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士堯
論文名稱: 中國寫意繪畫技法於平面設計之創作研究
The Study of Application of Freehand Brushwork in Chinese Painting Techniques to Graphic Design
指導教授: 周賢彬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4
中文關鍵詞: 寫意水墨構成主義四靈獸
英文關鍵詞: freehand brushwork, water-ink, Constructivism, four sacred monster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7下載:4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國寫意繪畫技法於平面設計之創作研究
    在中國美術史上,沒有「抽像」此一名詞,西方美術則無從定義「寫意」內涵,但在傳統寫意水墨畫中藝術家以「氣韻生動」之境界,描繪出內在的神韻和本身心裡的意念,此過程中必須具有高度抽像思維能力方能轉化成情意深遠之作品。反觀西方美術在演進至完全抽像的過程中,創作者以實驗性、革命性之手法,將內心所欲傳達之社會現象、理想抱負與呼籲,透過畫面傳遞給世人,圖像不再具體描繪的形體準確相似,取而代之以寫意的對話模式呈現,遂有構成主義之誕生,兩者相異的時空於此一基礎上產生微妙的連結。
    中國繪畫之寫意手法,用筆雖簡而具高度概括以少勝多之含蓄意境,以此角度看西方構成主義,雖僅以簡單、幾何構圖,但視覺效果強烈、意境繁邃,具豐富表現力,兩者雖以不同面貌成為藝術史上一環,但其內在寫意精神卻是相通。在藝術持續中西交融的現況中,將中國水墨寫意藝術與同樣具寫意精神之西方構成主義相比較與融合。以中國獨有之祥瑞動物四靈獸題材為元素進行創作,其代表對應之含意,設計四幅單張以季為單位之月曆,組合可成為年曆之作品。
    中西結合效果,於東方民族可產生熟悉親近感,西方觀點則倍覺神秘新鮮。純以電腦繪圖工具取代傳統手繪,使向來屬於藝術家創作的水墨畫,亦能由不同背景之創作設計者加以嶄新呈現,運用中國水墨畫特性融入西方用色、構圖形式,使原本便特色獨運之墨跡效果,風韻益顯多元精彩。
    關鍵詞:寫意、水墨、構成主義、四靈獸

    The Study of Application of Freehand Brushwork in Chinese Painting Techniques to Graphic Design
    There is no 「abstract」 in Chinese fine art terminology and it is with difficulty to define what 「freehand manner brushwork」 is in western fine art history. Therefore in the traditional freehand brushwork water ink painting、artist should have high-end abstracting ability to embed his/her insightful thought into artwork.
    Inversely、with the growth of abstraction in western fine art progression、the artists adopt experimental/revolutionary methodology to express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social phenomenon、ambition and declaration. Through pictures circulating、images are not drawn precisely similar to object shape. Instead、a fashion of sketch/freehand is disclosed in a dialogue mode. It brought up the birth of 「constructivism」. Both western 「constructivism」 and oriental 「abstract」 are spiritually linked in different locality and occasion.
    With simple stroke、the subtext of 「freehand brushwork」 implies 「less is more」 connotation. By observing western constructivism、the composition is simple、geometry-based、the visual effect is aspiring and aura is ample. Their interior-spirits are co-related. Comparing and immixture of western/eastern constructivism/freehand brushwork、adopting the four fortuitous sacred monsters as elements、the author creates the seasons-based calendars.
    The results of incorpora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brings about the familiarity for oriental people、whereas sense of secret for westerns. Replacing traditional handy drawing with computer graphics tool makes the posture of freehand brushwork more fascinating、with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water ink painting and composition principle of western fine art、the development of featured stroke-trace Chinese watercolor would be more multi-phases and abundant.
