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孟毓
論文名稱: 辭章篇章結構教學研究—以現行高中九八課綱四十篇文言課文為例
指導教授: 陳滿銘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5
中文關鍵詞: 篇章結構高中國文教學文言文四十篇九八課綱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4下載:4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篇章結構學為基礎,研究九八課綱高中文言課文四十篇。希望能以「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結合,進而強調「綜合思維」的統整,提供這一古典文學領域現代的思維面向,並能實際落實於國文教學當中。本論文的重點之一為對文言教材進行縱橫向的內容及章法疊合,並由此歸納各篇章之特色,並輔以結構表說明,以期對於國文教學有所幫助。
    「辭章內容結構教學探究」為「作者中心論」,由「時代背景」到「寫作動機」由大到小梳理各篇之創作背景,以達「知人論世」之宏觀文論原則。接著運用中國古典文論中「以意逆志」思想,以探討作者寄寓於作品中的本意為旨歸。追尋作者創作作品的主旨、運用材料等。此部分將探討這四十篇文言教材的「縱向結構」。加以抉發篇章中的主旨為何,即其核心成分。並仔細推敲主旨的安置與顯隱。接著分析文言篇章中材料的運用,即其外圍成份。包含物材及事材的運用。
    「辭章章法結構教學探究」為「作品中心論」,在此將文言課文四十篇當成一個「自足的形成物」,就篇章的「型式」探討其「橫向結構」。以四十種章法為基礎,審視四十篇的文言篇章的內容段落,並探討某一章法運用於某一段落或篇章的美學、特色,以及此種章法運用於此段或此篇文章的意義及效果何在。並以此作為篇章縱橫向疊合之基礎,接續則以章法四大律:秩序律、變化律、聯貫律、統一律,加以統整這些文言教材,並探討其章法特色及文本內涵的美學規律,以章法的角度對文本進行詮釋。
    「辭章篇章結構教學之綜合探討」為「作者中心論」、「作品中心論」及「讀者中心論」的結合。試著將「縱向結構」與「橫向結構」加以疊合,並試輔以表列之,進行統整。分為「政治主題」、「社會主題」、「軍事主題」、「思想主題」、「記遊主題」等五大類加以梳理。
    「辭章篇章結構教學之活動設計」為「讀者中心論」,試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出發,設計篇章結構之教案。並期望能於教案中融入篇章結構學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綜合思維」。以證明理論與實務之結合。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 研究動機 2 二、 研究目的 5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6 一、 研究範圍 6 二、 研究方法 9 第二章 辭章篇章結構之理論探討 13 第一節 內容結構(形象思維)—縱向 14 一、 核心成分 15 二、 外圍成分 15 三、 縱向結構 16 第二節 章法結構(邏輯思維)—橫向 18 一、 章法類型 18 二、 章法規律 26 第三節 綜合思維—縱橫向疊合 27 第三章 辭章內容結構教學探究 29 第一節 創作背景 29 一、 先秦題材 30 二、 漢魏六朝題材 34 三、 唐宋題材 38 四、 明清題材 46 五、 台灣題材 52 第二節 主旨安置與顯隱 57 一、 主旨在篇內者 60 二、 主旨在篇外者 70 第三節 材料使用與篇章結構教學 78 一、 物材使用與篇章結構教學 78 二、 事材使用與篇章結構教學 83 第四章 辭章章法結構教學探究 93 第一節 章法類型與篇章結構教學 93 一、 圖底家族 93 二、 因果家族 101 三、 虛實家族 106 四、 映襯家族 116 第二節 章法規律與篇章結構教學 127 一、 秩序律 127 二、 變化律 129 三、 聯貫律 130 四、 統一律 133 第五章 辭章篇章結構教學之綜合探討 139 第一節 篇章結構縱、橫向疊合之探討 140 一、 政治主題 140 二、 社會主題 153 三、 軍事主題 157 四、 思想主題 161 五、 記遊主題 177 第二節 篇章結構教學其他問題之探討 185 一、 就選文的題材而言 185 二、 就文體而言 186 三、 就作者的「創作動機」及「主旨」而言 190 四、 就「多二一(○)」螺旋結構而言 191 五、 相較於舊教材的選文特色而言 194 第六章 辭章篇章結構教學之活動 197 第一節 篇章結構教學之處理順序 197 一、 題文之解釋 197 二、 課文本事和背景之講述 198 三、 課文篇章結構之處理 199 第二節 篇章結構教學之活動過程—以〈始得西山宴遊記〉為例 201 一、 解釋題文 201 二、 講述課文本事和背景 202 三、 處理課文篇章結構 203 第七章 結論 223 附錄 229 參考書目 229 專書 229 期刊論文 235 九八課綱文言課文四十篇 239

    參考書目
    專書
    (一) 高中國文教材類
    高中國文(一)~(六),(含《教師手冊》),何寄澎等主編,台北:龍騰文化 (2008年版)
    高中國文(一)~(六),(含《教師手冊》),黃志民、王基倫等編著,台北:東大圖書(2008年版)
    高中國文(一)~(六),(含《教師手冊》),宋隆發、蕭水順等編著,台北:翰林出版(2008年版)
