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幼芳
論文名稱: 趙孟頫楷書之教學研究─以《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為例
指導教授: 黃緯中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3
中文關鍵詞: 趙孟頫玄妙觀重修三門記楷書書法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76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第一章緒論,揭示本論文的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論文組織架構。 
    第二章趙孟頫傳略與書法分期,先敘述其傳略,再分析其書學淵源及晚年的書法。
    第三章趙孟頫書法的書學主張,由趙氏的尊古崇王、用筆結構、章草及篆隸書的傳承與創新,期望藉此了解趙氏的書學主張。
    第四章趙孟頫書法的影響,依照朝代,由元、明、清到近代敘述趙氏書法的影響。
    第五章趙孟頫楷書作品選評,是從趙孟頫書法楷書作品選評著手,穿插目前可見的名跡作特點的扼要說明,藉以了解趙孟頫書法風格。
    第六章的著力點在趙孟頫《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的點畫用筆探討、常見偏旁探討、結構特徵探討等詳作說明,俾易從趙孟頫楷書的領域中,領略其具有行意的教學研究。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與文獻探討……….………………….5 第三節 研究範圍………………………………………………8 壹、研究方法…………………………………………8 貳、研究大鋼…………………………………………9 第二章 趙孟頫傳略與書法分期………………………….11 第一節 趙孟頫傳略………………………………………….11 第二節 趙孟頫的書法分期........................16 壹、學步思陵,奠定書基……………………………18 貳、累功羲獻,轉益多師…………………………….25 參、融會北海,悉寓柳體…………………………….29 第三節 「趙體」風格的成熟……………………………..31 壹、大楷書……………………………………………33 貳、小楷書……………………………………………34 參、行書………………………………………………35 肆、章草書……………………………………………36 第三章 趙孟頫的書學主張………………………………….37 第一節 尊古崇王,再現典型…………………………………37 第二節 用筆結字,表現趙體…………….…………………42 第三節 篆隸行草,展現新貌………………………………46 第四章 趙孟頫書法的影響……………………………..53 第一節 對元代書壇的影響……………………………...….53 壹、前期復古書風的中堅書家…………………..…..53 貳、奎章閣的代表書家………………………………58 参、後輩書家…………………………………………61 第二節 對明代書壇的影響…………………………………79 第三節 對清代書壇的影響…………………………………95 第四節 對近代書壇的影響………………………………103 第五章 趙孟頫楷書選評………………………………………117 第一節 趙孟頫大楷書名作選評………….………………117 壹、《玄妙觀重修三門記》………….………………..…117 貳、《湖州妙嚴寺記》…………………………………118 参、《膽巴碑》………………………………………125 肆、《仇鍔墓碑銘》………………………………….128 第二節  趙孟頫小楷書名作選評………………………136 壹、《跋王羲之大道帖》…………………………….136 貳、《禊帖源流考》…………………………………..139 參、《常清靜經》…………………………………….142 肆、《高上大洞玉經》………………………………145 伍、《蘭亭十三跋》…………………………………147 陸、《道德經》……………………………………….151 柒、《洛神賦》………………………………………..155 捌、《真草千字文》………………………..……………158 第六章 《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的教學研究………………161 第一節 一節書法課的教案設計……………………………164 第二節 《玄妙觀重修三門記》基本筆畫之指導…………..…166 壹、點法………………………………………………167 貳、橫法………………….……………………………168 参、豎法………………….……………………………170 肆、撇法……………….…………………………………172 伍、捺法…………….……………………………………173 陸、鈎法…………..…………………………………….174 柒、折筆…………………………..………………….179 捌、提筆………………………..…………………….181 第三節 《玄妙觀重修三門記》常見偏旁之指導…………….181 壹、左偏旁之指導………………………………………182 貳、右偏旁的之指導……………………………………191 参、字頭之指導…………………………………………195 肆、字底之指導…………………………………………198 第四節 《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結構特徵之指導……………..200 壹、獨體字結構類型之指導……………………………..200 貳、合體字結構類型之指導…………………………….204 第五節 小結………………………………………………… 213 第七章 結語…………………….………………………………219 參考書目…………………………………………………………….225

    一、史料

    王羲之:《書論》收於﹝宋﹞朱長文:《墨池編》(上)(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8年)。

