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莊其偉 |
---|---|
論文名稱: |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以中國史為中心 |
指導教授: | 朱鴻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19 |
中文關鍵詞: | 歷史教育 、歷史圖表 、圖像教學 、歷史思維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9 下載:10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培養歷史思維能力已成為歷史教育的目標,歷史教材的編寫模式也慢慢呼應這股歷史教育改革的潮流,現今教科書的圖表大量增加,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與可讀性,本研究認為若能善加利用歷史教材中未被重用的「歷史圖表」,對於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必定有所幫助與成長。
本研究以《九五暫綱》的歷史教科書中的圖表資料為分析對象,歸納出五種歷史圖表的分類及其理論依據,據此詳細檢視,現今教科書圖表資料的編撰是否能符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並且利用歷史圖表的解讀過程,啟發歷史思維教學活動,並對實驗課程與學生回饋進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的發現:
一、教科書中歷史圖表教材存在必須改善的問題。
二、學生對歷史圖表教學方式抱持肯定的態度。
三、歷史圖表搭配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可以提升歷史思維。
四、申論題的歷史思維水平是可以測量的。
本研究針對歷史圖表教材啟發歷史思維能力的建議:
一、教科書之圖像、圖說、課文緊密結合,發揮最大功用。
二、教科書出版社應註明圖表來源,開發自己的圖表。
三、圖表教學注意時機,符合發展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目標。
四、宜選擇有故事性、真實性、代表性的圖表教材。
五、大考歷史科非選擇題之設計:題型引用歷史圖表、問題基於歷史思維。
壹、教科書及課程標準
1.王仲孚主編,《歷史(上)》,臺北:康熹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8修訂2版。
2.王仲孚等編著,《普通高中歷史第二冊》,臺北:康熹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三版。
3.李明仁等編著,《普通高中歷史第二冊》,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2三版。
4.李東華主編,《歷史(上)》,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8修訂三版四刷。
5.林能士主編,《歷史(上)》,臺南: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8再版。
6.林能士等編著,《普通高中歷史第二冊》,臺南: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四版。
7.張元主編,《歷史(上)》,臺北: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6七版。
8.教育部,《高級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1996。
9.教育部,《高級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3。
10.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歷史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2010。
11.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2005。
12.陳豐祥主編,《歷史(上)》,臺北:建宏出版社,2000.8修訂版三刷。
13.黃春木等編著,《普通高中歷史第二冊》,臺北: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四版。
14.蔡學海主編,《高中歷史教科書第二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93九版。
貳、專書
1.E. D. Gagne, C. W. Yekovich & F. R. Yekovich著,岳修平譯,《教育心理學-學習認知的基礎》,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2.Karen Bromley, Linda Irwin-De Vitis & Marcia Modlo 著,李欣蓉譯,《圖像化學習:在不同課程領域使用圖像組織》,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3.Robert E. Slavin著,王明傑、陳玉玲譯,《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4.于友西、葉小兵、趙亞夫著,《歷史學科教育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5.于友西主編,《中學歷史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6.中國教育學會歷史教學研究會、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編,《面向二十一世紀歷史教材和歷史教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7.王仲孚,《歷史教育論集》,臺中:大同資訊圖書出版社,2001。
