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杜庭華
Tu, Ting-Hua
論文名稱: 師範校院科技與工程教育科系學生之核心能力內涵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Cor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指導教授: 林弘昌
Lin, Hung-Ch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8
中文關鍵詞: 教育訓練核心能力
英文關鍵詞: Education training, Core competency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59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4下載:3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及建構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系核心能力指標以及學生在各項核心能力的表現情形,第一部份為確認師資生科技領域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並衡量師資生具備教學專業能力的程度;第二部分為建構人資教育訓練人員核心能力以評估學習與科技組同學的具備教育訓練核心能力的程度;第三部分為利用專題製作問卷調查科技系同學具備科技系核心能力的程度。
    為了達成本研究目的,本研究運用文獻探討、專家會議、修正式德懷術調查等方式進行研究,研究發現科技系學生的部分核心能力具備程度不足;學習與科技組學生在人資教育訓練人員核心能力具備程度偏低。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研究者建議:(1)加強師資生具備適當地控制風險,包括選用材料、加工程序、設備和能源的能力指標及熟知重要教學科技與媒體的發展與新趨勢的能力;(2)培養學習與科技組學生安排師資與規劃課程及評量數位學習訓練成效的能力;(3)加強學生之基礎外語及國際視野、規劃及執行人力資源發展專案及應用科技於教育訓練的相關能力;(4)建議科技系未來可以增加數位學習規劃實務課程;(5)透過學生自評來了解學生對於核心能力重要程度及具備程度,更能依據學生需求做課程規畫。
    在未來的研究建議方面,建議可以針對剛畢業3至5年與工作10年以上的對象進行比較,以了解兩個族群對構面及指標的具備程度是否有差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wo-fold. Firstly, it attempts to explore and constructthe core competency indicators of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TAHRD). Secondly, it evaluates the performance of TAHRD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The competence evaluation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the second part is to evaluat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human resource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ersonnel for the students of th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division; and the third part is to apply the learning outcome questionnaire to evaluat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TAHRD studen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esearch purposes, the researcher applied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meetings, and modified Delphi technique in the study.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TAHRD students do not have sufficient core competencies, nor do the students of th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division have sufficient huma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mpetenc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study provid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1)assess the ability of digital learning and training effectiveness, and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effectively control risk,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procedures, processing equipment and processing energy capacity indicators,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 and trends of teaching technology and media; (2)train th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division students to arrange teacher and planning courses; (3)strengthen the TAHRD students’ basic foreign language, international vision, planning and executive ability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projects, and the competences of applying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training; (4)the TAHRD should consider to increase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of the Digital Learning Program in the future, and (5)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re competencies and plan curriculum based on student’s self-assessment.
