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怡穎
Chen, Yi-Ying
論文名稱: 混亂世代:基因改造下的世界—陳怡穎水墨創作論述
Messy World:Genetic Modification—The Ink Painting Discussion of Chen Yi Ying
指導教授: 莊連東
Chuang, Lien-T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6
中文關鍵詞: 水墨創作混種生物基因改造科技後人類
英文關鍵詞: Ink painting, hybrids, gene-modification, technology, post- human beings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30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9下載:2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文從現代科技的發達、生活周遭充斥著文明產物做為開端,來探討科技之於人們、之於自然、之於整體社會的影響,在一個基因改造、人造生命皆已成可能事實的年代中,人類有了野心期望將過往的傳說、幻想賦予實現,卻又同時害怕著會牴觸現有社會制度、倫理道德,而最終把自己引領到一個絕望的境界。而筆者在此以混種生物做為一個議題的核心,雖然以當今科技來談還有點遙遠,卻也點出人類對於追求理想、自身強大的慾望,及對其他萬物的支配與操弄。
    文中試圖以當今的人類、科技下的生命產物、科學家、社會的責任階級等不同的角度來進行相關議題的探討,使筆者透過水墨創作營造未來混種世界中有更全方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將對自然物種的觀察使塑造出來的混種生物更貼近真實,並希望觀者在作品中亦能找到共鳴。而一系列的作品中分為了「類烏托邦的美夢」、「文明的夢魘」、「向前進的迷惘」三個部分來進行探討,呈現了文明為人們所建構的美好想像及自然反撲、科技生命造反可能的崩毀,亦留下了相對飄渺虛無的情境留給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
    對於科技發展的未來,人們冀望嚮往、人們膽怯迷惘,也許混種生物之於當今仍是太遙遠的未來。然筆者希望透過作品將自我的想法表達出來,透過創作過程中不斷自我對話與省思,期許自我的獨特語言能引起觀者的共鳴與回應。

    關鍵字:水墨創作、混種生物、基因改造、科技、後人類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im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toward people, nature, and the whole society. It begins with the prosperous modern technology and tremendous civilization. In this gene-modification, and artificial could be true era, human beings have the ambition to revive the old legend while afraid of obey the current social system simultaneously so being forced themselves to a desperate degree. The author uses the hybrids as a core to point out the lust of being arrogant, striving for an ideal world and manipulating other animals, though somehow a little far away.
    The research is trying to examine related issues at the prospective of human beings, creation of technology, scientists, and so forth. Therefore, the author can have more sides and multiple thinking methods via Chinese painting in order to make artificial hybrids be more authentic. What the author aspires is just resonant the readers after admiring the work. The series is separated into “ Utopia Sweet dreams”, “the nightmares of civilization”, “the dilemma of moving forward”. They reflect nature’s counterattack, the beautiful imagination constructed by human beings,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devastation against the attack of technologic lives. Moreover, it leaves delusive atmosphere for readers to have unlimited imagination.
    Even though hybrids are too far the future as the present, human beings yearn but confuse toward the future of technology. The author aims to express her thought via the works. With continuous dialogue and reflextion, the author aspires to provoke readers’ resonance with her unique language.

    Keywords: Ink painting, hybrids, gene-modification, technology, post- human beings

    目 次 目次…………………………………………………………………………………iv 圖次……………………………………………………………………………………v 表次…………………………………………………………………………………vii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0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現制……………………………………………………04 第四節 名詞解釋……………………………………………………………08 第二章 混種:當代的煉金術……………………………………………………10 第一節 混種下的時代觀察…………………………………………………10 第二節 混種的背後及未來…………………………………………………13 第三節 混種生物與真實世界的互動與矛盾………………………………18 第四節 藝術裡的混種形塑…………………………………………………23 第三章 水墨中的混種與場景塑造………………………………………………30 第一節 創作理念……………………………………………………………30 第二節 創作模式……………………………………………………………32 第三節 創作步驟與方法……………………………………………………37 第四節 創作成果……………………………………………………………41 第四章 作品解析…………………………………………………………………45 第五章 結論………………………………………………………………………82 第一節 新興物種的省思……………………………………………………82 第二節 創作思維的轉換……………………………………………………83 參考文獻……………………………………………………………………………85

    參考文獻

    書籍

    王才勇,《現代審美哲學.法蘭克福學派美學論述》,臺北:書林出版社,2000年。
    任能博(Reinhard Renneberg),姬健梅譯,《複製一個我:從啤酒、番茄到桃麗羊,所有你該知 道的生物科技》;臺北,左化文化出版,2007版。
    晗莫莫,《地球上古老的生命》,成都:右灰文化,2012年。
    喬.巴克、考特.艾瑞克森著,高子梅譯,《預見5種未來科技》,臺北:臉譜,2006年。
    楊勝博,《幻想蔓延:戰後台灣科幻小說的空間敘事》,臺北:秀威資訊科,2015年。
    豪澤爾、居延安等譯,《藝術社會學中》,臺北市:雅典,1991(三版),頁59。
    余範英發行,《美麗新世界的誘惑-基因科技與人文的對話》,臺北;時報文教基金會,2004版。
    譚好哲,《文藝與意識形態》,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

    期刊論文

    張慧慧,〈混種與擬生—梁正平雕刻創作中的神話特質〉,《雕塑研究》,2011年第6期。
    游玉英,《異想桃花源三部曲彩墨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班碩士論文,2014年。
    莊偉慈,〈反思生命—黃讚倫的互動式雕塑〉,《藝術家》,臺北:藝術家出版社五月刊,2011年。
    黃煥彰、倪筱芬,〈基因工程與複製人倫理議題之探討〉,《看守台灣》,2003年第五卷第一期。
    曾鈺涓,〈從神話到基因工程—談創作中的變形、混種與賽柏格〉,《藝術家》,臺北:藝術家出版社五月刊,2011年。
    溫明麗,〈基因科技倫理之主體性論述對台灣道德教育的啟示〉,《教育研究月刊》,2004年第120期。
    謝慧青,〈Cyborg身體再現—基因改造與派崔西亞‧佩契妮妮作品〉,世安文教基金會,2009 世安美學論文獎。
    簡瑛瑛、謝慧青,〈從科技文化到視覺藝術—佩契妮妮作品之生物混種與身分越界〉,《國際藝術教育學刊》,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2010年。
    羅宜柔,〈後人類:越界的新人類觀〉,《修平人文社會學報》,2012年第十九期。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