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巍仁 |
---|---|
論文名稱: |
臺灣當代文學跨文類寫作現象研究 |
指導教授: | 楊昌年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4 |
中文關鍵詞: | 臺灣當代文學 、跨文類 、文類 、文體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4 下載:6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詩、散文、小說、戲劇,是台灣當代文學慣用的文類四分法。「文類」不但代表一套文學分類系統,也可用以指稱系統下的類別。其主要功能,原是為了歸納、整理文學作品。但在統合了大量優秀作品後,文類的地位竟從工具躍升為準則,文類成規也成了評判作品價值的依據,眾人日用而不察,甚至逐漸內化為類似先驗真理的潛在文化結構。但事實上,難以辨認也無法用傳統文類規範的文學作品層出不窮,所謂跨文類現象,或跨文類作品,指的就是這些情況。因此,本論文所欲呈現的重點,在於跨文類這個概念所代表的深層意義,即所謂「跨文類寫作理論」的建立,可得而言者有二。一是探究「跨文類現象」的成因及運作方式,以豐富「跨文類」這個學術名詞的內涵。此外,則是藉此檢討誕生近一世紀的四分法系統之適用性,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
「總論」部分,目的在建立跨文類的解釋模型。先藉由上溯四分法的誕生背景,闡述當今文類系統其實並不具備真正的科學標準,而是一種「假理論性文類」,展現出來的只是一股「非分不可」的「信念」。它的分類是不可靠的,但卻仍具有極強的區分效用,由此證明文類絕非顛撲不破的先驗存在。既然文類並非嚴格的邏輯標準,其所衍生出的跨文類一詞,就更難以界定。因此,本文採用俄國形式主義中的「主導要素」理念,來建構文類與跨文類兩者的關係。所謂跨文類,其實就是文類間主導要素的混合現象。「主導要素」之說,有助於我們消除文類界線,對跨文類作品有更深刻的體會,更進一步提出「去文類」的可能。
「外鑠論」部分,是以文學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探討文類形式如何受時代環境影響。本章採用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文學場」及「象徵權力」理論,以說明文學如何因「外在壓力」,而不得不跟著改變形貌。八○年代以降跨文類作品的興盛,與當代文學傳媒的演變有極大關係。《人間副刊》與《聯合副刊》所提倡「極短篇」、「最短篇」等輕薄短小的形式,使得文類不明;兩大報對文學獎徵文字數限制的下修,更造成形式的趨短趨同,文類界限更加混淆。此外,八○年代後逐漸成熟的文學消費市場,以輕薄短小為出版原則;九○年代興起的數位(尤其是網路)環境,更使文學作品形質俱變。這股外在力量破壞了傳統文類架構,也逼使文學展現出更高的彈性。這些形式上越來越零碎、片段的短篇,使大規模的敘事結構不可復見;描述細瑣的個人經歷與體會的「小敘述」傾向似已無可避免。一切逐漸朝向「去文類」的方向趨近。
其後的「內發論」,則是回過頭來觀察文學系統自身的改變動力,尤其是作者的創作心理。本章以布魯姆(Harold Bloom)影響焦慮學說為基礎,構設了一套文類焦慮的「發生/紓解」理論。文類成規的限制是無論古今作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作者「求變」的根本原因。跨文類其實就是追求創作自由的表現。「文類轉換」是紓解文類焦慮的第一種方式,跨文類現象是作者換類寫作可能出現的副產品。作者在出入文類時,順理成章地挾帶了其他文類要素,便成為跨文類新變之先聲。「破體與出位」是紓解文類焦慮的積極做法。所有改變文類現有體制的嘗試,皆稱為破體;而運用其他文類要素來打破自體之成規,就是「出位」。在創作者的心理順序上,是先思破體,再選擇出位手段,但落實為創作,則為同一件事。
最後在「文類歸元」部分,提出以「元類」與「元類散文」棄絕一切文類成規,寫出完全無法歸類的作品,徹底使文類焦慮不復存在。一篇兼容了多樣文類要素,但卻無一要素能取得主導地位的作品,就是本文所謂「元類」概念的具體化。「元類散文」則是逆向操作,直接沖淡、稀釋自身的主導要素,讓作品「失去特徵」,退回自由舒緩的散文領域當中。「散文元類」不但具有瓦解文類舊系統的潛力,也隱含著孵育出另一批新文類的能量。
由「跨文類」到「去文類」,證明了作者對純粹書寫形式的鄉愁,若再結合後現代思想,其文學史意義便更能突顯。在作者的努力下,其作品的精彩表現,絲毫不遜於過去。也因此讓我們對未來抱持著無比的期待。
一、古典文獻
王國維著,徐調孚校注 《人間詞話》,台北:漢京,1980
包世臣著,祝嘉疏證 《藝舟雙楫疏證》,台北:華正,1970
何文煥輯 《歷代詩話》,北京:中華,1981
吳訥、徐師曾 《文章辨體序說、文體明辨序說》,北京:人民文學,1982
李東陽著,周寅賓點校 《李東陽集》,長沙:岳麓書社,1984
