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巫豔琳
Yen-lin Wu
論文名稱: 我國老人福利之法制建構與政策執行之研究
The 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Legal System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for Elderly Welfare in Taiwan
指導教授: 陳文政
Chen, Wen-C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45
中文關鍵詞: 出生率粗出生率粗死亡率平均餘命醫療照顧醫療補助老人學
英文關鍵詞: birth rate, crude birth rate, crude mortality rate, life expectancy, medicare, medicaid, gerontolog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12下載:5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根據內政部統計我國自民國八十二年(1993)已達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訂的高齡化社會指標,目前臺灣地區的老年人口至九十四年六月已增加到2,180,230人,占總人口的9.60%。從以上的資料顯示,高齡化社會之快速變遷,引發的老人需求與問題,已成為政府與民間注重的焦點。因此,本文旨在探求我國對老人福利的法制建構與政策執行之績效,針對目前我國推動「老人福利政策」及其執行情形進行評估,分析政策是否有助於提升我國老人生活品質與生活保障程度,以及我國老人福利政策制定之轉變,討論政策制訂的轉變對於追求社會福利的影響。
    本文的論述重點分為四部分:老人福利內涵及老人相關理論、我國老人福利之法制建構、我國老人福利政策之執行以及我國現行老人福利政策實施之研討,同時對於我國老人福利主管機關的行政組織分析架構,則以米特(D.S.Van Meter)和洪恩(Carl E.Van Horn)的政策執行模式來分析機構特質、執行人員的特徵與態度意向以及組織機構間的互動協調,當我們將此模式投射在老人福利服務工作上時,除了對老人福利工作的執行績效做討論外,同時財政經費,國家經費預算與補助之基礎、標準與規模,與老人福利政策之推行的關係,亦是我們期望探索的重點。
    最後根據研究,分析出如何建立一套整體的老人福利行政體系,加強老人學研究與發展,結合社區資源及福利社區措施,以及如何運用社區服務與家庭倫理的發揚,給予老人有尊嚴的服務及生活安全的保障等,期能逐漸完備老人福利措施,同時先進福利國家日本、美國、英國、瑞典和德國等殷鑑未遠,有鑑於此,實有必要對於我國老人福利政策的規劃原則與實施的政策、設計模式,以及實施的績效做一統整的研究與評估,期使未來社會福利之釐訂及有限資源之配置,更趨合理並符合公義。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s, the population of the old over 65 years old amounts to 2,180,230 persons in Taiwan by June of 1994. It takes on 9.6% of total population. The social index has reached at advanced age i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Based on the data materials, the elderly requirement and elderly problem resulting from the fast transition of aging society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government.
    The thesis aims at exploring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legal system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for elderly welfare in Taiwan. We assess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present policy of elderly welfare and whether the policy contributes to improving elderly living quality and degree of living guarantee and the transition of elderly welfare policy. We also discuss the effect to society due to the transition of policy establishment.
