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高琬茹 Kao, Wan-Ju |
---|---|
論文名稱: |
高中學生人權態度施測問卷之建構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on the Human Rights Attitudes That High School Students Hold |
指導教授: |
林安邦
Lin, An-P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55 |
中文關鍵詞: | 高中學生 、人權 、人權態度 |
英文關鍵詞: | high school students, human rights, human rights attitud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3 下載:8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在建構「高中學生人權態度施測問卷」,首先,藉由廣泛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來探討有關各階段學生人權態度的基本構面與內涵項目,並整理出高中學生人權態度之四大基本構面。
其次,本研究使用修正式德懷術(Modified Delphi Method),以文獻探討的結果為基礎,製作出專家問卷,並邀請國內十一名人權教育專長之學者專家、高中教師組成德懷術專家群(完成三次問卷專家效度調查的專家群共有十一名),並在為期三個月完成來回三次德懷術的匿名討論,形成「高中學生人權態度施測問卷」之內涵項目。根據研究發現,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高中學生人權態度共有四大基本構面:包括「自由與權利」、「尊重與
肯認」、「平等與正義」、「和平與永續發展」。
二、高中學生人權態度之內涵項目共計三十七題:第一部份,高中學生人權態度,共三十二題(其中第一個構面「自由與權利」八題、第二個構面「尊
重與肯認」八題、第三個構面「平等與正義」八題、第四個構面「和平
與永續發展」八題);第二部份,個人基本資料,共五題。
根據本研究過程與結論,研究者針對高中學生人權態度施測的實務面及日後研究等提出相關建議,以期日後能藉由測量高中學生的人權態度,來助培育出具備正向人權態度的國民,亦可提供未來有興趣的研究者參考,並給予政府、教育主管單位問卷建構或課程規劃之參考依據。
This study aims to construct an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on the human rights attitudes that high school students hold. First of all, we discuss the fundamental dimensions and content items of students at different phrases by organizing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lated literature extensively. The four fundamental dimensions of the human rights attitudes that 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developed are then deduced.
Taking the literature review as the research basis, this study thereupon adopts the modified Delphi method to develop expert questionnaires. In order to generate the items on the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s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bout their human rights attitudes, the experts group of eleven scholars, experts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i.e. those who completed three evaluations of expert validity and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s) who specialize in human rights education was organized. The group then carried out three anonymous discussions in three months. The conclusion is shown as follows:
First, There are four fundamental dimensions of human rights attitudes, namely, "freedom and rights", "respect and recognition",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pea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econdly, there are thirty-seven questions in total regarding the human rights attitudes that 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developed. The first part comprises thirty-two items about the human rights attitudes that high school students hold, inclusive of eight questions in Dimension Freedom and Rights, two questions in Dimension Respect and Recognition, eight questions in Dimension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eight questions in Dimension Pea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 are five questions in the second part regard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the subjects.
Based on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the author proposes some related suggestions as regard to the practical side of the assessments of human rights attitude that high school students hold for future researchers' reference. By assessing the human right attitudes that high school students hold, we hope to assist in educating citizens with positive human rights attitudes. This study also serves as reference for education authorities of the government as constructing questionnaires and planning for future curriculums.
