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文霞 Lin Wen-shair |
---|---|
論文名稱: |
桃園北管鈞天社研究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Jun-Tian Beiguan Group in Taoyuan |
指導教授: | 楊樹煌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1 |
中文關鍵詞: | 北管子弟社團 、技藝傳承 、藝術扶植政策 |
英文關鍵詞: | Beiguan Ensemble, the policy of cultivating art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artistr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9 下載:1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台灣早期,由民間自組的業餘北管子弟社團普遍存在,幾乎每個開發較早的區域,都曾出現此類的戲曲團體。桃園縣之北管社團活動旺盛,曾經先後存在大約有五、六十個班社,許多社團至今仍有固定的會館及祭祀活動,其中桃園市鈞天社是有百年以上歷史的老社團。北管社團走過時代的起落,於各時期均有其適應與生存的方式。研究者以觀察、訪談方式,進入研究領域。由鈞天社資深藝員口述,分析組織之人員結構、技藝的傳承、與地方廟宇間的信仰關係。透過現任部長的出陣記錄,瞭解目前北管社團的現實處境,進而探討政府文化政策。本研究主要分成四部份,首先藉由北管的歷史,探討桃園市北管社團的發展過程。第二部份探討鈞天社歷史與組織沿革。第三部份探討鈞天社技藝傳承,第四部份探討現代社會中的北管班社。
研究結果發現,現代社會娛樂多元,使得北管演出機會遭受衝擊,現今社團營運僅北管吹陣在廟會慶典與喪事活動中表演。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三點建議:(一)公部門建立管理與扶植政策(二)曲目研究與推廣(三)營運理念的轉換:由政府、民間單位與北管樂班三方面著手,改善藝術環境,以利桃園市北管樂班的永續發展。
In the early Taiwan, the Beiguan clubs were instituted by the amateurs in any early developed area. In Taoyuan County, Beiguan Ensembles are very popular and founded about fifty or sixty ones sequentially. Many of the Beiguan Ensembles have their steady meeting places and stable activities, and the Jyun-Tian Club is one of the old club has a hundred years development. Every Beiguan Ensemble passes through the times with the rise and fall, and has its way to adapt and exist in every period. Researcher uses the observations and the senior member of the Jyun-Tian Club interviews to analysis the member organization, the inheritance of the artistry, and the relation of belief between local temples. Through the record of the chu-jhen from the incumbent minister, we can realize the real condition of the Beiguan Ensemble,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culture policies of government.
Beginning with an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Beiguan Ensemble in Taoyuan City through the Beiguan history, and continuing with the history of Jyun-Tian Club and its organization. Then exploring the inheritance of the artistry of the Jyun-Tian Club and finally to study the Beiguan Club in modern society.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performance opportunities of Beiguan are attacked by the multi-entertainment in modern society. Therefore, the Beiguan Arrays are only showed in the temple fairs and the funerals. The findings provided three suggestions. First, set up the policies of management and cultivating in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 Second, study and popularize the Beiguan repertoire. Finally, transform the management concepts. It means that starting with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 the private sector, and the Beiguan to improve arts environmen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eiguan band in Taoyuan City.
