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金海林
論文名稱: 漢語時態詞'在'與'著'制教學語法-以韓籍學習者為例
指導教授: 鄧守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6
中文關鍵詞: 時態進行持續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64下載:4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漢語的時間系統由三個不同的模式呈現,即時相系統(phase)、句子的時制結構(tense)、句子的時態結構(aspect)。時間系統的三個部份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

    漢語的時相結構為句子(事件)表現時制和時態提供了基礎,為選擇適當的時制和時態創造了現實條件;時制則據此而選定事件的時間座標,確立其結果框架;至於時態,則在這些基礎之上考慮時間在軸上的位置,從而最終選用的恰當的時態成份來加以表達。

    本文指動作進行之時態詞(aspectual verb)「在」和狀態持續之時態詞「著」,以這兩個辭彙為主研究。透過兩者的語義,動詞搭配和句型等之分析,更深入了解時態詞「在」和時態詞「著」。

    接著,透過漢韓對比分析來預測和解釋時態詞「在」和時態詞「著」對韓籍學生可能產生的困難。最後,藉由本文時態詞「在」和時態詞「著」的語義和結構分析內容、漢韓對比分析結果提出時態詞「在」和時態詞「著」的教學排序。

    目錄 iii 表目錄 iv 圖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時制(Tense) 3 第二節 時態(Aspect) 4 一、Comrie(1976) 4 二、Li & Thompson(1981) 4 三、Smith(1994) 5 第三節 漢語時態 5 一、王力(1959) 5 二、呂叔湘(1990) 6 三、龔千炎(1995) 8 四、戴耀晶(1997) 9 第四節 漢語動詞分類 9 一、馬慶珠(1981) 10 二、鄧守信(1985) 11 三、陳平(1988) 13 四、戴耀晶(1997) 17 第三章 「在」與「著」之比較 21 第一節 漢語的時間系體的三個模組 21 一、 時態(Aspect) 21 二、 時相與時態的詞序 23 第二節 「在」 24 一、 「在」與時相之關係 25 二、 「在」與句型之關係 26 三、 「在」的語義分類 28 四、 「在」與動詞之關係 31 五、 「在」與主語之關係 32 第三節 「著」 34 一、 「著」與句型之關係 35 二、 「著」與動詞之關係 43 三、 「著」與語義分類 46 第四節 小結 54 第四章 韓語「-고 있다」(-go itda)、「아/어 있다」(-a/eo itda) 55 第一節 「在」、「著」和韓語之對比分析 55 第二節 韓語之時態(Aspect) 59 第三節 韓語 -go itda、-a/eo itda與時制之關係 62 第四節 -go itda之語義 63 一、 動作進行(progressive) 64 二、 結果狀態之持續 69 第五節 -a/eo itda之語義 67 第六節 go issd、-a/eo itda與句型之關係 69 第七節 小結 71 第五章 「在」與「著」之教學語法 73 第一節 理論基礎 73 第二節 「在」、「著」的教學困難度 75 一、 「在」和「著」在教學上的分類 75 二、 結構困難度(structural complexity) 77 三、 語義困難度(semantic complexity) 78 四、 跨語言差距(inter-linguistic distance) 79 第三節 「在」和「著」的教學排序 80 一、教學排序 80 二、教材整理與檢視 80 三、 「在」和「著」之教學內容描述 82 第六章 結論 85

    【中文】

    王力(1958)。《中國現代語法》。香港:中華書局。

    易荷梅(2007)。《現代漢語「離合詞」的研究及其他教學上之運用的探討》。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國立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湯延池(1978)。<動詞與介詞之問>。《華文世界》第12期,頁13-19。

    高順全(2003)。<進行體、持續體的否定及相關問題>。《世界漢語教學》第4期,頁32-39。

    陳平(1988)。<論現代漢語時間系統的三元結構>。《中國語文》第6期,頁401-422。

    羅義芬(1995)。<漢語動貌詞「在」與「著」的詞彙意義>。《世界漢語文教學》,頁291-301

    何偉(2003)。<系統功能語法時態系統概觀>。《外語教學與研究》第6期,頁417-424

    戴耀晶(1991)。<現代漢語表示持續體的「著」的語義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頁92-106

    龔千炎(1991)。<談現代漢語的時制表示和時態表達系統>。《中國語文》第4期,頁251-261

    陳月明(1999)。<時間副詞「在」與「著」>。《?》第4期,頁10-14

    澤田启二(1993)。<談「在」>。《日本近、現代漢語研究論文選》。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鄭懿德(1988)。<時間副詞「在」的使用條件>。《語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郭銳(1993)。<漢宇動詞的過程結構>。《中國語文》第6期。

    鄧守信(1985)。<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總則>於《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集第七冊教學應用組》,頁170-176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1996)。《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師大書苑。

    袁毓林(1992)。<祈使句式「V+著」分析>。《世界漢語教學》第4期,頁269-275

    劉玽(2003)。《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簡倫》。北京:北京語言大學。

    方梅(2000)。<從「V著」看漢語不完全體的功能特征>。《語法研究和探索》(九)。北京:商務印書館。

    鄭恩(2004)。《對韓籍學習者的漢語否定副詞教學與法》。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國立師範大學漢語文教學研究所。

    邊琯植(2007)。《現代漢語「到」之教學語法以韓籍學習者為例》。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國立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林芯妤(2008)。《現代漢語「不」和「沒」之比較分析與教學活動設計》。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國立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英文】

    Carlota S.Smith.(1991).The Parameter of Aspect. 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Westney,P.(1994).Rules and pedagogical Grammar. In T.Odlin(Ed.),
    Prespectives on pedagogical grammar(pp72-96).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i& Thompson.(1980).Mandarin Chinese.

    Tai, James H-Y. (2003) Cognitive: Resulative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nguisitc4.2, pp.301-310

    Westney, P (1994). Rule and pedagogical grammar. In T.Odlin(Ed), Prespectives on pedagogical grammar (pp.72-96).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mrie(1976). 《Aspect》.Cambridge. Cambidge University.

    Leech, G. (1994). Students’ grammar-teacher’s grammar-learner grammar. In M. Bygate, A. Tonkyn, E. Williams (Eds.) , Grammar and the language teacher (pp.17-30). New York: Prentice Hall.

    Prator, C. (1967). Hierarchy of difficul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ited in Fred J. Chen.
    【韓文】

    Nam Gi Sim、Go Yeong Geun(남기심、고영근). 1993. 표준국어
    문법론(標準國語文法論).韓國:탑출판사.

    Go Yeong Geun(고영근).2004. 한국어의 시제 서법 동작상(韓國語之時制 敘法 動作相).韓國:태학사

    Kim Cheon Hak(김천학). (2007)《국어의 동사와 상에 관한 연구(國語的動詞和相之研究)》。博士論文。韓國:首爾市立大學大學院。
    【工具書】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編輯(1999)。實用視聽華語1、 II。台北:正中書局。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