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屠冠瑜
論文名稱: 三鶯橋下的「天堂」~恩加在三鶯部落的服務軌跡
指導教授: 王永慈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ocial Work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6
中文關鍵詞: 都市原住民三鶯部落恩加貧困家庭協會
英文關鍵詞: urban indigenous, the Sanying tribe, the Enjia Poor Family Associ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5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三鶯部落的出現可追溯至1960年代台灣採取以出口加工導向的經濟政策。為了找尋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大的經濟收入,原住民離開原鄉來到都市。卻因無法負擔高額的房屋租賃費用等種種因素,只能在都會邊緣覓地築屋,自成一個居住品質較差的小型聚落。「恩加貧困家庭協會」看到了三鶯橋下這群阿美族的困境,從「街頭圖書館」開始,持續不斷的對這群弱勢的三鶯部落居民付出關心、提供服務,瞭解他們的生活困境,滿足他們的生活需求。
    本研究即是探討結合恩加執行長訪視第四世界運動理念感受過去在快樂兒童中心服務經驗,與三鶯部落共同工作的歷程,並納入多元文化的觀點,不僅只是表面上的尊重差異、理解文化差異,更重視造成差異的權利關係,揭露權利不當的壓制,而從承認弱勢族群的內涵與尊嚴,提升弱勢族群的地位。本文以深度訪談法為主,針對恩加的工作人員、志工,以及參與這些方案活動的三鶯部落居民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詮釋恩加對於三鶯部落原住民這十幾年來付諸的心力。並輔以參與觀察法,直接親身經驗恩加的服務如何存在於三鶯部落居民的生活中。儘可能呈現以漢人工作者為主體的機構如何在沒有刻意強調多元文化社會工作,卻憑藉服務提供的過程中發展出一套屬於恩加與三鶯部落居民獨特的服務提供模式。
    研究發現服務方案之所以能有今天穩定的發展,歸功於恩加堅持「愛與付出」和「陪伴」的信念,強調兒童的受教權,免於剝削與忽略與重視族群文化差異,透過個案服務、團體服務與社區服務的方法,與原住民的成人與兒童建立信任與友善的關係,不僅提供物質生活使其免於飢寒交迫,同時給予愛與關懷,讓缺乏照顧與關愛的孩子們能體會被愛的感受,進而培養愛人的能力,也是恩加在三鶯部落服務方案最初與最終的價值與目的。

    The Sanying tribe can track their origin to the 1960’s. Taiwan’s economical policy was export processing at that time.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chances and to earn more money, these urban indigenous were left their home-towns for the cities. But the high rental costs for housing made these villages build small shantytowns on the edge of the city with little quality of life. ‘Enjia Poor Family Association’ (temporary translation) was founded in 1996 to provide services, to help improve living standard, understand their difficulties, and satisfy their basic needs.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Enjia Poor Family Association-- whose principle are based on ‘Mouvement ATD Quart Monde’ --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the tribe people via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 a unique model was develop to understand the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e in the group. The key findings are that these services programs should have stable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 convictions of love and companionship, through case study, group , and community projects, to establish trust and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the Sanying tribe. The values and goals of the ‘Enjia Poor Family Association’ is not only to provide the basic needs, but also to give love and care, let the children of the Sanying tribe experience love and human kindness.

    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01 第二節 研究背景………………………………………………………02 第三節 研究問題………………………………………………………04 第二章 文獻探討………………………………………………………06 第一節 都市原住民遷移背景…………………………………………06 第二節 都市原住民之困境……………………………………………15 第三節 原住民與多元文化……………………………………………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27 第一節 研究取向………………………………………………………27 第二節 資料蒐集方法…………………………………………………29 第三節 資料分析方法…………………………………………………34 第四節 研究的嚴謹性………………………………………………....35 第五節 研究倫理……………………………………………………....36 第四章 恩加心;三鶯情…………………………………………..……39 第一節 三鶯部落之過去與現況………………………………………39 第二節 三鶯部落之困境與需求………………………………………47 第三節 服務方案類型…………………………………………..……..56 第四節 從恩加看服務方案對三鶯居民之影響……………………....84 第五節 從三鶯居民角度看恩加之服務方案…………………………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2 第一節 恩加在三鶯部落的服務軌跡……………………..…………102 第二節 非營利社會福利組織之有限性……………………………..111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115 第四節 後記……………………………………………………....…..122 參考文獻………………………….………………….…………..……125 附件一…………………………….………………….…………..……132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丁雪娟(2007)。從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面臨的困境論多元文化教育的展望。家庭教育雙月刊,9,47-62。
    王俐容(2006)。文化公民權的建構:文化政策的發展與公民權的落實。公共行政學報,20,pp.129-159。
    王姿晴(2007)。多元文化主義與台灣的多元族群。客家學院電子報,64。
    王增勇(2002)。原住民社會工作與福利服務。載於呂寶靜主編,《社會工作與台灣社會》第八章,台北:巨流。