沈德潛 《說詩晬語》,台北:中華,1965四部備要版
姚鼐編,王文濡校注 《古文辭類纂評註》,台北:中華,1967
胡應麟 《詩藪》,台北:廣文,1973
郭紹虞輯 《宋詩話輯佚》,台北:華正,1981
焦循 《雕菰集》,台北:鼎文,1966
程毅中主編 《宋人詩話外編》,北京:國際文化,1996
劉勰著,王更生註譯 《文心雕龍讀本》,台北:文史哲,1991
歐陽詢等著 《藝文類聚》,台北:文光,1974
蕭子顯 《南齊書》,台北:藝文,1950
蕭統編,李善注 《文選》,台北:華正,1991
顧炎武 《日知錄》,台北:臺灣商務,1991
二、當代中文論著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編 《文心雕龍綜論》,台北:學生,1988
木鐸編輯室編 《文學研究叢編˙第一輯》,台北:木鐸,1981
王志健 《文學論》,台北:正中,1987
王岳川 《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台北:淑馨,1993
王鼎鈞 《文學種籽》,台北:爾雅,2003
古添洪 《記號詩學》,台北:東大,1984
朱自清 《朱自清古典文學專集》,台北:宏業,1983
朱剛 《20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台北:揚智,2002
朱國華 《文學與權力——文學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6
朱廣賢 《中國文章分類學研究》,北京:民族,2000
李瑞騰編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評論卷貳》,台北,九歌,1989
周芬伶 《芳香的密教:性別、愛欲、自傳書寫論述》,台北:麥田,2006
周振甫 《文章例話卷二:寫作編二》,台北:五南,1994
周慶華 《後台灣文學》,台北:秀威,2004
周慶華 《臺灣文學與「臺灣文學」》,台北:生智,1997
孟樊、林燿德主編 《世紀末偏航》,台北:時報,1990
孟樊 《台灣出版文化讀本》,台北:揚智,2002二版
林淇瀁(向陽) 《書寫與拼圖——台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台北:麥田,2001
林燿德主編 《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卷》,台北:正中,1993
邵玉銘、張寶琴、瘂弦主編 《四十年來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1995
邱天助 《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桂冠,2002二版
俞元桂等編 《中國現代散文理論》,桂林:廣西人民,1984
南帆 《文學的維度》,上海:上海三聯,1998
姚一葦 《詩學箋註》,台北:台灣中華,1993十版
洪炎秋 《文學概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1988四版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04
胡適 《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台北:遠流,1986
胡適 《四十自述》,台北:遠流,1986
胡適編 《中國新文學大系˙建設理論集》,台北,業強,1990影印復刻板
范金蘭 《「白蛇傳」故事型變研究》,台北:萬卷樓,2003
孫紹振 《審美形象的創造》,福州:海峽文藝,2000
孫惠柱 《戲劇的結構——敘事性結構與劇場性結構》,台北:書林,1984
徐復觀 《中國文學論集》,台北:學生 2001五版
徐鵬緒、李廣 《《中國新文學大系》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7
馬森 《現代戲劇》,台北:時報,1991
馬森 《西潮下的中國現代戲劇》,台北:書林,1994
涂公遂 《文學概論》,台北:五洲,1991
國立臺灣大學 《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建會,2000
張春榮 《極短篇的理論與創作》,台北:爾雅,1999
張健 《文學概論》,台北:五南,1983
張堂錡 《跨越邊界——現代中文文學研究論叢》,台北:文史哲,2002
張漢良、蕭蕭編選 《現代詩導讀——理論、史料、批評篇》,台北:故鄉,1982張漢良 《文學的迷思》,台北:正中,1992
張漢良 《比較文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東大,2004二版
張雙英 《文學概論》,台北:文史哲,2002
曹順慶等著 《比較文學論》,台北:揚智,2003