    In the future, we recommend comparing people who have just graduated for three to five years with those who have worked for more than 10 years to see if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aspects and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誌 謝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v 目 錄 vi 表 次 viii 圖 次 x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名詞解釋 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核心能力 4 第二節 大學生核心能力評量相關研究 6 第三節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相關研究 7 第四節 人資教育訓練人員核心能力相關研究 8 第五節 總整課程相關研究 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1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1 第二節 研究法 1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1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1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19 第六節 研究程序 23 第四章資料分析與討論 26 第一節 人資教育訓練人員核心能力問卷初稿 26 第二節 修正式德懷術專家群基本資料分析 31 第三節 修正式德懷術第一回合問卷調查之統計結果與分析 36 第四節 修正式德懷術第二回合問卷調查之統計分析結果 45 第五節 德懷術問卷調查結果綜合比較分析 55 第六節 學生核心能力自評結果與分析 63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84 第一節 結論 84 第二節 建議 87 參考文獻 90 一、中文部份 90 二、外文部份 95 附錄一 修正式德菲法第一回合問卷調查 97 附錄二 修正式德菲法第二回合問卷調查 109 附錄三 【師資生】核心能力自評表 128 附錄四 【學習與科技組】核心能力自評表 132 附錄五 【專題製作(一)】課程核心能力自評表 136

    一、中文部份
    天下雜誌(2012,6月28日)。企業最愛那個大學的畢業生?。取自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6962
    王秀槐(2009,9月)。歐盟動態循環課程規劃模式(Tuning process)簡介。評鑑雙月刊,20。取自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09/07/01/1647.aspx
    王秀槐(2013,1月)。大學生準備好了沒?學生學習成效評估。取自 http://www.chinesege.org.tw/geonline/html/page4/publish_pub.php?Pub_Sn=15&Sn=1455
    朱筆顯(2004)。技職校院建築系學生核心能力內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台中市。
    江紋彬(2001)。製造業與服務業教育訓練人員專業能力內涵及培訓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縣。
    江紋彬(2001)。製造業與服務業教育訓練人員專業能力內涵及培訓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縣。
    何俐安、李信賢、廖芳君(2009)。數位內容教學設計師專業職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台北市。
    吳京玲、陳正專(2010,1月)。美國《二十一世紀核心技能》之探究。教育研究月刊,189(教育),28-39。取自 http://lawdata.com.tw/tw/detail.aspx?no=48242
    呂良正(2016,1月)。IEET簡介、認證規範與報告書撰寫。論文發表於中華工程教育學會舉辦之「2016年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座談會」,台北市。
    快樂工作人雜誌(2014,2月11日)。《Cheers》雜誌2014年「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發布。取自 http://topic.cheers.com.tw/news/20140211_college.pdf
    李坤崇(2009,10月)。成果導向的課程發展模式。教育研究月刊,186(教育時論),39-58。取自 http://www.ied.edu.hk/obl/files/OBL%2520Chinese%25204.pdf
    李坤崇(2010,2月)。大學核心能力與能力指標之建置。教育研究月刊,190,107-122。取自http://nhuir.nhu.edu.tw/retrieve/52638/%E5%A4%A7%E5%AD%B8%E6%A0%B8%E5%BF%83%E8%83%BD%E5%8A%9B.pdf
    李信賢(2007)。數位內容教學設計師專業職能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新北市。
    李淑君(2006,1月)。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y)的內涵、發展與運用。人事月刊,1(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專輯),47-54。
    林文政、龐寶璽(2003)。國防科技研發機構主管管理才能模式之建構。人力資源管理年鑑,3-9。
    林弘昌(2015,5月)。總整課程的設計與實施-以某大學科技教育課程為例。載於工程與科技教育學術研討會舉辦之「台灣工程教育與管理學會」論文集(頁258 - 277),台北市。
    林祖強(2012)。職前生物教師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知識TPCK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台北市。
    林銘烽(2015)。探討科技學科教學知識(TPACK)於十二年國教的重要性。中等教育,66(3),88-101。
    邱于真(2014,5月)。教與學的合頂石-總整課程(Capstone Course)。評鑑雙月刊,49,7-9。
    青輔會「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小組(2006)。在正式教育中提升就業力:行政院青輔會「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摘要報告。台北市。
    青輔會教師發展與教學資源中心(2013,12月2日)。青輔會就業力調查 。取自 http://www.teachers.fju.edu.tw/epaper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09&Itemid=220
    翁千翔(2017)。企業人資應具備之數位學習課程規劃專業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台北市。
    高希均(2015,4月17日)。哈佛校長的警告:為什麼大學生學習到太少?。取自 https://www.gvlf.com.tw/article_content_4872.html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2016)。課程地圖。取自 http://coursemap.itc.ntnu.edu.tw/course_map_all/relations.php?code=HU71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學發展中心(2015)。總整課程。取自 http://www.ctld.ntnu.edu.tw/%E6%95%99%E5%B8%AB%E5%B0%88%E6%A5%AD%E7%99%BC%E5%B1%95/%E7%B8%BD%E6%95%B4%E8%AA%B2%E7%A8%8B
    張美慧(2011)。教育訓練人員專業職能指標建構之研究-以臺灣高科技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台北市。
    張國恩(2016,6月15日)。師大推動總整課程之動機與價值。取自http://www.ctld.ntnu.edu.tw/wp-content/uploads/2016/06/20160615%E6%A0%A1%E9%95%B7%E6%BC%94%E8%AC%9B%E7%B8%BD%E6%95%B4%E8%AA%B2%E7%A8%8BPPTfinal.pdf
    張凱嵐(2000)。人力資源發展人員所需能力與角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花蓮縣。