    王世貞:《弇州山人稿‧杜本書清真觀碑》收於(四庫叢刊初編集部)。
    王世貞:《藝苑卮言》,見程千凡:《藝苑卮言校注》,(山東:齊魯書社出版,1992年)。
    方孝儒:《遜志齋集》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235冊,(台北:商務出版社1986年)。
    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台北:正中書局,1958年)。
    包世臣:《藝舟雙楫》收於《清人書學論著》(台北:世界書局,1984年)。
    朱德潤:《存復齋文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22冊,北京圖書館藏明成化11年項璁刻本,(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安岐:《墨緣彙觀》收於徐娟《中國歷代書畫藝術論著叢編》(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1997年)。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二十七,(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宋濂:《宋學士全集》卷十二收於《叢書集成新編》第六十七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年)。
    吳榮光:《辛丑銷夏記》卷三,(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
    李紹文:《皇明世說新語》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244冊,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 年)。
    沈津:《吏隱錄》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128冊,浙江圖書館藏明隆慶元年含山縣儒學刻本,(台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李日華:《六延齋三筆》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67冊,(台北:商務出版社1986年)。
    李日華:《恬致堂集》(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1年)。
    宋濂:《元史》,(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
    宋濂:《元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昭明太子蕭統:《昭明文選》,(台北:文化圖書公司,1977年)。
    夏孫桐、金兆蕃:《清史稿》,(台北:博愛出版社,1983年)。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見(台北:華正書局,1991年)。
    倪瓚:《清閟閣全集》卷八《題大痴畫》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50冊,集部150冊,(台北:商務出版社1986年)。
    張丑:《清河書畫舫》見《中國畫論類編》,(台北:華正圖書出版,1975年)。
    張維屏:《松軒隨筆》見四庫未收書輯刊編纂委員會:拾輯、三冊,(北京:北京出版社)。
    張懷瓘 :《玉堂禁經.結裏法》收於﹝宋﹞朱長文:《墨池編》(上)(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8年)。

    陳讓:《杭州府志》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地理類63卷,南京圖書館藏明成化刻本,(台灣:莊嚴文化事務有限公司1996年)。
    陸深:《儼山集》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268冊,(台北:商務出版社1986年)。
    陶宗儀:《書史會要》(上海:上海書店出版,1984年),又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圖書》814冊,(台北:商務出版社,1986年) 頁814。
    斐景福:《壯陶閣書畫錄》,(台北:中華書局,1971年)。
    解縉:《讀書評》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9冊,(台北:商務出版社1986年)。
    趙孟頫:《松雪齋集》收於《欽定四庫薈要.集部》。
    趙孟頫:《松雪齋集》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196冊,(台北:商務出版社1986年)。
    趙孟頫:《與王芝書》,收於遼寧省博物館藏:《宋元名人詩箋冊》第一期,(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
    趙構:《翰墨志》收於《宋元書學論著》(台北:世界書局,1992年),頁5。
    楊家駱:《新校本明史并附編六種》,(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
    歐陽脩、宋祈:《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
    歐陽玄:《圭齋集》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210冊,(台北:商務出版社1986年)。
    錢泳:《書學》見崔爾平:《歷代書法論文選》,(台北:華正書局,1997年)。
    蘇軾:《東坡題跋》卷四<評草書>後,收於《宋人題跋》上(台北:世界書局,1984年)。

    二、著作

    蔡崇名:《書法及其教學之研究》,(台北:華正書局,1993年)。
    王連起主編:《元代書法》,(香港:商務印書館,2001年)。
    王連起:〈趙孟頫及其書法藝術簡論〉見《中日書法史論文研討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94年)。
    王鏞主編:《中國書法簡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王耀庭:〈唐陸柬之書文賦卷與蘭亭書風〉,摘自《故宮文物月刊》第七卷第八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9年)。
    任道斌:《趙孟頫繫年》,(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杜忠誥:《書道技法1、2、3》,(台北:雄獅圖書,1986年)。
    李甫、郭農聲:《書法教學》,(台北:紅葉文化,1995年)。
    李則芬:《元史新講》第五冊,(台北:黎明出版,1989年)。
    林泗水:《中國十五大書家》,(台北:中華書局,1972年)。
    金學智:《書法美學談》,(台北:華正書局,1990年)。
    周倜:《中國墨跡經典大全》,(北京:京華出版社,1998年)。
    馬宗霍:《書林藻鑑》,(台北:商務書局,1982年)。
    青木正兒等:《書道全集》第十二卷 ,(台北:大陸書店,1998年)。
    莊嚴等著:《故宮‧書法‧莊嚴》,(台北:雄獅美術出版社,1997年)。
    崔爾平:《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上海:上海出版社,1993年)。
    陳靜琪:《元趙孟頫行草書之美學研究》,(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3年)
    陳振濂:〈宋代帝王的書法〉,《書譜》第十卷第五期,1984年)。
    陳振濂:《書法學》,(台北:建宏出版社,1994年)。
    華正人:《歷代書法論文選》,(台北:華正書局,1988年)。
    張光賓:《元朝書畫史研究論集》,(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9年)。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見《中國畫論類編》,(台北:華正圖書出版,1975年)。
    教育部印製:《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語文領域》,(教育部印製,2001年)。
    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書法》,(台北:國立編譯館主編,1997年)。
    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
    黃惇:《從杭州到大都》,(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
    黃思源 王朝貴主編:《中國書法通鑑》,(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印行,1991)。
    傅申:《書史與書蹟(一)》,(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1996年)。
    傅申:《書史與書蹟(二)》,(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2004年)。
    馮亦吾:《書法探求》,(北京出版社,1983年)。
    趙汸著:《東山存稿二》卷六,收於王雲五主持《四庫全書珍本二集》,(台北:商務出版社出版,1978年)。
    趙構:《翰墨志》收於《歷代書法論文選》,(台北:華正書局,1997年)。
    鄭瑤錫:《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台北:中華印刷廠,1986年)。
    鄭曉華:《書法藝術欣賞》,(台北:五南書局,2002年)。
    蔣文光:《中國書法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劉恒:《中國書法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
    劉濤:《書法談叢》,(台北:蕙風堂出版社,2001年)。
    劉正成:《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北京:大地出版社,1989年)。
    劉正成:《中國書法全集》,(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2年)。
    蔡明讚:《中國書法史新編》,(台北:蕙風堂出版社,2000年)。
    歐陽中石:《書法天地》,(台北:台北商務印書館,2001年)。
    譚錦家:《唐寅書藝研究》,(台北:漢光文化,1999年)。
    潘遠告:《元代畫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