    高中國文(一)~(六),(含《教師手冊》),王新華主編,台北:南一書局(2008年版)
    高中國文(一)~(六),(含《教師手冊》),王文河主編,台北:康熙文教(2008年版)
    (二) 創作背景類 (按成書年代排列)
    趙明誠著:《金石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局1966年)
    唐敬杲選注:《顧炎武文》(台北市:臺灣商務出版社1969年出版)
    方豪編:《方豪六十自訂稿》(上、下)(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69年6月)
    司馬遷撰,裴駰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新校史記三家注》(台北:世界書局1972年12月再版)
    祈玉章著:《賈子新書校釋》(台北:中國文化雜誌社1974年12月出版)
    龔自珍著:《龔自珍全集》(台北市: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九月初版)
    (晉)陳壽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二十五史.三國志.蜀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梁)沈約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二十五史.宋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唐)房玄齡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二十五史.晉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後晉)劉昫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二十五史.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清)張廷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二十五史.明史》(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元)脫脫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二十五史.宋史》(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王弼傳、嚴靈峰編輯:《易經集成》149(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出版)
    何廣棪著:《李清照研究》(台北:九思出版社1977年12月第一版)
    譚介甫編:《屈賦新編》(北京:中華書局,1978年初版)
    朴美齡著:《世說新語中所反映的思想》(台北:文津出版社1980年9月初版)
    謝武雄撰:《蘇洵言論及其文學研究》(台北 : 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出版)
    熊茂生編:《中國歷代作家小傳》(台北:生力出版社1982年4月出版)
    洪興祖編:《楚辭補注》(台北:漢京文化有限公司1983年9月初版)
    黃師錦鋐注譯:《莊子讀本》(三民書局1983年)
    《清史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周)孟軻著、(宋)朱熹集註:《四書章句集註》(臺北:大安出版社1987年)
    余秋雨著:《文化苦旅》(台北:爾雅出版社1992年出版)
    王興國著:《賈誼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1月第一次印刷)
    劉勰著、周振甫譯注:《文心雕龍譯注》(台北:五南出版社1993年6月初版一刷)
    楊伯峻編:《春秋左傳注》(台北:洪葉文化有限公司1993年5月初版)
    葛景春著:《李白與唐代文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
    曾棗莊著:《蘇轍評傳》(台北:五南出版社1995年6月初版)
    林子鈞著:《山水知己柳宗元》(台北:華嚴出版社1996年5月重版)
    王師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劉松來著:《禮記漫談》(台北:頂淵文化公司1997年8月初版)
    李昌憲著:《司馬光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次印刷)
    范仲淹著、李勇先、王蓉貴校點:《范仲淹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馬自毅注譯、高桂恵校閱:《新譯人間詞話》(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6月初版三刷)
    田啟文著:《臺灣古典散文選讀》(臺北 : 五南書局,2004年)
    田啟文著:《臺灣古典散文研究》(臺北 : 五南書局,2006年)
    朱熹集註、蔣伯潛廣解:《四書讀本.論語》(啟明書局)
    (三) 國文教學類(按成書年代排序)
