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曾孟嫺 Meng Sian Tzeng |
---|---|
論文名稱: |
臺北市國民小學組織創新氣氛與創新績效之研究 A Study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limate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t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
指導教授: | 王如哲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6 |
中文關鍵詞: | 組織創新氣氛 、組織創新績效 |
英文關鍵詞: |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limate,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14 下載:2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民小學組織創新氣氛與創新績效之現況,進而探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與學校背景變項之教育人員所知覺之組織創新氣氛與創新績效之差異情形,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相關單位及人員參考。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經文獻整理後研究者編製「臺北市國民小學組織創新氣氛與創新績效之現況調查問卷」做為研究工具,並以143所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為研究母群,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選取樣本。共發出550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45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2%。本研究以Spss for Windows 19.0版本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以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加以處理。
研究結果經統計分析與討論後,獲致之研究結論如下:
一、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所知覺之組織創新氣氛為中等程度,其中以「校長領 導」層面知覺程度最佳。
二、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所知覺之組織創新績效為中等程度,其中以「學生展能」層面知覺程度最佳。
三、男性、年長、高學歷、兼行政職及資深教育人員所知覺之組織創新氣氛與創新績效較佳。
四、不同學校規模教育人員所知覺之組織創新氣氛以及創新績效無顯著差異。
五、校史未滿20年教育人員所知覺之學校資源的開發與運用較佳。
六、教育人員知覺到學校曾獲全國學校創新經營獎對組織創新氣氛與創新績效
的知覺程度顯著高於認知學校未獲獎及不清楚之教育人員。
七、組織創新氣氛與創新績效具有高度正相關。
八、組織創新氣氛對創新績效具高度預測力,其中以「充分資源」層面預測力最高。
本研究依據研究發現與結論,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教師以及未來研究分別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The main pro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betwee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limate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t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and seek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perceptions 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limate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mong the staff in elementary school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provides suggestion for the relative sections or members.
In the stud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adopted.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 questionnaire nam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questionnaire for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limate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t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was developed as the study tool.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delivered to school staff of 143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and th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employed to select samples. The amount of the delivered questionnaires is about 550, 453 and of the 550 questionnaires sent were effective, and the valid ratio is about 82%. The statistics software tool used for the questionnaire analysis was the SPSS for Windows vision 19.0. The obtained data was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fter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collected data,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The staff in elementary schools perceived an intermediate level 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ve climate. Among all aspects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limate, “principal leaderships” aspect is scored the highest.
2.he staff in elementary schools perceived an intermediate level 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ve performance. Among all aspects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students’ ability” aspect is scored the highest.
3.Male, older, high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n charge of administrational, and senior teachers have better awareness of organizational-innovation climate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4.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limate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xist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aff with the different school size.
5.The history of a school is less than 20 years of school staff have a better perception about the schools’ resourc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6.The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limate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for the school stuff who thinks their school once won the prize of Innoschool was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those not awarded.