    三、論文

    王壯為:〈章草〉收於《中央月刊》卷6第一期,1973年,頁184~188。
    王連起:〈趙孟頫書法藝術簡論〉收於《趙孟頫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95年),頁777~806。
    方聞:《趙孟頫書畫本同》收於《趙孟頫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5年)。
    石守謙:《元代繪畫理論之研究》,台大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7年。
    朱惠良:〈藝術教育與社區發展〉收於《美育》114卷,(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出版社,1990年)。
    李鑄晉:〈趙孟頫的師承〉收於《故宮季刊》第16卷第三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年) ,頁7~12。
    余輝:〈趙孟頫的仕元心態及個性心理〉收於《趙孟頫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95年),頁446~464。
    金鑑才:〈松雪道人趙孟頫〉收於《書譜》第三期,(香港:書譜出版社,1985年),頁8~20。
    金鑒才:〈趙孟頫書法論〉收於《趙孟頫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5年),頁603~633。
    金炳基:《趙孟頫詩與書法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林婉芬:《楷書之藝術研究》,師大美術教學碩士論文, 2003年。
    洗玉清:<元趙孟頫之書畫>收於《趙孟頫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5年),頁69。
    徐建榮:〈「近世」與「古意」〉收於《趙孟頫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95年),頁677~700。
    陳傳席:〈趙孟頫「古意論」研究〉收於《趙孟頫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5年),頁701~719。
    陳高華:〈趙孟頫的仕途生涯〉收於《趙孟頫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5年),頁425~445。
    曾憶慈:《蘇東坡書法及其教學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張淑喜:《趙孟頫書法藝術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國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張光賓:〈李倜與陸柬之書文賦卷〉收於《故宮文物》月刊第三卷第六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5年)。
    張光福:〈趙孟頫「古意」論之意義〉收於《趙孟頫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95年),頁153~156。
    解小青:〈趙孟頫的書學思想〉收於《書法研究》第6卷,(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
    黃志煌:《高級中學行書教學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鄭怡雯:《趙孟頫楷行書及其教學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論文,2007年。
    鄭瑤錫:〈談元代書法的復古〉,《故宮文物》月刊第7卷第三期,頁112~121。
    劉龍庭:〈趙孟頫及其藝術〉收於《趙孟頫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5年)。頁157~221。
    駱恆光:〈趙字賞析〉收於《書譜》第三期,(香港:書譜出版社,1985年),頁20~30。
    戴麗珠:《趙孟頫文學與藝術之研究》,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6年。
    蕭毓謙:《書法鑑定方法研究-以趙孟頫作品為例》,台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四、圖錄、碑帖

    王連起:《元代書法》,(香港:商務印書館,2001年)。
    王連起:《明代書法》,(香港:商務印書館,2001年)。
    王連起:《清代書法》,(香港:商務印書館,2001年)。
    台灣商務印書館編輯:趙孟頫《道德經》,(香港:商務印書館,2002年)。
    台灣商務印書館編輯:趙孟頫《千字文》,(香港:商務印書館,2002年)。
    台灣商務印書館編輯:趙孟頫《洛神賦》,(香港:商務印書館,2002年)。
    李鑫華:《趙體楷書解析》,(北京:中國書店出版,2006年)。
    倪文東、郭方宏:《膽巴碑與行楷技法》,(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6年)。
    陳忠建:《趙孟頫三門記》,(台北:糜研筆墨有限公司,1990年)。
    陳文明、張嘯東:《趙孟頫膽巴碑及其筆法》,(浙江:西冷印社出版,1998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歷代法書全集》,(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8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海外遺珍》,(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年)。
    虛白齋藏中國書畫:《書法》。(香港:香港藝術館,2003年)。
    楊璐:《趙體楷書間架結構》,(北京:中國書店出版,1994年)。
    楊美莉、趙鐵銘:《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法書篇,(台北: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編輯委員會,1985年)。
    鄭聰明:《趙孟頫書法字典》,(台北:蕙風堂出版部,2006年)。
    慶旭:趙孟頫《膽巴碑》,(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05年)。
    劉正成:《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北京:大地出版社,1989年)。
    劉正成:《中國書法全集》43、44卷趙孟頫一、二,(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2年)。
    羅永嵩、李興輝:《民國時期書法》,(四川:四川美術出版,1988年)。
    羅平國:《趙孟頫高上大洞玉經》,(台北:糜研筆墨有限公司,2005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