8.王鐸全,《歷史教育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9.臺灣歷史學會編,《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論文集》,臺北:稻鄉出版社,2003。
10.白月橋,《歷史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9。
11.白月橋,《歷史教學問題探討》,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12.白亦芳,《社會科課程設計的發展與願景》,臺北:師大書苑,1999。
13.吳翎君,《歷史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4。
14.李咏吟、單文經,《教學原理》,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
15.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1。
16.周樑楷,《歷史學的思維》,臺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
17.周樑楷、張元編,《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編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清華大學歷史所,1998。
18.彼得.柏克著,楊豫譯,《圖像證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19.林慈淑,《歷史要教什麼?-英美歷史教育的爭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0年。
20.金相成主編,《歷史教育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
21.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全國學校歷史科中心編,劉德美譯,《美國歷史科—世界史國家課程標準:探索通往現在之路》,臺北:教育部,1996。
22.美國社會科協會(NCSS)編,陳麗華、王敏鳳譯《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1996。
23.夏子賢,《中學歷史教學法》,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
24.張保華,《中學歷史教學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5.張春興,《教育心理學》,臺北:臺灣東華書局,1996。
26.張霄亭等編著,《教學原理》,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7。
27.陳新轉,《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發展—從課程綱要與能力指標出發》,臺北:心理出版社,2004。
28.陳豐祥,《歷史教學評量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學生書局,1994。
29.黃政傑,《課程設計》,臺北:臺灣東華書局,2002.10。
30.黃炳煌主編,《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臺北:師大書苑,2002。
31.葉煬彬,《高級中學社會領域課程暫行綱要草案探究》,豐原:教育部臺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2006。
32.趙恆烈,《中學歷史圖示教學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3.趙恒烈,《歷史思維能力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4.聶幼犁,《中學歷史教育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35.聶幼犁主編,《歷史課程與教學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6.魏授章,《歷史課堂教學藝術》,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7.陳冠華,《追尋更有意義的歷史課─英國中學歷史教育改革》,臺北: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
參、期刊論文
一、歷史教育變革
1.李稚勇,〈中、美、英三國中學歷史課程內容體系比較研究〉,《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1(2007),頁33-39。
2.李稚勇,〈中英兩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比較研究〉,《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4(2009),頁1-10。
3.李稚勇,〈社會中心・學科中心・學生發展中心——論美國社會科課程結構的多樣化發展〉,《外國中小學教育》,3(2009),頁12-20。
4.李稚勇,〈美國學校歷史課程改革論析〉,《外國中小學教育》,9(2007),頁35-43。
5.李稚勇,〈美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論析〉,《歷史教學》,6(1999),頁26-30。
6.李稚勇,〈英國中學歷史課程改革論析〉,《全球教育展望》,4(2006),頁58-62。
7.李稚勇,〈英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論析〉,《歷史教學》,1(2003),頁26-32。