    The main ideas of the thesis are divides into four parts:The connotation of elderly welfare and the theory related to the elderly, the establishment of legal system to the elderly welfare in Taiwan, policy Implementation for elderly welfare in Taiwan and the exploration to the present elderly welfare policy. Meanwhile, we project the D. S. Van Meter’s and Carl E. Van Horn’s model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o the elderly welfare service to discuss the execution performance to the work of elderly welfar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organization, the characteristic and attitude of the operational staff and the interaction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organization. We also probe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financial funds, national funds budget and foundation, standard and scale,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take the result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from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such as Japan, U.S.A., Britain, Sweden and Germany, etc, to design, evaluate and implement the elderly welfare policy of our country,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make future collation and stipulation for social welfare and limited disposition of resource to be more rational and accord with common justic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is research result, I analyze that how to set up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a complete elderly welfare, how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gerontology, how to combine community resources and welfare community's measure, how to use the community service to help the elderly to live in an easy life for old age and developing the family's ethics, offer the dignified guarantee with safe service, etc. We look forward to all county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s, public-spirited group , common private welfare organization, folk enterprises and people to pool our ideas and make concerted efforts to implement the strengthen the elderly welfare.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釋義…………………………………6 第二章 老人福利內涵及老人相關理論………………………9 第一節 老人福利之內涵………………………………………10 第二節 生理學觀點的理論……………………………………13 第三節 心理學觀點的理論……………………………………19 第四節 社會學觀點的理論……………………………………23 第三章 我國老人福利之法制建構……………………………28 第一節 我國老人福利法制建構之背景………………………29 第二節 我國老人福利法制建構之演變………………………59 第三節 我國老人福利法制建構之內涵………………………70 第四節 我國老人福利法制建構之評估………………………75 第四章 我國老人福利政策之執行 …………………………85 第一節 我國老人福利政策之規劃原則與方法………………86 第二節 我國老人福利政策之規劃內涵………………………88 第三節 我國老人福利政策之實施……………………………97 第四節 我國老人福利政策之績效……………………………119 第五章 我國現行老人福利政策實施之研討…………………141 第一節 我國老人福利計畫之研討……………………………142 第二節 我國老人福利政策制定之研討………………………179 第三節 我國老人福利實施之研討……………………………197 第四節 我國老人福利績效之研討……………………………208 第六章 結論……………………………………………………224 第一節 我國老人福利行政體制之建立………………………225 第二節 老年學研究之重視與發展省思………………………229 第三節 社區服務與家庭倫理的發揚…………………………233 第四節 社會資源運用對老人福利未來發展…………………237 參考書目 …………………………………………………………245 附錄 …………………………………………………………255 附錄一 民國六十九年訂定之「老人福利法」………………255 附錄二 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四月廿九日老人福利法施行細則258 附錄三 民國八十六年修訂定之「老人福利法………………261 附錄四 附表(69年與86年之比較、86年與89年修法內容 之比較、89年與91年之比較、其他資料)…………267 附錄五 敬老福利生活津貼暫行條例 ………………………314 附錄六 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 ……………………………317 附錄七 原住民敬老福利生活津貼暫行條例 ………………325 附錄八 勞動基準法 …………………………………………328

    參考書目
    壹、 中文部分
    王天佑,(1991),《我國老人福利政策與措施之研究》博士論文,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王國羽,(1993),《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海燕、谷晴美,(2004),〈老人設施看護的選擇與合作的實證研究--日本的設施養老問題對我國的借鏡〉,世界社會學大會論文。
