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芸薇 Huang, Yun-Wei |
---|---|
論文名稱: |
探索教育教師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以雙北地區私校為例 Adventure 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dicators-A Study of Private Schools in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ies |
指導教授: |
吳崇旗
Wu, Chung-Chi |
口試委員: |
王伯宇
Wang, Po-Yu 李晟瑋 Li, Cheng-Wei 吳崇旗 Wu, Chung-Chi |
口試日期: | 2023/01/12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活動領導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Scouting Education and Outdoor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畢業學年度: | 11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3 |
中文關鍵詞: | 探索教育 、專業能力 、德懷術 、層級分析法 |
英文關鍵詞: | adventur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ability, Delphi techniqu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研究方法: | 德爾菲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297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07 下載:2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建構探索教育教師專業能力指標,以文獻分析法擬出能力指標問卷初稿,邀請十位探索教育相關領域專家包含大學學者與雙北地區執行探索教育之私立學校的學校代表,進行兩回合「德懷術」與一回合「層級分析法」,分析建構出專業能力指標三大項度、12項層面與43項指標及各指標之權重關係。
本研究分析結果之重要程度為專業態度(50%)、專業能力(30%)與專業知識(20%)三大項度:
一、專業態度各指標重要性排序:「自我省思能力」(27%)、「人際互動能力」(26%)、「自我成長能力」(24%)與「情感認知」(23%)。
二、專業能力各指標重要性排序:「戶外冒險相關課程執行執行能力」(31%)、「課程執行能力」(28%)、「引導反思能力」(25%)與「戶外冒險課程專業證照」(16%)。
三、專業知識各指標重要性排序:「課程執行與學生狀況」(39%)、「戶外冒險相關課程設計」(22%)、「課程設計」(22%)與「課程教具與器材」(17%)。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在學校之教育現場的教師能力有明確的提升方向及未來研究者相關建議。
This research aimed to construct indicators for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indicators for adventure education teacher. The first draft of the competency indicator questionnaire was drawn up utilize literature analysis. The ten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adventure education, including university scholars and school representatives from private schools that implement adventure education in private schools,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 The importance of analysis results of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conducting two rounds of the " Delphi technique " and one round of the "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how three objects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indicators, 12 levels, 43 indicators, and the weight relationship of each indicator. The importance of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is study is three major items: professional attitude (50%), professional ability (30%),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20%):
First, the indicators of ranked in order of professional attitude:
"self-reflection ability" (27%),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bility" (26%), "self-growth ability" (24%), and "emotional cognition" (23%).
Second, the indicators of ranked in order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Outdoor Adventure Course Execution Ability" (31%), "Course Execution Ability" (28%), "Guide Reflection Ability" (25%), and "Outdoor Adventure Cours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 (16%).
Third, the indicators of ranked in order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urse implementation and student status" (39%), "Outdoor adventure-related curriculum design" (22%), "Course design" (22%), and "Course teaching aids and equipment" (17%).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believes that the assessment modules are able to benefit the teachers who are specialized in the relevant teaching fields.