    章微穎著:《中學國文教學法》 (台北:蘭臺書局1975年3月再版)
    方炳林著:《普通教學法》 (台北:教育文物出版社,1976年)
    王更生著:《國文教學新論》(台北:明文書局1982年4月初版)
    黃錦鋐著:《中學國文教材教法》(台北:教育文物出版社印行1984年6月修訂版)
    王明通著:《中學國文教學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年)
    李金城著:《中學國文教學的藝術 》(高雄 : 復文書局 1991年二版)
    梁桂珍著:《國語文教學的多元探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張學波著:《中學國文教學理論研究》(台北:國立編譯館主編,明文書局印行,1993年12月初版)
    莊銀珠著:《高中國文教學設計活路》(高雄復文出版社1994年)
    莊銀珠著:《高中國文教學設計活路(續編)》(高雄復文出版社1994年)
    林韻梅著:《高中國文鑑賞與設計》(台南:久洋出版社1994年4月初版)
    陳師滿銘著:《國文教學論叢》(台北:萬卷樓出版社1994年9月初版)
    宋裕編著:《高中國文趣味教學手冊》共六冊(台北:萬卷樓出版社1996年初版)
    黃師錦鋐著:《國文教學法》(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
    王師更生著:《國文教學新論》(台北:明文書局,1997年)
    陳師滿銘等著、傅師武光主編《名家論高中國文續編》(台北:萬卷樓,1998年)
    陳師滿銘等著、傅師武光主編:《名家論高中國文續編(下)》(台北:萬卷樓出版社1998年9月初版)
    陳師滿銘等著、傅師武光主編:《名家論高中國文續編(上)》(台北:萬卷樓出版社1998年9月初版)
    黃春貴著:《中學國文教學實務精講》(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 年)
    王師更生導讀、魏清峰著:《創意教學國文篇》(台北:幼獅出版社2000年10月初版)
    陳友冰著:《中國古典詩文(二)比較篇》(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
    陳友冰著:《中國古典詩文(一)鑑賞篇》(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0年2月初版)
    王更生著:《國文教學面面觀》(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1年5月)
    潘麗珠著:《國語文教學活動設計》(臺北 : 萬卷樓出版社,2001年)
    陳友冰:《中國古典詩文(三)現場考地篇》(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2年11月初版)
    王明通著:《中學國文教學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2003年8月二版)
    潘麗珠著:《創意國語文教學活動設計》(臺北 : 幼獅文化,2004年)
    陳嘉英著:《凝視古典美學》(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5年)
    陳師滿銘著:《新式寫作教學導論》(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7年)
    彭元岐著:《高中國文國學系統》(台北:鴻漸文化出版社)
    (四) 文學理論類(按成書年代排序)
    張守初著:《文章作法》(台北:華國出版社,1976年)
    見王弼傳、嚴雲峰編輯:《周易略例》,收於《易經集成》149(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出版)
    劉大杰著:《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1976年12月初版)
    張健著:《文學概論》(台北:五南出版社1980年7月七版)
    陳鵬翔編:《主題學研究論文集》(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年11月初版)
    李澤厚著:《美的歷程》(台北:蒲公英出版社1985年)
    譚正璧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上海:上海書店1985年10月第二次印刷)
    曾忠華著:《作文津梁》(台北:學人文教出版社,1986年8月再版)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台北:里仁書局1986年10月)
    陳必祥著:《古代散文文體概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10月初版)
    錢谷融、魯樞元主編:《文學心理學》(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0年9月初版)
    李正西著《中國散文藝術論》(台北:貫雅文化公司1991年1月初版)
    姜一涵等編著:《中國美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2年2月初版)