    王增勇,(1998),〈西方日間照顧的歷史與重要議題〉,《社區發展》季刊,第83期,頁168-178。
    內政部編,(1978),《中華民國統計提要》,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編印,(1980),《中華民國台閩地區人口統計》,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編,(1987),中華民國七十六年《內政統計提要》,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編,(1990),中華民國七十九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編,(1993),《內政部部史》,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統計處,(1998),《內政統計手冊》,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編,(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台閩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出版。
    內政部編,(2000),《內政統計年報》,台北:內政部出版。
    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2000),《社會工作辭典》,台北: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頁350-351。
    《中區農業專訊》季刊,第3期,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出版。
    《中華民國統計月報》,(2004),第464期,頁26。
    日本法研,(2001),《社會保障週刊》,第2125期,東洋經濟新報社出版,頁40-45。
    〈日本仙台市打造「芬蘭型健康福利中心」〉,《生技時代雜誌》第34期,台灣生物技術公司發行,頁。
    〈花落蓮成自在心─心蓮病房週年〉,(1997),《台慈濟月刊》第377期,頁21。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1987),《台北市老人關懷訪視暨需求、人力資源評估報告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編印。
    台灣省政府社會處編,(1991),《社政統計》,南投:省政府社會處出版。
    台灣省政府社會處編,(1991),《社政年報》,南投:省政府社會處出版。
    台灣省政府社會處編,(1995),《社政統計》,南投:省政府社會處出版。
    台灣省政府主計處編印,(1995),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台灣省統計年報》第54期,頁79。
    台灣省政府公務人員出國報告書,(1990),《老人福利制度》,台北:省政府印行。
    《立法院公報》,(1979-1990),第68卷第76期--第89卷第18期。
    立法院預算及決算委員會編,1979,《八十六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審查專輯》。
    白秀雄、詹騰孫,(1980),<台灣地區老人福利問題調查及對策研究報告>,《八十六年度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出版。
    白秀雄,(1996),《老人福利》,台北:三民書局印行。
    古允文,(1990),《社會福利發展:經驗與理論》,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古允文,(2001),建構社會安全體系照顧弱勢團體,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古允文,(2002),〈建構社會安全體系照顧弱勢團體〉,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主辦,「突破當前經濟困境」研討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1983),《我國老人福利之研究-服務網絡之結構分析》。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84),《各國社會保險制度》,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印行。
    行政院主計處、內政部合編,(1990),《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編印。
    行政院主計處,(1991),〈台灣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行政院主計處,(1998),臺閩地區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報告。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2),《台灣地區老人安養服務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印行。
    行政院衛生署編印,(2004),《中華民國92年衛生統計動向》,行政院衛生署出版。
    吉田壽三郎著,東正德譯,(1987),《高齡化社會》,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江明修,(1998),〈非營利組織與公共服務:公民社會協助政府再造之道,《人事行政》,第123期,頁113。
    江亮演,(1982),〈日本老人問題產生的背景和對策〉,《老人福利研討會論文集》,東海大學主編。
    江亮演,(1983),《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台北:宏光文化出版社。
    宋今丹,(1996),《醫學細胞生物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李光廷,(2001),〈以台灣的家庭價值觀看日本介護保險制度成立的背景與條件〉,《人口學刊》,第22期,頁113。
    阮玉梅,(1999),《長期照護概論》,台北,空大出版。
    阮士恩,(2000),《台灣人口年齡組成對醫療費用結構之影響推估》,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天助,(1988),《老人學習動機取向及其與自我概念、社會角色知覺之相關性研究》,師大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靖博、黃舜卿,(1989),《我國社會保險基金運用與經濟發展關係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出版。
    呂坤煌,(1994),〈德國農民老年扶助保險〉,《立法院院聞》,第22卷第1期,頁59-65。
    呂學靜,(2005),,《各國社會保障制度》,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
    吳明儒、張菁芬,(1999),〈私有或或多元主義台灣與英國年金制度改革的比較分析〉,《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第3卷第2期,頁50。
    吳佩真,(2003),《德國社會國發展之研究》,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老德,(2003),《高齡社會理論與策略》,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