中央社(2013年6月8日)。雲端畢業禮霧鹿國小登嘉明湖。中時新聞網https://www.chinatimes.com/amp/realtimenews/20130608002321-260508
王伯宇(2018)。體育與戶外探索教育在澳洲的發展。學校體育,164,6-16。
王懋雯(2000)。教育大辭書。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3166/
石偉源、李一聖、郭添財(2013)。探索教育在學校領域應用之探討。國教新知,60(2),38-45。https://www.doi.org/10.6701/TEEJ.201306_60(2).0006
何崑淇(2021)。雲嘉南中小學總務主任專業能力重要性與實踐之研究(系統編號:109NCYU5149004)〔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吳木崑(2009)。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1),35-54。https://www.doi.org/10.6336/JUTe/2009.40(1)2
吳兆田(2015)。引導員培育:探索領導in-about-for三角模型—文獻與實務的驗證。體驗教育學報,8,11-43。
吳佳純、曾聖斌(2021)。戶外休閒活動應用於教學-探索教育活動之課程設計。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9(1),167-176。https://www.doi.org/10.6510/JTLM.202106_9(1).0015吳崇旗(2012)。戶外冒險教育活動效益預測因子之探討。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2(1),75-99。https://www.doi.org/10.6547/tassm.2012.0004
吳崇旗、李晟瑋(2021)。探索與冒險教育:理論與實踐。亞洲體驗教育學會。
吳崇旗、胡文澤、郭癸賓(2016)。建構兒童體育育樂營指導員專業能力之研究。臺灣體育學術研究,61,17-40。https://www.doi.org/10.6590/TJSSR.2016.12.02
吳崇旗、許自懋、王俊杰(2015)。國小學童探索教育課程實施歷程及其對班級凝聚力影響之行動研究。臺灣運動教育學報,10(2),37-56。https://www.doi.org/10.6580/JTSP.2015.10(2).03
吳清山(2016)。教育的正向力量。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呂秀蓮(2016)。能力指標導向的課程發展與設計能力:強化教師專業課程能力與信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8),59-65。
呂欣怡(2003)。大專校院餐飲(旅)管理系科學生餐飲管理專業能力之需求評估研究(系統編號:092NTNU0261014)〔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李玉惠(2017)。私校教育品質保障的建構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52,124-142。https://www.doi.org/10.6423/HHHC.200711.0124
李其勳(2011)。應用層級分析法於社群網站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Facebook網站為例(系統編號:099CYCU5396050)〔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李美華(2018)。國小混齡教育支持系統之德懷術研究(系統編號:106NCYU5149017)〔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李美霞(2018)。探索教育實踐十二年國教目標之初探。休閒與社會研究,18,47-57。
李義男(2003)。探索教育與諮商治療。水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沈玉玲(2009)。國小普通與特教教師專業能力之差異(系統編號: 097CYCU5331022)〔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沐桂新(1995)。休閒治療—休閒活動的醫療及心理輔導效能之探討。學生輔導雙月刊,39,38-43。
林志朋、黃榮貴、詹雲雅、謝弘哲(2012)。探索教育課程對提昇高中職學生生活效能之評估。體驗教育學報,6,82-107。https://www.doi.org/10.6783/JAAEE.201212.0082
林秀姬(2016)。探索教育在國小二年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運用之行動研究-以台北市胡適國小為例(系統編號:104UT005203004)〔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林易潔、楊宗文、陳偉振(2014)。以體驗教育方案為學校本位課程之研究-以新北市萬里國民中學為例。中原體育學報,4,31-37。https://www.doi.org/10.6646/CYPEJ.2014.4.31
林亭均(2019)。層級分析法運用於臺灣園藝治療師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系統編號:107NTNU5742008)〔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林保源、陳昱蓉、楊晶詒、陳慧嬨、湯乃燕(2012)。臺灣休閒產業專業能力需求指標建構之研究。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2(2),63-68。https://www.doi.org/10.29504/JLTSH.201203.0004
林政逸、賴慧君(2021)。我國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4(3),1-28。https://www.doi.org/10.3966/207136492021121403001
林茂成(2015)。戶外探索教育—課室外的學習。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4),85-93。
林傳晟(2019)。戶外指導員培訓方案成效之研究(系統編號:107NTNU5051023)〔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林鼎睿(2022)。攀樹活動帶領者風險管理認知與實踐研究(系統編號: 110NTNU5051003)〔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林慧敏(2017)。臺灣身心動作教育指導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系統編號:106NTNU5742013)〔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林歐貴英、凃嘉新、田育芬(2011)。建構幼兒園教師環境教育之教學專業能力指標研究。環境教育研究,9(1),1-36。https://www.doi.org/10.6555/JEER.9.1.001