一.中文部分
中國人權協會(2001)。人權法典。台北:源流出版社。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2007)。高中校長與教師對課程分級與課綱修訂相關議題之調查,台北市。
王家福、劉海年主編(1998)。中國人權百科全書。北京:全書。
王乾坤(2002)。台灣地區國小師生對校園兒童人權認知與實踐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王利明(2005)。人格權法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王碩禧(2008)。人權教育作為友善校園的建構與實踐。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王瓊慧(2008)。人權教育活動課程教學對國中學生人權態度之影響-以臺北縣一所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芝蘭(2010)。人權教育教學對高中生人權態度影響之實驗研究-以中部某高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淑英、蔡明殿合譯,Claude,R.P. 著(2002)。全民人權教育。台北:巨流。
王智弘等譯,George J. Andreopoulos╱Richard Pierre Claude著(2004)。21世紀人權教育(上)。台北:高等教育。
方允中(2011)。國中生人權態度與霸凌行為相關性之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四一0教育改造聯盟教育法制重建委員會(1997)。重繪教育新圖像-教育基本法Q&A。臺北:稻鄉。
羊憶蓉(1994)。教育與國家發展。台北:桂冠。
羊憶蓉。(2002)。從社會秩序到社會正義-法律如何作用?法治、人權與公民社會。瞿海源、顧忠華、錢永詳主編。頁95-122。台北:桂冠圖書。
朱敬一、戴華(1996)。教育鬆綁。台北:遠流。
江伯洋譯:Richard L. Sandhusen 著(2005),行銷學,台北:揚智文化。
呂愛珍(1993)。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與教材。台北:五南。
杜文靖(1998)。願人權教育在台灣生根發芽。載於柏楊(主編),名家談人權教育(頁49-51)。台北市:遠流。
但昭偉(2003)。「人權教育」說帖就教於教育實務工作者。學生輔導,86,182-198。
李魁賢(1998)。尊重人權之本。載於柏楊(主編),名家談人權教育(頁41-43)。台北市:遠流。
李文商(2006)。桃園縣國中學生基本人權與校園人權認知調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惠宗,(2009)。憲法要義,台北:元照。
李茂生,(1992)。法律與生活,台北:正中。
李震山(2001),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台北:元照。
李茂興、余伯泉譯(2003),社會心理學,台北:弘智。
李孟文(2002)。國中教師實施教訓輔合一課堂管教的策略與改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宋文娟(2001)。一種質量並重的研究法--德菲法在醫務管理學研究領域之應用。醫務管理期刊,2(2),11-20。
杞昭安(1995)。師範學院學生對視覺障礙兒童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邱心怡(2007)。國民中學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人權態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邱雅玲(2009)。國小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人權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邱麟媛(2010)。電影教學影響國中生人權態度之準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淑芬、蔡欣玲(1996)。德爾菲預測術—一種專家預測的護理研究方法。護理研究,4(1),92-98。
吳柳蓓(2005)。自我控制、同儕關係與青少年偏差行為相關性之研究。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嘉義縣。
吳聰賢(1989)。態度量表的建立。載於楊國樞等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
吳美宜(2005)。我國大學通識生死教育課程設計之研究:德懷術研究法之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青山、林天佑(2000)。人權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37,98-102。
吳宗立(2001),九年一貫課程人權教育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611,46-53。
吳雪如(2003)。屏柬縣國小學生人權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柬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書局。
吳雅玲、謝臥龍、方德隆(2001)。中等教育學城中兩性平等教育課程內涵之德懷術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4(4),39-58。
吳雅玲(2001)。德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教育研究(高師),9,297-306。
沈慧玲(2009)。繪本融入人權教育對國小四年級學生人權知識與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何佳蓉(2012)。新北市國中教師人權教育素養與權力運用類型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余伯泉、蕭阿勤譯,Graham Pike & David Selby著(1998)。人權教育手冊,台北:遠流。
林朝夫(2001)人權與教育的對話。訓育研究,40(1), 32-34。
林乾福(2003)。國中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的態度。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珮綺(2004)。九年一貫課程國中學生人權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三民主義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正順等(2005)。人權保障與實用法律,台北:高雄復文出版社。
林佳範(2006)。人權價值的絕對與相對-淺論人權教育的「寬容」與「包容」。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9,46–59。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
林振春(1996)。社會調查,台北:五南。
林師如( 2004)。人權教育研究:教師素養與學生管理取向。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清山(1976)。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柏楊(1998)。名家談人權教育。臺北:遠流。
侯玉波(2003)。社會心理學。台北:五南。
洪如玉(2006)。人權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臺北:五南。
姚孟昌(2006)。挑戰一個更美好的聯合:探究人權規範普遍化的根本意義,收於:陳隆志教授古稀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民主、和平與人權,台北:元照。
