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寶勛
Bao-Shiun Wang
論文名稱: 多元智能融入國小戶外教學課程的設計與實踐
指導教授: 許瑛玿
Hsu, Ying-Sha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球科學系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4
中文關鍵詞: 多元智能多元智能表現戶外教學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38下載:3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研發一套將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以下簡稱MI)理論融入之戶外教學的統整課程,並經由研究者實施實驗教學,了解MI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學習自然科概念的影響及其MI表現情形。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國小三班六年級學生共84人,分三梯次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的戶外教學。研究設計採實驗研究法之單一組前、後測設計(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同時輔以學習手冊、自評表、問卷、觀察紀錄及半結構式的晤談方式(semi-structural interview),以了解學生在MI融入的戶外教學課程中的表現及對課程的觀感。研究工具包括「戶外教學認知能力測驗」(KR20= 0.73)、「學童多元智能問卷(學生版及家長版)」(Cronbach’s α=0.94)、「阿里山大地星空之旅學習手冊」、「教學活動自評表」、「問卷」、「晤談」、「觀察紀錄」等。教學前先實施「學童多元智能問卷(學生版及家長版)」平均計分,以了解學生個人多元智能剖面分布狀況及其強勢智能所在,再依據學生個人強勢智能及人際關係作異質性分組後,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的戶外教學。本研究戶外實驗教學課程為三天兩夜(含車程)之宿營式「野外探索式教學」,教學地點為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附近之森林步道及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鞍部附近步道。最後以敘述性統計、t考驗(paired samples test)、相關分析(pearson-r )等統計方法分析量的資料,質的資料則經過編碼後以內容分析配合敘述性統計呈現,主要研究結果顯示:
    一、 學生經過此次MI融入的戶外教學後,其相關的自然科概念有顯著進步(t=11.62, P<0.01,ES=1.27)。顯示本研究所研發的多元智能理論融入的戶外教學課程,可以增進學生自然科概念的理解。
    二、 學生經此次MI融入式的戶外教學後,在「阿里山大地星空之旅」課程內容所對應的概念分項中「地圖」、「天氣」、「星星」及「生態」等四項概念的進步情形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而「地層」概念則未達顯著差異。整體而言,此次戶外教學課程設計對學生在大部份的概念學習提供相當程度的幫助。
    三、 學生經此次MI融入式的戶外教學後,學生在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等四項認知層次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故此次戶外教學課程設計能提升學生在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等四項認知層次的成長。
    四、 從「學童多元智能問卷之多元智能分布情形vs.學習手册之學生多元智能表現得分」相關分析發現:此次戶外教學中,學生原來具有的多元智能強弱分布與學習手冊中多元智能表現相一致者有數學邏輯、空間、語文及內省四項智能。
    五、 從「學童多元智能問卷之多元智能分布情形vs.自評表之多元智能表現自評得分」相關分析發現:在教學後,學生原來具有的智能向度強弱分布與自評的表現相符程度高。
    六、 從「學習手册之學生多元智能表現得分vs.自評表之多元智能表現」相關分析發現:學生在學習手冊呈現的強弱勢智能表現與其自評的強弱勢智能表現呈正相關。
    七、 經過此次MI融入的戶外教學後,研究者提出對同類課程實施的建議為:在課程設計方面,學習內容應視學生學習狀況做適當安排,考量學生體力與行程,依學習目標慎選教學地點,車程不宜過久;在教學方式方面,採用多元評量,鼓勵帶動學生學習興趣,注意教學流程順暢與彈性,妥適處理學生常規及安全問題。

    關鍵詞:多元智能、多元智能表現、戶外教學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待答問題5 第四節 研究之重要性6 第五節 名詞釋義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2 第一節 多元智能論12 第二節 多元智能與教學14 第三節 戶外教學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33 第一節 研究對象33 第二節 研究工具37 第三節 研究設計57 第四節 研究流程58 第五節 資料分析60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65 第一節 戶外教學前後學生認知能力的變化65 第二節 學生運用多元智能到戶外教學課程的情形67 第三節 回饋意見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8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118 第二節 檢討與建議123 第三節 未來的研究方向126 參考文獻127 表 次 表2-1 學者對戶外教學的定義21 表2-2 戶外教學方式27 表3-1 樣本數詳情統計36 表3-2 學童多元智能問卷學生版內容分析39 表3-3 與戶外教學相關之現有課程單元分析41 表3-4 