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潘穎
PAN, YING
論文名稱: 培育優秀原住民跆拳道運動人才現況與展望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the Nurture of Outstanding Aboriginal Taekwondo Athletes
指導教授: 李佳融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競技學系
Department of Athletic Performance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8
中文關鍵詞: 跆拳道SWOT分析原住民選手
英文關鍵詞: Taekwondo, SWOT analysis, Aboriginals athlete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03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我國優秀原住民跆拳道運動員之現況,有效提升選手競技運動的水準和競爭力,發掘與培養更多原住民跆拳道選手。研究對象以參加102年全國原住民運動會跆拳道比賽的選手和教練共十名,透過半結構性訪問(semi-structured interview)訪談法及參與觀察法,將訪談結果彙整後,歸結出選手學習跆拳道的內部優勢、劣勢及外部機會、威脅,將分析結果配對得到四種策略型態,給予教練和選手建議與鼓勵,並提供相關單位作為政策規劃與執行之參考。本研究結果從SWOT分析中瞭解選手優勢為較佳的身體素質等;劣勢為心態調整不足等;機會為相關補助與獎勵制度等;威脅為家庭經濟環境、城鄉差距等。再者也針對原住民跆拳道選手的運動生涯發展,根據目前學習之經歷、社會政策之趨勢,瞭解其現況與未來的展望,依據研究結果建議選手及教練在日後訓練內容上之依循方向,並輔助選手利用資源、掌握機會有利於未來自我運動生涯之規劃。最後建議政府單位對於原住民跆拳道選手能有效提供完善的政策制度,改善部分缺失之情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al with and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outstanding aboriginal taekwondo athletes of our country and how to effectively boost the martial levels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se athletes so as to find and nurture more and more aboriginal taekwondo athletes. The subject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en athletes and their coaches that took part in the taekwondo tournament of the 2013 national aboriginal athletic meeting. Throug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four strategic models have been found 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inne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nd outer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n the course of these athletes' learning taekwondo. These strategic models not only offer suggestions and encouragement to the athletes and coaches but are also helpful to the planning and practice of the policy made by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The SWOT analysis has resulted in understanding that the strengths of these athletes are their better physical qualities etc., their weaknesses are the insufficient adjustment of their attitudes etc., their opportunities are the subsidization they can get, the award system, etc., and the threats to them are poorer family finances, rural-urban disparity, etc. This study also explores the sports career of aboriginal athletes and their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and according to their own training experiences and the trends of social policy, advances suggestions to the athletes and coaches on the directions of their following training and on how to help athletes make good use of resources and how to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of planning and developing their sports career. Last but not least, this study also makes suggestions on how the governments can provide good policy-making system effectively and how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can help improve some of the present drawbacks in our development of Taekwondo.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四節 研究範圍和限制…………………………………………………………3 第五節 名詞解釋………………………………………………………………………5 第貳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原住民體育發展研究…………………………………………………8 第二節 全國原住民運動會的發展概況………………………………10 第三節 原住民運動人才培育計畫的實施調查…………………15 第四節 跆拳道的起源與發展…………………………………………………19 第五節 探討SWOT分析法之相關文獻…………………………………22 第參章 研究方法…………………………………………………………27 第一節 研究架構………………………………………………………………………27 第二節 研究步驟………………………………………………………………………28 第三節 研究對象………………………………………………………………………30 第四節 研究工具………………………………………………………………………3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32 第六節 研究結果的撰寫方式…………………………………………………33 第肆章 結果…………………………………………………………………34 第一節 原住民跆拳道選手及教練基本資料與背景…………34 第二節 SWOT分析原住民跆拳道選手之運動歷程……………44 第三節 原住民跆拳道選手運動生涯的延續方向………………56 第伍章 討論…………………………………………………………………64 第一節 原住民選手SWOT分析………………………………………………64 第二節 SWOT策略型態的應用探討………………………………………67 第三節 原住民選手運動生涯的延續發展……………………………69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71 第一節 結論…………………………………………………………………………………71 第二節 研究歷程的反思……………………………………………………………72 第三節 建議…………………………………………………………………………………74 引用文獻…………………………………………………………………………76 附錄一 參與研究同意書……………………………………………85 附錄二 訪談大綱…………………………………………………………87

