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釋覺勝
Shi, Jue-Sheng
論文名稱: 泰國新住民第二代對泰國語言與文化的認知
The study on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Thai immigrants' knowledge on Thai language and culture
指導教授: 林振興
Lin, Zhen-Xing
口試委員: 林建宏
Lin, Jian-Hong
楊秉煌
Yang, Bing-Huang
林振興
Lin, Zhen-Xing
口試日期: 2021/01/18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9
中文關鍵詞: 泰國新住民第二代泰國文化多元文化泰語
英文關鍵詞: Thai immigrants' second generation children, Thai culture, multiculturalism, Thai language
研究方法: 深度訪談法半結構式訪談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62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2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針對住在台灣的泰國新住民第二代子女,使用半結構訪談方式進行調查,訪談對象為居住在台灣並在台灣出生的十位泰國新住民第二代,調查他們的學習泰語動機、學習泰語與文化之環境、如何解決語言與文化之困難以及提升其語言與文化之能力。另一方面透過新住民二代的語言與文化的認知,推測新住民家長是否重視學習泰國語言與文化教育,或對泰國語言文化的表態,也藉著簡單地測試泰語與文化能力來了解新住民父母平常是否使用泰語與子女對話,或新住民二代本身是否經常在不同場所接觸到泰文的環境。
    研究結果顯示由於大多數的新住民第二代之家長為泰國人之因素,因此大部分的新住民第二代為了與家長或親戚溝通而選擇學習泰語,少部分因經濟因素而考慮語言文化教育的重點。在學習泰語與文化方面,新住民第二代認為學習語言也需要學習文化,以免導致互相之誤解。新住民父母經常帶子女參加關於宗教文化之活動。在泰語能力打招呼用語的方面,大多數的新住民第二代能夠答覆得極好,但在對文化能力以合十禮來打招呼的方面,泰國新住民第二代對此方面不大了解,原因在於家長時間上的關係,另外家長本身對文化的了解程度稍微有點低,因此較少傳授子女泰國的文化。在對泰國節慶了解的部分,全部的泰國新住民第二代皆能夠敘述本節慶的內容及含義,原因在於泰國節慶廣泛到台灣,使得泰國新住民二代以及台灣人較了解到泰國節慶以及節慶中帶來的獨特文化。

    Abstract
    The research conducted involving 10 second generation of Thai immigrants in Taiwan us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techniques to investigate their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the Thai language,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research also looked at how to solve the language and the cultural difficulties one may face, as well as how to improve on their abilities to comprehend on those aspects.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th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ai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re are indications showing the importance immigrant parents place passing on such education to their children. The research also looked at how the parents incorporated the language and the culture into their day-to-day life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whether the children often participated in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ai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show that most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children chose to learn the language in order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Thai parent and respective relatives. A small number children had considered the focus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education being due to its beneficial financial factors. Within the learning aspect, these children also believed that they also needed to learn the culture to avoid potential misunderstandings. The parents often took them to participate in related religion cultural activities. In terms of greetings in Thai, most the second generation children were able to answer very well. However, they seemed to lack the cultural ability related to certain gestures that is viewed as respectful to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The one possible reason may be, that on a daily basis, their parents spent less time with them and the parents themselves had a incomplete cultural understanding. Therefore, in passing on the
    Thai culture the parents lacked complete capability and knowledge, as well as practice. In terms of understanding of Thai festivals, the children were able to describe the festivals and what are involved very well. Thai festivals are widely popular and known in Taiwan, so this could be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aided the children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ai festivals and the uniqueness of each festival.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2 第四節 名詞解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新住民的教育與學習情況 4 第二節 泰國語言與文化 10 第三節 新住民第二代 2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4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4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工具 2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2 第四章 訪談與分析 33 第一節 泰國新住民第二代訪談與分析 33 第二節 泰國新住民第二代語言與文化能力與分析 61 第三節 小結 7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結論 77 第二節 研究限制 81 第三節 建議 82 參考文獻 84 附錄 訪談同意書 91 泰國新住民第二代訪談稿 92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文瑛(2004)。外籍配偶家庭的親師溝通。幼教簡訊,17期,P1-3。
    王貞云、黃欣蕙與何淑菁(2012)。新移民家庭父母教養子女的問題與因應策略之探討。家庭教育雙月刊,37期,P28-40。
    王瀚(2014)。新移民與非新移民子女社經地位、文化資本與家庭氣氛之貫時性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學位論文(未出版)。
    吳定(2003)。政策管理,臺北:聯經。
    吳瓊洳(2009)。新移民子女文化認同之研究-以雲林縣國中生為例。台中教育大學時報:教育類,23(2)期,P187-204。
    巫珮如(2015)。青少年階段新住民西女與本國籍子女正向心理、生活適應與希望感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 版)。