8.李稚勇,〈論中小學人文社會學科課程的分科與綜合——從中美英法四國的實踐看歷史課與社會科之改革〉,《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2009),頁41-52。
9.李稚勇,〈論英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之發展——兼評2007年版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外國中小學教育》,4(2008),頁9-14。
10.李稚勇、任京民,〈論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之修訂——兼論美國社會科發展趨勢〉,《全球教育展望》,1(2009),頁66-74。
11.林慈淑,〈英國歷史教育改革中的「時序」爭議〉,《東吳歷史學報》,15(2006),頁207-242。
12.林慈淑,〈歷史與歷史教育的目的─試析論倫敦大學兩位學者的爭議〉,《東吳歷史學報》,5(1999),頁179-204。
13.莊德仁,〈《清華歷史教學》與當代臺灣歷史教改:以教科書為中心的討論〉,《歷史教育》,15(2009),頁251-278。
14.陳冠華,〈實現歷史教育價值的關鍵-培養歷史科核心能力〉,《歷史月刊》186(2003),頁117-122。
15.葉煬彬,〈高中歷史核心能力的探索與實踐〉,陳清溪主編,《教育核心價值實踐之研究》,三峽: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10,頁235-277。
16.葉煬彬,〈高中歷史教育的現況與展望〉,陳清溪主編,《永續發展教育政策與制度規劃之探索》,三峽: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9,頁240-274。
17.趙亞夫,〈美國學者眼中的歷史思維及其對我們的啟示〉,《歷史教學(中學版)》,4 (2011),頁23-28。
二、歷史思維
1.A. Dickinson著,周孟玲譯,〈理性的理解歷史與歷史教學〉,《清華歷史教學》,6(1996) ,頁37-55。
2.Peter Lee著,周孟鈴譯〈兒童學習歷史的進程〉,《清華歷史教學》,3(1994),頁5-7。
3.Peter Lee著,葉小兵譯,周孟玲校,〈歷史解釋與歷史理解〉,《清華歷史教學》,6(1996),頁4-36。
4.王健,〈淺談學生歷史思維的培養〉,《新課程(教育學術)》,9 (2011),頁5。
5.王雄,〈歷史智慧的傳承與建構—淺談培養歷史智慧的課程與教學設計〉,《歷史月刊》,174(1992),頁20-33。
6.王德香,〈怎樣培養初中生的歷史思維〉,《新課程學習(中)》,12 (2011),頁184。
7.吳翎君,〈歷史思維的教學方法初探〉,《花蓮師院學報》,15(2003),頁83-110。
8.李德藻,〈中學歷史教材插圖教學研究〉,《歷史教學》,6.19(1998),頁24-27。
9.孟鐘捷,〈歷史思維素質培養的深度與廣度:來自德國的經驗〉,《歷史教學(中學版)》,10 (2011),頁53-56。
10.林永欽,〈史料在國中歷史教學的應用〉,《清華歷史教學》,16(2005),頁42-59。
11.林慈淑,〈史家?偵探?或記錄?─10-14歲兒童對歷史記述的一些想法〉,東吳大學歷史系主編,《史學與文獻》,3(2001),頁171-206。
12.林慈淑,〈歷史教與學的鴻溝─英國兒童歷史認知的探究(1960’s-1990’s)〉,《東吳歷史學報》,8(2002),頁153-190。
13.林慈淑,〈年齡、知識或觀念─試探兒童對多元歷史記述的反應〉,《東吳歷史學報》,10(2003),頁307-346。
14.胡昌智,〈歷史教育目標的理論與實際〉,《史學評論》,11(1986),頁57-86。
15.張小明,〈轉換角色,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歷史思維——從“學做導”的教學模式談起〉,《陜西教育(教學版)》,10 (2011),頁71。
16.張元,〈加強歷史教學深度的一些想法〉,《清華歷史教學》,16(2005),頁6-25。
17.張元、駱月娟,〈十一歲兒童歷史認知能力初探〉,《清華歷史教學》,5(1996),頁4-30。
18.許蘭香,〈發揮討論法教學優勢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7(2011),頁126-127。
19.郭永彩,〈在問題探究中提升歷史思維能力,推進有效教學〉,《考試周刊》,88 (2011),頁161-162。
20.閆晶,〈小議中學歷史課堂中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成功(教育)》,8 (2011),頁139-140。
21.陳昌蘭,〈淺談如何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成功(教育)》,6(2011),頁133。
22.陳建守,〈圖像的歷史重量─引介彼得.柏克著《目擊─當作歷史證據的圖像用途》〉,《新史學》,18:1(2007),頁197-203。
23.陳豐祥,〈新修訂布魯姆認知領域目標的理論內涵及其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歷史教育》,15(2009),頁8-9。
24.黃琇苓,〈談歷史教學中的「神入(empathy)」概念〉,《清華歷史教學》,17(2006),頁110。
25.葉小兵譯,〈簡介英國對中學生歷史意識的最新研究〉,《清華歷史教學》,2(1993),頁115-116。
26.廖華紅、何瓊,〈發揮考試測量的診斷功能,以科學命題反撥高中歷史教學-高中歷史只比測試中SOLO評價法的應用研究〉,「臺北、香港、廣州歷史教學研討會」,臺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2012.4.7-8。
27.趙亞夫,〈美國學者眼中的歷史思維及其對我們的啟示〉,《歷史教學(中學版)》,4 (2011),頁23-28。
28.劉玉利,〈中學歷史教學中培養歷史思維能力的途徑〉,《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12 (2011),頁67。
29.潘韜,〈怎樣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11 (2011),頁52。