林錫波、高麗娟、謝富秀、陳銨漵、寧玉麟、林明佳(2008)。探索教育訓練活動體驗成效之因素探討。北體學報,16,171-182。https://www.doi.org/10.6167/TPEC/2008.16.16
邱冠璋(2006)。主題式冒險計畫影響國小六年級學生自我覺察之研究(系統編號:094NCPE5163017)〔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施又瑀、施喩琁(2019)。國民小學戶外教育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 8(4), 89-97。
柯景耀(2011)。探索教育課程融入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可行性探討。國教新知,58(1),87-95。https://www.doi.org/10.6701/TEEJ.201103_58(1).0006
洪煌佳(2018)。探索教育在學校課程中的應用概念。學校體育,164,28-42。
洪煌佳(2021)。課堂冒險:探索教育實施對問題解決能力的成效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22,67-81。
洪維忼(2008)。臺灣地區登山活動指導員專業能力之研究(系統編號:096NTNU5732012)〔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紀惠英、范熾文(2013)。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與專業發展:知識經濟的觀點。學校行政雙月刊,85,190-207。https://www.doi.org/10.3966/160683002013050085010
胡心慈、朱尹安、蔡碩穎、林秀瑋(2013)。建構特殊教育學系學生專業能力指標及其應用。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8(3),1-27。
翁淑暖(2020)。一位探索教育指導員專業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doi.org/10.6345/NTNU202000847
翁綾君(2011)。戶外冒險教育營隊指導員專業能力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1(1),165-188。https://www.doi.org/10.6547/tassm.2011.0008
張文熹(2022年6月16日)。 特色小學辦畢典香田國小攀樹領證書撥穗長智慧。臺灣好新聞。https://www.taiwanhot.net/news/996608/%E7%89%B9%E8%89%B2%E5%B0%8F%E5%AD%B8%E8%BE%A6%E7%95%A2%E5%85%B8+%E9%A6%99%E7%94%B0%E5%9C%8B%E5%B0%8F%E6%94%80%E6%A8%B9%E9%A0%98%E8%AD%89%E6%9B%B8%E6%92%A5%E7%A9%97%E9%95%B7%E6%99%BA%E6%85%A7
張素貞、李俊湖(2014)。面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進教學有效學習的教師專業成長方案規劃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7(1),1-22。https://www.doi.org/10.3966/207136492014060701001
張智勝(2018)。探索教育在學校場域的應用實務。學校體育,164,75-89。
教育部(1996)。中小學基本學力指標之綜合規劃研究。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教育部(2016)。中華名國教師專業表現指標。
曹天瑞、周鳳琪、陳穆螢(2001)。探索教育在臺灣發展之初探。公民訓育學報,10,179-209。https://www.doi.org/10.6231/CME.2001(10)08
許以亭(2012)。臺灣戶外冒險教育指導員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系統編號:100NTTU0567001)〔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許自懋(2014)。單車探索教育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班級凝聚力影響之行動研究(系統編號:102NPUS5420012)〔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許佳琪(2011)。杜威的教育哲學對於終身學習之啟示。育達科大學報,29,163-176。https://www.doi.org/10.7074/YDAJB.201112.0163
許芳瑜(2006)。環境教育在台灣-綠色學校伙伴網路計劃。休閒運動期刊,5,119-127。https://www.doi.org/10.29909/IWCMAT.200605.0013
連建皓(2016)。運用探索教育課程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挫折容忍力之行動研究(系統編號:104PU000576012)〔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郭人豪(2014)。溯溪活動指導員專業能力需求及解說策略(系統編號:102NDHU5419017)〔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郭怡秀、陳昭宇(2021)。臺灣探索教育研究現況之分析:以 2010~2020 碩博士論文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20(2),1-15。https://www.doi.org/10.6169/NCYUJPEHR.202112_20(2).01
郭癸賓(2018)。體育與戶外探索教育在新加坡的發展。學校體育,164,43-58。
郭盛宏(2014)。探索教育活動融入高中職全民國防教育內涵之研究—以國立臺中文華高中為例(系統編號:102NCUE5636020)〔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郭雄軍(2015)。臺灣實施戶外教育指標建構之研究(系統編號:103NTPT0576031)〔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陳芝伶(2014)。運用探索教育課程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童人際互動與問題解決能力之行動研究(系統編號:100NKNU5332056)〔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陳品蓁(2017)。臺灣體驗教育引導員專業職能基準之建構(系統編號:105NPUS5677012)〔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陳思妤(2020)。資深體驗教育引導員引導信念形塑歷程及實踐之研究(系統編號:108NTNU5051032)〔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陳殷哲(2019)。生活課程教師專業素養指標之研究—以教學能力成熟度模型與模糊層級分析法為途徑。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4(1),1-24。https://www.doi.org/10.6209/JORIES.201903_64(1).0001