    Keyword: freehand brushwork、water-ink、Constructivism、four sacred monsters

    論文目次……………………………………………………………………………….i 表目錄…………………………………………………………………………….…..iii 圖目錄…………………………………………………………………………...……iv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方法……………………………………………………………………..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中國繪畫之論述……………………………………………………………..8 一. 中國寫意繪畫之定義………………………………………………………...9 二. 中國彩墨畫之論述………………………………………………………….10 1. 彩墨畫之定義…………………………………………………………….10 2. 墨法之論述……………………………………………………………….10 第二節 中、西方寫意繪畫之論述………………………………………………….20 一. 文化精神層面……………………………………………………………….20 1. 中國水墨畫中之道家思想……………………………………………….21 2. 構成主義之論述………………………………………………………….23 二. 視覺色彩經驗……………………………………………………………….24 第三節 當代寫意彩墨發展…………………………………………………………27 一. 純繪畫藝術創作…………………………………………………………….27 二. 視覺傳達設計……………………………………………………………….32 1. 廣告設計………………………………………………………………….32 2. 動畫設計………………………………………………………………….33 3. 包裝設計………………………………………………………………….34 4. 書籍、封面設計………………………………………………………….35 5. 海報設計………………………………………………………………….36 第參章 創作表現方法與案例分析 第一節 創作表現方法………………………………………………………………39 一. 創作動機與題材選定……………………………………………………….39 二. 中國四靈獸由來與典故…………………………………………………….40 第二節 創作表現案例分析…………………………………………………………43 一. 構圖設計分析……………………………………………………………….43 二. 色彩應用分析……………………………………………………………….51 第肆章 創作表現內容與結果 第一節 創作表現內容………………………………………………………………54 第二節 創作表現結果………………………………………………………………62 第伍章 結論 第一節 創作表現結論………………………………………………………………68 第二節 創作表現檢討與建議………………………………………………………71 參考文獻..................................................................................................................... 72 表目錄 表1-1 破墨法………………………………………………………………………13 表1-2 積墨法………………………………………………………………………14 表1-3 潑墨法………………………………………………………………………15 表1-4 焦墨法………………………………………………………………………16 表1-5 沖墨法………………………………………………………………………17 表1-6 水漬法………………………………………………………………………17 表1-7 滲墨法………………………………………………………………………18 表1-8 墨染法………………………………………………………………………19 表3-1 構成主義作品分析…………………………………………………………48 圖目錄 圖1-1 研究操作步驟圖……………………………………………………………5 圖1-2 研究流程圖…………………………………………………………………7 圖1-3 陳淳《墨梅圖》……………………………………………………………9 圖1-4 徐渭《牡丹蕉石圖》………………………………………………………9 圖2-1 江祖望 太極與色彩關係圖………………………………………………22 圖2-2 Lissitzky、El 構成主義 1922……………………………………………..24 圖2-3 趙少昂《香港真景圖(局部)…………………………………………..28 圖2-4 馮永基《大地稀音》……………………………………………………..28 圖2-5 鄭善禧《三兔圖》………………………………………………………..29 圖2-6 鄭善禧《老街陸橋》……………………………………………………..29 圖2-7 鄭善禧《小女和布娃娃》………………………………………………..29 圖2-8 陳向迅《江南園林》……………………………………………………..30 圖2-9 陳向迅《竹風蕭灑》……………………………………………………..30 圖2-10 陳向迅《聽泉圖》………………………………………………………..30 圖2-11 吳冠中《晨鐘》……………………………………………………………..31 圖2-12 吳冠中《白樺》……………………………………………………………31 圖2-13 吳冠中《飲水羊群》……………………………………………………..31 圖2-14 吳冠中《青衣江》………………………………………………………..31 圖2-15 吳恭瑞《神女祭壇》……………………………………………………..32 圖2-16 楊詰蒼《把自己賣給哪個惡魔》………………………………………..32 圖2-17 房地產平面廣告系列……………………………………………………..32 圖2-18 巫永堅設計俊國建設雜誌廣告…………………………………………..33 圖2-19 山水情動畫截圖…………………………………………………………..34 圖2-20 高廷炎 中華佛寺協會紙袋系列…………………………………………34 圖2-21 柯鴻圖 李可染書畫紀念禮盒系列………………………………………35 圖2-22 楊謙謙設計加佳素食食品禮盒系列……………………………………..35 圖2-23 動畫光碟包裝……………………………………………………………..35 圖2-24 楊蕙莉設計老子演義封面………………………………………………..36 圖2-25 袁金塔《詩經說魚》(部分)…………………………………………….36 圖2-26 袁金塔《詩經說魚》……………………………………………………..36 圖2-27 靳埭強海報設計…………………………………………………………..37 圖2-28 靳埭強海報設計…………………………………………………………..37 圖3-1 對比原則…………………………………………………………………..45 圖3-2 強調原則…………………………………………………………………..45 圖3-3 調和原則…………………………………………………………………..46 圖3-4 統一原則…………………………………………………………………..46 圖3-5 PCCS綠色意象調查圖……………………………………………………51 圖3-6 PCCS無彩色意象調查圖…………………………………………………52 圖3-7 PCCS紅色意象調查圖……………………………………………………52 圖4-1 青龍作品圖………………………………………………………………..62 圖4-2 白虎作品圖………………………………………………………………..63 圖4-3 朱雀作品圖………………………………………………………………..64 圖4-4 玄武作品圖………………………………………………………………..65 圖4-5 組合作品圖………………………………………………………………..66 圖4-6 展場規劃概念圖…………………………………………………………..67 圖4-7 展場模擬圖………………………………………………………………..67 圖4-8 展場實景圖………………………………………………………………..67