    龍協濤著:《文學讀解與美的再創造》(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3年初版)
    朱光潛著:《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93年2月三版)
    劉勵操著:《寫作方法一百例》(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3年4月初版)
    邱明正著:《審美心裡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4月第一次印刷)
    王師更生著:《韓愈散文研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11月初版)
    王立著:《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劉雨著:《寫作心理學》(高雄:麗文文化1994年初版)
    許師俊雅:《台灣文學散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11月初版)
    高瑞卿主編:《文學寫作概要》(高雄:麗文文化1995年初版)
    台灣中華書局辭海委員會編輯:《辭海》 (臺北:中華書局1995年印刷)
    吳小林著:《中國散文美學》共兩冊(台北:里仁書局1995年7月初版)
    王基倫著:《韓柳古文新論》(台北:里仁書局,1996年)
    劉世劍著:《文章寫作學》(台北:麗文文化公司,1996年)
    劉忠蕙主編:《寫作指導(上)—理論技巧》 (高雄:麗文文化1996年初版)
    劉忠蕙主編:《寫作指導(下)—文體實論》 (高雄:麗文文化1996年初版)
    成偉鈞、唐仲揚、向宏業主編:《修辭通鑑》(台北:建宏出版社1996年1月初版)
    周何主編:《國語活用辭典》(臺北:五南出版社1996年6月二版八刷)
    張紅雨著:《寫作美學》(高雄復文出版社1996年10月)
    閻銀夫等著:《作文技法通鑑》共兩冊(台北:建宏出版社1997年5月初版)
    陳師滿銘著:《作文教學指導》(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7年10月初版)
    謝敏玲著:《蘇軾史論散文研究》(台北:萬卷樓,2000年5月)
    王基倫著:《唐宋古文論集》(台北:里仁書局,2001年)
    王師更生著:《蘇軾散文研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2月初版)
    陳師滿銘主編、范曉雯等著:《新型作文瞭望台》(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
    張春榮著:《修辭新思維》(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
    仇小屏著:《古典詩詞時空設計美學》(台北:萬卷樓公司2002年初版)
    張春榮著:《作文新饗宴》(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2年8月初版)
    張春榮著:《文學創作的途徑》(台北:爾雅出版社,2003年)
    張春榮著:《文學創作的途徑》(台北:爾雅出版社2003年初版)
    見張春興著:《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2003年7月修定版)
    馬積高、黃鈞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3年10月初版三刷)
    (清)劉熙載撰,(民國)王國安標點:《藝概》(台北:漢京文化,2004年3月初版一刷)
    黃慶萱著:《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增訂三版)
    許師俊雅著:《講座:FORMOSA:台灣古典文學評論合集》(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4年11月初版)
    范曉雯著:《含英咀華—作文學習DIY》(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5年7月初版)
    張春榮著:《作文教學風向球》(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8年5月初版)
    加斯東.巴舍拉著:《空間詩學》(台北:張老師文化2008年8月)
    陳嘉英著:《作文即時通》(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8年10月初版)
    柳宗元著、呂晴飛主編:《柳宗元(下)》(台北:地球出版社)
    (五) 章法學類(按成書年代排序)
    吳應天著:《文章結構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陳師滿銘著:《文章結構分析》(台北:萬卷樓出版社1989年5月初版)
    仇小屏著:《文章章法論》(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8)
    仇小屏著:《章法新視野》(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9月)
