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建華 Wu, Chien-Hua |
---|---|
論文名稱: |
國民小學推動組織學習之個案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為例 A case study on propelli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t an elementary school for Grade 1-9 curriculum |
指導教授: |
潘慧玲
Pan, Hui-L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9 |
中文關鍵詞: | 組織學習 、學習型組織 、學習歷史 、九年一貫課程 、個案研究 |
英文關鍵詞: |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 Learning history, Grade 1-9 Curriculum, Case stud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0 下載:5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課程改革帶給學校極大衝擊,無論是學校的組織結構、文化、權力生態等皆產生重整的現象。本研究是以個案研究深入瞭解一所國小如何透過組織學習營造有利於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環境,透過訪談、觀察、文件分析等資料蒐集方式取得實徵資料後,歸納出個案國小推動組織學習的歷程、影響因素、策略與議題等。在「組織學習歷程」方面,可分成奠基期、成長期與穩定期,各期皆有發展的重點與困境。在奠基期,學校主要是從時間、空間與人員選取等面向著手,營造一個組織學習的環境;在成長期的發展重點則是營造團隊學習的文化,困境則是成員理念的溝通與團隊學習的弔詭問題,而學校是透過平衡領導、團隊重組及共識營活動加以解決;在穩定期階段,學校著重研究理念的推動、學習活動的分殊與深化,困境乃缺乏足夠的研究時間及成員外部流動趨止,校長則是鼓勵教師進行協同合作研究及訂定職務輪調辦法解決相關困難。在「組織學習的影響因素」方面,外部因素有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地方教育政策、學校社區環境等;內部因素則有校長領導的模式、校園空間的規畫、學習時間的運用等。在推動「組織學習的策略」方面有知識管理、系統思考、團隊學習、改善心智模式、教師評鑑等。在「組織學習的議題」方面有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學習領域發展的競逐及基本學力測驗的推動等。
綜合言之,本研究根據實徵資料獲致下述的結論:
一、組織學習因應時空脈絡呈現不同發展階段
二、九年一貫課程政策是促發學校推動組織學習的動因
三、人員組成結構決定組織內部學習的可能性
四、組織脈絡與組織學習是互為影響的動態關係
五、交互使用「由上而下」與「由下而上」的領導模式是較佳的組織 學習推動策略
六、願景的回顧與省思是組織持續學習的催化劑
七、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是相互彰益的關係
八、團隊運作是啟動學校組織學習的關鍵
基本上述的結論,本研究提出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及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發展國小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效
(二)研發完善的課程與教學評鑑機制,作為推動組織學習的參考依 據
(三)實施教師分級制,形塑教師專業倫理文化
二、對國民小學的建議
(一)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1.校長應多花時間對學校教師行銷個人的辦學理念
2.願景建構完成後,應定期省思與回顧,並提出短期、中期與長期的 發展目標
3.九年一貫課程的組織學習活動規畫應朝專業發展、自我更新模式邁 進
4.成立領域召集人會議,作為學校課程發展的核心領導團隊
5.增益團隊領導者的課程領導知能
6.學習領域課程小組的組成,宜考量教師專長與興趣
7.營造組織知識共享的科技與文化環境
8.建立職務輪調制度,促進組織內部知識的更新
(二)對教師的建議
1.籌組異質的班群及學年團隊,進行課程與教學的研討
2.培養個人第二專長
3.加強非正式關係,成立學習社群
三、對後續相關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與主題方面
1.研究不同背景學校的推動經驗
2.探究學校內部團隊的運作情形
3.瞭解學校班群空間的使用情形
(二)研究觀點方面
1.以「微觀政治」的角度探究
2.以「組織文化」的觀點切入
3.以「組織演化」的視域分析
In recent years, the curriculum reform caused huge impacts on school includ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culture, and power status of the school. The research employed a case stud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an elementary school constructs the environment which is in favor of implementing the Grade 1-9 curriculum through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rough interviewing, observation, and document analysis, the process, factors, strategies and issues of promoti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f the school were presen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study, conclusions are synthesized as follows:
1.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resents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ime.
2.Grade 1-9 Curriculum strategies were reasons to urge the school to propelli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3.The co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personnels determines the possibility for inne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4.The organizational context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ogether present an entangled dynamic relation.
5.Using the top-down and bottom-up model of leadership in turn is a better strategy for propelli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6.The review and reflection of the vision is the catalyzer that impels the organization to learn incessantly.
7.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has a dynamic relationship.
8.Team work is the key to start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f the school.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for authoritie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elementary schools, and future practice and research.