參考資料:
(一)專書
陳藍谷計畫主持(2002),《台北市北管藝術發展史 論述稿》,臺北市: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陳藍谷計畫主持(2002),《台北市北管藝術發展史 田野記錄》,臺北市: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呂錘寬(1999),《北管音樂概論》,彰化縣:彰化縣文化局。
蘇玲瑤(1998),《竹塹憨子弟》,新竹市: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傳藝中心(2003),《北管文物風華:宜蘭總蘭社捐贈文物修復特展》,宜蘭縣五結鄉:傳藝中心。
基隆市政府(1996),《鑼鼓喧天 話北管.亂彈傳奇》,基隆市:基隆市政府。
呂錘寬(2005),《北管藝師 葉美景 王宋來 林水金生命史》,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宜蘭縣文化局(2000),《宜蘭城 北管曲成果專輯》,宜蘭市:宜蘭縣文化局。
財團法人許常惠文化藝術基金會主編(2004),《南北管音樂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Philip Kotler,Gary Armstrong著;方世榮譯(2004),《行銷學原理》,臺北市:台灣東華。
林欽榮(2004),《組織理論與管理》,臺北市:楊智文化,頁2-12 。
桃園市公所(2005),《桃園市志》,桃園市:桃園市公所。
桃園縣文縣委員會(1967),《桃園縣志卷五文教志》,桃園縣:桃園縣政府。
徐亞湘(1995),《桃園縣本土戲曲、音樂團禮調查計畫調查報告書》,桃園縣: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桃園縣文化局(2005),《桃園縣表演藝術團體扶植計畫10年成果展》,桃園縣:桃園縣文化局。
國立中央大學戲曲研究室執行(1996),《桃園縣傳統戲曲與音樂錄影保存及調查研究計畫》,桃園縣: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客家音樂研討會暨客家八音展演》,臺北市:行政院。
Jeremy Seabrook著作,譚天翻譯(1986),《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臺北市:三民書局。
桃園縣文化局(2007),《打八音 唱北管》,桃園縣:桃園縣政府。
桃園縣文化局(2005),《桃園縣表演藝術團體扶植計畫10年成果展》,桃園縣:桃園縣政府。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2004文化統計》,臺北市:行政院。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表演藝術不打烊 2005全國表演藝術博覽會專輯》,臺北市:行政院。
桃園縣文化中心(2000),《桃園縣文化藝術長期發展計畫》,桃園縣;桃園縣政府。
蔣勳(1997),《藝術概論》,臺北市:東華出版社。
辭海 1999年
哈瑞森&杭廷頓著(2003),《為什麼文化很重要》,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杭廷頓、伯格主編(2002),《杭廷頓&伯格看全球化大趨勢》,臺北市:時報出版社。
哲學雜誌叢書第三十八期(2002),《文化發展與文化產業》,臺北市:業強出版社。
林正儀(1997),《藝術管理25講 表演藝術行政人員研討會暨研習活動》,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Philip Kotler Joanne Scheff著(1998),《票房行銷 飛利浦.科特勒談表演藝術行銷策略》,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行政院文建會(2002),《2004文化白皮書》,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李明堃.李江濤編(1994),《中國社會分層—改革中的巨變》,臺北市;台灣商務。
黃毅志(1994),《社會階層 社會網路與主觀意識:台灣地區不公平的社會階層體系之延續》,臺北市:巨流圖書。
許嘉猶(1986),《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臺北市:三民書局。
林南(1986),《社會資本》,臺北市:弘智文化。
瞿海源、王振寰編(2000),《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市:巨流圖書。
康諾錫(2005),《桃園景福宮 大廟建築藝術與歷史》,桃園市:財團法人桃園景福宮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二)論文集
許鈺佩(2004),《北管鼓吹樂在中學傳承之探討以新竹市成德高中為例》,頁48—79
陳昱馨(2006),《高雄市歌仔戲劇團生態與經營管理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
辛玫臻(2004),《台灣表演藝術團體經營之探討—以舞蹈表演社團為例》,台灣體育學院。
周瑜音(2006),《北管館閣昭樂軒及其戲曲唱腔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文學系。
陳穎慧(1998),《地方劇團之變遷--以基隆靈義郡為例》,國立藝術學院戲劇學系。
陳美智(2005),《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策略研究--聚焦於傳統表演藝術的探討》,佛光大學社會學院。
胡琬苹(2005),《從「信徒的社會階層」探討人間佛教道場的發展—以佛光山台北道場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未來學系。
林淑美(2002),《台中「國光歌劇團」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文學系。
(三)網頁資料
桃園縣文化局 數位藝文資料庫http://www2.tyccc.gov.tw/tyccc1/tycccart/pa1.htm
桃園市公所 http://www.taocity.gov.tw/ch/aioshow.aspx?path=59&guid=192d159c-6edb-42de-bcb3-a9c845e23405&lang=zh-tw
行政院內政部http://www.mo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