    方孝鼎(2000)。台灣底層階級研究:以台中市遊民、拾荒者、原住民勞工、外籍勞工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博士論文。
    台邦‧撒沙勒(2002)。本土論述--從離家到回家:都市原住民的路。南主角,8,pp. 46-47。
    朱柔若(2001)。原住民勞動史。載於蔡明哲主編,《都市原住民史篇》第五章,台灣省文建會。
    邱世宏(1995)。花蓮地區人口遷移的時空變遷。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汝娜(1998)。從多元文化觀點談台灣原住民處境與社會福利政策。前瞻二十一世紀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教育研討會。
    邱怡薇(2000)。原住民青少年之社會支持與學習適應~以台北市阿美族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應用組碩士論文。
    邱怡薇(2000)。漂泊都市心:都市原住民的人際與社會心理。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6,pp. 10-12。
    林金泡(2000)。用數據說話-認識都市原住民。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6,pp. 5-6。
    林金泡(2000)。都市原住民教育問題與展望。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6,pp. 7-9。
    林宣伶(2002)。花東新村拆遷安置歷程:原住民婦女的經驗。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林漢岳(2008)。性別主流化反思與實踐:東南亞男性婚姻移民在台經驗與需求。台師大社工所政策評估專題期末報告。
    林瑞華(2006)。搬家:一個阿美族聚落的遷徙-以台北縣瑞芳鎮阿美家園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惠民(2004)。馬躍自述:一個原住民的都市記憶。原住民教育季刊,34,pp. 127-132。
    周雅容(1998)。語言互動與權力:倫理的思考。載於嚴祥鸞主編,《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第四章。台北:三民。
    柯賢城(2002)。都市邊緣原住民家庭生活之考察:以三鶯部落阿美族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施正鋒(2008)。都市原住民政策初探。台灣法學雜誌,11月,115期,pp.1-3。
    馬宗潔(2004)。當非原住民遇到原住民。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0,pp. 35-72。
    馬宗潔(2001)。非原住民研究原住民—“原住民兒童福利需求之調查”研究過程的反思。東海社會科學報,21,pp. 45-54。
    馬賴‧古麥(2005)。原住民族自治的展望。國改研究報告,內政(研)094-011號。
    秦涵羽(2005)。台北縣三鶯部落居民遷徙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鑄九(1999)。幽靈社區,三鶯橋下野草花?新故鄉雜誌,pp.112-131。
    章英華、林季平(2008)。臺北縣原住民族就業及生活狀況調查報告。臺北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
    陳士章(2007)。台灣原住民多元文化政策之回顧與展望-原住民政策觀點(上)。人權會訊,85,pp. 5-9。
    陳士章(2008)。台灣原住民多元文化政策之回顧與展望-原住民政策觀點(下)。人權會訊,87,pp. 7-12。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枝烈(1996)。都市原住民兒童適應問題之探討-二個兒童的晤談。原住民教育季刊,1,pp.33-35。
    陳依潔(2008)。跨文化社會工作者的服務經驗與反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建中(1998)。歧視、教育與原住民的貧窮-對烏來地區原住民低收入戶的實際觀察。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清富(2001)。原住民社會問題史。載於蔡明哲主編,《都市原住民史篇》第六章,台灣省文建會。
    張錦華、黃浩榮、洪佩民(2003)。從多元文化論觀點檢視新聞採寫教科書--以原住民族群相關報導為例。新聞學研究,76,pp. 129-153。
    許雯錚(2004)。都市原住民之遷徙與回流。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苑舉正(2003)。檢視多元文化論與批判理論的公通性。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7,pp. 145-175。
    莊靜雯(2005)。原住民籍社會工作者對原住民社會工作的想法--一位漢籍研究生的初探。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傅仰止編著(2002)。台北縣原住民族的生活狀況調查。台北縣板橋市:台北縣政府。
    傅仰止(2001)。都市原住民概說。台灣原住民史-都市原住民史篇。蔡明哲等撰稿。南投市:省文獻會,pp.1-49。
    傅仰止(2000)。都市原住民的生活適應。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6:7-9。
    傅仰止(1994)。台灣原住民困境的歸因解釋-比較漢人觀點與原住民觀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7:35-87。
    傅仰止(1993)。都市阿美族的聚居生活形態:以西美社區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74期,pp.163-pp.214
    傅仰止(1993)。原住民移入人口的社區生活:以汐止鎮山光社區為例。台北縣移入人口之研究,pp.132- pp.159。
    傅仰止(1993)。都市阿美族的聚居生活形態:以西美社區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74期,pp.163-pp.214。
    傅仰止(1985)。都市山胞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思與言,第23卷,第二期,pp.76-pp.91。
    黃坤祥(2005)。外籍勞工引進對台灣原住民工作權之影響。兩岸與國際事務季刊,4:65-93。
    黃秀瑛(2001)。臺灣都市原住民的住宅問題:汐止花東新村拆遷安置事件的個案。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剛(2006)。“多元文化”的修辭、政治和理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2,pp. 147-189。
    劉祐彰(2001)。都市原住民學童的學習適應問題-傾聽弱勢族群孩子的聲音。《國教天地》,144:34-44。
    劉曉融(2003)。台灣原住民勞工流動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勞工所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心理出版社。
    蔡文山(2006)。現階段台灣原住民學生之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探討之研究。國立編譯館刊,34:3,pp.21-34。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出版社。

    英文參考文獻
    Beckett, C.& Macey, M. (2001). Race, gender and sexuality: the oppression of multiculturalism. 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 Vol.24, No3/4, pp.309-319.
