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江今華 |
---|---|
論文名稱: |
台北市五分埔成衣市場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周學政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西班牙文 |
論文頁數: | 100 |
中文關鍵詞: | 五分埔 、成衣加工 、成衣批發市場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1 下載:10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為了解成衣產業在面臨環境變遷時,所可能採行的調適方法,本研究選擇以五分埔成衣市場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原先成衣加工條件衰退的原因,以及區域內產業活動的轉型過程。
由於產業的發展依循著歷史的脈絡,因此必須對區域的發展歷程有所了解,所以本文先針對五分埔地區的背景資料作初步研究,發現五分埔過去是台灣四大成衣加工中心之一,而其產品則是以流行性高的平價少、淑女裝為主,在1980 年代以前,研究區內的成衣加工業曾經有過一時的景氣。
五分埔成衣加工業在1980年代以後逐漸面臨經營上的壓力,主要的原因來自於下列幾個方面:1.工資的高漲與勞動力的短缺,使得加工成本增加;2.台幣升值造成外銷貨量的萎縮;3.整體生產規模縮小所引發的素材供給問題等。由於成衣加工製造的區位優勢不再,五分埔成衣市場的經營模式開始產生轉變。
1980年代開始陸續有業者試著進韓國貨來賣,但當時的量還不多。等到1980年代末期以後,愈來愈多的成衣加工業者發現自製不如進口,於是業者紛紛放棄成衣業的加工部門轉而為純粹的進口貨批發商。
目前五分埔成衣市場內的業者其經營模式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1.工廠直營門市、2.國內委外代工、3.中盤商,而中盤商又可依其貨物來源的不同分為以下四種:(1)向五分埔區內加工業者進貨、(2)向五分埔區內進口業者進貨、(3)向國內其他地區進貨、(4)直接進口,其中以直接進口貨物銷售的業者數量最多,約佔全體商家的61.18﹪,至於商家的貨源則多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韓國等地。由於進口貨批發商的數量眾多,五分埔成衣市場儼然已經成為全台首屈一指的進口貨批發市場區。
《中文部分》
1. 大同區公所網站,http://www.tatong.gov.tw
2. 中華民國紡織工業年鑑(1985)、(1991),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
3. 王淑芳(1991):外包制,生產組織與勞動控制:台南成衣製造業的個案分析,新竹: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論。
4.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2000):台北文獻,直(131),290頁。
5. 台北市民政局(1999):台北市區里界說。
6.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1993):台北城的故事。
7. 台北市都市發展局網站
8. 行政院主計處網站
9. 何建輝(1997):批發商之競爭優勢-以資訊電腦產品流通業為例,台北: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論。
10. 佐藤幸人(1992):“纖維產業-工業化的棟樑",台灣的工業化: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台北:人間出版社,183-195頁。
11. 吳志炎(1989):成衣業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320頁。
12. 吳業明、柳曉森(2002):穿在台北,人民網。
13. 呂大樂、趙永佳(1997):既非國家,亦非市場—探討香港工業轉型之制度性因素,地方社會,103-138頁,台北︰聯經。
14. 李少華(1990):服飾演變的趨勢,台北:藝風堂出版社,144頁。
15. 李京兒(1993):台北市五分埔成衣業社區已婚婦女的角色與地位,台北: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論,130頁。
16. 李悅端(1993):家戶勞動力,家庭和小型企業---以一個台北市成衣製造業社區為例,新竹: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論,76頁。
17. 李悅端/柯志明(1994):小型企業的經營與性別分工--以五分埔成衣業社區為實例的分析,台北:台灣社會的研究季刊(17),41-81頁。
18. 李開遠(1996):烏拉圭回合“紡織品與成衣協定",進口救濟論叢,第9卷,109-139頁。
19. 李隆生(2001):台灣成衣產業發展的探討,紡織月刊(59),台北:紡拓會,51-58頁。
20. 李曜丞(2002):76商圈齊聚中市-展新象,聯合報,民國91年11月17日。
21. 東森新聞網,服飾批發俗賣-台中天津路媲美台北五分埔, http://www.ettoday.com./2002/09/29/140-1357359.htm
22. 林忠正(1996):台灣近百年的產業發展-以紡織業為例,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吳三連基金會出版。
23. 林舒柔(1996):台灣對大陸投資及其影響之估計~以紡織與成衣業為例,台北: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論,100頁。
24. 林雲光(1994):國際成衣市場與發展趨勢,紡織速報,第2卷,第10期,13-16頁。
25. 林榮重(1985):台北松山地區都市化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論。
26. 林慧真(1999):沙鹿地區成衣工業區位之研究,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地理組碩論
27. 金潤泰(1993):台灣地區都市非正式部門(小商品生產)之研究--以成衣業為例,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論,114頁。
28. 姚佳君(2000):經濟轉型中三重市成衣業發展與空間分布,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論。
29. 柯志明(1992):城鄉移民,小企業與都市非正式經濟之形成--以台北松山五分埔成衣業社區為案例之分析,【企業組織、社會關係與文人慣行:華人社會的比較研究】學術研討會,台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1-19頁。