    仇小屏著:《深入課文的一把鑰匙》(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仇小屏著:《篇章結構類型論》(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年2月出版)
    陳師滿銘著:《章法學新裁》(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陳師滿銘著:《章法學論粹》(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
    陳佳君著:《虛實章法析論》(台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
    蒲基維、涂玉萍、林聆慈等著:《散文.新詩義旨古今談》(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2年1月初版)
    陳師滿銘著:《章法學綜論》(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3年)
    鄭頤壽著:《辭章學導論》(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3年)
    顏瑞芳、溫光華等著:《風格縱橫談》(台北:萬卷樓圖書,2003年)
    鄭頤壽著:《辭章學新論》(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4年)
    陳佳君著:《國中國文義旨教學》(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4年2月初版)
    陳師滿銘著:《篇章結構學》(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5年)
    仇小屏著:《篇章結構類型論》(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5年再版)
    李銳清等著:《古文篇章結購表分析》(香港:中華書局,2005年5月初版)
    辭章章法學會籌備會主編:《章法論叢(第一輯)》(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6年9月初版)
    黃淑貞著:《辭章章法四大律研究》(台北 : 文津出版社, 2007年初版)
    陳師滿銘著:《章法結構原理與教學》(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7年)
    (六) 文學鑑賞類(按成書年代排序)
    姚鼐著,吳興、王文濡校註:《重校古文辭類纂評註》共四冊(台北:中華書局,1967年四月臺一版)
    李扶九著:《古文筆法百篇》(台北:文津出版社1978年11月出版)
    過商侯編:《古文評註全集》(台北:宏業出版社1979年10月再版)
    林雲銘著:《古文析義合編》(台北:廣文書局1981年9月六版)
    姚鼐輯、王文濡校註:《評註古文辭類纂》(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初版)
    宋文蔚著:《評註文法津梁》(高雄:復文書局1984年12月初版)
    金聖嘆著、張國光校點:《金聖嘆批才子古文》(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一次印刷)
    柯慶明、林明德主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散文與論評之部》(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6年10月一版三印)
    王彬主編:《古代散文鑑賞辭典》(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
    王文濡校勘:《精校評註古文觀止》(台北中華書局,1988年十月台十二版)
    魏怡著:《散文鑑賞入門》(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89年11月初版)
    郁賢皓主編:《古詩文鑑賞入門》(江蘇古籍出版社原版,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0年9月初版)
    袁行霈著:《歷代名篇鑑賞集成》共三册(台北:五南書局1993年初版)
    吳功正主編:《古文鑑賞集成》共三冊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陳友冰著:《唐宋八大家散文鑑賞》(台北:五南出版社1997年初版)
    馮永敏著:《散文鑑賞藝術探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呂晴飛主編:《唐宋八大家散文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8年12月第四次印刷)
    王師更生編:《蘇軾散文研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2月初版)
    陳振鵬、章培恒主編;《古文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4月第十三次印刷)
