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芝嫻
論文名稱: 以概念圈融入九年級英文小說閱讀討論之情意課程方案:一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Idea Circles in Reading English Novel for the Ninth Graders
指導教授: 唐淑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5
中文關鍵詞: 概念圈英文小說閱讀討論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行動研究
英文關鍵詞: Idea Circles, English novel reading, classroom climate, learning attitudes, action research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6下載: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概念圈模式(Idea Circles)(Guthrie & McCann, 1996; Guthrie & Cox, 2001)觀點,並以原文小說與閱讀討論為教學內容及策略,以設計一門國中英語閱讀課程。透過此課程設計,本研究希望探討以概念圈進行英語閱讀討論之情意課程方案,提升班級氣氛與學習態度,包括「有序」、「關愛」、「合作」、「討論」與「探究」的班級氣氛,進而在學習態度其有幫助、喜歡程度、主動意願及信心上,皆能獲得進展。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方式進行課程教學效果之檢驗,研究對象為九年級的學生(共32人)。以鄭克琳(2011)所編之「班級學習社群氣氛量表」測驗,在寒假期間開始第一次上課進行前測、下學期最後一次上課進行後測,並以成對樣本 t 檢定進行統計分析。此外,本研究亦使用學生的小日記、學習單、課後回饋心得、諍友意見、觀察記錄與研究者省思等方式,以充分了解學生對於上課內容的意見與感想。結果發現經過本研究情意方案的教學實施,學生不但在量化比較或質性內容分析結果,均顯示本課程以 Idea Circles 為教學模式,及以提昇班級氣氛及學習態度的課程設計,是得到預期回應的。尤其根據班級學習社群氣氛量表結果之進一步的分析,可發現班級氣氛的顯著進步,主要是發生在「有序」及「合作」二個分量表上,而學習態度的問卷結果,可發現學習態度的顯著提升,顯示使用概念圈在情意教學的應用上的確能提升某些班級氣氛與學習態度。本文亦舉例說明該課程之討論內容及教學過程,以供未來有興趣開設類似課程的教師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mplement an affective education program in a 9th grade class to improve classroom climate and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s. Traditionally, Taiwan’s English reading focused on learning for tests. Therefore, junior high students generally do not know what to get from English reading. However, the present study, applying Idea Circles in English novel reading, adopted Guthrie & McCann’s(1996)and Guthrie & Cox(2001)Idea Circles to design the curriculum. A series of classes using novel-readings and in-class discussions were designed. Through the action research, after a semester’s course administration, students achieve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in “discipline” and “collaboration” of classroom climate,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in learning attitudes in English novel reading. Suggestions concerning the ways to design a curriculum for English novel reading in junior high were presented in the paper.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i 謝 誌 ……………………………………………………………………....... v 表 次 ……………………………………………………………………....... ix 圖 次 …………………………………………………………………….......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概念圈模式 11 第二節 閱讀討論教學 20 第三節 情意課程方案 2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3 第二節 研究情境 33 第三節 課程方案設計與實施 3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1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編碼 53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4 第四章 行動歷程與反思 57 第一節 探索期 57 第二節 行動期 78 第三節 修正期 92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03 第一節 班級氣氛的提升情形 103 第二節 英語學習態度的改變情形 106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 11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建議 119 後記 125 參考文獻 131 中文部分 131 西文部份 134 附錄 137 附錄一一 問卷同意書 137 附錄二一 鄭克琳(2011)國小班級學習社群氣氛與學童學習態度之問卷 138 附錄三一 修訂吳麗花(2007)與邢雅嵐(2012)知識分享態度問卷 139 附錄四一 修訂王雅卉(2011)與胡美娥(2008)英語學習態度問卷 140 附錄五一 探索期暖身階段學習單一 141 附錄六一 探索期熟悉階段討論單一 144 附錄七一 探索期運用階段討論單二 146 附錄八一 修正期閱讀與討論階段教案範例 148 附錄九一 閱讀手札 149 附錄十一 行動期形塑一致性概念階段討論單 150 附錄十一 修正期形塑一致性概念階段討論單 151 附錄十二 修正期形塑一致性概念階段組織圖 153

    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06)。教育研究法(第九版)。台北市:五南。
    王雅卉(2011)。國二學生的英語閱讀動機、英語閱讀態度及英語閱讀成就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兒童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江南發(2003)。 Elkind 和 Bowen 的「想像觀眾量表」之修訂研究。高雄師大學報, 15 , 117 - 133 。
    吳敏而(2005)。套圈圈、洋蔥圈、閱讀圈──文學圈之理論與實務,載於侯秋伶、吳敏而編,文學圈之理論與實務(頁8–22)。台北市:朗智思維科技。
    吳淑婷(2008)。國小四年級實施文學圈的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清山(2002)。班級經營理論與內涵。載於林進材(主編),班級經營一理論與策略(頁1–12)。高雄市:復文。
    吳麗花 (2007) 。由組織認同感探討員工知識分享意願。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昱宏(2008)。冷靜的暗房。台北市:書林。
    李茂興、余伯泉(1999)。社會心理學。台北市:弘智。
    李淑芬(2002)。國小四年級學童生氣情緒激起狀態與概念性角色取替能力發展之相關研究。中原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谷瑞勉(譯)(2004)。 L. B. Gambrell 等主編。鮮活的討論─培養專注的閱讀。台北市:心理。
    邢雅嵐(2012)。以理性行為理論探討學生對知識分享行為研究。大同大學資訊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文韵(2005)。推動文學圈的師資培育。載於侯秋伶、吳敏而編,文學圈之理論與實務(頁24–40)。台北市:朗智思維科技。
    林志成(2006)。教師專業發展與評鑑的困境與對策。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 6 , 1-48 。
    林秀娟(2001)。閱讀討論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閱讀態度和閱讀行為之影響。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市:東華。
    洪如玉(2009)。文學圈對中台灣高中生英語閱讀表現效益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胡美娥(2008)。運用交互教學法對於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策略學習及英語閱讀態度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范寶文(2009)。文學圈應用於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閱讀活動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