30. 柯志明(1993):台灣都市小型製造業的創業、經營與生產組織--以五分埔成衣製造業為案例的分析,台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253頁。
31. 柏蘭芝(1993):經濟再結構中的婦女就業變遷與地域空間轉化—台北縣成衣業關廠女工再就業的個案研究,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碩論。
32. 洪國松(1994):我國與其他主要國家紡織工業發展趨勢,紡織速報,第二卷,第十期,1-6頁。
33. 洪毓甡(1999):成衣產業跨世紀發展策略之探討,台灣經濟研究院月刊22(7),34-39頁。
34. 香港貿易發展局(2003):如何在批發市場尋找商機,貿發網。
35. 夏鑄九(1988):空間形式演變中之依賴與發展--台灣彰化平原的個案,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36. 夏鑄九(1999):地域自主-打造“艋舺”新風華,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37. 徐福全(1997):與台北地區有關的台灣諺語,台北文獻,直字第一二零期,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38. 商時新聞網,三大主要地攤批貨集散地, http://www.b-times.com.tw/94b.htm
39. 張茂修(1982):台灣紡織工業之發展,台灣銀行季刊,33(4),30-46頁。
40. 曹嬿恆(1996):大陸與周邊國家成衣業比較分析,紡織月刊(2),台北:紡拓會,36-38頁,:。
41. 許文正(1997),美國紡織品及成衣市場概況之一~美國市場之國外供應商,紡織月刊,54-58頁。
42. 許長田(1998):行銷學:競爭.策略.個案=Marketing:competition.strategy.case study,台北市,生智
43. 郭五峤(1987):市場學,台北:正:書局,524頁。
44. 陳介玄(1994):協力網絡與生活結構:台灣中小企業的社會經濟分析,台北:聯經。
45. 陳介玄(1998):台灣產業的社會學研究:轉型中的中小企業,台北:聯經,537頁。
46. 陳介英(1997):工業化中的傳統化—和美紡織業的研究,地方社會,台北:聯經,69-102頁。
47. 陳永昌(1999):認識社區與社區發展---五分埔服飾特區,永吉國中家長通訊
48. 陳美雲(2002):台北市大稻埕地區都市景觀自明性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教學研究所碩論。
49. 陳淑琦(2000):世界矚目的韓國東大門市場,流行快訊(185)4-15頁,紡拓會。
50. 陳進來(1999):我國紡織業主要產品競爭力系列報導-成衣篇,紡織月刊(34),台北:紡拓會,54-64頁。
51. 黃弘謙(2002):韓國成衣服飾業發展現況及展望,紡織月刊(67),57-60頁。
52. 黃金鳳(1996):成衣工業人工成本之研究-台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之比較,紡織中心期刊,第6卷第2期,143-148頁。
53. 黃寅(2002):天津街撿衣-市價兩折,聯合報,民國91年9月18日。
54. 黃登興(1999):產業內貿易的形成:台灣紡織業的驗證,自由中國之工業,第89卷、第7期。
55. 黃麗珠(1997):從產銷關係探討1960年代台灣人纖成衣工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台灣大學地理學系地理學報(22),67-81頁。
56. 楊清輝(2003):商店街-搶錢不分日夜-吃喝玩樂一把抓,新浪新聞,民國92年1月31日
57. 萬敏資(2000):韓國東大門、南大門市場及名洞區紡織成衣市場報導,流行快訊(178),台北:紡拓會,14-17頁。
58. 經濟部商業司(2003):我國加入WTO對批發零售業及廣告服務業商機影響評估報告,經濟部商業司網站
59. 經濟部商業司商圈更新再造計畫網站
60. 葉純榮(1996):服飾零售業店址區位選擇之研究─以連鎖型服飾公司GIORDANO為例,台南: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論。
61. 資策會(1993):流通業資訊系統研究報告。
62. 閩潔(1999):全球紡織及成衣貿易情勢分析,紡織速報,第7卷,第10期,1-22頁。
63. 劉寶齡(2000):欲走還留?—社頭織襪工業生產體系與空間結構之轉化,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論。
64. 駱春梅(1994),台灣成衣業之剖析與回歸GATT後之因應之道,紡織速報第2卷,第12期,1-13頁。
65. 鮑文仲(1996):90年代台灣女裝業的發展現況,紡織速報,第4卷,第11期,5-9頁。
66. 鮑文仲(1997a):大陸成衣現況與發展趨勢,紡織月刊,第15卷,38-48頁。
67. 鮑文仲(1997b):台灣成衣工業現況,紡織速報,第6卷,第2期,1-9頁。
68. 鮑文仲(1997c):紡織成衣業的挑戰:競爭力及國際分工,紡織速報,第6卷第5期,9-14頁。
69. 聯合新聞網,http://archive.udn.com
70. 顏桂英,地理教學資料--松山慈祐宮及五分埔成衣加工區鄉土地理實察,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友通訊(37)。
《西文部分》
1. Bohdanowicz,Janet、 Clamp,Liz著,洪瑞璘譯(1997):時尚行銷,台北:五南圖書,299頁。
2. Burns,Lesile Davis、Bryant,Nancy O.著,洪瑞璘譯(2000):服飾事業經營,台北:商鼎文化,493頁。
3. Carr,Harold、Pomeroy,John著:高姝月,陳雅惠,王增伶合譯(1999):服裝設計與產品開發,台北:商鼎文化,226頁。
4. Dicken ,Peter(1988):Global Shift—Industrial Change in a Turbulent World,Paul Chapman Publishing Ltd。
5. Fiore,Ann Marie、Fiore,Patricia Anne著:魏易熙譯(2000):服飾業美學,台北:商鼎文化,519頁。
6. Hulbert,James M. (1985):“Marketing:A strategic Perspective”,New York:Impact Publishing Company。
7. Kolter,Philip (1994):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Implementation,and Control,8 th ed,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Inc。
8. Lurie,Alison著,李長青譯(1994):解讀服裝,台北:商鼎文化。
9. Mantle,Jonathan著,姜靜繪譯(1999):斑尼頓傳奇,台北:時報文化,2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