    吳定,(2003),《公共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發行。
    吳永銘,(1997),《我國老人教育辦理現況暨發展取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建卿,(1983),《老人福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卓春英等,(1997:167),《迎接2000年高雄縣社會福利新紀元高雄縣社會福利白皮書》,高雄縣政府編印,頁167。
    施教裕,(1994),〈老人對機構安養之抉擇與使用的探討:以老年適應方式三種理論模式為例〉,《經社法制論叢》,第14期,頁109-110。
    林嘉誠,(1979),《東吳政治社會學報》,第3期,台北:東吳大學出版,頁84。
    林歐貴英、郭鐘隆譯,(2003),《社會老人學(Social Gerontology: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Nancy R.Hooyman H.Asuman Kiyak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胡薇麗(1997),《英國、瑞典、日本三國公共年金政策與制度比較之研究》,國科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出版。
    胡幼慧,(1994),〈老人對機構安養之抉擇與使用的探討:以老人適應方式三種理論模式為例〉,《經社法制論叢》,第14期,台北:中華民華社區發展訓練中心。
    徐立忠,(1980),〈老人福利的時代背景〉,《社會安全》季刊,第4卷第2期,頁57。
    徐立忠,(1983),《我國老人福利工作執行概況》,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徐立忠,(1989),《老人問題與對策》,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徐立忠,(1997),《高齡化社會與老人福利》,台北:三民書局。
    徐麗君、蔡文輝,(1985),《老年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徐苗,(2004),〈美國的社會安全福利制度〉,美國美中文化交流中心發行。
    徐瑞娥,(2002.03.21),〈十一國養老保險制度介紹〉,《中國財經網》。
    唐啟明,(1993),〈老人福利之展望〉,《社區發展季刊》,第13期,頁45。
    唐啟明,(1998),〈關心銀髮族的福祉—台灣省推行老人福利概況〉,《社區發展》,第83期,頁36。
    唐啟明,(1998),〈關心銀髮族的福祉-台灣省推行老人福利概
    況〉,《社區發展》,第83期,頁39。
    柴野,(2003.06),〈德國︰老齡化危及社會保障體系〉,《光明日報》。
    陸光,(1986),《我國老人福利法執行成效之評估》,內政部委託研究。
    陸光,(1994),〈我國志願服務推展之過去、現在及未來〉,《社區發展季刊》,第65期,頁11。
    秦孝儀主編,孫文著,〈建國大綱〉,《國父全集》第一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出版。
    秦孝儀主編,孫文著,〈社會主義之派別及方法〉,《國父全集》,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出版。
    秦孝儀主編,孫文著,〈社會主義之派別〉,《國父全集》第二冊,近代中國出版社出版。
    秦孝儀主編,孫文著,〈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法〉,《國父全集》第二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出版。
    張雪真,(1994),《歐美國家年金制度》,日本社會保障研究所,衛生署員工消費合作社出版。
    曾文賓、曾春典、曾淵如合著,(1988),〈老人生活及醫療狀況調查〉,《台灣醫界》,第31卷第2期,頁58-60。
    陳清惠、歐嘉美、李選等編譯,Charlotte Elioporlos ,”Lao nien hu lihsueh”,(1988),《老年護理學》,台北:華幸出版。
    陳毓璟,(1989),《退休前公務人員退休態度與退休準備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燕禎主編,(1993),《老人養護論叢》,彰化:彰化老人養護中心編印。
    陳俊全,(1997),《台灣地區老年健康狀況與醫療費用之長期推估》,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佳瑜,(2004),《我國敬老津貼之二維空間模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陳真鳴,(2005),〈日本介護保險制度實施過程之探討-介護服務的發展及侷限〉,《社區發展季刊》第108期,頁258。
    郭靜晃、吳幸玲譯,Philip and Barbara Newman著,(1994),《發展心理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健康保險組合聯合會編,(1985),《社會保障年鑑》,東洋經濟新報社出版。
    莊秀美,(1999),〈日本老人福利政策新趨勢:高齡社會的挑戰〉,《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5期,頁2。
    陸光,(1986),《我國老人福利法執行成效之評估》,內政部委託研究。
    陸光,(1994),《我國老人福利法執行成效之評估》,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
    許水德,(1988),《老人福利行政之研究》,台北:文景出版社。
    傅家雄,(1988),《老人問題與老人福利》,台北:正中書局印行。
    傅家雄,(2001),《高齡化與社會福利發展》,台北: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黃耀輝,(1993),〈美國的全民健康保險改革方案〉,美國月刊,第8卷第10期,頁17。
    黃耀輝,(1994),〈治絲益棻的美國福利政策〉,美國月刊,第9卷第4期,頁29-31。
    黃慧貞譯,楊國樞主編,莎莉•歐茨(Sally Wendkos Olds),黛安娜•巴巴利亞(Diane E. Papalia)原著,(1998),《發展心理學-人類發展》,台北:桂冠圖書公司出版。
    黃碧霞,(2003),《社會福利經費設算制度對福利資源分配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駕騂,(1999),《老人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詹火生,(1998),《迎接高齡社會的挑戰》,台北: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業鴻棋,(1998),《我國老人福利服務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楊至雄,(1993),〈老人的居住安養〉,《社區發展季刊》,第64期,頁44-49。
    楊瑩,(2000),〈瑞典年金制度的改革〉,《社區發展季刊》,第91期,
    頁210。
    楊漢泉,(1993),〈台灣地區老人醫療照顧現況與問題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64期,頁74。