30.蔡伯建,〈歷史教學中如何體現歷史思維和歷史理解〉,《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2011),頁60、76。
31.蕭憶梅,〈英國與臺灣歷史科考試之比較〉,《清華歷史教學》,14 (2003),頁69-81。
32.蕭憶梅,〈理解學生歷史思維的重要性〉,《歷史教育》,14 (2009),頁87-102。
33.蕭憶梅,〈歷史測驗題型的兩難:如何檢驗出學生的歷史思維情形〉,《中等教育》, 63:2 (2012),頁75-85。
34.蔡蔚群,〈考試能否檢驗教學的成果〉,《清華歷史教學》,15 (2004),頁69-81。
35.蘇家惠,〈英國、臺灣中學歷史教科書之比較〉,「臺北、香港、廣州歷史教學研討會」,臺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2012.4.7-8。
三、歷史圖表
1.于伯銘,〈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圖表運用〉,《歷史教學問題》,2(1990),頁44-47。
2.朱國華,〈初中歷史圖示教學法初探〉,《長三角(教育)》,6(2012),頁20-25。
3.佘春富,〈地圖圖表類選擇題的解題思路—從2010年高考歷史江蘇卷第6題說起〉,《中學歷史教學研究》,4(2010),頁18-19。
4.吳明,〈中學歷史新教材圖表之我見〉,《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1995),頁111-112。
5.吳斌,〈初中歷史圖表法教學〉,《安徽教育》,10(2002),頁46。
6.巫清木,〈歷史總復習注重學生閱讀圖表能力的培養〉,《教師》,23(2011),頁92。
7.李銅玉,〈提取高考試題中圖表背后的歷史信息〉,《歷史學習》,11(2004),頁15-18。
8.周海平,〈巧設歷史圖表 提升課堂實效—2009年歷史高考圖表題引發的思考與實踐〉,《教育實踐與研究(B)》,4(2010),頁26-30。
9.邵新力,〈2007年高考歷史圖表型選擇題解析〉,《高中生》,12(2008),頁35-39。
10.邵新力,〈高考歷史圖表型材料題的解答思路與技巧〉,《中學政史地(高三綜合)》,Z2 (2006),頁113-116。
11.邵新力,〈高考歷史圖表型試題的類型及解答示例〉,《中學政史地(高三)》,2(2007),頁35-39。
12.洪小玲,〈以圖敘史,依圖求義——高中歷史圖表有效教學的主要方法及策略〉,《中國校外教育》,21(2011),頁59。
13.茆芳,〈提高歷史圖表分析能力的幾種方法〉,《歷史教學》,8(2004),頁71-72。
14.孫佳樂,〈淺淡圖表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中學課程資源》,12(2013),頁28-29。
15.孫雯,〈2013年浙江省文綜歷史圖表題的特點及備考啟示〉,《新課程(中旬)》,11(2013),頁185。
16.徐波平、陳文云,〈直觀教具在教學中的應用——歷史圖表教學法探析〉,《天中學刊》,1(1991),頁77-80。
17.徐俊,〈淺議歷史教學中的圖表應用〉,《貴州教育》,2(2011),頁40-41。
18.柴紅磊,〈如何閱讀歷史課本中的圖表〉,《中學政史地(初中歷史)》,9(2006),頁49-51。
19.馬紅峰,〈歷史圖表題的命題形式和技巧初探〉,《考試周刊》,24(2011),頁9。
20.張迪,〈高居下視 總體把握——運用概念系列圖表進行歷史教學的做法和體會〉,《棗莊學院學報》,1(1985),頁94-98。
21.張齊勝,〈圖片類選擇題例析〉,《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2012),頁18-20。
22.畢珍,〈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充分利用圖表資源〉,《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3(2011),頁46。
23.郭小鷹,〈高中歷史教學中圖表的有效運用〉,《福建基礎教育研究》,4(2012),頁111-112。
24.郭奉吾、郭粉桂,〈歷史圖表與數據的考查形式及解決途徑〉,《中學歷史教學參考》,6(2002),頁48-49。
25.陳長鎖,〈高考歷史圖表題的特點及解題技巧〉,《試題與研究》,35(2011),頁4-7。
26.陳勁,〈中學歷史教學設計與圖表的運用〉,《自貢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4(2001),頁136-138。
27.陳莉婷,〈從國中歷史教科書中的附圖看其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以新編「國中歷史第一冊」初版為例〉,《中等教育》,46:1(1995),頁88-104。
28.陳萍,〈識別使用歷史地圖能力的培養〉,《教育》,18(2012),頁49。
29.陳微波,〈運用年代尺理解歷史發展的時序性〉,《中學政史地(初中適用)》,12(2010),頁10。
30.彭小甫,〈析論現行國高中歷史教科書附圖之適切性[美國史部分] 〉,《中等教育》46卷1期,頁23-43 ,1995。
31.項元彬,〈充分利用歷史圖表 增強歷史課堂教學效果〉,《讀與寫(教育教學刊)》,4(2012),頁140。
32.黃永軍,〈高考歷史圖表類題型分類解讀〉,《中學教學參考》,24(2009),頁43-44。
33.楊德志,〈小議“如何加強歷史圖表教學”〉,《中學歷史教學研究》,4(2005),頁14-15。
34.萬紅,〈試論初中歷史教學的“借圖發揮”〉,《華章》,14(2010),頁129。
35.葉芳如,〈新版國中歷史教科書第三冊附圖之研究〉,《歷史教育》,6(2000),頁149-197。
36.廖壽傳,〈高考歷史圖表史料的解題策略〉,《中學教學參考》,6(2009),頁109-110。
37.劉桂章,〈利用歷史圖表 創設歷史情景—2007年中考歷史識圖題探析〉,《試題與研究》,14(2007),頁5-13。
38.劉德美,〈談歷史教學外國史圖片之編選與運用〉,《歷史教育》,7(2000),頁13-26。
39.鄭萬軍,〈利用“三看三比”法解答中考歷史圖表題〉,《中學政史地(初中適用)》,4(2012),頁59-61。
