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奕學 Yi-Xue Huang |
---|---|
論文名稱: |
客語與韓國漢字詞同形詞彙之古漢語成分比較研究 —以「客語能力認證考試」特有詞彙與相對應之韓國漢字詞為例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Hakka and Sino-Korean Characters |
指導教授: |
王恩美
Wang, En-Mei 何石松 He, Shi-Shu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東亞學系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9 |
中文關鍵詞: | 客語詞彙 、韓國漢字詞 、古漢語 、詞彙比較 |
英文關鍵詞: | Hakka, Sino-Korean, Ancient Chinese, Grapheme comparis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85 下載:2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韓國漢字詞與方言比較多數為語音分析,學者們多認為客語與韓國漢字詞的發音相當接近,然而在少數詞彙比較研究中,卻得出客語詞彙與韓國漢字詞相似度低的結果,此音義不同調的現象,引發本文對詞彙研究的興趣,在前人的詞彙研究中,學者們雖肯定客語詞彙與韓國漢字詞與古代漢語有著深厚淵源,卻未進一步討論,也許以此切入,可以得出不同的結果,是以本文從古漢語層面討論客語詞彙與韓國漢字詞的關係,並從詞彙比較差異中,分析造成差異的可能原因。在「客語能力認證考試」客語特有詞彙及其對應之韓國漢字詞的範圍中,以韓國漢字詞與客語詞彙進行對比後,發現兩者多數承於古代漢語,由於客語及韓國漢字詞形成時,承自相近時期的古漢語來源,所以兩者有許多同形同義詞彙,但又因詞彙發展環境不同,而產生同形異義詞。
Most researches of comparison between Korean hanja and Chinese dialect focus on pronunci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ose researches, the pronunciation of Korean hanja and Hakka is very close. However, in some character compareson , they analyzed that the character between Korean hanja and Hakka is not that close. Therefore, for explaining this situation,we take the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 as a clue to see the homophyly between them. We expect to see the connection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m in this research. To conclud of this research, Korean hanja and Hakka characters are similar because they got the same ancient chinese chacasource.
一、專書
王力,《漢語史稿》下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
王力主編,《古代漢語》,北京:中華書局,2001。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語言學教硏室編,《漢語方言詞彙》,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樸真奭,《朝鮮簡史》,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1998。
何石松、劉醇鑫主編,《客語詞庫:客語音標版》,臺北:北市客委會,2007。
何石松、劉醇鑫主編,《現代客語詞彙》,臺北:北市客委會,2002。
何石松、劉醇鑫主編,《現代客語詞彙彙編》,臺北:北市客委會,2004。
李約瑟等,黃興宗譯,《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六卷第五分冊,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李家樹《語文研究和語文教學》,香港:商務印書館,1989。
呂嵩雁,《台灣客家話的語言接觸研究》,臺北:行政院客委會,2009。
房學嘉,《客家源流探奧》,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林從綱,《新編韓國語詞彙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竺家寧,《聲韻學》,臺北:五南出版社,1992。
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第二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重印。
邵敬敏主編,《現代漢語通論(第二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009重印)。
邵毅平,《韓國的智慧:地緣文化的命運與挑戰》,臺北市:新潮社,2004。
客語認證詞彙編輯委員會,《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基本詞彙:中級、中高級暨與料選粹》,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10。
客語認證詞彙編輯委員會,《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基本詞彙:中級、中高級暨與料選粹》,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10。
客語認證詞彙編輯委員會,《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基本詞彙—初級》,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2005。
徐兆泉,《台灣客語辭典》,臺北市:南天書局,2002。
徐松石,《粵江流域人民史》,北京:中華書局,1938。
袁家驊,《漢語方言概要》,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
常敬宇,《漢語辭彙與文化》,臺北市:文僑出版社,2000。
張志毅、張慶雲,《詞彙語義學》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陳支平,《客家源流新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
陳運棟,《客家人》,臺北:聯亞出版社,1979。
朝鮮民族主義人民共和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李雲鐸譯,《朝鮮考古學概要》,黑龍江:黑龍江省文物出版編輯室,1983。
黃純艷,《高麗史史籍概要》,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
楊昭全、何彤梅著,《中國—朝鮮‧韓國關係史上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董向榮,《韓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劉佩霖主編,《韓漢大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劉順利,《朝鮮半島漢學史》,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
謝永昌,《梅縣客家方言志》,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4。
謝重光,《海峽兩岸的客家人》,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謝國平,《語言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1995。
謝棟元,《客家話北方話對照辭典》,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
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南天書局,1992。
羅香林,《客家源流考》,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89。