胡文生(2009)。苗栗縣國民中學教師人權教育素養與零體罰政策態度相關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徐宗林 (1995)。人權與教育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6,19-51。
徐敏誠 (2005)。國中學生人權知識與人權態度之調查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麗娟(2005)。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與人權態度之研究─以台南市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柴松林(1998)。人權鬥士的責任,載於柏陽主編,名家談人權教育,台北:遠流。
柴松林(2001)。人權基礎、人權譜系與人權發展。訓育研究,40(1),21-28。
柴松林(2001a)。人權教育座談會。訓育研究,4 0(1),頁2-20。
孫哲(1995),新人權論,台北:五南出版社。
孫友聯(2010),兩公約對於國內勞動法制的影響:勞工團體的觀點與期待。全國律師,14(3),頁58-63。
唐秋霜(2004)。九年一貫課程人權教育能力指標核心內涵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春興(1986),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京育(1971),人權。載於羅志淵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三冊,頁5(五版),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張佛泉(1995)。自由與人權。台北:臺灣商務。
張素貞(1998)。尊重人權是民主政治的體現-人權教育的內涵。新世紀智庫論壇,4,51-61。
張緯良(2002),管理學,台北:雙葉書廊。
張國聖(2003)。現代人權的發展源流與意涵。通識研究集刊,4,1-18。
張裕昌(2008)。兒童媒體接觸與人權態度之探討──以台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張茂桂(2009)。再探公民:反思高中《公民與社會》新課綱之訂定,公民訓育學報,20,1-31。
許志雄,(1992)。憲法上之個人尊嚴原理--憲法之基礎理論,台北:稻禾。
許志雄、陳銘祥等(2004)。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
許文義,(2000)。從憲法觀點論交通基本權及其性質,89年道路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2000年6月。
許育典,(2005)。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五南。
許淑娟(2006)。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人權知識與人權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光輝。(1986)。高級中學公民課程的內容及其問題之分析。公民訓育學報, 2, 69-84。
陳文俊(1982)。臺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與其形成因素。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清秀,(1997)。憲法上人性尊嚴,收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台北:月旦。
陳秀容(1997)。近代人權觀念的轉變:一個社會生態觀點的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9,2。
陳新民(2002)。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論憲法人民基本權利的限制,台北:元照。
陳玉佩(1999)。國民中學人權教育內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玉佩(2000)。人權教育教什麼。東吳政治學報,11,143167。
陳國彥、吳宗立(2002)。社會領域教材教法。高雄:麗文。
陳臧巖(2006)。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兒童人權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貝芬(2008)。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生人權知識與人權態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莊景升(2006)。當代人權價值與儒家思想關聯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教育部(2003)。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發展委員會第8次會議紀錄,台北市。
教育部(2004)。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發展委員會第9次會議紀錄,台北市。
教育部(2005)。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
教育部(2008)。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台北市。
教育部(2008)。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發展委員會第18次會議紀錄。台北市。
教育部(2009)。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台北市。
教育部(2009)。普通高級中學公民與社會科課程綱要補充說明。台北市。
教育部〈2009a〉。普通高級中學公民與社會科課程綱要補充說明。2014年12月1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35/07-「公民與社會科」課程綱要補充說明.pdf
教育部(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修正核定本。行政院102年3月1日院臺教揆字第1010079097 號函核定。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草案),台北市。
教育部(2014)。必修-社會領域-公民與社會課程綱要,台北市。
游家政(1993)。國民小學後設評鑑標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游家政,(1996)。德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花蓮師院學報,6,1-24。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修訂計畫行政小組(2006)。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跨學科整合第一次研討會會議紀錄 (2006年8月14日至8月16日),台南市。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課務發展工作圈(2007)。普通高級中學暫行課程綱要已開設或預計開設各類選修科目調查報告,宜蘭縣。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修訂計畫行政小組(2007)。普通高級中學各科課程綱要第2次跨學科統整會議紀錄 (2007年7月25日),台南市。
湯梅英(1998)。人權教育-關乎人類尊嚴的教育。載於柏楊主編,名家談人權教育,初版(頁171-172)。台北市:遠流。
湯梅英(2001)。人權教育的課程與教學:一個重要卻受忽視的新興議題。課程與教學季刊,4(4),1-20。
湯智賢譯,Michael Freeman 著(2006)。人權:跨學科的探究,台北:巨流。
馮朝霖(2003)。人權教育作為一種基本人權的辯證思考─兼論台灣學校人權教育的困境。權理論與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2003年12月),台北。