陳清溪(2011年5月)。教師評鑑的目的為何。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https://epaper.naer.edu.tw/edm.php?grp_no=2&edm_no=15&content_no=313
陳雅惠(2012)。運用探索教育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班級凝聚力行動研究(系統編號:100NHCT5212076)〔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陳雅慧(2016)。為什麼老師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工作。親子天下。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2363
陳新霖(2014)。我國高等教育學務人員專業能力之指標建構。學生事務與輔導,53(2),41-64。https://www.doi.org/10.6506/SAGC.2014.5302.05
游家政(1996)。德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花蓮師院學報,6,1-24。
黃文樹(2017)。臺灣私立中小學教育的演進與發展。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學報,31,29-63。
楊明賢(2008)。國內探索教育發展趨勢—以冒險世界戶外學校為例。景文學報,18(2),89-102。
楊朝祥(2007年11月28日)。中華民國私校教育現況與發展趨勢。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電子報。https://www.npf.org.tw/2/3678
溫育賢(2020)。偏遠地區國小創新經營指標建構之研究(系統編號:108NTNU5332011)〔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溫嘉榮、施文玲、林鳳釵(2004)。中小學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能力指標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17,97-113。https://www.doi.org/10.7060/KNUJ.200412.0097
詹雲雅(2008)。美國國家戶外領導學校訓練系統之研究(系統編號:096NCYU5567001)〔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廖炳煌(2007)。探索教育課程目標與內容之研究。(系統編號:096NTNU5051019)〔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褚志鵬(2009)。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ory層級分析法(AHP)理論與實作。國立東華大學。
趙士瑩(2018)。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行政專業能力指標建構與實證分析之研究(系統編號:106NCNU0631003)〔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趙書聖(2021)。休閒溯溪指導員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系統編號:109NTNU5051016)〔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劉先翔(2022)。學校戶外探索教育課程設計之探討。體驗教育學報,14,1-14。
劉先翔、張俊一(2018)。探索教育實施於十二年國教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論析。中華體育季刊,32(3),175-182。https://www.doi.org/10.3966/102473002018093203002
劉協成(2006)。德懷術之理論與實務初探。教師之友,47(4),91-99。https://www.doi.org/10.7053/TF.200610.0091
劉筱惠(2018)。澳洲中小學的樣貌與特色及對臺灣教育之啟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7),150-157。
蔡居澤(2004)。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活動課程設計:以探索教育活動為例。公民訓育學報,16,37-55。https://www.doi.org/10.6231/CME.2005(16)03
蔡居澤、廖炳煌(2007)。將探索教育帶回學校。中華探索教育發展協會。
蔡忠益、張維倫(2020年10月18日)。108年度出國考察計畫—紐西蘭基督城校園探索體育教學執行概況與成效。教育部體育署。
蔡桂蘭(2015)。日本照護機器人產業在臺灣可能發展之方向─以AHP〈層級分析法〉評估分析 (系統編號:103TKU05664020)〔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鄭志富(1996)。體育運動管理人員專業能力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0(3),8-17。https://www.doi.org/10.6223/qcpe.1003.199612.2102
盧太城(2016年5月23日)。綠島公館國小畢業成長營莫忘海洋資源。臺灣英文新聞。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2927396
賴婷妤、郭雄軍(2015)。走出課室:戶外教育之現象學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5(1),1-20。https://www.doi.org/10.6547/tassm.2015.0001
謝玉珍(2010)。國小三年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探索教育之行動研究(系統編號:099NCYU5579002)〔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謝忠明(2015)。探索教育在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設計之探討,體驗教育學報,8,44-75。
謝智謀(2004)。另類體育教學—冒險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課程。學校體育,81,22- 37。https://www.doi.org/10.29937/PES.200404.0004