    唐淑華(2001)。一個「情意教育」加「統整課程」的行動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3 , 1-26 。
    唐淑華(2004)。情意教學故事討論取向。台北市:心理。
    唐淑華(2011)。以多文本取向進行課外閱讀之規劃與運用。教育研究月刊,210 , 27-35 。
    孫傳慧、謝智謀(2010)。戶外冒險教育組織風險管理初探。體驗教育學報, 4 , 8-25 。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信念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 15 , 129 – 171 。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教育部(2012)。修訂發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2012 年 10 月 28 日,取自 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許惠玲(2007)。探討兒童閱讀理解能力-以「文學圈」在國小六年級閱讀討論活動為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郭進隆(譯)(2007)。 Senge, Peter M. 著。第五項修煉。台北市:天下文化。
    陳伯璋(1989)。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市:南宏。
    陳佳音(2005)。線上閱讀討論對國小學童之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奎憙(2004)。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傅稜君(譯)(2006)。齋藤孝著。提問力── 3 分鐘擄獲人心的溝通術。台北市:如何。
    馮朝霖(2005)。學校與監獄的差別--校園環境評估與人權文化的開展。教育研究月刊, 136 , 43 – 53 。
    黃永和(2010)。支持學習社群的班級經營系統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 196 , 48 – 59 。
    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 。佐滕學著。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台北市:天下。
    甄曉蘭(2002)。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台北市:高等。
    甄曉蘭 (2004) 。課程理論實務─解構與重建。台北市:高等。
    趙永芬(譯)(2008)。 Laura Robb 著。中學生閱讀策略。台北市:小魯。
    趙鏡中(2007)。教師專業自主的理念、衝突與實踐。研習資訊, 24(5), 113 – 120 。
    趙鏡中(2011)。文學要素的教學。載於趙鏡中著、吳敏而(主編),提升閱讀力的教與學─趙鏡中先生語文教學論集(頁111–139)。台北市:萬卷樓。
    齊若蘭(2003)。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載於齊若蘭、游常山、李雪莉等(合著),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頁16–25)。台北市:天下。
    蔡明桂(2008)。文學圈在八年級閱讀教學之應用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清田(200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鄭克琳(2011)。國小班級學習社群氣氛與學童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舒今(2012)。「文學圈」在國小六年級閱讀教學的應用—以國語實驗教材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西文部份
    Chen, S. Y.(2008). Who Is the Avid Adolescent Reader in Taiwan? The Role of Gender, Family, and Teacher. 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 52(3), 214-223.
    Cowie, H., & Berdondini, L.(2001). Children’s reactions to cooperative group work: a strategy for enhancing peer relationships among bullies, victims and bystanders.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11, 517–530.
    Guthrie, J. T., & Cox, K. E.(2001). Classroom Conditions for Motivation and Engagement in Read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3(3), 283-302.
    Guthrie, J. T., & McCann, A. D.(1996). Idea Circless: Peer collaborations for conceptual learning. In L. B. Gambrell & J. F. Almasi(Eds.), Lively discusssions! Fostering engaged reading(pp.87–105).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Harvey, S., & Goudvis, A.(2007). Strategies That Work: Teaching Comprehension for Understanding and Engagement(2nd ed.). Portland, ME: Stenhouse.
    Jackson, P. W.(1990). Life in Classrooms. New York, N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Johnson, D. W., Johnson, R. T., Stanne, M. B., & Garibaldi, A.(1990). Impact of Group Processing on Achievement in Cooperative Groups.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0(4), 507-516.
    Kirylo, J. D., & Millet, C. P.(2000).Graphic organizers: an integral component to facilitate comprehension during basal reading instruction. Reading Improvement, 37(4), 179-186.
    Nevid, J. S., & Rathus, S. A.(2005). Psychology and the challenges of life: Adjustment in the new millennium(9th ed.).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Newcomb, A. F., & Bagwell, C. L.(1995). Children's friendship relations: A meta-analytic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7(2), 306-347.
    Parker, J. G., Rubin, K. H., Erath, S. A., Wojslawowicz, J. C., & Buskirk, A. A.(2006). Peer relationships, child development, and adjustment: A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perspective. In Cicchetti, D., & Cohen, D. J.(Eds.),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2nd ed.).(pp.419-493). New Jersey, NJ: John Wiley & Sons.
    Probst, R. E.(2004). Response & Analysis: Teaching Literature in Secondary School(2nd ed.).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Richardson, J. S., Morgan R. F., & Fleener, C. E.(2012). Reading to Learn in the Content Areas(pp.27-50). Belmont, CA: Wadsworth.
    Rubin, K. H., Bukowski, W. M., & Laursen, B. P.(2009). Handbook of Peer Interactions, Relationships, and Groups. New York, NY: The Guilford Press.
    Savin-Williams, R. C., & Berndt, T. J.(1990). Friendship and peer relations. In Feldman, S. S., & Elliott, G. R.(Eds.), At the threshold: The developing adolescent (pp.277-307).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tephens, K. E.(2008). A Quick Guide to Selecting Great Informational Books for Young Children. The Reading Teacher, 61(6), 488-49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