    Berg, B.L.(2004).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hen, huey-tsyh(2005). Prctical Program Evalua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Dorigo & Tobler(1983). Push-Pull Migration Laws.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Mar1983, Vol. 73 Issue 1, p1-17, 17p
    Everett S. Lee(1966). A Theory of Migration. Demography, Vol. 3, No. 1 (1966), pp. 47-57
    Fellin, P.(2000). Revisiting multiculturalism in social work.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38(2), pp. 261-278.
    Kelly, M.J.(2003). Qualitative research practice. edited by Clive Seale ... [et al.] Thousand Oaks, London : Sage Publications
    Kincheloe, J. & Steinberg, Shirley R. (1997). Changing Multiculturalism. Buckingham,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Nylund, D. (2006). Critical Multiculturalism, Whiteness,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More Radical View of Cultural Competence. Journal of Progressive Human Service, Vol.17(2), pp.27-42.
    Parekh, B. (2000). Rethinking Multiculturalism. Cultural Diversity and Political Theory.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Peters, J.& Starchenko, M. (2005). Changes in Aboriginal Settlement Patterns in Two Candian Cities: A comparison to Immigrant Settlement Models. Canadian Journal of Urban Research. Vol. 14, Issue 2, pg 315-337
    Powell, R.R. (2006). Evaluation Research: An Overview. LIBRARY TRENDS, Vol. 55, No. 1, Summer 2006 (“Research Methods,” edited by Lynda M. Baker), pp. 102–120.
    Ravenstein, E.G.(1885). The Laws of Migration. Journal of the Statistical Society of London, Vol. 48, No. 2 (Jun., 1885), pp. 167-235
    Rossi, P. H., Lipsey, M. W., & Freeman, H. E. (2004). 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7th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Royse, D., Thyer, B.A., Padgett, D.K., &Logan, TK. (2006). Program Evaluation: an introduction (4th ed.). CA: Thomason Higher Edaucation.
    Shaw, Ina F.(1999). Qualitative Evalua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Weiss, C.H.(1998). Evaluation: Methods for studying programs and policies (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Yegidis, B.L.& Weinbach, R.W.(2006). Research Methods for Social Workers(5th ed.). Pearson Education, Inc.

    網路資料
    http://www.enjia.org.tw 財團法人台北市立恩加貧困家庭協會
    線上檢索日期06/01/2008
    http://pots.tw/node/3713 破報
    高灘地上的諾亞方舟(一)─拆三鶯 縣府真的很急!
    線上檢索日期06/01/2008
    http://www.coolloud.org.tw/ 苦勞網
    線上檢索日期06/01/2008
    http://www.cla.gov.tw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7年外籍勞工運用及管理調查
    線上檢索日期07/12/2008
    http://www.newstory.info/2008/03/post-17.html 生命力新聞
    三鶯部落 被忽視的社會邊緣 03/20/2008
    線上檢索日期07/14/2008
    http://1-apple.com.tw/ 壹蘋果網路
    線上檢索日期07/14/2008
    http://www.atd-quartmonde.org/anciensite/regions/asie/chn/present.html
    國際第四世界運動組織
    線上檢索日期07/16/2008
    http://en.wikipedia.org/wiki/Fourth_World wikipedia網站
    線上檢索日期07/16/2008
    http://www.ipb.tpc.gov.tw/ 台北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網站
    線上檢索日期07/19/2008
    http://www.lawtw.com/ 台灣法律網
    施政鋒(2008)。都市原住民政策初探。
    線上檢索日期01/04/2010
    http://blog.udn.com/ablackface/ ablackface的族群和影像部落格
    拆解國家對都市原住民的支配性論述 11/27/2009
    線上檢索日期01/04/2010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