「阿里山大地星空之旅學習手冊」的設計流程42 表3-5 戶外教學活動概念、教科書內容配合情形及MI向度之對應43 表3-6 「星夜呢喃-天文觀測(看星星)」活動內容46 表3-7 「黑森林探秘」活動內容48 表3-8 「漫遊塔塔加」活動內容50 表3-9 戶外教學認知能力測驗的設計流程52 表3-10 戶外教學認知能力測驗雙向細目表53 表3-11 晤談工具說明55 表3-12晤談對象資料56 表3-13 資料分析架構61 表4-1 概念測驗總分在戶外教學前後的成對樣本t檢定66 表4-2 概念測驗中不同單元內容在戶外教學前後的t檢定66 表4-3 概念測驗中不同認知層次表現在戶外教學前後的t檢定67 表4-4 學童多元智能問卷之各學生多元智能分布情形69 表4-5 學童多元智能問卷之男生與女生平均多元智能得分成對樣本t檢定74 表4-6 學童多元智能問卷之平均多元智能傾向75 表4-7各項智能表現之評分者信度77 表4-8 學習手冊之各學生多元智能表現情形78 表4-9 學習手册之男生與女生平均多元智能表現得分成對樣本t檢定82 表4-10 學習手冊之平均多元智能表現情形83 表4-11 三項活動在學習手冊得分與智能關係85 表4-12 自評表之各學生多元智能表現情形86 表4-13 自評表之男生與女生平均多元智能表現得分成對樣本t檢定90 表4-14 自評表之平均多元智能表現情形91 表4-15 學童多元智能問卷之多元智能分布情形vs.學習手册之學生多元智能表現得分相關92 表4-16 學童多元智能問卷之多元智能分布情形vs.自評表之多元智能表現自評得分相關93 表4-17學習手册之學生多元智能表現得分vs.自評表之多元智能表現94 表4-18問卷調查各題作答頻率統計表95 表4-19 學生在晤談題目1的資料分析103 表4-20 學生在晤談題目2的資料分析104 表4-21 學生在晤談題目3的資料分析(優點部分105 表4-22 學生在晤談題目3的資料分析(缺點部分106 表4-23 學生在晤談題目4的資料分析108 表4-24 學生在晤談題目5的資料分析109 表4-25 學生在晤談題目6的資料分析111 表4-26 多元活動方式分類113 表5-1 學生多元智能表現的整體變化119 圖 次 圖1-1 多元智能剖面(雷達圖)範例10 圖3-1 「星夜呢喃-天文觀測(看星星)」的教學重點47 圖3-2 「黑森林探秘」的教學重點49 圖3-3 「漫遊塔塔加」的教學重點51 圖3-4 研究流程58 圖4-1 學童多元智能問卷之男生平均多元智能剖面73 圖4-2 學童多元智能問卷之女生平均多元智能剖面73 圖4-3 學童多元智能問卷之全體平均多元智能剖面73 圖4-4 學童多元智能問卷之平均多元智能剖面比較73 圖4-5 學習手冊之男生平均多元智能表現剖面81 圖4-6 學習手冊之女生平均多元智能表現剖面81 圖4-7 學習手冊之全體平均多元智能表現剖面81 圖4-8 學習手冊之平均多元智能表現剖面比較81 圖4-9 自評表之男生平均多元智能表現剖面89 圖4-10 自評表之女生平均多元智能表現剖面89 圖4-11 自評表之全體平均多元智能表現剖面89 圖4-12 自評表之平均多元智能表現剖面比較89 附 錄 附錄一 學童多元智能問卷學生版131 附錄二 學童多元智能問卷家長版141 附錄三 學童多元智能問卷同儕互評版151 附錄四 學童多元智能問卷級任教師版155 附錄五 阿里山大地星空之旅學習手冊(節錄)159 附錄六 戶外教學認知能力測驗177 附錄七 教學活動自評表188 附錄八 問卷192 附錄九 晤談工具195 附錄十 觀察紀錄197 附錄十一 學習手冊評分標準表208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為國(2000):國民小學應用多元智慧理論的歷程分析與評估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靜如(1991):高屏地區國小戶外教學現況困難之調查分析。初等教育研究, 3, 363-396。
    王鑫和朱慶昇(1995):戶外教育的範疇。教師天地,75,2-11。
    田耐青(1999):由多元智慧理論的觀點談教學評量:一些台灣的實例。教師天地,99,32-38。
    田耐青(2000):多元智慧理論:學習可以是快樂的、成功的。臺北:世紀領袖。
    李心瑩譯(2000): Howard Gardner著。再建多元智慧-21世紀的發展前景與實際運用。臺北:遠流。
    李玉鳳(2001):運用多元智慧理論改善學生學習態度之行動研究。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家若(1998):地球科學校外鄉土教學。科學教育月刊, 208, 24-25。
    李崑山(1993):戶外教學活動單設計思考模式。環境教育季刊,18,61-68。
    李崑山(2000):戶外環境教學理念突破與實踐。台灣教育,589,40-45。
    李慧娥(2001,12月):多元智慧與特殊教育。周祝瑛(主持人),九年一貫課程與多元智慧結合專案-當多元智慧遇上九年一貫課程。九年一貫課程與多元智慧結合實務分享,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
    林玉鳳(2000):原住民地區教師國語教學建構歷程之行動研究-以多元智慧出發。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靜吉(2000):舊指標新成就-多元智慧學校的成功因素。載於梁雲霞譯:多元智慧和學生成就-六所中小學的成功實例,(pp.7-11)。臺北:遠流。
    吳慧珍(2000):探討學生透過網際網路進行合作學習對其科學過程技能的影響。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美虹(1994):科學課程革新—評介Project 2061, SS & C和STS理念。科學教育月刊, 174, 2-12。
    林倩玉(2001):運用多元智慧提昇學生的同儕互動-以自然科教學為例。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林智慧(2001):台中地區現職國小教師在校園中實施自然科戶外教學之現況調查研究。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詩怡(2002):探討多元化教學與評量中的學生多元智慧表現—以高中地球科學科為例。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儒、呂建政譯(1999):戶外教學。臺北:五南。