7.There is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rganizational-innovation climate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limate have the high degree of predictability to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construct of the ample resource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predictor for innovation performance.
一、中文部分
丁履準(1984)。組織氣候與工作滿足相關之研究。臺北市:明道。
尹美慧(2007)。國小校長領導風格、創新氣氛與創新成效間關係之研究。靜宜
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王如哲(2002)。知識經濟與教育。臺北市:五南。
王明政(2003)。高中職行政主管知識管理態度、組織創新氣氛與組織效能關係
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揚仁(2007)。製造業員工技術創造力態度、組織學習能力與組織創新氣氛對
組織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2010)。InnoSchool 2010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簡章。2010
年11月15日,取自http://163.21.236.197/~principal/InnoSchool2010/
朱經明(2007)。教育及心理統計學。臺北市:五南。
江志正(2000)。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
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余嬪、吳靜吉、林偉文與楊潔欣(2003)。成人玩興量表與組織玩興氣氛量表之
發展。測驗年刊,50(1),73-110。
吳清山 (2004)。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 (2005)。學校創新經營方案之建構。中等教育,56(3),4-26。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佑(2008)。教育績效。教育研究月刊,169,132-133。
吳清山、黃美芳、徐緯平(2002)。教育績效責任研究。臺北市:高等。
吳清山、蔡菁芝 (2006)。英美兩國教育績效責任之比較分析及其啟示。教育科
學研究期刊,51(1),1-21。
吳清基(1990)。精緻教育的理念。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淑靜(1992)。影響組織創造力發展之因素研究—以新竹科學工業園區高科技
公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宋雯榮(2008)。高雄市國小校長競值領導行為、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
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佳霈(2008)。高等教育組織創新氣氛與創新成效之研究-以北部地區為例。
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李金娥(2006)。高雄縣市國民小學組織創新氣氛、學校品牌覺知與競爭優勢關
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信螢(2002)。個人創造力、組織創新氣候與創新績效相關之研究。國立中央
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李美金(2009)。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以高雄
市國民小學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浩光(1995)。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初等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沈佩育(2010)。高雄縣國民中學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實踐大
學企業創新與創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汪昭芬(2000)。組織學習、知識創造、知識蘊蓄與創新績效之關聯性研究:科技
製造業、一般製造業及服務業之實證。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阮翊峰(2009)。組織創新觀點運用於學校經營策略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
61,61-116。
周彥宏(2003)。技術創新績效指標模式之建立。南臺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碩
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林文寶(2001)。技術知識整合、知識能量與組織學習對核心競爭力及創新績效
關聯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林水木(2010)。國民小學行政組織運作、人力資源管理和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均燁、洪伯毅、楊文廣、劉素娟(譯)(2009)。Langdon Morris著。持久創新
(Permanent Innovation)。臺北市:財信。
林佳慧(2000)。組織內部創新氣氛與知識管理機制關係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林明地、王如哲、王瑞壎、江芳盛、何宣甫、李安明、…魏慧娟(2003)。Wayne
K. Hoy.Cecil G. Miskel著。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高雄市:麗文。
林春池(2009)。臺北縣國民中學校長幽默感與組織創新氣氛關係之研究。輔仁
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林虹妙(2005)。臺北市高職學校創新經營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
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庭瑤、李惠敏、陳為信、黃子誠、黃明森(2006)。InnoSchool全國學校經營
創新獎「行政管理革新」之研究。2010年12月25日取自http://203.71.239.20/mediafile/fdownload/369/382/2007-1-25-14-21-7-382.pdf
林欽榮(2010)。組織理論與管理。臺北市:揚智。
林新發(1980)。我國工業專科學校校長領導行為、組織氣氛與組織績效關係之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新發、王秀玲、仲秀蓮、顏如芳、黃秋鑾、鄧珮秀(2007,3月)。國民小學
校長變革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北部地區三縣市為例。載於澳門大學教育學院舉辦之「2007年華人社會的教育發展學術研討會-教師教育」論文集(頁206-222),澳門。
林新發、王秀玲、汪明宗、顏如芳、仲秀蓮(2006,4月)。國民小學校長領導
行為、知識延續管理對學校創新經營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北部三縣市為例。載於澳門大學教育學院舉辦之「華人社會的教育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3-91),澳門。
林筱瑩(2005)。臺北市國民中學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義挺、劉念琪(無日期)。人力資源管理活動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聯─以組織
支持性氣候為中介效果。2010年11月12日,取自http://hr.mgt.ncu.edu.tw/conferences/15th/paper/.pdf
林曜聖、簡宏江、李永烈(譯)(2010)。Michael Fullan著。教育變革新意義(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臺北市:華騰。
邱朋賢(2010)。創新動機、創新作為與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
學教師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素真(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組織承諾
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皓政(1999,10月)。組織創新環境的概念建構與測量工具發展。論文發表於
國立政治大學舉辦之「政治大學管理學院技術創造力」研討會,臺北市。
邱皓政、陳育瑜(2001)。校園創造性組織氣氛的工具發展與數量衡鑑。應用心
理研究,15,91-122。
邱皓政、陳燕禎、林碧芳(2009)。組織創新氣氛量表的發展與信效度衡鑑。測