傅佩榮(1998)。人權觀念。載於柏楊主編,名家談人權教育,初版(頁163-164)。台北市:遠流。
傅木龍(2001a)。啟航與前瞻—人權教育之契機與發展。學生輔導,73,6-19。
傅木龍(2001b)。人權教育座談會。訓育研究,40(1),2-20。
黃人傑(1987)。我國大專院校「國父思想」與高中(職)「三民主義」教材適切劃分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明珠(2001)。國民小學教師人權教育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源盛(2007)。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元照。
黃文茹(2005)。推廣工具與民眾態度、商店形象及使用意願之關聯性研究-以電子化政府入口網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志中、謝臥龍、吳慈恩(2003)。家庭暴力相對人裁定前鑑定未執行困境之探討。社會發展季刊,101,293-309。
黃建華(2008)。論學生人權。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74。2014/12/5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4/74-21.htm
黃 默(1997)。人權探討。美國紐約:中國人權。
黃 默(2002)。人權發展史與世界人權宣言解讀。摘自2004年9月12日,教育部人權教育網(http://www.hre.edu.tw)。
黃默(2012)。評1.胡適編,《人權論集》(1929) 2.Maurice Cranston, «What Are Human Rights? (什麼是人權?)» (Taplinger Pub. Co., 1973) 3.Louis Henkin, «The Rights of Man Today (當今人的權利)» (Westview Press, 1978)。臺灣人權學刊,1(2), 183-187。
黃愉淨(2008)。國小學童覺知教師兒童人權態度及其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葉怡秀(2004)。高雄市國小中年級學童人權知識與態度之探討。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彭源榮(2003)。國小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彭如婉(2004)。論公民科的學理基礎:重返政治。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國賜(2001)。強化人權教育培育一流國民。台灣教育,611,2-7。
楊順富(2001)。人權的奠基與開展。台灣教育月刊,611:27。
楊洲松(2003)。人權教育:理念、實踐與問題。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主編,師資培育機構人權教育課程規劃研討會專刊(頁29-40)。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楊宜真(1999)。傳播科技人才能力需求與學程設計原則:修正式德菲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葛樹人(1988),心理測驗學,台北市:桂冠。
雷敦龢(1998)。東亞文化與人權,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溫明忠(1999)。國中經濟教育的理論與實施。臺北:水牛。
廖飛筆(1999)。國中在職教師與未來教師人權教育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飛筆、湯梅英譯(1999)。學校人權教育:亞洲概況。教育研究雙月刊,65,55-61。
廖錦聰(2003)。台北市公立國中學生人權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松山區五所國三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管倖生、阮綠茵、王明堂、王藍亭、李佩玲、高新發等人(2006)。設計研究方法。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鄭伯壎(1994)。家長權威與領導行為關係之探討。國科會專題計劃研究報告。
蔣興儀、簡瑞容譯,Reardon, Betty A.著 (2002)。人權教育:權利與責任的學習。台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樓永堅(2003),消費者心理學,台北:空中大學。
劉協成,(2006),德懷術之理論與實務初探。教師之友,40(4), 91-99。
劉文彬(2005)。西洋人權史,台北:五南。
劉信雄(2004)。苗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人權教育實施現況與態度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阿榮(2001)。近代人權觀念的發展與新興人權概述。台灣教育,611,8-16。
蔡志一(2006)。健康管理績效指標之建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明殿(2004)。人權筆記,高雄:春暉出版社。
蔡英文(2000)。人權之議題:人之主體權利、國家政治力與文化差異性。紀念殷海光先生逝世三十週年:自由、平等與社會正義研討會。
蔡慧麗(2013)。提升學生人權態度之行動研究─以桃園縣某國小二年級為例。私立元智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鄧毓浩(2006)。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評析。公民訓育學報,18,1-18。
賴媛姬(1994)。臺北市國中學生權利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賴香如、李碧霞、卓俊辰、呂昌明、溫婉玉、周維倫(2010)。透過現職教師建構國中教育與體育學習階段之自尊教學指標。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1),127-154。
謝臥龍,(1997),優良教師特質之德懷術分析,教育研究資訊, 5(3),14-28。
謝智謀、林維君譯(2000)。統計學。台北市:弘智文化。
謝維雁(2002)。論憲政的平衡性,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 2,84-93。
薛玉蓮(2001)人權教育融入國小教學歷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紫頤(2007)。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對人權與體罰態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蘇永明(2001)。人權與學校輔導的起源和關係。學生輔導,73,62-71。
蘇慧芳(2011)。國中公民科人權教育與學生人權態度之探究。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顧肅(2006)。自由主義基本理念。臺北縣:左岸。
二.西文部分
Allport, G. (1935), Attitudes. In M. Fishbein (Eds.) Readings in attitud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New York: Wiley.
Banks, J. A. (2006). Race, culture, and education : the selected works of James A.Banks . New York : Routledge.
Baron, R. A., & Greenberg, J. (1990),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human side of work (3rd ed.), Boston, MA: Ally & Bacon.