謝智謀、王貞懿、莊欣瑋(2014)。體驗教育—從150個遊戲中學習。亞洲體驗教育學會。
謝湘婷(2014)。探索教育方案應用於國小中年級品德教育教學之行動研究(系統編號:102NTPT1835011)〔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蘇傳桔(2018)。探索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教育實踐與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3),141-145。
Aram, A. (2001). Trends in outdoor adventure education.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24(3), 141-149. https://doi.org/10.1177/105382590102400304
Dillette, A. & Sipe, L. (2018). A systematic framework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Challenging educators to make college more than an aggregation of credits. Creative Education, 9(9), 1426-1443. https://www.doi.org/10.4236/ce.2018.99106
Goldenberg, M. A. (2001). Outdoor and risk educational practices. In A. (Eds.), Defining best practices in boating, fishing, and stewardship education, (pp.129-141). Alexandria, VA: Recreational Boating and Fishing Foundation.
Gray, T., & Martin, P. (2012). The role and place of outdoor education in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Curriculum. Australian Journal of Outdoor Education, 16(1), 39-50. https://doi.org/10.1007/BF03400937
Hattie, J., Marsh, H., Neill, J. T. & Richards, G. (1997). Adventure Education and Outward Bound: Out-of-class experiences that make a lasting difference. Th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7(1), 43-87. https://doi.org/10.3102/00346543067001043
McLeod, S. A. (2017). Kolb - learning styles. Simply Psychology. Simply sychology. http://www.simplypsychology.org/learning-kolb.html.
Murry, J.W. & Hammons, J.O. (1995). Delphi: A versatile methodology for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18, 426-436. https://doi.org/10.1353/rhe.1995.0008
National Curriculum for England. (2013).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mes of Study.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national-curriculum-in-england-phys-ical-education-programmes-of-study/national-curriculum-in-en-gland-physical-education-programmes-of-study
Priest, S. (1999). The semantics of adventure programming. In Miles, J. C. & Priest, S. (Eds.), Adventure programming, (pp.111-114).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Roger, D. (2000). To the top: Challenge courses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Parks and Recreation, 35(3), 76-87.
Rohnke, K. (1999). Rope courses: A constructed adventure environment. In J.C. Miles and S. Priest (Eds.), Adventure Programming, (pp.347-352).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Seaty, T.L. (1980). The analytic hirerchy process, McGraw-Hill, New York, U.S.A.
Tony, R. (2013).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nd learning engagement for year nine students: A case study. La Trobe University Bundoora, Victoria 3086 Australia.
Veevers, N. & Allison, P. (2011). Kurt Hahn: Inspirational, visionary, outdoor and experiential educator. Rotterdam: Sense.
Wynn, S., Jim, S. & Karen, P. (2009). Outdoor leadership skills: A program perspective.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32(1), 1-13. https://doi.org/10.1177/105382590903200102
Xin, M. (2021). How to improve safety in outdoor education courses‐A case study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Research, 4(8), 264-267. https://doi.org/10.6918/IJOSSER.202108_4(8).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