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蕙菱
Yeh, Huei-Ling
論文名稱: 織品線材運用於情緒療癒之創作研究
Research On The Utillization Of Textile Threads In Creative Works For Emotional Healing
指導教授: 伊彬
I, Bin
口試委員: 伊彬
I, Bin
徐秀菊
Hsu, Hsiu-Chu
林演慶
Lin, Yen-ching
口試日期: 2024/04/03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設計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Design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e Practice in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0
中文關鍵詞: 情緒療癒針織纖維藝術創作
英文關鍵詞: Emotional Healing, Knitted Fiber, Art Creation
研究方法: 深度訪談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144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5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藝術療癒是一種深沉的心靈轉化過程,在創作的過程中,因負面情緒所產生的防衛心理逐漸消退,使心靈的平靜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本研究旨在透過探討藝術療癒的創作過程,引導都會女性在面臨負面情緒時,能更多地關注和了解自己的情緒,並重視情感的抒發;藉由體驗織品線材藝術的創作,在平和的情境下釋放內心的壓力和情緒達到自我療癒的效果,進一步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其研究目的如下:(1)藉由相關文獻分析了解負面情緒與藝術療癒的理論基礎和研究;(2)探討自我情緒並進行研究者創作測試;(3)根據上述結果,進行參與者個案創作研究,深度訪談身處都會女性所處的負面情緒並進行藝術療癒創作體驗。研究者從前導研究中歸納整理出5種織品線材創作的操作模式,提供下一階段參與者以進行創作。本研究參與者為8位自願參與的都會女性;以問卷調查以及深度訪談了解參與者創作前後的情緒狀況。前、後問卷與訪談之間,設計規劃「織品線材情緒療癒創作」的體驗流程;以針織線材作為媒介,透過手部律動進行創作,感受自己的身體同時舒緩負面情緒,達到療癒的效果。本研究的結果如下:(1)根據「情緒量表」問卷設定之18個負面情緒類型,以「悲傷情緒」之改善程度最明顯,其次為「孤獨情緒」與「反芻思維」,第三為「憤怒情緒」、「自卑情緒」、「恐懼情緒」與「焦慮情緒」。(2)18個負面情緒類型中,以「食慾改變」和「睡眠改變」之改善程度最不明顯。(3)最多人選用的技法為「堆疊」,其次為「纏繞」,第三為「編織」,「延伸」和「無拘」之技法最少人使用。(4)「深度訪談時表現出之情緒狀態」及前測的「情緒量表」測量出之情緒狀態與參與者選用之技法無明顯關聯。(5)經過創作結束後及參與者分享得出,反應皆呈現正面態度,亦有參與者表示想要再次進行創作。以上顯示:本「織品線材情緒療癒創作」的體驗流程對情緒療癒有正面的影響。

    Art therapy is a process of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 creative process, the defensive psychology generated by negative emotions gradually dissipates, allowing inner peace to emerg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art therapy to guide urban women in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emotions and emphasizing emotional expression when facing negative emotions. By releasing inner stress and emotions through creation, self-healing can be achieved, further improving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are as follows: (1) to collect and analyze literature o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negative emotions and art therapy; (2) to explore self-emotions and conduct researcher creation tests; (3)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to conduct case studies of participants' creative experiences.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study are eight urban women who volunteered to participate. Their emotional states before and after the creation process were understoo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Using knitting yarn as a medium, participants engaged in creation through hand movements, feeling their bodies while soothing negative emotions to achieve a healing effec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According to the "Emotion Scale" questionnaire set with 18 types of negative emotions,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as in "sadness," followed by "loneliness" and "rumination," and thirdly in "anger," "inferiority," "fear," and "anxiety." (2) Among the 18 types of negative emotions, the least improvement was seen in "changes in appetite" and "changes in sleep." (3)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echnique was "stacking," followed by "wrapping," and thirdly "weaving," with "extending" and "free-form" being the least used techniques. (4)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motional state expressed during in-depth interviews" and the emotional state measured by the "Emotion Scale" before the test and the techniques chosen by the participants. (5) After the research and experience, participants' feedback was generally positive, with some participants expressing a desire to create again. The above indicates that the "Textile and Yarn Emotional Healing Creation" experience process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emotional healing.