40.盧虹,〈2009年高考歷史圖表題命題類型及應試策略〉,《中學政史地(高中文綜)》,11(2009),頁27-30。
41.繆銀丹,〈圖表在高三歷史復習教學中的運用——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例〉,《科技信息(科學教研)》,19(2008),頁288。
42.謝堅江,〈有效運用歷史圖表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新課程研究(下旬刊)》,6(2010),頁125-127。
43.謝敏,〈淺析高中歷史圖表材料題的類型和解題方法〉,《讀與寫(教師教育)》,1(2008),頁77-78。
44.鐘代應,〈巧用歷史圖表優化課堂教學〉,《教育教學論壇》,31(2011),頁124。
肆、學位論文
1.于艷華,〈歷史地圖在新課標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
2.王鈺婷,〈大陸地區《歷史與社會》實驗課程暨教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3。
3.傅麗楓,〈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的圖片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
4.朱采慧,〈試論國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圖示教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2。
5.吳嘉娪,〈國小六年級影視歷史思維能力測驗之編製與表現概況之探討〉,國立臺南大學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6.吳嘉琪,〈國中學生歷史理解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
7.呂艷,〈中學歷史課程中歷史圖片應用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
8.宋明娟,〈「啟發歷史思維的教與學」-理論與實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9.李皖玲,〈「九五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分析-以臺灣史與中國史的歷史教科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10.林雅文,〈數位典藏應用於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歷史教學之研究-以荷蘭殖民臺灣時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5。
11.邵宗儀,〈國中生歷史思維能力教學之研究— 以國三課程[世界文明的發展]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06。
12.施曉雯,〈史料證據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以「當代臺灣與世界:經濟的成長與挑戰」單元教材教法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13.胡小玲,〈高中學生歷史圖片收集與解讀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江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
14.袁天華,〈「史料證據」與高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能力的培養─以「日本統治時期」單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
15.郭淑美,〈高中歷史教科書研究-以臺灣史教材為中心(1948~200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
16.陳正田,〈圖像教學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就之影響—以日治時期臺灣史教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0。
17.陳裕皓,〈臺灣史歷史教育的變遷:以高中歷史九五暫綱論述為核心(1948-2005)〉,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18.游佾蓁,〈討論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以國二「中國近代史」單元教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0。
19.楊維琳,〈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美術史教材之研究─以1960年代臺灣現代繪畫運動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
20.劉心怡,〈國中生歷史理解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21.鄭佳君,〈國一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之探討〉,國立臺南大學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22.簡靖怡,〈兩岸三地國(初)中歷史教材「學習活動」與歷史思維能力之培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0。
23.蘇家惠,〈英國、臺灣中學歷史課程與教科書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