驗學刊,56(1),69-97。
俞靖嫺(2002)。組織創新氣候與企業運用網際網路知識管理之分析。國立中央
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姚欣宜(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支持創新經營與學校創新氣氛之研究。國
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晴暄(2006)。幼稚園教師組織氣氛、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知覺關係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洪瑞璘(譯)(2005)。Adrian Slywotzky & Richard Wise著。創新的原點(How to
Grow When Markets Don’t)。臺北市:藍鯨。
紀慧如(2002)。組織創新能力與創新績效之研究---以技職校院為例。朝陽科技
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范熾文(2004年8月)。學校組織變革的策略與做法:知識經濟觀點。論文發表於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舉辦之「現代教育論壇」學術研討會,臺中市。
范熾文(2008)。學校經營與管理:概念、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
唐錦超(譯)(2006)。Everett M. Ropgers著。創新的擴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臺北市:遠流。
徐作聖、邱奕嘉(譯)(2000)。Allan Afuah著。創新管理(Innovation Management)。
臺北市:華泰。
徐志文(2009)。教師教學效能與學校組織創新氣氛對創造力教學行為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秦夢群(2006)。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吳毅然(2010)。優質化學校之經營與管理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92,
4-7。
秦夢群、濮世緯(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
刊,2(3),123-150。
袁世珮(譯)(2009)。Clayton M. Christensen, Michael B. Horn & Curtis W. Johnson
著。來上ㄧ堂破壞課: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的教育新解(Disrupting Class: how disruptive innovation will change the way the word learns)。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郝逸華(2008)。企業實施績效管理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康寧學報,10,85-118。
高強華(主編)(1999)。學校變遷與學校革新。臺北市:師大。
高博銓(1999)。強化知識管理以提升學校效能。師友月刊,383,29-32。
張仁家、黃佳琪(2010)。從學校創新經營的視角論有效提昇學校行政服務之品
質。學校行政雙月刊,66,155-168。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臺北市:師大。
張明輝(2003)。卓越校長的關鍵力。載於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主編),九十二
年度學校行政人員專業發展:精緻學校經營研習班手冊(頁37-43),臺北市:
教師研習中心。
張明輝(2009)。學校經營與管理新興議題研究。臺北市:學富。
張淑美(1998)。績效管理。載於蔡培村(主編),學校經營與管理(423-457頁)。
高雄市:麗文。
張瑜芳(2007)。組織創新氣候、成員創新行為與組織創新績效之研究-以金融
業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張銀富(2002)。學校行政-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張慶勳(2006)。學校組織行為。臺北市:五南。
張潤書(1998)。行政學。臺北市:三民。
教育部(2002a)。國民中小學組織再造及人力規劃試辦方案。教育部2006年6月
26日,台(91)國字第91086079號函。
教育部(2002b)。創造力白皮書。2010年10月3日取自
http://creativity.phc.edu.tw//modules/wfdownloads/visit.php?cid=2&lid=35
教育部(2009)。98年度施政計畫。2010年11月9日取自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39/98核定上陳版.doc
莊家萱(2010)。高雄市國民中學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士軍(1975)。管理學。臺北市:東華。
許士軍(197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探討與實記研究,國立政
治大學學報,35,13-56。
許明德(2006)。創新及創造性破壞-經濟學大師熊彼德。科學發展,403,70-75。
郭培明(2009)。組織創新氣氛與組織學習對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元智大學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郭添財(2009)。學校績效管理一平衡計分卡的內涵、應用及限制。國教之友,
60(2),3-7。
郭誌光(2002)。個人創造力、組織創新氣候、及組織創新績效之關係─臺北市
廣告公司的實證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志宏(2010)。創新動機、創新作為對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基隆市國民小
學主任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明璋(1979)。組織效能研究途徑及其衡量。中國行政,29(8),58。
陳春蓮(200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貞岑(2006)。智慧資本與組織創新績效間關係之研究-以企業家精神導向、市
場導向為調節變數。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素寬(2008)。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移轉能力、組織執行力與組織創新績效關係
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聖謨 (2004,5月)。從更新到革新-談學校創新經營的進化論。載於國立教育
資料館主辦之「現代教育論壇-面對新世紀學校創意經營國際學術論壇」研討會論文集(頁88-96),嘉義。
彭文賢(1996)。組織結構。臺北市:三民。
彭惠苓(2003)。基於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氣氛分析學習型組織之研究-以大葉
大學為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曾榮祥(2006)。學校經營效能指標建構與應用之研究:以平衡計分卡管理策略
為依據。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木林(譯)(1981)。Alvin Toffler著。第三波(The Third Wave)。臺北市:逸
群。
黃佑安(1997)。企業創新能力對新產品研發過程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
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宗顯(2004)。平衡計分卡的基本觀念在學校創新經營上的應用。教育研究月
刊,124,52-58。
黃昆輝(1987)。教育行政組織氣氛理論之分析。教育研究集刊,29,385-420。
林淑媛(2006年7月8日)。張忠謀:不對大陸開放 致命矛盾。聯合新聞網。
2010年9月16日取自http://data.udn.com/data/Story?news_id=3468680&article_date=2006-07-08&article_num=1&order_num=0
黃建銘(1999)。組織績效指標的運用與管理意涵--英國經驗之探討。人力發展,
66,52-63。
黃恆欽(2010)。產學合作與大學創新績效之研究。大葉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
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柏勳(2007)。讓學校變的更新與更好-從組織變革談校長的創新變革作為。
學校行政雙月刊,50,240-254。
黃建翔(2006)。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
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致凱(2003)。組織創新氣候知覺、個人創新行為、自我效能知覺與問題解決