    謝誌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3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何謂情緒 5 第二節 負面情緒的解說 6 第三節 釋放負面情緒 12 第四節 藝術的療癒力量 16 一、曼陀羅 19 二、禪繞畫 19 三、摺紙 21 四、纏繞:神之眼 23 五、纏繞:靜心墊 25 第五節 文獻小結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方法設計 29 第二節 參與者 30 第三節 工具 31 一、基本資料問卷 31 二、訪談大綱 31 三、情緒量表問卷 32 四、情緒狀態調查問卷 36 第四節 前導研究 38 一、日本藝術家:塩田千春(Chiharu Shiota) 38 二、日本藝術家:堀內紀子(Toshiko Horiuchi MacAdam) 39 三、美國藝術家:Sheila Hicks 39 四、冰島藝術家:Hrafnhildur Arnardottir 40 五、葡萄牙藝術家:Vanessa Barragão 41 六、小結 42 第五節 課程準備 44 一、「織品線材情緒療癒創作」材料 44 二、「織品線材情緒療癒創作」課程設計 44 第六節 空間與記錄 46 一、訪談與創作空間 46 二、影音記錄 47 第七節 流程 48 一、「織品線材情緒療癒創作」操作設計 50 第八節 研究倫理 59 一、訪談前 59 二、訪談中 59 三、訪談後 59 第四章 研究者創作測試 61 第一節 研究者創作發想與理念 61 第二節 研究者創作測試流程 63 第三節 研究者創作測試結果 64 一、創作:作品A(纏繞) 64 二、創作:作品B(編織) 67 三、創作:作品C(堆疊) 70 四、創作:作品D(延伸) 73 五、創作:作品E(無拘) 76 第四節 研究者創作測試結果展示 79 第五章 參與者參與創作體驗之成效 83 第一節 參與者於體驗「織品線材情緒療癒創作」之歷程 83 一、參與者A創作歷程 84 二、參與者B創作歷程 86 三、參與者C創作歷程 88 四、參與者D創作歷程 90 五、參與者E創作歷程 92 六、參與者F創作歷程 94 七、參與者G創作歷程 96 八、參與者H創作歷程 98 第二節 參與者情緒狀態分析 100 一、「情緒量表」分析 100 二、參與者「情緒狀態調查問卷」分析 103 第三節 參與者情緒狀態與創作技法分析 106 第四節 案例分析結果 10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研究反思 109 第二節 結論 110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11 一、深入研究不同創作手法對情緒療癒的影響 111 二、考慮材質與顏色的影響 111 三、開展長期跟蹤研究 111 四、引入專業心理背景人員介入 111 五、拓展對象和場景 112 六、結合定性研究方法 112 參考文獻 113 附錄 117 附錄一 Bradley Nelson醫師列舉的情緒與其定義 117 附錄二「織品線材情緒療癒創作」調查問卷圖樣 120

    Allen, P. B.(2013)。療癒,從創作開始:藝術治療的內在旅程(江孟蓉譯)。台北市:張老師文化。(原作出版於1995)
    Aoki Kikuyo & Jinguu Hideo(2017)。彩色版徹底圖解心理學(元子怡譯)。新北市:三悅文化。(原作出版於2008)
    Botton, A. D., & Armstrong, J.(2014)。藝術的慰藉(陳信宏譯)。臺北市 : 聯經。(原作出版於2013)
    Burns, D. D.(2007)。好心情手冊 Ⅰ——情緒會傷人(李華民譯)。台北市:張老師文化。(原作出版於1990)
    Clair, K. St.(2019)。絲線上的文明:十三個故事,纖維紡線如何改變人類的歷史(蔡宜容譯)。臺北市 : 本事出版。(原作出版於2018)
    Cortman, C.、Shinitzky, H.(2014)。心靈療癒自助手冊:心理學家教你看穿情緒,找回幸福人生(黃孝如譯)。台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原作出版於2009)
    Ekman, P.(2004)。心理學家的面相術:解讀情緒的密碼(易之新譯)。台北市:心靈工防。(原作出版於2003)
    Guzman, L.(2020)。修復情緒的100個創作練習:把壓力、焦慮、惶恐、不安轉交給藝術,卸下傷痛,撫慰身心(洪慈敏譯)。臺北市:奇点。(原作出版於2020)
    KnowYourself主創們(2020)。長大以後就會變好嗎:破解25種心靈困境。臺北市:今周刊
    McNeill, S.(2015)。放手畫禪繞3:禪曼陀羅(李商羽譯)。臺北市:積木文化。(原作出版於2011)
    Nelson, B.(2017)。情緒密碼:釋放受困情緒的奇效療法(陳威廷、愛那譯)。台北市:方智。(原作出版於2007)
    Rubin, J. A.(2019)。藝術治療取向大全:理論與技術(陸雅青、陳美伊等譯)。新北市:心理。(原作出版於2016)
    Shaver, P., Schwartz, J., Kirson, D., & O'Connor, C. (1987). Emotion knowledg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a prototype approach.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6), 1061-1086.