    王宗吉( 1986)。台灣土著民族遊戲的文化社會學研究。大專體育研究集刊,1。

    王宗吉(1995)。台灣原住民的傳統遊戲。國民體育季刊,23(3),23-34。

    王宗吉(1998)。台灣原住民傳統遊戲的現代社會觀。取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原住民文化與教育之發展。

    王宗吉、黃緯強(2000)。台灣原住民運動的現況與未來。學校體育,11(1),4-8。

    王文科(2000)。質的研究的問題與趨勢。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1-23)。高雄市:麗文文化。

    王佳媺(2005)。2005年高雄縣原住民族運動會改革之研究(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王學富(2007)。運動舞蹈選手參賽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2007世界運動舞蹈台灣公開賽為例(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王嘉燕(2007)。臺北市國小教師國語文寫作教學實施之調查研究-運用SWOT分析(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王志全、張家昌 (2008)。以SWOT分析探討羽球單打戰術。中華體育季刊, 22(1),128-135。

    王建台(1995)。台灣原住民運動文化的初探。國民體育季刊,106,61-67。

    王建台(1999)。臺灣原住民歲時祭儀與運動文化之探討。國教天地,132,13-16。

    王建台(2001)。台灣原住民傳統體育之研究-以布農族為對象。取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未出版。

    王建台、王秋光(2009)。臺灣少數族群運動文化之現況與展望。國民體育季刊,159(38),29-31。

    王建台、巴唐志強(2012)。原住民運動樂活專案執行成效評析。國民體育季刊,169(41),51-57。

    巴唐志強(2010)。臺灣原住民傳統體育之推廣與策略探析。大專體育學術專刊,44-51。

    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2010)。蓄積能量、培力人才 -談原住民人才養成與發展。取自台北原野電子報第88期網址http://epaper.taipei.gov.tw/public/epaperHTML/
    06249145371/01.htm?id=n0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1)。全國原住民運動會舉辦準則( 2001修正版)。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公報,2。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2)。中華民國102年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競賽規程總則。取自102年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大會網站網址http://sport102.ntpc.edu.tw/comp_1.asp

    余錦泉(1963)。臺灣泰雅族太魯閣群的體質。臺大考古人類學刊,21/22,21-31。

    宋宏達(2003)。台灣原住民的傳統體育研究-以卑南族為對象(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吳永仁(2010)。尋找、發現、迷失、超越自我-一個籃球選手逐夢經驗的敘說與範疇勾劃(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吳騰達(1997a)。台灣原住民傳統體育運動。國民體育,26(2),4-11。

    吳騰達(1997b)。卑南族的傳統體育活動。台東文獻復刊,1,51-57。

    吳聰雄(2010)。原住民族青少年在生涯發展教育之研究-以台北縣是為例(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李明利(2006)。台灣建築師西進大陸專業營建管理市場之競爭力分析-以SWOT分析上海市為例(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李仁德(1996)。體育獎章與運動之成績分析。國民體育季刊,24(4),147-173。

    李加耀(1997)。賽夏族的狩獵活動—與運動文化之關連性。體育學報,24,49-59。

    李加耀(1998)。提升原住民運動文化及身體素質的研究風氣。學校體育雙月刊,8(2),55-57。

    李昱叡(2010)。教育部99年度培育優秀原住民青少年運動人才計畫推動現況。學校體育,120,5-7。

    李建興、李佳融(2010)。永遠忠誠的陸戰隊精神-我國三位跆拳道九段者的敘說研究。大專跆拳道學刊,2,118-141。

    邱共鉦(2005)。2004年奧運會跆拳道金牌選手技術分析-朱木炎個案研究(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邱共鉦、林青輝、蔡明志、許宏志(2012)。臺灣跆拳道奧運競技發展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1,232-247。