陳平原 《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台北:淑馨,1998
陳平原 《中國散文小說史》,台北:二魚,2005
陳寅恪 《元白詩箋證稿》,上海:上海古籍,1978
陳穎青 《老貓學出版——編輯的技藝&二十年出版經驗完全彙整》,台北:時
報,2007
陳巍仁 《台灣現代散文詩新論》,台北:萬卷樓,2001
陶東風 《文體演變及其文化意味》,昆明:雲南人民,1994
陶慶梅、侯淑儀 《剎那中——賴聲川的劇場藝術》,台北:時報,2003
焦桐(葉振富) 《台灣文學的街頭運動》,台北:時報,1998
童慶炳 《文體與文體的創造》,昆明:雲南人民,1994
須文蔚 《台灣數位文學論》,台北:二魚,2003
黃錦樹 《謊言或真理的技藝:當代中文小說論集》,台北:麥田,2003
楊大春 《傅柯》,台北:生智,1997
楊宗翰 《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台北:文津,2002
楊昌年 《現代小說》,台北:東大,1997
楊昌年 《現代散文新風貌》,台北:東大,1998修訂初版
楊牧 《失去的樂土》,台北:洪範,2002
楊牧 《人文蹤跡》,台北:洪範,2005
楊素芬 《台灣報導文學概論》,台北:稻田,2001
楊照 《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台北:聯合文學,1995
楊照 《文學的原像》,台北:聯合文學,1995
葉維廉 《比較詩學》,台北:東大,1983
趙知悌編選 《文學,休走:現代文學的考察》,台北:遠行,1976
趙滋蕃 《文學原理》,台北:東大,1988
蔣原倫、潘凱雄 《歷史描述與邏輯演繹——文學批評文體論》,昆明:雲南人民,1994
蔡倩茹 《王鼎鈞論》,台北:爾雅,2002
鄭明娳主編 《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台北:時報,1994
鄭明娳 《現代散文》,台北:三民,1999
鄭明娳 《現代散文構成論》,台北:大安,2000三版
鄭明娳 《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2001二版
錢鍾書 《管錐篇》,香港:中華,1990
謝天振 《比較文學與翻譯研究》,台北:業強,1994
簡政珍 《台灣現代詩美學》,台北:揚智,2004
顏元叔 《文學經驗》,台北:志文,1977
羅青 《從徐志摩到余光中》,台北:爾雅,1978
嚴崑陽 《六朝文學觀念論叢》,台北:正中,1993
龔鵬程 《文學批評的視野》,台北:大安,1990
龔鵬程 《文學散步》,台北:學生,2003增訂本
瘂弦、陳義芝主編 《世界中文報紙副刊學綜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
瘂弦等著 《極短篇美學》,台北:爾雅,1992
三、外國論著
丹尼斯˙朗著,高湘澤、高全余譯 《權力——它的形式、基礎和作用》,台北:桂冠,1994
什克洛夫斯基等著,方珊等譯 《俄國形式主義文論選》,北京:三聯,1989
厄爾˙邊納著,王宇根、宋偉杰譯 《比較詩學:文學理論的跨文化研究札記》,北京:中央編譯,1998
尤薩著,趙德明譯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台北:聯經,2004
巴赫金著,白春仁、顧亞鈴譯 《陀斯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北京:三聯,1988
包亞明主編 《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經典文本第四卷˙後現代景觀》,上海:復旦大學,2000
布迪厄著,包亞明譯 《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布爾迪厄訪談錄》,上海:上海人民,1997
布迪厄著,李猛等譯 《實踐與反思》,北京:中央編譯,1998
布迪厄著,劉暉譯 《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和結構》,北京:中央編譯,2001
本雅明著,陳永國、馬海良編譯 《本雅明文選》,北京:中國社科,1999
瓦˙葉˙哈利澤夫著,周啟超等譯 《文學學導論》,北京:北京大學,2006
艾恩˙瓦特著,魯燕萍譯 《小說的興起》,台北:桂冠,1994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 《小說面面觀——現代小說寫作的藝術》,台北:志文,1993再版
克羅齊著,王天清譯 《作為表現的科學和一般語言學的美學的歷史》,北京:中國社科,1984
克羅齊著,朱光潛譯 《美學原理‧美學綱要》,北京:外國文學,1983
拉爾夫˙科恩主編,程錫麟等譯 《文學理論的未來》,北京:中國社科,1993
保羅˙瓦萊里著,段映虹譯 《文藝雜談》,天津:百花文藝,2002
哈羅德˙布魯姆著,朱立元、陳克明譯 《比較文學影響論——誤讀圖示》台北:駱駝,1992