    許智傑、謝政廷、施玉麗(2009)。曼陀羅創作在冥想中的運用。台灣心理諮商季刊(頁8-17)。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ContentDetail?SysId=A2022272962
    Stahl, S.(2018)。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26個練習,擁抱內在陰鬱小孩,掙脫潛藏的家庭創傷陰影,找回信任與愛(王榮輝譯)。台北市:時報文化。(原作出版於2015)
    Vinall, D.(2022)。情緒操控 : 揭開最惡質的煤氣燈效應 : 拯救自己並重建正常關係的療癒7步驟,脫離欺騙、貶低、洗腦的有毒關係(吳煒聲譯)。台北市:境好。(原作出版於2021)
    Weber, J. P.(2021)。擁抱焦慮,親愛的你會好好的:運用心理療法撫平焦慮、改變想法,開始真正接納自己的療癒自助手冊(李函容譯)。台北市:高寶。(原作出版於2019)
    Winch, G.(2021)。情緒自癒:七種常遇心理傷害與急救對策(祁怡瑋譯)。台北市:大雁文化。(原作出版於2012)
    Zentangle Inc. (n.d.). About the Zentangle Method. https://zentangle.com/pages/what-is-the-zentangle-method
    佐糸(2018)。靈性手做:愛自己,不追求完美的療癒之旅。臺北市:新星球。
    何長珠(50)等人(2017)。表達性藝術治療15講:悲傷諮商之良藥。臺北市:五南。
    吳明富(2010)。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臺北市:張老師。
    吳明富、徐玟玲(2016)。藝術治療工作坊:媒材應用與創作指引。臺北市:洪葉文化。
    李明蒨(2011)。聆聽自己,聽懂別人。臺北市:張老師。
    李昱(2001)。高雄地區憂鬱症流行病學調查:「台灣人憂鬱篩選問卷」之發展(I)(E88067)【原始數據】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doi:10.6141/TW-SRDA-E88067-1。https://srda.sinica.edu.tw/datasearch_detail.php?id=1507摘錄於 14 February 2020
    周志健(2020)。情緒治療:走出創傷,BEST療癒法的諮商實作。台北市:方智。
    洪震宇(2015)。我的第一本圖解心理學。台北市:我識。
    徐玟玲(2020)。圖像對話與療癒:尼采、佛洛伊德和榮格談自我探索與藝術救贖。搜尋自:https://ontheroad.today/news/detail/40摘錄於12 February 2021
    留佩萱(2019)。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傷痛沒有特效藥,勇於面對情緒浪潮,就是最好的處方箋。台北市:遠流。
    張維揚(2023)。情緒,請開門:釋放困在情緒小黑屋中的自己。臺北市:春光。
    陸子鈞(2012)。你是在笑什麼?。搜尋自:https://pansci.asia/archives/15504摘錄於9 April 2021
    黃淑文(2016)。人生難免會有傷:六個療癒步驟,揮別創傷、圓滿自己。臺北市:方智。
    董氏基金會(2004)。台灣人憂鬱症量表。http://www.etmh.org/CustomPage/HtmlEditorPage.aspx?MId=1515&ML=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