Key Word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 Learning history, Grade 1-9 Curriculum, Case study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志仁(1999)。新課程對教師施教以及教師進修、培育的影響。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頁305-323)。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丁金松(2001)。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決定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九成國中老師,想培養第二專長(2002,11月22日)。聯合報,17版。
尤曉鈺(2001)。國民小學知識管理現況之調查研究:以台北市和嘉義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嘉義。
方向榮(譯)(1995)。G. Dessler著。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
王月美(2001)。國小校長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國小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以教育領域及其革新為例。台北:五南。
王如哲(2002)。知識經濟與教育。台北:五南。
王念騏(2002)。國民小學教師參與九年一貫課程試辦之工作壓力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王政彥(1999)。自我學習與學習型組織。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習型組織(頁73-115)。台北:師大書苑。
王派仁(2002)。九年一貫課程社區資源整合與運用之理論與實際。2002年11月2日,取自http://www.knsh.com.tw/epaper/e/041/201.htm
王素芸(2000)。教師課程決定自主性之探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3(下),235-253。
王逸慧(2001)。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評量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瑞壎(2002)。校園知識管理之探討:兼論知識管理在九年一貫課程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10(3),49-70。
王慧蘭(1999)。教育政策社會學初探。教育研究資訊,7(3),87-108。
王霄燕(2001)。國小校長課程領導實際之研究-以一位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校長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田玲瑚(2002)。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下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以台南縣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白穗儀(1998)。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彰化。
伍忠賢、王建彬(2001)。知識管理-策略與實務。台北:聯經。
朱文雄(1995)。班級經營。高雄:復文。
朱永馨(2002)。國民小學一年級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朱愛群(1997)。學習型組織意涵之探索。警學叢刊,27(5),153-176。
江志正(1999)。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作者。
何文慶(2001)。學校本位教師進修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余 霖(2000)。九年一貫課程與能力指標:能力指標之建構與評量。載於高強華(主編),九年一貫課程革新(頁107-122)。台北:台灣師大。
余佑蘭(譯)(2002)。P. Syndänmaanlakka著。建構智慧型組織。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余錦漳(2000)。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
吳 定(1984)。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台北:天一。
吳文賢(2002)。國小推行班群協同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台南市勝利國小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吳宗立(2002)。教育行動研究的實踐。國教天地,149,46-54。
吳怡萱(2002)。教育決策權力平衡之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決策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明烈(2001)。知識管理的概念、策略及其對學習型組織的啟示。成人教育雙月刊,63,12-23。
吳明清(1997)。學校再造的理念及策略。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現代教育論壇論文集(頁78-90)。台北:台北師院。
吳明清(2002)。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理論與政策,12(1),99-114。
吳明清、陳伯璋(2002)。中小學課程改革。載於群策會(主編),邁向正常國家:群策會國政研討會論文集(頁392-412)。台北:群策會。
吳金銅(2001)。九年一貫課程多元化評量網路資源分享系統之初探。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吳雨錫(2002)。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吳俊憲(2001)。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清山(2000)。龐大的教育改造工程才開始:教育基本法與教育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32,2-10。
吳清山(2002)。學校行政組織再造之研究:以國民小學為例。論文發表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主辦之「教育改革的未來」教育學門成果發展會,台北。
吳清山、林天祐(1999)。教育名詞:協同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26,83。
吳清山、林天祐(2001)。教育名詞:策略聯盟。教育資料與研究,41,67。
吳清山、林天祐(2002)。教育名詞解釋:願景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01,130。
吳清山、黃旭鈞(2002a)。學校推動知識管理策略初探。教育研究月刊,77,18-32。
吳清山、黃旭鈞(2002b)。學校推動知識管理方案之建構。教育研究集刊,48(2),37-68。
吳清基(1987)。教育行政決定理論與實際問題。台北:文景。
吳雪菁(2002)。九十學年度國民中學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的辦理模式、成效評估與需求反應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靖國(1995)。「民間教育改革」意識形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筱琦、鍾燕宜(1999)。構建組織記憶系統以強化決策效能。人事管理,36(1),4-21。
吳曉青(2001)。學習型學校建構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瓊恩(1992)。行政學的範圍與方法。台北:五南。
吳麗君(2001)。兩位教師參與九年一貫課程試辦經驗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呂百理(2002)。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呂家豪(2002)。高雄市國民中學語文領域(英語)配合九年一貫課程發展的實況與需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 幸(2000)。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教師自我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高雄。
李再長(譯)(1999)。R. L. Daft著。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華泰。
李安明(1998)。我國國小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省思。教育研究資訊,6(6),121-146。
李安明(1999)。「為教學而行政」的校長教學領導:理論與實務。教育政策論壇,2(2),158-201。
李佳霓(1998)。國民中學組織學習、教師個人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4)。M. Patton著。質的研究與評鑑。台北:桂冠。
李定國(2002)。國小校長領導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三年級社會學習領域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李宛芳(2001)。國小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態度之研究-以台灣東區試辦學校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譯)(2001)。S. T. Robbins著。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
