僑生人數統計─地區別〉。網址:http://ocs.ocac.net/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535/File_1570.doc。 (瀏覽日期:2013年11月20日)

    僑務委員會,2013,〈歷年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學生報到入學人數統計表(地區別)〉。臺北僑務委員會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ocac.gov.tw/OCAC/File/Attach/313/File_408.pdf (瀏覽日期:2013年11月20日)

    僑務委員會,2015,〈97-102學年度全國各級學校亞洲前五大地區在學僑生人數統計─地區別〉。網址:http://ocs.ocac.net/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535/File_1570.doc。 (瀏覽日期:2015年5月8日)

    暨南大學官方網站,2015,〈暨南大學學校簡介 〉。網址:http://www.jnu.edu.cn/jnu2014/html/xxgk/xxjj/ (瀏覽日期:2015年5月8日)

    維基百科,〈爪哇島〉。網址:http://id.wikipedia.org/wiki/Jawa (瀏覽日期:2015年5月8日)

    維基百科,〈印度尼西亞華人〉。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印度尼西亞華人 (瀏覽日期:2015年5月8日)

    維基百科,〈印度尼西亞總統〉。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印度尼西亞總統(瀏覽日期:2015年6月1日)

    維基百科,〈棉蘭市〉。網址:http://id.wikipedia.org/wiki/Kota_Medan (瀏覽日期:2015年5月8日)

    維基百科,〈蘇門答臘島〉。網址:http://id.wikipedia.org/wiki/Sumatera (瀏覽日期:2015年5月8日)

    趙池凹,2006,〈消失的華人國家蘭芳共和國〉,《文摘週報》。網址: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feature/1118181.htm (瀏覽日期:2015年6月2日)

    謝章仁,2008,〈棉蘭蘇東中學片段〉,網址:http://www.snwugong.gov.cn/Html/sdzx/hwxy/20080423092500.html,(瀏覽日期:2011年11月1 )

    Akhsan Naim, Hendry Syaputra. (2012) Kewarganegaraan, Suku Bangsa, Agama dan Bahasa Sehari-hari Penduduk Indonesia Hasil Sensus Penduduk 2010 (Translation : The result of Indonesian population census based on nationality, ethnic, religion, and daily language).Badan Pusat Statistik . Jakarta : Indonesia.

    Amri Marzali (2011) Pemetaan Sosial Politik Kelompok Etnik Cina di Indonesia. (Translation : The social and politics mapping of Indonesian Chinese Group) Jurnal Masyarakat Indonesia, edisi 37, No.2, 2011, Jakarta : LIPI. (2015, June 2). Accessed from : http://www.tionghoa.info/sejarah-migrasi-dan-populasi-kelompok-etnis-tionghoa/

    Anonim (2008) Mengapa Banyak Cina di Bangka? (Translation : Why there is many Chinese in Bangka Island?) (2015,May 10). Accessed from : https://mancung64.wordpress.com/2008/12/06/mengapa-banyak-cina-di-bangka/

    EE Silaban (2010) BAB II:Orang Tionghua Dalam Konteks Indonesia. (Translation :Chapter II : Chinese in Indonesian context). Universitas SumateraUtara. (2015, May 8). Accessed from : http://repository.usu.ac.id/bitstream/123456789/16175/3/Chapter%20II.pdf

    Mordiadi (2012).Saatnya Singkawang Dikelola Sebagai Kota Wisata(Translation : It’s time to develop Singkawang to be Tourist City) (2012,June 20). Accesed from : http://www.equator-news.com/utama/20120309/saatnya-singkawang-dikelola-sebagai-kota-wisata

    Puspa Vasanty (2014). Kebudayaan Orang Tionghoa Indonesia. (Translation : Chinese Indonesian Culture) (2015, May 8). Accessed from : http://www.idsejarah.net/2014/01/kebudayaan-orang-tionghoa-indonesia.html

    Suku Tionghua-Indonesia (Translation : Chinese-Indonesian Ethnic) (2015, May 8). Accessed from : http://pariwisata-sumut.tripod.com/tionghoa.htm

    Yunanto Wiji Utomo (2013) Menggugat Asal-usul Pulau Sumatera .(Translation :Tracing back the formation of Sumatra Island) Harian Kompas : Indonesia. (2015, June.2) Accessed from : http://sains.kompas.com/read/2013/11/14/0858354/Menggugat.Asal-usul.Pulau.Sumatera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