二、古籍
一然,《三國遺事‧紀異》卷1,首爾:瑞文文化社。
安鼎福,《東史綱目》卷1 ,首爾:景仁文化社,1987。
金富軾,《三國史記》卷29〈年表上〉,首爾:保景文化社,1991。
清‧吳楚材、吳調侯編選,《古文觀止‧箕子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重印。
班固,《漢書‧地理志》卷28下 ,北京:中華書局,1982。
梁‧劉勰,《文心雕龍‧序志》,臺北:宏業書局,1983。
鄭麟趾,《高麗史》,東京:武穆出版社,1908。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朝鮮太祖實錄》,首爾: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1961。
三、期刊論文
宋尚美,〈漢韓同義詞對比研究—以名詞為例〉,《漢語學習》,第4期(延吉,2001),頁55-62。
李紅梅,〈從造詞法看韓國語漢字新詞的語言經濟性〉,《延邊大學學報》第37卷第1期,(吉林,2004),頁75-78。
李惠昌,〈客方言口語中的古詞語考辨—為客家研究學術交流會而作〉,《汕頭大學學報》,第8卷第1期(廣東,1991),頁37-49。
邱湘雲,〈閩南語和客家話的「量詞」-與國語比較〉,《玄奘人文學報》,第6期(新竹:玄奘文理學院,2007),頁175-206。
宣德五,〈朝鮮文字的變遷〉,收入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編,《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頁407-420。
徐建宏,〈韓語詞彙和韓國語漢字的對比研究〉,《遼寧大學學報》,第158期(瀋陽,1999),頁107-110。
張光軍,〈韓國語中的韓國漢字詞縮略語〉,《漢語學習》,第2期(吉林,2006),頁50-57。
梁肇庭,〈客家歷史新探〉,《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1期(廈門,1982),頁101-105。
莊初升,〈從方言詞彙看客家民系的歷史形成〉,《韶關大學學報》,第19卷第2期(廣東,1998),頁1-15。
陳亦良,〈梅縣客家方言散論〉,《暨南學報》第15卷第1期(廣東,1993),頁141-150。
陳興德,〈科舉制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湖北招生考試》,第8期(湖北,2005),頁 25-30。
黃雪貞,〈客家方言的詞彙和語法特點〉,《方言》,第4期(北京,1994),頁268-276。
楊軍,〈箕子與古朝鮮〉,《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3期(吉林,1999),頁22-26。
鄺紹賢,〈韓國漢字詞與南方漢語方言的詞彙對比分析—以閩客方言為中心〉,《中國語文學論集》,第55號(首爾,2009),頁31-50。
羅肇錦,〈客語源起南方的語言論證〉,《語言暨語言學》,第2期(臺北,2006),頁545-568。
嚴翼相,〈韓國漢字音和中國方言的語音類似度〉,《語言暨語言學》第6卷第3期(臺北,2005),頁483-498。
四、會議論文
何石松,〈客語詞彙的會通〉,「客家文化與社會和諧—世界客屬第二十四屆懇親大會國際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大會」,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李志亮,〈教育部「台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試用版」評介——以音讀、用字、內容為考察〉,收入簡光明等編,《第二十二屆南區中文系碩博士生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屏東:屏教大中國語文學系,2009。
羅肇錦 ,〈客語祖源的另類思考〉,「客家文化與社會學術研討會」,中壢:中央大學,2002。
五、學位論文
全香蘭,〈中韓漢字比較研究〉,濟南:山東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所博士學位元論文,2001 。
樸貞愛,〈韓國教育用基礎漢字和中國現代漢語常用漢字比較研究〉,首爾:檀國大學中語中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
李妍林,〈韓‧中漢字現代讀音比較研究-異音別義字를 中心으로-〉,首爾:淑明女子大學碩士論文,1988。
張巍,〈中古漢語同素逆序詞演變研究〉,上海: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字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
富天飛,〈韓漢縮略詞與對比研究〉,吉林:延邊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論文,2005。
鄺紹賢,〈現代客家話와現代韓國漢字音의聲韻比較〉,首爾:漢陽大學校中語中文學科碩士學位論文,2000。
六、韓文資料
김원중,〈한국한자어와 중국방언 어휘비교〉( 서울:한양대학교 대학원 중국방언학 연구보고서, 2005)。
김원중,〈한국한자어와 중국방언 어휘비교〉( 서울:한양대학교 대학원 중국방언학 연구보고서,2005)。
김창섭,〈국어 어휘 자료 처리를 위한 한자어의 형태‧통사론적 연구〉,서울:국립국어연구원,1999。
김태경,〈한국 어휘와 閩방언의 어휘 비교〉,《中國學報》,第54輯(首爾,2006),頁19-35。
엄익상 , 〈한국 한자음과 가장 가까운 중국 방언 찾기〉,《중국어문학논집》,제31호( 서울,2005),pp. 7-28。
엄익상,〈한국 한자어 명사와 가장 가까운 중국 방언 찾기〉,《중국어문학논집》,제43호(서울,2007),p.149-150。
엄익상,〈한국 한자어 명사와 가장 가까운 중국 방언 찾지〉),《中國語文學論集》,第43號(서울,2007)。
최옥화.,〈한국한자어와 중국방언 어휘비교〉( 서울:한양대학교 학사졸업논문,2005)。
최옥화,〈한국한자어와 중국방언 어휘비교〉( 서울:한양대학교 학사졸업논문,2005)。
七、網路資料
大河の釣り人kaiken歷史資料室,http://www.geocities.jp/nkks437758/crking.html
大英百科全書網站,http://0-daying.wordpedia.com.opac.lib.ntnu.edu.tw/content.aspx?id=032201
中央大學電子報,http://140.115.170.1/hakka/modules/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81/02_01.html
中央研究院瀚典全文檢索系統http://hanji.sinica.edu.tw/index.html
古代史獺祭,http://www001.upp.so-net.ne.jp/dassai/sangokushiki/nf_koukuri_menu.htm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1572
故宮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http://1062895.kmg.idv.tw/
重編國語詞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
首爾文化遺產,http://sca.seoul.go.kr/tchinese/index.jsp
國際電腦漢字及異體字知識庫http://chardb.iis.sinica.edu.tw/
國學網,http://www.guoxue.com/zibu/lunheng/lh019.htm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客家語組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http://hakka.dict.edu.tw/hakkadict/index.htm
超星讀書,http://read.chaoxing.com/ebook/read_10348522.html
漢典http://www.zdic.net/sousuo/
福山堂http://www.fushantang.com/1012/1012a/j0145.html
臺灣客語詞彙資料庫http://wiki.hakka.gov.tw/
線上漢語大字典http://words.sinica.edu.tw/sou/sou.html
環球時報網,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1-02/1493991.html
청와대,http://www.president.go.kr/kr/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