    楊義主編:《中國文史經典講堂.唐宋散文選評》(香港:聯合書物流公司2006年9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傅德岷、賴云琪主編:《古文觀止鑑賞辭典》(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次印刷)
    期刊論文
    (一) 博碩士論文(按發表年代排序)
    唐明敏著:《李白及其詩之版本》(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研所碩論,1975年)
    劉寶珠著:《作文運材教學設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蘇秀玉著:《唐宋古文篇章結構析論-以古文觀止為研究範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陳怡芬著:《唐宋古文篇章結構教學析論--以高中一綱多本國文課文為研究範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王詠晴著:《高中國文閱讀教學研究》(高師大國研所教學碩士論文,2004年)
    周珍儀著:《韓愈贈序類散文篇章結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魏碧芳著:《高中寫作教學之理論與實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林淑惠著:《台灣清治時期散文發展與文化變遷》(台灣師範大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7月)
    江如玲著:《高中文言文教學與作文訓練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吳芳真著:《裨海記遊之文學研究—以柳宗元遊記文學為對照》(臺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論,2007年8月)
    吳方貞著:《「裨海紀遊」之文學研究-以柳宗元遊記文學為對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8月)

    (二) 專篇論文(按發表年代排序)
    陳師滿銘著: 〈談安排辭章主旨(綱領)的幾種基本型式〉載於台灣師大《國文學報》(14期,1985年6月)
    陳師滿銘著:〈談縱橫向疊合的篇章結構〉《國文天地》(1991年12月)
    余昭閩著:〈歸有光抒情散文析論》《中國文化月刊》(第231期 1996年6月)
    楊明璋著:〈從司馬光〈訓儉示康〉一文看「正反」手法的運用〉《中國語文》(第500期1999年2月)
    謝素燕著:〈評析〈晚遊六橋待月記〉的虛實之美〉《國文天地》(第14卷12期1999年5月)
    周何著:〈〈禮運〉篇〈大同小康〉闡意〉《國文天地》(第十五卷一期1999年6月)
    林于宏著:〈論〈燭之武退秦師〉中的辭令經營〉《中國語文》(第505期1999年7月)
    張高評著:〈〈岳陽樓記〉賞析〉《國文天地》(第15卷4期1999年9月)
    吳福助著:〈連橫《台灣通史》的著述旨趣〉《中國文化月刊》(第236期1999年11月)
    陳秀雋著:〈〈前赤壁賦〉評析〉《中二中學報1999年12月》
    方靜娟著:〈狡兔三窟—從〈馮諼客孟嘗君〉看馮諼人物形象設計及其行為背後的心理〉《中國語文》(第513期2000年3月)
    錢玉蘭著:〈蘇洵〈六國論〉篇旨探析〉《國文天地》(第15卷10期 2000年3月)
    林素英著:〈從現實到理想的境界—談「大同小康」的教學意義〉《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十一卷三期2000年10月)
    陳章錫著:〈從〈禮運〉篇探索孔子思想〉《鵝湖月刊》(第二十六卷第四期2000年10月)
    張高評著:〈《左傳》外交辭令的典範-〈燭之武退秦師〉文章鑑賞〉《國文天地》(16卷8期,2001年1月)
    李祖基著:〈陳第、沈有容與東番記〉《歷史月刊》(2001年7月)
    陳嘉英著:〈閱讀〈項脊軒志〉的空間〉《國文天地》(第17卷6期2001年11月)
    仇小屏著:〈非傳統作文命題探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十二卷第四期,2001年12月)
    黃春貴:〈寫作教學與思考訓練〉《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十二卷第四期,2001年12月)
    王師更生著:〈語文教學與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十二卷第四期,2001年12月)
    陳師滿銘著:〈章法教學與思考訓練〉《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十二卷第四期,2001年12月)
    洪素香著:〈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探析〉《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第三十一期2001年12月)
    黃文鶯著:〈蘇洵〈六國論〉篇旨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十三卷第四期2002年12月)