    汪茂鈞(2007)。跆拳道運動的起源與發展之探討。龍華科技大學學報,24期。

    汪涌、何軍(2011)。聚焦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品牌效應。取自中國民族宗教網網址
    http://www.mzb.com.cn/html/Home/report/237499-2.htm

    官坤林(2003)。台灣晶圓代工產業分析與競爭策略之研究(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周文祥 (1996)。壓力的調適與管理。國民體育季刊,25(4),28-37。

    周文賢(1999)。行銷管理-市場分析與策略規劃。智勝文化有限公司。

    周德賢(2006)。台灣原住民棒球運動的潛在問題剖析。大漢學報,21,223-230。

    周資眾、方進隆(2007)。臺灣運動選材的發展與展望。中華體育季刊,21(2),75-81。

    林承謀(1984)。中華民國優秀女子籃球運動員人格特質之研究。臺大體育,5,50-55。

    林榮培(2002)。跆拳道運動員專項體能與致勝要素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6(1),112-120。

    林良達(2006)。我國優秀原住民運動員發展歷程之研究(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林孟男(2007)。運動賽會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策略之研究(未出版博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林曼蕙(2010)。學校原住民運動人才培育計畫與成果。學校體育,120,10-14。

    林以昕(2010)。聽見原聲:原住民小學的運動發展解析(未出版博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范春源、溫卓謀、陳玉枝、呂政武(1999)。原住民參與體育活動人口調查。取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網站。

    紀俊吉、蘇慧慈(2006)。運動員應有的生涯規劃。大專體育,86,127-132。

    洪嘉文、詹俊成(2000)。落實培育原住民學生田徑人才計畫之策略。學校體育雙月刊,11(1),31-37。

    洪聰敏(2002)。運動員的生涯規劃。運動員心理技能訓練研討會,運動心理學類。

    洪建智(2007)。從人口變遷談原住民體育政策。淡江體育,10,145-152。

    姚重軍(2011)。開發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可行性探討。取自中國民族宗教網網址
    http://mzb.com.cn/html/node/167791-2.htm

    陳永鑫(2002)。台灣新中藥產業價值鏈中價值活動的SWOT分析與發展方向之研究(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陳淑滿、蔣憶德、溫富雄(2004)。原住民與非原住民棒球選手運動目標取向、運
    動動機與知覺成功信念之研究。大專體育,6(3),81-91。

    陳俊玄(2005)。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發展與教育意涵之研究(未出版博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科嘉、歐正聰(2007)。以SWOT分析校外體育教學之探討:以銘傳大學網球課為例。大專體育,93,52-58。

    陳淑娟(2011)。影響優秀田徑運動員成功生涯轉換的關鍵因素探討(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陳登翔(2012)。原住民、運動與媒體-以100年全國原住民運動會為例(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陳順義(2013)。運動員參賽表現風險因子之探討-以跆拳道、網球為例(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郭鴻明(2007)。優秀台灣原住民參與田徑運動賽會發展之研究(1946-2006年)(未出版博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孫明輝、林耀豐(2007)。優秀跆拳道運動員心理技能之分析研究。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3,161-170。

    翁文卿(2005)。我國優秀女子田徑中距離選手訓練歷程(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翁文真(2008)。臺灣原住民運動會與族群認同探討(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馬賴古麥(2004)。原住民族自治制度之形成要因及其願景形塑(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馬鈺龍(2009)。細數臺灣原住民體壇強將 臺灣的住民運動員 撐起臺灣體壇的一片天。運動時報,6。取自網址http://oldsac.sa.gov.tw/resource/annualreport/sport6/p16.asp

    莉欣書妲(2001)。全國原住民運動會的沿革與申辦九十年全原運會紀要與感想。
    取自http://www.nhctc.edu.tw/~aboec/90paperpublication/9.doc。