哈羅德˙布魯姆著,徐文博譯 《影響的焦慮》,台北:久大,1990
柳鳴九編選 《新小說派研究》,北京:中國社科,1986
韋勒克、華倫著,王夢鷗、許國衡譯 《文學論——文學研究方法論》,台北:志文,1990再版
韋斯坦因著,劉象愚譯 《比較文學與文學理論》,瀋陽:遼寧人民,1987
埃斯卡皮著,葉淑燕譯 《文學社會學》,台北:遠流,1990
茨維坦˙托多羅夫編選,蔡鴻濱譯 《俄蘇形式主義文論選》,北京:中國社科,1989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編輯部編選 《文藝美學方法論續集》,北京:新華,1987
張玉書等編譯 《德語文學與文學批評》,北京:人民文學,2007
雅克˙德里達著,趙國興等譯 《文學行動》,北京:中國社科,1998
齊克果著,孟祥森譯 《憂懼之概念》,台北:臺灣商務,1969
劉禾著,宋偉杰等譯 《跨語際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中國,1990-1937)》,北京:三聯,2002
廚川白村著,魯迅譯 《苦悶的象徵 附 出了象牙之塔》,台北:昭明,2000
德雷福斯、拉比諾著,錢俊譯 《傅柯——超越結構主義與詮釋學》,台北:桂冠,2005再版
羅洛˙梅著,朱侃如譯 《焦慮的意義》,台北:立緒,2004
L. A.懷特著,沈原、黃克克、黃玲伊譯 《文化的科學——人類與文明研究》,濟南:山東人民,1988
Lentricchia, Frank and Thomas McLaughlin編,張京媛等譯《文學批評術語》(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頁254
Bourdieu , Pierre. Language and symbolic powe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1.
Matejka, Ladislav and Krystyna Pomorska. Readings in Russian poetics: formalist and structuralist views. Dalkey Archive Press, 2002.
四、文學作品
8P(八人文學團體)著 《百日不斷電》,台北:聯合文學,2005
王文興 《背海的人》,台北:洪範,1981
王鼎鈞 《碎琉璃》,台北:吳氏,1998年改版
朱天文 《荒人手記》,台北:時報文化,1994
朱天心 《漫遊者》,台北:聯合文學,2000
朱天心 《古都》,台北:印刻,2002
池田敏雄,莊楊林編 《新文學雜誌叢刊˙第一卷》,台北:東方文化,1981影印復刻版
余光中 《左手的繆思》,台北:大林,1984
余光中 《逍遙遊》,台北:時報,1984
余光中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台北:洪範,2006二版
李進文 《如果MSN是詩,E-mail是散文》,台北:爾雅,2006
杜十三 《新世界的零件》,台北:台明文化,1998
辛鬱 《在那張冷臉背後》,台北:爾雅,1995
周鼎 《一具空空的白——周鼎詩集》,台北:創世紀詩雜誌社,1991
林燿德 《一座城市的身世》,台北:時報,1987
林燿德 《都市之薨》,台北:漢光,1987
林燿德 《都市終端機》,台北:書林,1988
林燿德 《1990》,台北:尚書,1990
林燿德 《不要驚動不要喚醒我所親愛:林燿德的長詩》,台北:文鶴,1996
林燿德 《鋼鐵蝴蝶》,台北:聯合文學,1997
阿盛 《散文阿盛》,台北:希代,1987
阿盛 《夜燕相思燈》,台北:遠流,2007
洛夫 《時間之傷》,台北:時報,1981
胡耀恆、鴻鴻、紀蔚然編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戲劇卷》,台北:九歌,2003
唐捐 《大規模的沈默》,台北:聯合文學,1999
袁哲生 《靜止在樹上的羊》,台北:觀音山出版社,1996
袁瓊瓊 《孤單情書》,台北:印刻,2006
郝譽翔 《逆旅》,台北:聯合文學,2000
商禽 《夢或者黎明及其他》,台北:書林,1988
張大春 《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台北:聯合文學,1993
張大春 《我妹妹》,台北:聯合文學,1994
張大春 《本事》,台北:聯合文學,1998
張大春 《尋人啟事》,台北:聯合文學,1999
張秀亞 《張秀亞全集6》,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
張秀亞 《張秀亞全集8》,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
張啟疆 《導盲者》,台北:聯合文學,1997
張曉風 《步下紅毯之後》,台北:九歌,1979
張曉風編 《中國現代文學大系˙散文卷》,台北:巨人,1972