    張鈿富、吳慧子、吳舒靜(2010,10月)。歐盟、美、澳「公民關鍵能力」發展及其啟示。教育資料集刊,48(各國高等教育),273-300。取自 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24/pta_6903_1324624_01160.pdf
    陳宜旻(2012)。TPCK發展歷程之研究以IWB融入國小國語科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花蓮市。
    陳昭仁(2010)。運用模糊層級分析法探究學生核心能力與工作職能在職場上之重要性─ 以中部某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學位論文。
    陳淑敏、宋明娟、甄曉蘭(2010,12月)。大學生專業能力指標之發展──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為例。高等教育,5,61-100。取自http://www.edubook.com.tw/tw/file/pdf/1118/0502/03.pdf
    游光昭、林坤誼、王詩婷(2007)。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統整課程的反思與實踐。當代流行教育研究,15,143-180。
    游燕楓(2016)。師資培育生數學領域科技學科教學知覺量表發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台中市。
    楊玉惠(2013,9月)。大專院校學生核心能力發展之探析。績效與策略研究,2,1-36。
    楊博丞(2011)。人力資源發展工作者專業素養指標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嘉義縣。
    董欣胤(2013)。台灣金融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才能與內部服務品質關聯性之研究─以組織文化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台北市。
    遠見雜誌(2015,2月13日)。企業最愛大學調查:成大奪冠!北科大首度超越台科大;台大首次跌出前三名寶座。取自 http://www.gvm.com.tw/webonly_content_4458_1.html
    劉育昀(2016,3月)。成果導向教學與評量策略研討會 IEET 推動 Capstone 課程。評鑑雙月刊,60,56-57。
    劉金山(2011,8月)。從核心能力觀點論高等教育人才培育革新之策略。研習資訊,28,47-56。
    劉曼君(2015,12月)。透過 Capstone 課程檢視畢業生核心能力IEET成果導向教學與評量策略研討會」,台北市。
    劉曼君、呂良正(2013,3月1日)。Capstone課程IEET認證的重要佐證。取自 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3/03/01/5948.aspx
    劉曼君、呂良正(2014,10月)。透過Capstone課程培育與檢視畢業生核心能力。評鑑雙月刊,49,17-20。
    蔡志賢(2012)。高等教育課外學習核心能力及其評量指標建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位論文,台北市。
    鄭仁偉(2011)。提升青年就業力計畫成效評估暨就業力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蕭玗欣(2015)。師大畢業不是只能當老師!58系所開職場實習課。取自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1214/613234.htm?feature=rapaq&tab_id=122
    鍾飲文(2011)。學生學習成效為核心之品質保證-高雄醫學大學經驗分享。評鑑雙月刊(34),12-20。
    簡茂發、劉湘川(1993)。電腦會議式大慧調查法及其在教育上之應用。資訊與教育,35,6-11。
    二、外文部份
    Archambault, L. M., & Barnett, J. H. (2010). Revisiting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Exploring the TPACK framework. . Computers & Education, 55(4), 1656-1662.
    Chen, Y. H., & Jang, S. J. (2014). Interreationship between stages of concern and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 A study on Taiwanese senior high school in-service teacher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32, 79-91.
    Faherty, V. (1979). Continuing social work education: Results of a Delphi survey.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Social Work, 15(1), 12-19.
    Franchak, S. J. (1984). Involving business, industry, and labor: guidelines for planning and evalua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USA: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Hall, G. E., & Jones, H. L. (1976).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 proces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Mayer, E. (1992). Key competencies: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to advise the australian education council and minister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training on employment-related key competencies for post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uatralia: Sands & McDougal.
    Raskin, J. (1994). Intuitive equals familiar.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37(9), 17-19.
    Spencer, L. M., & Spencer, P. S. M. (2008).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USA: John Wiley & Sons.
    Todd, R. F., & Reece, C. C. (1989). Desirable skills and knowledge outcomes for an introductory educational research course: A delphi study. US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uce.
    Ziglio, E. (1996). The Delphi method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decision-making (Gazing into the oracle: The Delphi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ocial policy and public health).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