    周儒、黃淑芬譯(1994):戶外教育的精義。環境教育,20,52-63。
    馬季鈿(2000):多元智慧教學對國小自然科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的影響。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耿志華(1995):台北縣國民小學實施戶外教學初探。國民教育, 35(9.10), 32-36。
    國立編譯館(2001a):國民小學自然教學指引。臺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2001b):國民小學社會教學指引。臺北:國立編譯館。
    莊安祺(譯)(1998):Howard Gardner著。7種IQ。臺北:時報文化。
    莊淇銘(2002年11月13日):十二種智慧。國語日報,第4版。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陳佩正(譯)(2001):Thomas R. Hoerr著。多元智慧融入教學與領導。臺北:遠流。
    陳佩正(1999):興福國中:我和興福國中的戀情。教育研究,69,78。
    郭俊賢、陳淑惠(譯)(1999):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mDickinson著。多元智慧的教與學。臺北:遠流。
    郭俊賢、陳淑惠(譯)(2000):David Lazear著。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臺北:遠流。
    梁雲霞(譯)(2000):Linda Campbell & Bruce Campbell著。多元智慧和學生成就-六所中小學的成功實例。臺北:遠流。
    張稚美(2000):學校實踐多元智慧論的方針和挑戰。教師天地,106,14-21。
    張滄敏(2001):多元智慧之主題探索教學行動研究。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光雄、簡茂發(主編)(2000):教育研究法(增訂版七刷)。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昆輝(無日期):克伯屈。民92年6月29日,取自:國立教育資料館網頁:http://www.nioerar.edu.tw/basis1/693/a49.htm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台北:明文。
    雷敏君(2001):多元智慧教學對學生自然科學習自我效能之影響。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宛芸(2002):地球科學戶外教學模組之研究。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博真(2000):多元智慧統整課程與教學。高雄市:高雄復文。
    魏明通(1997):科學教育。台北市:五南。

    二、 英文部分
    Borg, W. R., & Gall, M. D. (1989). Educational research (5th ed). White Plains, NY: Longman.
    Ford, P. M. (1981).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outdoor /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Campbell, L., Campbell, B., & Dickinson, D. (1999,1996). Teaching & learning through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 Allyn & Bacon.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 Basic Books.
    Gardner, H. (1999). Intelligence reframed : 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 Basic Books.
    Hammerman, D. R., Hammerman, W. N. & Hammerman, E. L. (1985). Teaching in the outdoors. Danville, Illinois: The Interstate.
    John, F. (1984). Field Instruction in School Settings. ERIC/SMEAC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Diges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259 935)
    Lazear,D. (1993). Seven pathways of learning :Teaching students and parents about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ucson, AZ:Zephyr.
    Orion, N. (1993). A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field trip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cience curriculum.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93(6), 325-331.
    Shearer, C. B. (1999). MIDAS for KIDS “All About Me” . Columbus, OH:Greyden .
    Stevens, J. (1996)(3rd Ed.). 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for the social science.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