型態關係之研究-以銀行業為研究對象。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黃振球(1992)。績優學校。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振球(1996)。學校管理與績效。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浚源(2006)。高科技產業專利管理、組織創新氣候、組織執行力與組織創新
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曉翠(2010)。組織結構、組織創新氣候與創新績效-以產業環境與知識移轉
機制為調節變項。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國際企業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黃瓊香(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校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
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麗美(2004)。國中小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山琪(2007)。公私立高中職學校教職員知識管理與學校組織創新氣氛相關之
研究-以臺中市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楊文達(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
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宏達(2006)。國中校長領導型態與學校組織創新氣氛關係之研究-以臺中縣
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楊振昇(2008)。塑造力於變革的學校環境。教育研究月刊,171,5-15。
楊振富(譯)(2002)。Peter M. Senge, Nelda Cambron-McCabe, Timothy Lucas,Bryan
Smith, Janis Dutton and Art Kleiner合著。學習型學校(Schools That Learn: A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 for Educators, Parents, and Everyone Who Cares About Education)。臺北市:天下。
楊曼玉(2008)。桃園縣國民中學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教學創新關聯性之研究。
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詹美琦(2010)。知識管理能力、學校行銷策略、服務創新準備度與服務創新績
效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大專校院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廖勝能(2001)。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與知識管理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
育局。
趙淑美(2008)。屏東縣國民小學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知識分享現之研究。國立
屏東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劉上嘉(2008)。組織文化、主管領導風格與組織創新績效的關係研究。國立成
功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國立政治
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秋珍(2005)。國小校長課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潘文章(1992)。企業管理:導論、能力、革新。臺北市:三民。
蔡祈賢(2008)。創新理念及其在公務福利之應用。人事月刊,47(2),13-26。
蔡純姿(2005)。學校經營創新模式與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
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蔡培村(1987)。學校行政與教學。高雄市:復文。
蔡啟通(1997)。組織因素、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性與組織創新之關係。國立臺灣
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進雄(2007)。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管理成效、實踐困難與有效途徑之研究。
學校行政雙月刊,47,1-26。
鄭伶如(2006年10月)。資訊電子業創新資本、創新績效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
究-智慧資本觀點。論文發表於工研院、逢甲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之「2006工研院創新與科技管理」研討會,臺中市。
鄭燕祥(2006)。教育範式轉變:效能保證。臺北市:高等。
鄭彩鳳(2004)。學校績效管理與績效責任。教育研究月刊,124,5-21。
蕭富峯、李田樹(譯)(1985)。Peter F. Drucker著。創新與創業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 practice and principles)。臺北市:長河。
賴士葆(1990)。研究發展/行銷/製造三部門互動與新產品開發績效相關之研究。
臺北市:華泰。
賴碧玉(2006)。組織創新氣候、管理風格與創造力人格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
-以兩岸資訊廠商軟體開發部門為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濮世緯(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文全(2008)。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
謝文全、黃乃熒、吳清山、陳麗珠、王麗雲、王如哲…潘慧玲(2006)。教育行
政學:理論與案例。臺北市:五南。
謝玉真(2008)。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成長對教學創新影響之研究:以組織創新氣
氛為干擾變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未出版,彰化。
謝育容(譯)(2006)。大前研一著。創新者的思考。臺北市:商周。
謝傳崇(2007)。以平衡計分卡理念建構國民中小學創新經營效能指標之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簡文娟(1999)。組織創新氣候評鑑量表之建立—以高科技產業為實證研究對象。
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簡良純(2004)。組織創新氣候、薪酬制度、個人創造力與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
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簡嘉誠(2001)。領導風格型態、創造力人格特質搭配對組織承諾與創新績效影
響關係之研究。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蘇和庠(2010)。教師創新動機、創新作為與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北
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靜妤(2008)。內部行銷、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應
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二、英文部分
Amabile, T. M. (1997). Motivating creativity in organizations: On doing what you
love and loving what you do.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0 (1), 39-58.
Amabile, T. M., & Gryskiewicz, S. S. (1989). The creative environment scales: The
work environment inventory.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 231-254.
Amabile, T. M., Conti, R., Lazenby, J., & Herron, M. (1996). Assessing the work
environment for creativity.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 (5), 1154-1184.
Balabkins, N. (2003). Adaptation without attribution? The genesis of Schumpeter’s
innovator. In J. Backhaus (Ed.), Joseph Alois Schumpeter: Entrpreneurship,
Style and Vision(pp. 203-220). Boston: Kluwer Academic.