李俊湖(無日期)。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策略。2002年11月1日,取自http://140.111.1.12/primary/society/ks_ck/nine/n5.htm
李容容(1997)。公立文教機構發展成學習型組織可能性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清華(2002)。國民小學教師之校長教學領導知覺、教師效能感與統整課程實施態度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淑華(譯)(2001)。N. M. Dixon著。知識共享型組織。台北:商周。
李勝雄(2002)。國小實施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統整發展之研究—以屏東縣三所國小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復惠(2002)。台中市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領域」健康教學範疇之認知與關注程度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瑪莉(2002)。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靜瑤、朱璞瑄(譯)(2000)。J. Botkin著。智慧狂潮:帶動企業變革的知識社群。台北:高寶。
李麗玉(1999)。學校施行組織學習之研究「一個國中個案的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沈珊珊(2000)。教育改革趨向與影響因素分析。教育資料集刊,23,39-51。
沈華海(2000)。以學習型組織觀點探討高職行政主管校務推展知覺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職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沈銀亮(2001)。國小學生在九年一貫社會領域中必備的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汪瓊嬌(2002)。台中市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師在職進修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周淑卿(1996)。我國國民中小學課程自由化政策趨向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淑卿(2002)。學校教師文化的「再造」與課程改革的「績效」-對教師協同合作現象的分析。載於載於歐用生、莊梅枝、黃嘉雄(主編),海峽兩岸新世紀課程與教材改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6-110)。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林正義(2001)。國小校長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教學領導之研究─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生傳(2000)。新世紀教師行動研究的定位與實踐機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6,1-31。
林君齡(2001)。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之微觀政治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199-221)。高雄:麗文。
林明地(2000)。校長課程領導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載於台南師院(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頁155-175)。高雄:復文。
林明地(2001)。學校行政與學校內部社區感。2002年11月10日,取自http://www.ccunix.ccu.edu.tw/~deptedu/member/teacher/teacher_lin/b27.doc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台北:五南。
林泓成、郭龍咸(無日期)。台南市大港國小整合社區、家長人力實例。2002年11月11日,取自http://www.ed.ncku.edu.tw/
林金源(1997)。學習型組織之導入經驗與心得分享報告。邁向學習社會-全面推動企業內學習型組織研討會。
林信榕(2001)。教育變革分析。台北:師大書苑。
林奕瑩(2002)。九年一貫課程政策決定之評析。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英峰(2000)。知識經濟與知識管理。2001年11月28日,取自http://ba.nccu.edu.tw/index1.htm
林海清(2002)。知識管理與教育發展。台北:元照。
林益昌(1999)。建構企業學習型組織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素卿(2001)。學校行動研究在九年一貫課程統整與實施上之應用。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記元(上)(頁51-74)。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林素惠(1997)。學校如何建構團隊型組織以建立組織學習。載於高強華(主編),學校教育革新專輯(頁118-133)。台北:台灣師大。
林進材(1999)。教學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林新發(2001)。跨世紀台灣小學教育改革動向:背景、理念與評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75-108。
林殿傑(1999)。九年一貫新課程的政策規劃與因應策略。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頁394-419)。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林殿傑(2001)。邁向知識經濟新紀元-構築九年一貫新願景。載於吳財順(主編),教學創新.九年一貫EASY GO(二)(頁38-51)。台北:縣政府。
林殿傑、張素貞、林文展(2002)。推動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之問題與策略。載於教育部(主編),九年一貫國民中小學校長與視導人員理論篇研習手冊(頁1-30)。台北:教育部。
林嘉琦(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影響因素及執行現況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鏡湖(2002)。國中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了解、專業成長及所獲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麗惠(1999)。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習型組織(頁117-153)。台北:師大書苑。
邱才銘(2002)。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辦理模式與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邱如美(譯)(1988)。J. P. Kotter著。企業成功轉型。台北:天下文化。
邱惜玄(2001)。總體課程計畫之研擬-以東山國小為例。載於台東縣教育局(主編),台東縣89學年度九年一貫課程系列研習資料手冊(頁45-67)。台東:教育局。
邱義烜(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台中。
邱慧玲(2002)。國民小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關注階段與使用層次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邱曉貞(2002)。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年級教材內容之研究-以因素分析方法。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邱馨儀(2002)。國民中學語文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金玉芝(2002)。國民小學教師的知識管理-個人與組織面向之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士雯(2002)。學校本位教師進修之個案研究-以英語科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詠善(200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決策過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麗玲(1999)。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范家豪(2001)。實踐知識管理之組織學習行動研究-以一個教育專案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范熾文(2002)。學校行政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唐鵬程(2001)。推行學習型組織阻力因素之探索式研究-以學習歷史為方法。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夏林清(譯)(2000)。C. P. Argyris & D. M. Smith著。行動科學。台北:遠流。