    張秀雯、周建智、黃美瑤、陳維新(2008)。青少年跆拳道菁英選手運動表現與創造力之研究。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7年度,505-512。

    教育部(1996)。全國原住民教育會議實錄。取自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網http://www.edu.tw/treasure/publish.aspxNode=1052&Index=0&WID=6635a4e8-f0de-4957-aa3e-c3b15c6e6ead

    教育部體育司(2003)。培育優秀原住民學生運動人才計劃之介紹與展望。學校體育雙月刊,13(4),4-11。

    教育部體育司、教育部電子報小組(2009)。97學年度培育優秀原住民學生運動人才計畫。教育部電子報,363。取自網http://epaper.edu.tw/topical.aspx?topical

    教育部體育司、教育部電子報小組(2009)。「97學年度培育優秀原住民學生運動人才計畫」入選選手分析。教育部電子報,363。
    取自網路http://epaper.edu.tw/topical.aspx?topical_sn=334

    教育部體育司、教育部電子報小組(2009)。培育原民運動員 盼世界體壇發光。
    教育部電子報,363。取自網路http://epaper.edu.tw/topical.aspx?topical_sn=337

    許巧怡(2012)。原鄉青少年下山就讀體育班的壓力與因應(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彭文珊、王根瓊、龔世芬、沈芳汶(2007)。敘說性探究。教育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取自網路http://s16.ntue.edu.tw/flame/teachers/fen/論文寫作/個案研究.doc

    黃營杉(1999)。策略管理。華泰文化事業。

    黃嘉源(2003)。台灣原住民運動會之研究(1994-2001)。台東教育大學學報,146(下),156-172。

    黃緯強(2003)。阿美族豐年祭參與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東縣長濱鄉樟原村為例(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黃覺誼(2011)。聽出生命的奇蹟-一位聽覺障礙者參與跆拳道之個人經驗敘說探究(未出版博碩士論文)。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台中市。

    黃佩琳(2012)。優秀跆拳道運動員的專門知識(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葉憲清(1974)。平地青年與山地青年越野賽跑能力之比較。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52-60。

    葉憲清(1976)。台灣山地各族青年越野賽跑能力之比較。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156-173。

    葉霽翔(2000)。跆拳道運動在台灣發展過程之研究(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葉碧雯(2006)。桃園縣龍潭鄉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SWOT分析(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葉連祺(2007)。國小SWOT分析項目、權重體系及影響因素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2(2),23-48。

    葉川榮(2013)。關懷偏鄉教育系列(三)-原鄉原住民師資短缺與師資培育文化課程問題。 台中教育大學教師教育電子報,10。取自網路http://home.ntcu.edu.tw/~TEC/e_paper/e_paper_c.php?SID=84

    楊淑君(2010)。臺灣跆拳道運動發展之研究(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楊家維(2012)。優秀跆拳道選手技術分析研究-以2010年世界青少年女子組羽量級為例(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鈴木質(1999)。台灣原住民風俗。原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鄭光慶(1995)。正視原住民學童的體育活動。學校體育雙月刊,5(3),48-51。

    鄧衍沛(2009)。2007 年兩岸少數民族運動會之比較研究(未出版博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潘添財(1994)。從原住民文化特色談體育活動之相關與展望。中華體育季刊,8(2),54-62。

    蔡禎祥(1959)。桃園縣合歡泰雅族體質人類學之研究。台大考古人類學刊,13/14。

    蔡葉榮(2000)。我國優秀跆拳道女子運動員年齡、體型、拳齡之分析。體育學報,28,173-182。

    蔡明志、邱共鉦(2004)。跆拳道協會經營策略與奧運奪金團隊成功運作模式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143,21-27。