Bodineau, Pierre (2000). Histoire constitutionnelle de la France. Paris :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Burnette, D., Morrow-Howell, N., & Chen, L. (2003). Setting priorities for gerontological socialwork research: A national Delphi study. The Gerontologist, 43(6), 828-838.
Crick, B. (1987). Socialism.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Cranston, Maurice W. (1973), What are Human Rights? London: Bodley Head.
Dürr, Hans-Peter (2006), Bildung: ein Weg in die Freiheit, in: Heidemarie Dobner/ Sandra Kramel(Hsrg.), Bildung: ein Menschenrecht: Globalart Academy 2006, Wien 2007, S.19-31.
Donnelly, Jack (1989), Universal Human Right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Engel, J. F., R. D. Blackwell, and P. W. Miniard (1995), Consumer Behavior, 8th Edition, Fort Worth, TX: Dryden.
Faherty, V. (1979). Continuing social work education: Results of a Delphi survey.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Social Work, 15(1), pp12-19
Fishbein, M. (1967), Readings in Attitud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Fishbein, M., and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MA: Addison-Wesley.
Hodgson,D.(1998). The human right to education. Brookfield USA:Ashgate.
Joel Feinberg (1973). Social Philosophy-Foundation of Philosophy Series, NJ: EnglewoodCliffs.
Kotler, P. and Keller K. L. (2006), Marketing Management, 12 th Edition,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Lister (1984). Teaching and Learning about Human Rights. 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61 924).
Lynch, J.(1989). Multicutural Education in A Global Society, London. New York. Philadelphia: The Falmer Press.
Marie-Claude Smouts, Dario Battistella, Pascal Vennesson (2003), Dictionnaire d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s, Paris: Dalloz.
McLean,Iain (1996), 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Politic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ead, D. M. (1992). Innovations in nursing care,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nursing in Wales Unpublished report. London: Department of Health.
Murry, J. W., & Hammons, Jr. J. O. (1995). Delphi: A versatile methodology for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18 ( 4 ), 423-436.
Osler, A. (1994). Development Education: Global Perspectives in the Curriculum. London: Redwood Books, Trowbridge, Wiltshire.
Payne, R. L., Fineman, S., & Wall, T. D. (1976).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jobsatisfaction a conceptual synthesi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Performance, 16(1), 45-62.
Patrick, J. J. (1989). Human Rights in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Los Angel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Enlightened Citizenry.Eric Document ED313290.
Pierre Bodineau et Michel Verpeaux (2000), Histoire constitutionnelle de la France . Paris: PUF.
Raskin, M. S. (1994). The Delphi study in field instruction revisited: Expert consensus on issues and research priorities.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30(1), 75-89.
Rasp, A. F. (1973). Delphi: decision-makers dream. Nations School,92(1), 29-32.
Ray, D. & Tarrow, N. B.(1987).Human rights and education: An overview.In Tarrow, N. B.(Ed.), Human rights and education. NY:Pergramon Press.
Rey,M. (1991). Human Rights and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in Hugh Starky(ed.)The Challenge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London: Cassell.
Rokeach, M. (1968), Belief, Attitude and Value, San Francisco: Jossey-Ball.
Rowe, G., Wright, G., & Bolger, F. (1991). A reevaluation of reserach and theory: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39(3), 235-251.
R. Wasserstrom (1970). Rights, Human Rights,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A. I. Melden(ed.), Human Rights. California: Wadsworth.
Shafer,S.M. (1987). Human rights education in school. In: Tarrow,N.B. (Ed.). Human rights and education. Oxford ,New York: Pergamon.
Shiman,D. (1991). Teaching Human Rights: Classroom Activities for a Global Age, in Hugh Starky(ed.)The Challenge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London: Cassell.
Singh, B. R. (1986). Human rights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Journal of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10(3), p76-85.
Smouts,M.-C., Battistella, D., Vennesson, P. (2003), Dictionnaire d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 Paris, Dalloz.
Tarrow,N.B. (1987). Human rights and education.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Thomas, W. I. and Znaniecki, F. (1918), The Polish Peasant in Europe and America: Monograph of an Immigrant Group, Boston: Badger.
UN Centre for Human Rights(1997).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plans of action for human rights education. Geneva: UN Centre for Human Rights.
Vincent, P. De. S. (1982). Jimmy Carter and Human Rights, Human Rights: 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Human Rights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