孫嘉妏(2001)。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統整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家長問:九年一貫是否會轉彎?(2002,11月22日)。聯合報,18版
徐振邦(2002)。混沌理論對學校行政之啟示。載於高強華(主編),學校組織與課程革新(頁113-151)。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徐毅穎(2002)。國中生活科技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關注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第二版)。台北:五南。
秦夢群(1999)。營造學習型組織學校:教育行政人員應有的體認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27,9-12。
秦麗花(2001)。以行動研究建構教師的專業知識體系。國教之友,53(1),45-51。
翁福榮(2001)。學校本位模式之教師專業發展-以九年一貫課程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翁慶才(2002)。九年一貫課程在國小教育現場實踐之省思。載於教育部(主編),九年一貫國民中小學校長與視導人員國小實務篇研習手冊(頁151-171)。台北:教育部。
高淑芬(2001)。國民中學試辦「九年一貫課程」行政運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高博銓(2000)。以學校為基礎的教育改革。載於高強華(主編),前瞻二十一世紀新教育(頁33-51)。台北:南宏。
高博銓(2001)。課程領導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89,59-65。
高新建(2002)。學校課程領導與課程管理。載於教育部(主編),九年一貫國民中小學校長與視導人員國小實務篇研習手冊(頁57-81)。台北:教育部。
高義展(2000)。學校組織再造及其課程設計之因應。教育研究,8,85-98。
張文榮(2002)。台北市國民小學校家長會運作績效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未出版,台北。
張玉文(譯)(2000)。D. A. Garvin著。知識管理。台北:天下文化。
張弘勳(2002)。學校本位管理與學校革新。載於高強華(主編),學校組織與課程革新(頁30-64)。台北:台灣師大。
張吉成、周談輝、黃文雄(2002)。組織知識創新-企業與學校贏的策略。台北。五南。
張易書(1999)。國中校長轉型領導、教師開放型/封閉型人格與學習型組織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明輝(1997)。學校組織的變革與領導。載於高強華(主編),學校教育革新專輯(頁21-38)。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張明輝(2000)。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有效機制-學校、家長與社區合作夥伴關係的建立。2002年11月1日,取自http://web.ed.ntnu.edu.tw/%Eminfei/artical/artical(eduadmin)-9.htm
張明輝(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前瞻、整合、學習與革新。台北:學富。
張信務(2001)。聯盟式課程發展-鼻頭國小課程試辦第二年成果分享。載於台北縣政府(主編),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成果彙集(頁102-121)。台北:縣政府。
張奕華(1996)。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張昭仁(2001)。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學校組織學習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張儷(2001)。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校長課程行政決定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張清濱(1999)。怎樣實施協同教學。師友月刊,387,43-46。
張淑雲(2002)。國小教師面對九年一貫課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張雅雯(2001)。國民中學階段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情況與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嘉育(1998)。認識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教學創新(頁25-47)。台北:揚智。
張嘉育(1999)。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嘉育(2002)。學校本位課程改革。台北:冠學。
張德銳(2002)。以教學檔案提升教師教學效能。教育研究月刊,104,25-31。
張德銳、張惜玄、高紅瑛、陳淑茗、管淑華、蕭福生(2002)。協同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張德銳、蔡秀媛、許籐繼、江啟昱、李俊達等(2000)。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張潤書(1998)。行政學(再修訂初版)。台北:三民。
張輝宏(2001)。學習型組織在國中補校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簡天瑞(2001)。學習型組織發展對課程統整知識管理系統之影響-以高屏地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
張瓊嬌(1998)。學習歷史-更好的組織學習方法。萬能商學學報,2,225-236。
教育部(2000)。九年一貫課程修訂過程及特色。2002年9月29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other/index.php?URL=/9CC/index.php&Num=1
教育部(2001)。國小組學校經營研發輔導手冊(5)協同教學模式實例。台北:編者。
教育部(2001b)。國小組學校經營研發輔導手冊(6)教學評鑑與學習評量實例。台北:編者。
教育部(2003)。教育部九十二年度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深耕計畫。2003年3月31日,取自http://www.eje.edu.tw/ejedata/kying/2003315117/920314.htm
曹建文(2002)。組織學習理論的模式及其重要論辯議題之探討。研習論壇月刊-理論與實務,16,36-44。
莊文志(2001)。學習型班級經營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莊仲寧(2002)。模糊數學方法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綜合評量上之應用。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莊佩螢(2001)。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統整之研究:以台北市國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文勇(2000)。九年一貫新課程的教學革新研究與發展。學校行政雙月刊,7,56-64。
許乾明(1998)。學習型組織建立之研究:國內企業個案之分析。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維倩(2001)。台北市國民小學學校家長會參與校務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籐繼(2001)。學校組織權力重建。台北:五南。
連俊智(2002)。九年一貫課程鄉士教學網路教材發展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木山(2002)。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之個案研究-以一個教師社群協同反省的行動研究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台北:五南。
郭為藩建議九年一貫課程停辦三年(2002,11月21日)。聯合報,5版。
郭進隆(譯)(1994)。P. Senge著。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天下文化。
陳乃菁(2002)。國小實施課程統整成效之評估-以台北市試辦國小為例。輔仁大學應用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內思(2000)。我國高級職業進修學校發展成學習型組織的可行性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文彥(2001)。中小學推動學習型學校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木生(2002)。知識管理下組織學習之研究-以盛餘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理論、內涵與評析。載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主編),地方教育輔導叢書:國民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務論文輯(頁1-28)。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陳伯璋(2001a)。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記元(上)(頁10-18)。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陳伯璋(2001b)。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省思與挑戰。台北:師大書苑。