    楊靜芸,(2002),《老人安養護機構服務品質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永芳,(2004),《建立我國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之研究》,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中正,(1989a),〈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蔣總統集》第一冊,國防研究院中華大典編印會出版。
    蔣中正,(1989b),〈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第二章,《國父全集》第二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出版。
    蔡宏昭,(1989),《老人福利政策》,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蔡宏昭,(1990),〈現階段我國社會福利政策與法制的提案〉,《社區發展季刊》,第50期,頁87。
    蔡文輝,(2003),《老年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出版。
    劉樹泉,(1991),《老人學與老人醫學》,合記圖書出版社。
    劉麗雯,(2003),《老人長期照護機構網絡建立之評估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台北:內政部出版。
    鄭健雄、張惠真,(1993),〈台灣鄉村老人面臨的問題及因應對策(下)〉,《台中區農業專訊》季刊,第3期,頁21。
    鄭麗嬌,(1999),〈美國社會福利政策發展之研究:回顧與展望〉,《中國行政評論》,第9卷,第1期,頁112-113。
    蕭淑貞、李世代,(1999),《長期照護》,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
    戴玉慈,(1998),《老人護理學》,國立空中大學發行。
    謝高橋 ,(1994a),〈 老人需求與老人福利措施〉,《社區發展季刊》,第67期,頁37-39。
    謝高橋等,(1994b),〈老人福利需求初步評估報告〉,《邁向二十一世紀社會福利之規劃與整合》,台北:內政部。
    謝美娥,(1998),《老人長期照護的相關論題》,台北:桂冠圖書公司印行。
    謝幸容,(2002),〈是誰點燃憂鬱未爆彈〉,《張老師月刊》,張老師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羅紀瓊,(1987),〈近十年來台灣地區老人家庭結構變遷的研究〉,《台灣經濟研究》刊,第18卷,頁83-107。

    貳、 外文部分
    Birren J.E.,“Principles of Research on Aging”in J.E. Barren(ed.), Hand Book of Aging and Individual ,(Chicago:Chicago Press , 1960), pp.5-12.
    Bordy S.J., Poulshock, S.W. ,&Masciocchi, C.F.(1978). “ The family care unit:A major consideration in the ling-term support system.The Gerontologist, 18, pp.556-561.
    Hayflick, L.(1965).The Limited in Vitro Lifetime of Human Diploid Cell Strains.Exp Cell Res37,pp.614-636.
    Maslow,A.H.(1970)(2nd ed).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 pp.35-47.
    Riesman D., “ Some Clinical and Culture Aspect of Aging”, in AJS Vol. LIX , No.4(1954) , pp.374-383.
    Rose A.M.,“A current theoretical issue in Social Gerontology”in A.M. Rose(ed.), Middle Age and Aging , Negatron, B.L.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8), pp.184-189.
    Rose A.M.,“A current theoretical is sue in Social Gerontology ” in A.M. Rose and W. A. Peterson(eds.),Older people and their social worlds. Philadelphia:F.A.Davis , 1965 , pp.184-189.
    Eskil Wadensjo(1999) The Social Insurance in Germany -The Bismark Model and its Change in the 21th Centur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form and Perspectives of Social Insurance Collection of Essay,P63-82,Cheng Chi University

    大連市民政局,(2005)<日本社會福利政策v變革的新趨勢>C:\Documents and Settings\sofia\Local Setting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MtFile\MT1216222622.htm
    內政部統計處http://www.moi.gov.tw/W3/stat/home.asp
    內政部戶政司統計資料http://www.ris.gov.tw
    內政部社會司http://volnet.moi.gov.tw/sowf/04/07/07_5.2.htm
    <日本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第二期,http://www.sinica.edu.tw/asct/asw/journal/ TJSW2_3.pdf
    立法院國會觀察http://www.congress.org.tw/servlets/look.Main
    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資料http://www.doh.gov.tw/statistic/index.htm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http://www.bhp.doh.gov.tw/BHP/do/chinese/home
    行政院衛生署-我國國醫療保健支出統計圖http://www.moi.gov.tw/W3/stat/home.asp
    呂學靜,<可供借鏡的外國養老保險模式>,中國人口網C:\Documents and Settings\sofia\Local Setting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MtFile\MT13162915599.htm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http://www.oedc.org/
    濱海新聞,<養老金問題攪暈日本政壇>,http://www.jwb.com.cn/big5/content/2004-05/14/content_238405.htm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