    [1] 王受之(2002)。世界現代平面設計。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2] 王秀雄(1994)。戰後台灣現代中國水墨畫發展的兩大方向之比較研究—劉國松、鄭善禧的藝術歷程與創造心理探釋。現代中國水墨畫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
    [3] 丘永福(1991)。造形原理。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4] 平面設計在中國組織委員會編輯(1992)。平面設計在中國。廣東:深圳嘉美設計有限公司。
    [5] 石朝穎(1997)。中、西「美學」的溝通問題。取自:人籟論辯月刊網站1997/127/C http://www.riccibase.com/。
    [6] 台灣創意百科包裝設計年鑑編輯(1995)。1995台灣創意百科包裝設計年鑑。台北:設計家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7] 江祖望(2004)。水墨畫與台灣美學。台北:台北利氏學社。
    [8] 任道斌(2004)。中國文化圖文讀本—中國繪畫。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9] 成耆仁(2003)。中國紋飾及其象徵意義。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10] 何耀宗(1982)。色彩基礎。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11] 李鑄晉(1994)。水墨畫與現代水墨畫。現代中國水墨畫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
    [12] 呂清夫(2004)。造形原理。台北:雄師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3] 林莉玲(1990)。巧妙包裝。香港:美璟文化有限公司。
    [14] 林崇宏(1999)。造形‧設計‧藝術。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5] 周來祥、周紀文(2002)。美學概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16] 高行健(2001)。另一種美學。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7] 徐復觀(1974)。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8] 徐書城(1993)。繪畫美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 徐淑貞(1992)。賣花聲裡夢江南—陳向迅作品集。台北:淑馨出版社。
    [20] 袁金塔等24人(2002)。水墨新紀元-2002年水墨畫理論與創作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21] 袁金塔等20人(2005)。國際現代水墨大展畫冊暨論文專輯。台北: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22] 陳兆復(1988)。中國畫研究。台北:丹青圖書。
    [23] 陳玉珍(1990)。吳冠中畫集。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24] 陳醉(1997)。中西審美之比較。取自:人籟論辯月刊網站1997/117/C http://www.riccibase.com/。
    [25] 陳俊宏、楊東民(2004)。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全華科技圖書。
    [26] 許麗雯(2004)。你不可不知道的300幅名畫及其畫家與畫派。台北:高談文化。
    [27] 郭若虛(1963)。圖畫見聞誌。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28] 康丁斯基(1985)。點線面(吳瑪悧)。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29] 馮作民(2002)。中國美術史。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30] 傅抱石(1984)。增訂本中國繪畫理論。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31] 張柏煙(1993)。商業廣告設計。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32] 張惠如(2001)。創意精選‧封面設計篇。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33] 張法(1998)。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台北:淑馨出版社。
    [34] 張國慶(2002)。儒、道美學與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5] 黃光男(1985)。美感與認知-美術論文集。高雄:覆文圖書。
    [36] 黃光男(1999)。台灣水墨創作與環境因素之研究。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37] 黃朝湖(2005)。台灣彩墨十年。台北:藝術秀雜誌社。
    [38] 靳埭強(1991)。香港設計叢書①海報設計。香港:香港珠海出版有限公司。
    [39] 葉維廉(2002)。道家美學與西方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0] 鄧錫良(1990)。寫意花鳥畫技法。北京: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
    [41] 鄭善禧(1980)。鄭善禧畫集。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42] 賴賢宗(2003)。意境美學與詮釋學。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43] 賴賢宗(2003)。意境與抽像:東西跨文化溝通中的藝術評論。台北:紅葉文化。
    [44] 劉紹勇(1994)。寫意花鳥畫筆墨技法詳解。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
    [45] 劉其偉(1999)。近代建築藝術源流。台北:六合出版社。
    [46] 羅青(1991)。水墨之美。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47] 羅瑞Lowry、Bates(1976)。視覺經驗(杜若洲譯)。台北:雄獅圖書。
    [48] Ranjit Kumar(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潘中道、黃瑋瑩、胡龍騰合譯)。台北:學富文化。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