陳伯璋、許添明(主編)(2002)。學校本位經營的理念與實務。台北:高等教育。
陳明鎮(2002)。國民中學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的可行模式與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初芳(2002)。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俊生(2000)。國民小學學習型組織發展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俊宏(2002)。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之研究-第一、二、三階段知識概念層面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宣伯(2001)。國民小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意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美玉(2001)。從教師專業成長實踐理論的觀點看課程改革。發表於「師資培育與課程改革」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教育學學促進會主辦。
陳美玉(2002)。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與專業發展。台北:學富。
陳美如(2000)。台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對營造學習型學校的態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美如(2002)。當教師遇見課程評鑑-轉變與成長。師大學報:教育類,47(1),17-37。
陳美伶(2002)。教務主任的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以一個國小教務主任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美岑(譯)(2000)。A. Kransdorff著。組織記憶與知識管理。台北:城邦。
陳浪勇(1995)。國民小學教師辦公室之空間使用與規畫。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惠邦(無日期)。學校本位課程與行動研究。2002年10月27日,取自http://www.chjh.tyc.edu.tw/math/Data4.htm
陳碧祥(1999)。教育改革與教育意識-兼談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課程與教學季刊,2(4),89-102。
陳銘薰(2000)。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和內涵-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的互動。中衛簡訊,148,26-31。
陳慶安(2000)。高職工業類科學校組織學習能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麗莉(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屏東縣仕絨國小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綉里(譯)(2003)。N. M. Dixon著。組織學習:我們如何共同學習。台北:中衛發展中心。
單文經、高新建、蔡清田、高博銓(譯)(2000)。A. A. Glatthorn著。革新校長的課程領導。台北:學富。
彭 彬(2002)。國民小學組織慣性與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接受度的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彭若青(2000)。知識管理傳承組織文化和記憶。管理雜誌,315,88-90。
彭淑珍(1997)。學習型組織理論在國民中學行政應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志朗(2002)。共同合作,改革才能成功。載於彼得.聖吉(主編),學習型學校(頁I-V)。台北:天下。
曾家樓(2001)。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研究-以桃園縣試辦學校為例。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曾振興(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行動研究-以高雄市太平國小為例。國民教育研究,6,207。
游家政(2002)。學校本位課程統整行動研究經驗。載於陳伯璋、許添明(主編),學校本位經營的理念與實際(頁231-253)。台北:高等教育。
湯志民(2002)。學校空間革新的規畫。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頁280-330)。台北:學富。
湯堯(譯)(2002)。H. Thomas & A. Bullock著。教育體制地方分權之內容、背景和準則。載於陳伯璋、許添明(主編),學校本位經營的理念與實務(頁17-46)。台北:高等教育。
黃乃熒(2000)。後現代教育行政哲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月純(2002)。學習型學校之相關論點與實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4(2),101-124。
黃永和(2001)。後現代課程理論之研究:一種有機典範的課程觀。台北:師大書苑。
黃旭鈞(2001)。中小學校長實施課程領導的重要課題與策略。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刊,10,107-128。
黃旭鈞(2002a)。學校行政組織再造與革新策略。載於高強華(主編),學校組織與課程革新(頁92-112)。台北:台灣師大。
黃旭鈞(2002b)。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秀穎(2001)。兩位教師參與九年一貫課程試辦經驗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佳瑜(譯)(2001)。R. L. Ackoff著。交響樂組織-互動管理:循環式組織+內部市場經濟+多層面組織。台北:大堆文化。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第三版)。台北:漢文。
黃清海(1999)。國民小學建立學習型組織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黃淑苓(2002)。課程改革脈絡下的課程領導:以兩位國中教務行政人員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雅瑛(2001)。國小教師課程決定及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瑞琴(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嘉雄(200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的問題與對策。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十一)(頁298-318)。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黃譯瑩(2003)。統整課程系統。台北:巨流。
黃權松(2001)。國民中學組織學習教師專業成長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玉琴(2002)。學校本位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一所國小週三進修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楊振昇(2000)。破除迷思、開創新猷-對教學領導應有的認識。師友,393,41-45。
楊振富(譯)(2002)。P. Senge, N. Cambron-McCabe, T. Lucas, B. Smith, J. Dutton, & A. Kleiner著。第五項修練III:學習型學校(上)(下)。台北:天下文化。
楊益風(2001)。國民中小學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之角色衝突及其因應。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國德(1999)。學習型組織的理論與應用-成人教育領域的實踐經驗。台北:師苑。
楊斐如(2001)。國民中小學教師自我導向專業發展之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試辦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進成(2000)。國民小學校長營造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楊龍立(2001)。學校為本課程-設計與探討。台北:五南。
葉芷嫻(2001)。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研究-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觀點之分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詹棟樑(1995)。如何對教師進行評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19-228)。台北:師大書苑。