    李長燦(2011)。新移民子女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以屏東縣恆 春鎮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為例。 國民教育學報, 8期,P63-82。
    李美賢、闕河嘉(2018)。台灣「東南亞新二代」的形象建構。傳播文化 與政治, 7 期,P133-174。
    孟維德與黃翠紋(2016)。不同國籍新移民生活適應與需求之實證研究。104年度桃園市新移民生活適應需求與服務資源調查研究,4期,P36-74。
    林宜玄與范垂玲(2015)。東南亞新住民語文列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剛要」對新住民子女教育之影響。4(6),頁92-100。
    林惠玲(2009)。新移民和本國籍子女資訊素養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新竹
    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未出版)。
    邱志峰(2009)。澎湖縣新移民子女生活適應之研究-與本國籍子女比較。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華韻(2018)。新住民子女自我概念、學習態度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
    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慈惠(2015)。新住民子女的學業成就與學校適應~以臺東市 希望國小為例。臺東市: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公共事務 研究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席汝揖(1997)。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方法。臺北市:五南。
    徐尚靈(2017)。原住民部落觀光之研究-以花蓮太魯閣族紅葉部落為例。臺中市:朝陽科技大學景觀及都市設計系(未出版)。
    袁方編(2002)。社會研究方法。臺北市:五南。
    高泰利(2017)。新住民子女家庭狀況在生活適應與學習成就上關係之研究:以嘉義縣偏鄉某國小為例。南華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永龍(2016)。新住民二代之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與探討。私立慧燈中學 高一和班,投稿類別:教育類。
    陳碧雲、魏妙如與郭昱秀(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校活適應之探討-以學前教師的觀點為例。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P52-55。
    曾秀蓮(2017)。國民小學執行新住民子女教育方案結果之研究-以新竹縣某一國小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閔梅(2016)。泰語反映出泰國文化探析。普洱學院外國語學院。校園英語,19期,P235-236。
    黃光玉,劉念夏,陳清文(譯)(2004)。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 量化途徑(原作:Arthur AsaBerger)。臺北市:風雲論壇。
    黃富順(2003)。外籍新娘現況。九十二全國外籍新娘成人教育討會。臺北市:教育部。
    楊小梅(2014)。新住民親子互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真宜(2017)。台灣新住民子女的語言現況與角色之研究。Language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17 pp.127-174.
    趙碧華與朱美珍編(譯)(1995)。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原作Rubin,A。,Babbie,E。,1995)。臺北市:雙葉書廊。
    齊君蕙(2006)。新住民家庭母親對子女教養方式與子女園所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東縣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翠玲(2006)。台中市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在自我概 念與生活適應上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秀真、李素珍、侯季宜、陳麗惠與曾桂鳳(2015)。台灣新住民子女的教育問題分析。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第104期國小主任儲訓班專題研究。
    謝智玲(2011)。新住民子女社會支持、自尊與行為適應之研究,大葉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暨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測驗統計年刊,20期,P53-75。
    鍾倫納(1998)。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臺北市:臺灣商務。
    羅椉元,(2005)。環境效率運用於台灣地區建築物性能評價之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未出版)。
    英文部份
    Patton, M. Q.(2002).Qualitative research & Evaluation methods.Thousand Oaks,.CA:Sage.
    Zirivarnphicha Thanajirawat (2016) .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Reflection from Thai,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 5 , 59-82.
    泰文部分
    Katejulasriroj(2011).“Face” conflict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in Thai-Japanese MNCs in Thailand / Pornrung Katejulasriroj = “หน้า” กับความขัดแย้งและวิธีการแก้ไขความขัดแย้งในองค์กรหลากเชื้อชาติไทย-ญี่ปุ่น ในประเทศ ไทย / พรรุ่ง เกษจุฬาศรีโรจน์. Thesis (Ph.D.)--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Takulthongjaroen (2014).The awareness of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through the participatory process a case study of Saladaeng Nua village, Chaiang Rak Noi. DSpace at Bangkok University.
    網路資源
    中文部分
    林月霞 (2006), 從「外籍配偶」談「新台灣之子」學校生活適應:以富台國小為例。取自
    http://www.ftes.tyc.edu.tw/40period/new_page_54.htm
    蒙凱黎(2012)淺論泰國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因素。廣西師範學院國際文化與教育學院。取自
    http://www.soulunwen.com/jy/ll/152978.html
    英文部分
    MiYoung & Eddie(2012). Role of religion in Thai culture.
    Retrieved from http://blogs.cornell.edu/cornellmasterclassinbangkok/2012/02/26/role-of-religion-in-thai-culture/
    黃瑞田(2007)。文化與語言相互研究的理論鉤沈。取自
    https://blog.xuite.net/hjt888/twblog/124767656
    泰文部分
    Suwannapha (2016) .พระพุทธศาสนากับวัฒนธรรมไทย.ค้นเมื่อ 20 มค. 2563,จาก
    https://www.mcu.ac.th/article/detail/405
    Naksakul(1997). คำสรรพนามในภาษาไทยสะท้อนวัฒนธรรมไทย.ค้นเมื่อ 20 มค. 2563,จาก
    http://legacy.orst.go.th/?knowledges=%E0%B8%84%E0%B8%B3%E0%B8%AA%E0%B8%A3%E0%B8%A3%E0%B8%9E%E0%B8%99%E0%B8%B2%E0%B8%A1%E0%B9%83%E0%B8%99%E0%B8%A0%E0%B8%B2%E0%B8%A9%E0%B8%B2%E0%B9%84%E0%B8%97%E0%B8%A2%E0%B8%AA%E0%B8%B0%E0%B8%97%E0%B9%89e
    Naksakul(2018). การไหว้ มารยาทไทยที่ควรสืบทอด โดย กลุ่มงานประชาสัมพันธ์ กรมส่งเสริมวัฒนธรรม.ค้นเมื่อ 20 มค. 2563,จาก
    https://cosilovemylife.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htm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