張曉風主編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散文卷》(共四卷),台北:九歌,1989
張瀛太 《西藏愛人》,台北:九歌,2000
梁寒衣 《黑夜裡不斷抽長的犬齒》,台北:聯合文學,1991
郭松棻 《奔跑的母親》,台北:麥田,2002
陳大為 《再鴻門》,台北:文史哲,1997
陳大為 《流動的身世》,台北:九歌,1999
陳克華 《星球紀事》,台北:元尊文化,1997
陳芳明編 《93年散文選》,台北:九歌,2005
陳義芝編 《新極短篇——全民寫作》,台北:聯經,1995
陳義芝編 《最短篇》,台北:寶瓶,2003
陳黎 《陳黎詩集Ⅰ》,台北:書林,1988
琦君 《桂花雨》,台北:爾雅,1976
楊牧 《葉珊散文集》,台北:洪範,1977
楊牧 《年輪》,台北:洪範,1982
楊牧 《吳鳳》,台北:洪範,1982二版
楊牧 《搜索者》,台北:洪範,1982
楊牧 《楊牧詩集Ⅱ》,台北:洪範,1995
葉榮鐘 《葉榮鐘早年文集》,台中:晨星,2002
廖鴻基 《討海人》,台北:晨星,1996
碧果 《說戲》,台北:文史哲,2001
舞鶴 《十七歲之海》,台北:麥田,2002
齊邦媛主編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小說卷》(共五卷),台北:九歌,1989
鄭傑光、覃雲生編 《六十三年短篇小說選》,台北:爾雅,1975
魯迅 《魯迅全集第六卷˙南腔北調集》,台北:唐山,1989
魯迅 《魯迅全集第十卷˙書簡Ⅱ》,台北:唐山,1989
蕭蕭 《一行兩行情長》,台北:漢光,1989
賴聲川 《暗戀桃花源》,台北:皇冠,1986
駱以軍 《遣悲懷》,台北:麥田,2001
駱以軍 《我們》,台北:印刻,2004
駱以軍 《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台北:印刻,2005
駱以軍 《我愛羅》,台北:印刻,2006
謝鵬雄 《螢幕下的喜劇》,台北:九歌,1984
隱地編 《爾雅極短篇》,台北:爾雅,1991
簡媜 《女兒紅》,台北:洪範,1996
簡媜 《密密語》,台北:洪範,2006
簡媜編 《八十四年散文選》,台北:九歌,1996
藍博洲 《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台北:聯合文學,2001
羅智成 《擲地無聲書》,台北:少數,1989
羅智成 《寶寶之書》,台北:少數,1989
羅智成 《傾斜之書》,台北:聯合文學,1999
蘇紹連 《驚心散文詩》,台北:爾雅,1990
五、學位論文
何雅雯 《創作實踐與主體追尋的融攝:楊牧詩文研究》,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吳秀鳳 《中文報紙倡導文類之研究——以聯合報副刊極短篇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吳麗娟 《台灣文人出版社的經營模式》,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林淇瀁 《文學傳播與社會變遷之關連性研究——以七○年代台灣報紙副刊的媒介運作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胡蘊玉 《文化工業運作下的台灣文學現象研究——以金石堂暢銷書排行榜為例(1983-1997)》,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
凌性傑 《台灣地區極短篇研究》,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2
高恩雅 《台灣現代極短篇小說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所碩士論文,2005
莊宜文 《《中國時報》與《聯合報》小說獎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莊麗莉 《文學出版事業產銷結構之變遷——文學商品化現象觀察》,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陳思齊 《超文本環境下敘事文本類型與超文本結構對閱讀之影響》,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曾月卿 《舞鶴的小說美學》,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
楊淑芬 《九○年代副刊運作過程及其權力關係探討》,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1998
蔡明展 《台灣「散文詩」研究》,暨南大學中語所碩士論文,1998
鄭蕙如 《現代詩的古典關照》,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5