賈春琦(1999)。混沌理論在學校行政革新上的啟示。載於高強華(主編),學校變遷與學校革新(頁235-261)。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賈春琦(1999)。團隊型組織在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應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鄒裕泰(2002)。國民小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看法及因應行為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廖月娟、陳琇玲、李芳齡(譯)(2001)。P. Senge, A. Kleiner, C. Roberts, R. Ross,G. & B. Smith著。變革之舞:持續「學習型組織」動力的挑單與策略(上)(下)。台北:天下文化。
廖國勛(1998)。深度匯談促進組織學習之實證研究-以連鎖型企業A公司為例。雲林科技大學管業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廖經華(2001)。協同行動研究在國小教育實踐歷程。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1,127-142。
廖錦文(2001)。職業學校學習型組織指標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甄曉蘭(1995)。合作行動研究-進行教育研究的另一種方式。嘉義師院學報,9,297-318。
甄曉蘭(2001a)。行動研究成果的評估與呈現。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頁201-221)。台北:揚智。
甄曉蘭(2001b)。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台北:元照。
甄曉蘭(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與實務策略(頁141-169)。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論與實踐。台北:學富。
甄曉蘭、簡良平(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權力重整問題之批判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8(1),65-93。
齊若蘭(譯)(1995)。P. Senge, A. Kliener, C. Roberts, R. B. Ross, & B. J. Smith著。第五項修練П:實踐篇(上)(下)。台北:天下文化。
齊若蘭(譯)(2002)。J. Collins著。從A到A+。台北:遠流。
劉京偉(譯)。(2000)。A. Anderson著。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台北:商周。
劉復苓(譯)(2001)。A. K. Yeung, D. O. Ulrich, S. W. Nason, & M. A. Von Glinow著。組織學習能力。台北:聯經。
歐用生(1999)。落實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國民教育,39(4),2-7。
歐用生(2001)。轉型的課程領導及其啟示。發表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辦「北區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校長課程領導理念與實務工作坊」,台北。
歐曉玟(2001)。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潘慧玲(2002a)。緒論:學校革新的脈動。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頁1-47)。台北:學富。
潘慧玲(2002b)。反思與展望:我們從學校革新中學到了什麼?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頁443-473)。台北:學富。
潘慧玲(2003)。社會科學研究典範流變。教育研究資訊,11(1),115-144。
潘慧玲、魏惠娟、張明輝、林明地(2003)。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的組織學習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委託研究)。
潘慧貞(2001)。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角色與任務之研究-以盛世國小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 芸(1997)。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以台灣省國民中學教師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因吉(2002)。一所國民小學校長的課程領導行動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蔡秀媛(1998)。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孟珍(2001)。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之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清田(2002a)。透過行動研究,實施九年一貫課程,進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教育研究,93,51-67。
蔡清田(2002b)。學校整體課程經營-學校課程發展的永續經營。台北:五南。
鄭美玉(2001)。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成效之探討-以國小為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鄭博真(2002)。國民小學實施協同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鄭新輝(2000)。從行政的觀點探究如何落實「九年一貫課程」的因應之道-以台南市為例。載於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頁123-154)。高雄:復文。
鄭詩釧(2002)。學校組織環境中的混沌管理。載於高強華(主編),學校組織與課程革新(頁153-172)。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鄭蕙如(2001)。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評鑑工具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鄧運林(1999)。共同願景與學習型組織。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習型組織(頁221-242)。台北:師大書苑。
魯先華(1994)。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魯先華(1996)。國中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中等教育,47(6),31-43。
盧偉斯(1986)。組織學習理論之研究-行動理論觀點與行政組織應用的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盧偉斯(1995)。組織學習的理論性探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盧偉斯(1996a)。組織學習的干預理論:行動理論之觀點。空大行政學報,6,303-322。
盧偉斯(1996b)。組織學習的原理與實際-組織溝通的觀點。人事月刊,23(4),24-43。
盧偉斯(1997a)。組織學習論基本議題的分析與比較。公共行政學報,1,103-136。
盧偉斯(1998)。組織政治與組織學習。中國行政,63,37-51。
盧偉斯(2001)。組織學習做為知識管理理論的初探。人事月刊,32(6),39-45。
蕭昭君(2003,4月)。國內教育行動研究解放了什麼?一個師資培育者的閱讀與困惑。論文發表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辦之「教育研究方法論」學術研討會,台北。
蕭福生(2001a)。由協同教學組織看教學研究會之功能與運作。教師天地,114,53-57。
蕭福生(2001b)。國民小學協同教學實施之分析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蕭福生(2002)。學校發展本位課程-談課程統整與協同教學策略。載於教育部(主編),九年一貫國民中小學校長與視導人員國小實務篇研習手冊(頁23-48)。台北:教育部。
賴光真(2001)。教科書審查規準建構之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賴志堅(2001)。高科技企業組織學習能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賴訂旺(2001)。國小教師對學習型組織知覺與應用情形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中。
賴燊雲(1998)。學習型組織在台灣省國民小學發展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錢清泓(2001)。刻意營造還是自然生成?再思課程改革中的學校教師文化。載於國立台北師院(主編),第三屆課程與教學論壇-課程改革的反省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頁1-15)。台北:國立台北師院。
錢富美(2002a)。國小教師參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具備之專業知能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錢富美(2002b)。影響國小教師參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相關因素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7,51-103。
閻瑞彥(1999)。學習型組織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北商專學報,52,115-157。