Blau, J. R., & McKinley, W. (1979). Idea, complexity, and innov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4, 200-219.
Borman, W. C., & Motowidlo, S. J. (1993). Expanding the criterion domain to include
elements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Cooper, R. G. (1985). Industrial firm’s new product strategie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3, 107-121.
Dixon, N. M. (1994). Th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ycle: How we can learn
collectively. Hampshire, England: Gower.
Ekvall, G., & Ryhammar, L. (1999). The creative climate: Its determinants and
effects at a Swedish university,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2(4), 303-310.
Ekvall. G & Isaksen, S. G. (2010). Managing for Innovation: The Two Face of
Tension in Creative Climates. Creative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2), 73-88.
Ekvall.G. & Rytammar. L. (1999). The Creative Climate: It’s Determinants and
Effects at a Swedish University. Creative Research Journal, 12(4), 303-310.
Han, J. K., Kim, N., Srivastava, R. K. (1998). Market 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s innovation a missing link. Journal of Marketing, 62, 30-45.
Hoy, W. K., & Miskel, C. G. (2008).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8th ed.). Boston: McGraw-Hill.
Hunter, S. T., Bedell, K. E., & Mumford, M. D. (2005). Dimensions of creative
climate: A general taxonomy. Korean Journal of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15, 97-116.
Hunter, S. T., Bedell, K. E., & Mumford, M. D. (2007). Climate for creativity: a
quantitative review.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9, 69-90.
Isaksen, S. G., & Ekvall, G. (2010). Managing for innovation: The two faces of
tension in creative climates.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2), 73-88.
Ismail, M. (2005). Creative climate and learning organization factors: their
contribution towards innovation.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26(8), 639-654.
Jahannessen, J. A. , & Dolva, J. O.(1994). Competence and innovation: Identifying
critical innovation factors.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 Change, 3(3), 209-222.
Johannessen, J. A., Olsen, B. and Lumpkin, G.T. (2001). Innovation as newness: what
is new, how new and new to whom? 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4(1), 20-31.
Kanter, R. M. (1985). Supporting innovation and venture development in established
corpora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 47-60.
King, N., & Anderson, N. (1995). Innovation and change in organization. New York:
Routledge.
King, N., & Anderson, N. (2002). Managing innovation and change: a critical guide
for organizations. London: Thompson.
Kochhar, R., & David, P.(1996). Instititional investors and firm innovation: A test of
competing hypothes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7, 73-81.
Marquardt, M. J. (1996). Build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 system approach to
quantum improvement and global success. London: McGraw- Hill.
Mathisen, G. E., & Einarsen, S. (2004). A review of instruments assessing creative and
innovative environments within organizations.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6, 119-140.
Montes, F. J. L., Moreno, A. R., & Fernandez, L. M. M. (2003). Assessing th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for perceptions of support for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 25(2), 167-180.
Moser, M. R. (1985). Measuring performance in R&D settings. Reserch Managenent,
28(5),31-33.
Neely, A., & Hii, J. (1998).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a Literature
Review. Retrieved November 10, 2010, from
http://ecsocman.edu.ru/data/696/521/1221/litreview_innov1.pdf
Purkey, S., & Smith, M. (1983). Effective school: A review.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83(4), 427-452.
Robbins, S. P.(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9th ed.). New Jersey: Prentic-Hall.
Schentler, P., Linder, F., & Gleich, R. (2010). Innovati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A. Gerybadze, U. Hommel, H. Reiners& D. Thomaschewski, (Eds.),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rowth (pp. 299-315). New York: Springer.
Scott, S. G., and Bruce, R. A., (1994).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ve behavior: a path
model of individual innovation in the workpla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3), 580-607.
Sloma, R. S. (1980). How to measure managerial performance, Macmillan P.C, 8(2),
66-89.
Stringer, R. (2002).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Watkins, K. E., & Marsick, V. J. (1993). Sculpt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Lessons
in the art and Ascience of systematic chang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Willing, S. (2001). Discovering creative climate and maximizing possibility for
innovation (Master’s thesis). Available from ProQuest Dissertation and these database. (UMI No. 729294771)
Wolfe, R. A. (1994).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Review, critique and suggested
research direction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31(3), 405-430.
Woodman, R. W., & Schoenfeldt, L. F. (1990). An interactionist model of creative
behavior.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24, 10-20.
Zaltman, G., Duncan, R. & Holbek, J. (1973). Innovations and organizations. New
York: Wi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