戴勤祝 《阿盛散文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6
六、單篇論文
吳繼文 〈從暢銷書排行榜看台灣的文學出版——以九○年代金石文化廣場暢銷書排行榜為例〉,《書香月刊》第五十六期,1994年2月,頁19-24
李瑞騰 〈八○年代台灣文學——以文學出版為中心的討論〉,《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一期,1990年6月,頁25-31
林央敏 〈散文出位〉,《文訊》第14期,1984年10月,頁55-59
林燿德 〈〈聯副〉四十年〉,《聯合文學》第七卷第十一期,1991年9月,頁10-19
林燿德 〈傳統之軸與前衛之輪——半世紀的台灣散文面目〉,《聯合文學》第十一卷第十二期,1995年10月,頁148-157
姜穆 〈試論「專欄」文體的演變與發展〉,《文訊》第191期,2001年9月,頁39-43
洛夫 〈詩與散文〉,《中外文學》第六卷第一期,1977年1月,頁208-220
袁國興 〈文類誤讀與20世紀初期的中國文學轉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6年第四期,頁131-151
張堂錡 〈現代散文的新趨向〉,《國文天地》第十三卷第一期,1997年6月,頁75-89
張靜二〈中西比較文學中的文類學研究——兼論文類移植的問題〉,《中外文學》第十九卷第十一期,1991年4月,頁4-39
許禕芳 〈說書人的話本——陳大為的詩與文〉,《幼獅文藝》第616期,2005年4月,頁92-98
陳信元 〈回顧與展望——一九九八年文學出版現象考察〉,《出版之友》第四卷第四十六期,1989年3月,頁30-33
陳建民 〈四種長詩的可能:從洛夫、簡政珍、陳克華、林燿德的長詩創作探索起〉,《文與哲》第二期,2003年6月,頁223-251
陳義芝 〈不可能衰亡,但更加艱苦——我對副刊的一點看法〉,《聯合文學》第232期,2004年2月,頁26-27
陳靜容 〈中國傳統「文體與文類」關係的重構與檢討〉,《東華中國文學研究》創刊號,2002年6月,頁197-213
黃錦樹 〈文之餘?論現代文學系統中之現代散文,其歷史類型及與周邊文類之互動,及相應的詩語言問題〉,《中外文學》第三十二卷第七期,2003年12月,頁47-64
楊宗翰 〈現代詩劇,休走!──從楊牧《吳鳳》談起〉,《國文天地》第160期,1998年9月,頁80-88
葉維廉 〈閒話散文的藝術〉,《中外文學》第十三卷第八期,1985年1月,頁 114-128
廖玉蕙 〈虛構與真實——談散文創作與閱讀的弔詭〉,《世新大學人文學報》第二期,2000年5月,頁95-116
廖炳惠 〈文學獎與文學創作〉,《文訊》第218期,2003年12月,頁55-56
劉正忠 〈現代散文三題:本色、破體、出位〉,《東吳中文學報》第九期,2003年5月,頁181-208
蔣美華 〈新世紀台灣長詩體制的新變——簡政珍〈放逐與口水的年代〉詩小說探索〉,《文與哲》第六期(2005年6月),頁287-321
蕭蕭 〈台灣散文詩美學(上)〉,《台灣詩學季刊》第二十期,1997年9月,頁129-142
謝宜芳 〈淺談網路閱讀〉,《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九卷第三期,2003年9月,頁66-73
隱地 〈熱副刊與冷副刊〉,《文訊》革新第43期,總號第82期,1992年8月,頁15-16
羅青 〈論小品文〉,《中外文學》第六卷第一期,1977年6月,頁222-235
瘂弦 〈大眾傳播體系中的文學——從副刊說起〉,《中國語文》第374期,1988年8月,頁4-13
七、報章短論與報導
江中明 〈新聞辭典:輕文學〉,1989年5月12日《聯合報》8版(萬象版)
聯合報訊 〈輕文學新趨勢,現代詩網上見〉,1997年5月28日《聯合報》19版(生活版)
鄭樹森 〈祇關心自己的肚臍眼〉,2003年9月19日《聯合報˙聯合副刊》
陳希林 〈陳映真病歸 嘆文學退化〉,2004年8月28日《中國時報》A14版
葉姿麟 〈九把刀——網路文學裡的江湖俠客〉,2004年9月5日《中國時報》E1版
張耀仁 〈紊亂詞條的紊亂夢境——讀駱以軍《我們》〉,2004年12月29日《中央日報˙中央副刊》
八、網頁(2008年4月)
中時作家部落格:袁瓊瓊
http://blog.chinatimes.com/yop/
「新世紀的紅與黑,挑動你的視覺和心靈」網站
http://forums.chinatimes.com/art/rb/index.aspx
myfone行動創作獎網站
http://myfone.lagio.cc/index.jsp
John Morkes and Jakob Nielsen, “Applying Writing Guidelines to Web Pages”
http://www.useit.com/papers/webwriting/rewriti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