薛曉華(1995)。八○年代中期後台灣的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社會」的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文全(2002)。學校本位管理的實施與困境。教育研究集刊,48(2),1-36。
謝金青(2001)。走一條九年一貫的康莊大道-教師的學習、準備與行動。教育研究月刊,83,119-124。
謝鳴鳳(2000)。國民小學學習型組織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鍾 靜(2000)。學校本位行動研究的實務。教育資料與研究,35,19-24。
鍾 靜(2002)。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定位與運作的問題及其因應策略之分析。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頁173-199)。台北:學富。
鍾燕宜(1996)。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意涵與批判(下)。人事管理,33(10),26-44。
韓明梅(2002)。九年一貫課程實施與教師專業之探究-以一所小學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東。
韓培爾(1998)。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商務。
簡良平(2000)。學校學習型組織的建構與校長的角色。台灣教育,594,54-62。
簡良平(2001)。學校自主發展課程中課程籌劃的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4(2),25-46。
簡良平(2002)。中小學學校課程決定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簡良平(2003)。學校課程決定-理論與實證。台北:師大書苑。
魏惠娟(2001)。學習型組織發展之概念架構。成人教育,61,36-42。
魏惠娟(2002a)。學習型學校的構築:願景塑造策略之行動研究。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從理念到實踐(頁364-401)。台北:學富。
魏惠娟(2002b)。學習型學校-從概念到實踐。台北:五南。
嚴祥鸞(1996)。參與觀察法。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95-222)。台北:巨流。
饒見維(1999b)。從九年一貫課程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步策略。研習資訊,16(6),13-24。
顧瑜君(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載於陳伯璋、許添明(主編),學校本位經營的理念與實際(頁231-253)。台北:高等教育。
襲素丹(2002)。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行為及困難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讓老師跟得上教改腳步(2002,12月4日)。民生報,3版。
貳、英文部分
Althiede, D. L. & Johnson, J. M. (1994). Criteria for assessing interpretive validit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K. D. Denzin & Y. S. Lincoln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pp. 485-499). London: Sage.
Argyris, C. (1985). Strategy change and defensive routines. Toronto: Pitman.
Argyris, C. (1990). Overcoming organizational defenses: Faciliati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Argyris, C., & Schön, D. A. (1974). Theory in practice: Increasing 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Argyris, C., & Schön, D. A. (1978).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theory of action perspective.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Argyris, C., & Schön, D. A. (1996). Organization learning II: Theory, method, and practice. Reading, MA: Addision-Wesley.
Arygris, C. (1992).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2nded). Cambridge, MA: Blackwell.
Barnard, C. I. (1968). The functions of executive(30thed).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ogdan, R. C. & Biklen, S. K.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Cousins, J. B. & Earl, L. M. (1992). The case of for participatory evaluatio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4(4), 397-418.
Cross, R., & Baird, L. (2002). Manage your organization memory. Retrieved November, 6, 2000, from
http://www.emba.com.tw/emba/recentRelease/singleArticle.asp?期數=175&編號=19
Daft, R. L., & Huber, G. P. (1987). How organization learn: A communication framework. In D. Nancy & B. B. Samuel (Eds.), Reasearch in the 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s (pp.1-36). Greenwich, CT: JAI Press.
Daft, R. L., & Weick, K. L. (1984). Toward a model of organizations as interpretation system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9, 284-295.
DiBella, A. J., & Nevis, E. C. (1998). How organizations learning: An integrated strategy for building learning capability.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Dixon, N. M. (1992).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review of some literature. Organization Studies, 14(3), 375-394.
Duke, D. L. (1987). School leadership and instructional improvement. New York: Random House.
Duncan, R., & Weiss, A. (1979).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mplications for orgaznizational design. In B. M. Staw (Ed.),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 1(1). Greenwich, CT: JAI Press.
Easter-Smith, M., & Araujo, L. (1999).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urrent debates and opportunities. In M. Easter-Smith, L. Araujo, & J. Burgoyne (Eds.), Organization learning and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pp.1-21). London: Sage.
Eggleston, J. (1979).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England and Wales. In Center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p.77-105). Washington, DC: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Elliot, 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Bristol,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Fullan, M. (1989). Managing curriculum change. In M. Preedy (Ed.), Approaches to curriculum management (pp.144-152). Phil: Open University Press.
Garvin, D. A. (1993).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1(4), 78-91.
Guskey, T. R. (2000). Evalu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ondon and New Delhi: Sage.