    蔡守浦、陳志明(2004)。台灣原住民體育政策的檢討:以原住民運動文化特性為核心的討論。大專體育,73,20-25。

    蔡葉榮(2007)。優秀青少女跆拳道選手體型、啟蒙年齡、專長踢擊動作之分析。運動教練科學,8,11-18。

    劉萬得(2001)。屏東縣原住民傳統體育之研究(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劉照金、王建台、邱金松(2004)。傳統文化與社會變遷對魯凱族長跑運動之影響-以屏東縣霧台鄉聚落為例。南大學報,38(2),91-113。

    劉鎧誠、吳海助(2010)。傑出籃球員之特質分析。運動與遊憩研究,5(1),95-105。

    學校體育雙月刊編輯部(2011)。學校運動人才培育之現況。學校體育,126,33-37。

    盧麗專(2002)。演藝設施管理服務之研究-以台東縣政府文化局演藝廳為例(博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謝秀芳、蘇慧慈(2010)。以SWOT 分析我國柔道運動競技現況及戰術應用。中華體育季刊, 24(2),170-178。

    A.T. Blodgett; R. J. Schinke; L. A. Fisher; C. Wassengeso George; D. Peltier;S. Ritchie; P. Pickard(2008). From Practice to Praxis: Community-Based Strategies for Aboriginal Youth Sport. Journal of Sport & Social Issues (Impact Factor: 1.05), 393-414.

    Forsyth, Janice; Giles, Audrey R.(2012). Aboriginal Peoples and Sport in Canada: Historical Foundations and Contemporary Issues. Univ of British Columbia Pr.

    Howie-Willis, Ian(1991). The proud champions: Australia's aboriginal sporting heroes [Book Review]. Australian Aboriginal Studies, No.1, 1991, 92-94.

    Hanrahan, Stephanie J.(2009). Working with Australian Aboriginal athletes.
    Cultural Sport Psychology, Chapter number 16, 185-192.

    Lincoln & Guba(1984). Naturalistic inquiry. Newbury Park, CA: Sage.

    Nicholson, Matthew; Hoye, Russell; Gallant, David(2011). The Provision of Social Support for Elite Indigenous Athletes in Australian Football.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Vol. 25 Issue 2, 131-142.

    Robert J. Schinke(2010). The Adaptation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of Adolescent Aboriginal Athletes Competing Off Reserve. Journal of Sport & Social Issues, 438-456.
    Sun Maojun(2001). The ponder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ekwondo. Journal of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47-50.

    Schinke, R. J.; Eys, M. A.; Michel, G.; Danielson, R.; Peltier, D.; Pheasant, C.; Enosse, L.; Peltier, M.(2006). Cultural social support for Canadian aboriginal elite athletes during their sport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2006 Vol. 37 No. 4, 330-348.

    Schinke, Robert J.; Michel, Ginette; Gauthier, Alain P.; Pickard, Patricia; Danielson, Richard; Peltier, Duke; Pheasant, Chris; Enosse, Lawrence; Peltier, Mark(2006).
    The Adaptation to the Mainstream in Elite Sport: A Canadian Aboriginal Perspective. Sport Psychologist, Dec2006, Vol. 20 Issue 4, 435-448.

    Teng Su-ge; Wang Xue-feng; Chen Yao(2008). Analysis on Promotion of Taekwondo on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Journal of Changchun Teachers College, 94-96.

    Tara-Leigh F. McHugh; Angela M. Coppola; Susan Sinclair(2013). An exploration of the meanings of sport to urbanAboriginal youth: a photovoice approach.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Sport, Exercise and Health Volume 5, Issue 3.

    Victoria Paraschak(1996). Paving the Way to Respect: The National Aboriginal.Sport Foundation, 1969-1978. University of Windsor, Ont.

    Weihrich, Heinz(1982). The SWOT Matrix- 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 Long Planning Review, Chicago, II, Vol.21, Iss.1,12-15.

    W.Pieter(2008). Body Build Of Elite Junior Taekwondo Athletes. Acta Kinesiologiae Universitatis Tartuensis,2008,Vol. 13, 99-10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