    周婉窈著:〈陳第東番記一十七世紀初台灣西南地區的實地調查報告〉《故宮文物月刊》(第241期2003年4月)
    見魏聰祺著:〈馮諼客孟嘗君事件評析—以《史記.孟嘗君列傳》與《戰國策.齊人有馮諼者》做比較〉載於《台中師院學報》(2003年6月)
    王詠晴著:〈袁宏道散文中的美學思想〉《雄中學報》(第六期2003年5月)
    柴扉著:〈從〈岳陽樓記〉談起〉《中國語文》(第552期2003年6月)
    李麗華著:〈女性自傳文學的書寫意識與書寫特質—以李清照〈金石錄後序〉為剖析文本〉《漢學論壇》(第二輯2003年6月)
    林素英著:〈〈禮運〉大同思想探微〉《國文學報》(第三十四期2003年12月)
    陳師滿銘著:〈章法四律與邏輯思維〉載於《國文學報》(2003年12月第34期)
    林淑慧著:〈台灣清代末期古典散文發展與社會變遷(1874—1895)〉《思辯集》(第七集2004年3月)
    鄭安芸著:〈司馬遷鴻門宴之篇章結構探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十四卷六期2004年4月)
    莊坤成著:〈荀子〈勸學篇〉的學習觀探析〉《中國語文》(第563期 2004年5月)
    宋營昇著:〈論〈桃花源記〉的敘事美學〉《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2004年5月)
    邱華苓著:〈歐陽修〈醉翁亭記〉探析〉《育達學院學報》(第7期2004年5月)
    林碧珠著:〈探討〈燭之武退秦師〉的談判與修辭技巧〉《中國語文》(第564期2004年6月)
    方慶雲著:〈〈始得西山宴遊記〉寫作技巧分析〉《國文天地》(第20卷2期2004年7月)
    吳怡芬著:〈試析《世說新語》的人物刻畫〉《輔大中研所學刊》(第十四期2004年9月)
    林淑慧著:〈竹塹文人鄭用錫、鄭用鑑的文化意涵及其題材特色〉《中國學術年刊》(第26期2004年9月)
    詹雅筑著:〈劉基《郁離子.狙公》篇旨及章法結構〉《國文天地》(第20卷5期2004年10月)
    林淑慧著:〈台灣清治初期古典散文的書寫策略—以藍鼎元、黃叔璥的作品為例〉《臺灣文學評論》(2004年10月)
    王櫻芬著:〈情可以撫慰,心可以出走—蘇東坡〈前赤壁賦〉賞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十五卷第五期2005年2月)
    黃美娥著:〈台灣古典文學史概說〉《台北文獻》直字第151期(2005年3月)
    李昊青著:〈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篇章結構探析〉《國文天地》(第20卷11期2005年4月)
    黃毅潔著:〈享樂與追悔—試論張岱《陶安夢憶》之書寫筆調〉《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集》(第七期2005年5月)
    陳瑋玲著:〈歸有光抒情散文之美學呈顯〉《有鳳初鳴年刊》(2005年7月)
    王基西著:〈理學家小傳(五十八)—亭林先生顧炎武〉《中國語文》(第578期2005年8月)
    王基西著:〈理學家小傳(五十九)—黎洲先生黃宗羲〉《中國語文》(第579期2005年9月)
    郭乃禎著:〈賈誼〈過秦論〉新析〉《中國語文》(第580期 2005年10月)
    王齊秀著:〈楚漢相爭的序曲鴻門宴〉《歷史月刊》(第221期2006年6月)
    李蕙如著:〈顧炎武〈廉恥〉分析〉《中國語文》(第590期 2006年8月)
    王基西著:〈理學家小傳(三十一)—方苞〉《中國語文》(第550期 2006年9月)
    蕭千金著:〈《楚辭.漁父》的意象內涵和章法結構探析〉《思辨集》(2006年10月)
    趙制陽著:〈解讀〈桃花源記〉的三個層次〉《中國語文》(第592期 2006年10月)
    蔣憶琴著:〈從蘇軾〈前赤壁賦〉變與不變的觀念淺談儒家人生觀念之啟發〉《育達學報》(第20期2006年12月)
    羅永吉著:〈蘇軾〈前赤壁賦〉中水月之喻的思想〉《鵝湖月刊》(第三二卷第六期總號第三七八2006年12月)
    張厚齊著:〈歸有光〈項脊軒志〉文章特色與寫作技巧〉《中國語文》(第594期2006年12月)
    蕭自皓著:〈癡與摛—論屈原與《楚辭.漁父》〉《中國語文》(第563期2007年1月)
    黃文吉著:〈藍鼎元及其「紀水沙連」探析〉《國文天地》(第22卷11期2007年4月)
    許惠玫著:〈清代文人的生活空間書寫與在地認同—以道咸同時期為探討範圍〉《中國文化月刊》(第316期2007年4月)
    鍾永興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之儒家典型析論〉《東方人文學誌》(2008年3月)
    (三) 其他
    北一女中國文科學科中心網站:(網址http://www.fg.tp.edu.tw/~chin_center/)
    (高中新課程教學資源網):網址http://w2.tnssh.tn.edu.tw/nc/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edu.tw/
    「中學生網站」網址:(http://www.shs.edu.tw)
    陳芳明撰:〈古典是永遠的現代〉《聯合報》2008年9月13日E3版
    劉力仁著:〈高中九八課綱改後年實施〉《自由時報》2008年5月30日A16版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