Golding, E. B. (1993). Principals, parents, and administrative superior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9(1), 93-117.
Greene , J. G. (1988). 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program evaluation. Evaluation Review, 12(2), 91-116.
Hasen, M. T., Nohria, N., & Tierney, T. (1999). What’s your strategy for managing knowled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3-6, 106-116.
Hedberg, B. L. T. (1981). How organizations learn and unlearn. In P. C. Nystrom & W. H. Starbuck (Eds.),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design (pp. 8-27).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uber, G. P. (1991).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 contribution processes and literatures. Organization Science, 2(1), 88-115.
Keefe, J. W., & Jenkins, J. M. (Eds.). (1984).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handbook. Virginia: NASSP.
Kelly, A. V. (1989). The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Paul Chapman.
Kim, D. H. (1993). The link between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loan Management, 35(1), 37-50.
Kim, D. H. (1994).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ycles. In K. T. Wardman (Ed.), On creat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 (pp.43-52), MA: Pegasus Communications.
Kleiner, A., & Roth, G. (2000). Oil change: Perspectives on corporate transform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au, G. & Lemahieu, P. (1997). Changing roles: Evaluator and teacher collaborating in school change. Evaluating and Planning, 20(1), 7-15.
Leicester, M. (1996). Organism and organization: Understand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dults Learning, 7(5), 123-125.
Leithwood, K., Jantzi, D., & Steinbach, R. (1998). Leadership and other conditions which foste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schools. In K. Leithwood & K. S. Louis (Ed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schools(pp.67-89). Lisse, the Netherlands: Swets & Zeitlinger.
Leithwood, K., & Louis, K. S. (Eds.). (1998).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schools. Lisse, the Netherlands: Swets & Zeitlinger.
Levitt, B., & March, J. (1988).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4, 319-340.
March, J. G., Sproull, L. S., & Tamuz, M. (1991). Learning from samples of one or fewer. Organization Science, 2(1), 1-13.
Marks, H. M., & Louis, K. S. (1999). Teacher empowerment and the capaci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5, 707-750.
Marquardt, M. J. (1996). Build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 system approach to quantum improvement and global suc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Marquardt, M., & Reynolds, A.(1994). The global learning organization. NY: Richard D. Irwin.
Mathews, J. (1994). Catching the wave: Workplace reform in Australia. Australia: Allen & Unwin.
McLaughlin, M. W. (1993). What matters most in teacher’s workplace context? In J. W. Little & M. W. McLaughlin (Eds.), Teachers’ work: Individuals, colleagues, and contexts (pp.79-103).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Merriam, S. B. (2001).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Nanda, A. (1996). Resources, capabilities and competencies. In B. Moingeon & A. Edmondson (Ed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pp.93-120). London: Sage.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liver, A. I. (1972). Curriculum improvement. New York: Dodd, Mead & Company.
Otto, J. S. (1989).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erspective.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Pfeffer, J. (1981). Power in organization. Marshfield, MA: Pitman.
Quinn, R. E. (1988). Beyond rational management.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Redding, J. (1997). Hardwrit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Training & Development, 51(8), 61-67.
Roth, G., & Kleiner, A. (1996). The learning initiative at the AutoCo Epsilon program 199-1994. Cambridge MIT.
Roth, G. L. (2000). Constructing conversations: Lessons for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18(4), 69-78.
Roth, G., & Kleiner, A. (2000). Car launch: The human side of managing chang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oth, G., & Kleiner, A. (n. d.). Field manual for the learning historian. Retrieved October 1 2002, from http://ccs.mit.edu/LH/intro.html
Shrivastava, P. (1981).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experienc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ittsburgh.
Shrivastava, P. (1983). A typology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ystem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1), 8-28.
Stein, E. W., & Vladimir Z. (1995). Actualizing organization memory with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6(1), 85-117.
Stenhouse, L. (1975).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Thompson, J. D. (1967). Organizational in action. New York: NcGraw-Hill.
Tiwana, A. (2000).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toolkit: Practical techniques for building a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Tschannen-Moran, M., Uline, C., Woolfolk-Hoy. A., & Mackley, T. (2000). Creating smarter schools through collabor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38(3), 247-271.
Voogt, J. C., Lagerweij, N. A. J., & Louis, K. S. (1998). School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oward and integrative theory. In K. Leithwood & K. S. Louis(Ed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schools (pp. 237-258). Lisse, the Netherlands: Swets & Zeitlinger.
Walsh, J. P. & Ungson, G. R. (1991). Organization memor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6(1), 57-91.
Watkins, K. E., & Marsick, V. J. (1993). Sculpt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San-Francisco, CA: Jossey-Bass.
Weathersby, G. B. (1998). Executive summary.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7, 4-5.
Woodilla, J., Boscardin, M. L., & Dodds, P. (1997). Time for elementary educatio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 and Teacher Education, 13(3), 295-309.
Wildy, H., & Dimmock, C. (1993).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Western Australi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1(2), 43-62.
Yin, R. 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