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曾惠婉 Huey-wan Tseng |
---|---|
論文名稱: |
我國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Career Ladder Programs of The Teacher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aiwan |
指導教授: |
陳文政
Chen, Wen-Che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5 |
中文關鍵詞: | 教師分級 、教師評鑑 、教師進修 、終身學習 |
英文關鍵詞: | career ladder program of the teacher, teacher appraisal, advanced study for teachers, lifelong learni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83 下載:1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師資的良窳影響教育成敗至深且鉅,目前我國中小學存在如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並提昇教學品質等問題,這些問題不但對教師本身成長造成影響,亦對學子的受教權造成傷害。近來,我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分級審定辦法」(草案)已規劃未來我國教師將分為四級,若此法案經立法院通過,將使我國教師的專業地位與社會地位產生重大的改變,學校生態與權力分配亦將受到衝撃。而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的實施不論從國內教育現況與國際間的發展態勢來看,均是必然的趨勢。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
一、探討我國推動教師分級制度之學理基礎。
二、瞭解已率先實施教師分級制度之國家其分級機制與啟示
三、對我國預擬中之教師分級制度草案分析。
四、研提對我國教師分級制度法令及實施之建議。
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法與比較研究法,比較已率先實施教師分級制度國家的分級制度與我國預擬中的教師分級制度,以及介紹我國未來實施模式與釐清可能遭遇到的問題。最後獲得結論如下:
一、我國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確依循學理作為設計基礎。
二、概述已率先實施教師分級制度之美、英、日、中等國現行制度及其優劣。
三、預擬中之教師分級制度存在若干盲點。
基於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分三部份提出建議:
一、對教育主管機關之建議。
二、對草案內容修正之建議。
三、對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
Abstract
Teachers’ qualification affects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education. In Taiwan,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for both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ould be how to encourage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teaching professional and quality which also cause considerable influences on teachers’ self-development and students’ right to education. In the draft of ‘Regulations for formulating Career Ladder Program of Teacher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Preschools’, teachers ar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If the draft is enacted by the Legislative Yuan, teachers’ statuses in society and professional field will be varied as well as the school structure and power distribution will be smashed. However, the career ladder program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domestic educational circumstance yet. Accordingly, this study aims at following objects:
To probe in the basic theories of the career ladder program.
To understand and learn from the career ladder programs of advanced countries.
To analyze the career ladder program in Taiwan.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responses when the career ladder program takes effect.
Through analysis of pertinent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method,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career ladder programs of advanced countries with of Taiwan and then discusses and clarifies some possible problems that may encounter after the program carries on. Afterwards, we get conclusions as: first, the career ladder program for high school teachers has its rationales and second, the program tha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drawn up has some blind spots. In addition, in view of the mentioned research results, various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for reference by education authorities in their promotion of further policies as well as suggestions for follow-up researches.
壹、中文部分
王政彥(1999),〈終生學習的理論,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頁241-268,台北:師大學苑。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臺北:五南。
王雅姿(2003),《檔案評量在國小教師分級評鑑之研究》,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凱、張文華(2006),〈英國基礎教育教師評價制度改革評鑑〉,《外國教育研究》,第12期,頁68-72。
方忠斌(2001),《國民中學教師對教師分級制度知覺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為例》,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古進龍(2006),《層級分析法於教師分級制之應用》,彰化,私立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白雲霞(1995),〈美國中小學教師專業階梯制度之研究〉,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文部省(1996),《教育委員會月報》,1996年1月號。
中國教育年鑑編輯部(1998),《中國教育年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朱志玲(2002),《公務人員終身學習護照實施之初探》,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4),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行政院。
行政院教改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行政院。
呂淑莉(2003),〈教師分級制度與教師專業成長〉,《師說》,第180期,頁17-19。
李佩玲(2002),《教師分級制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專業學習社群教師的觀點》,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明譯(2002)Larry Bossidy & Ram Charan 著,《EXECUTION: The Disciplineof Getting Things Done》,台北:天下文化。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Robert J. Sternberg著,《創造力:激發創造力必讀經典》,臺北:五南。
李振鋒(2007),《教師分級之意見及配套措施探討-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觀點》,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文娟(2008),《中小學教師對教師評鑑及教師分級之覺知研究》,臺中,私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奉儒(2001),《英國教育:政策與制度》,嘉義︰濤石文化。
何青蓉(1999),〈終身學習與個人發展,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頁269-289,台北:師大學苑
吳明烈(2002),〈WTO 體系中的教育變革與發展全民終身學習的觀點〉,《成人教育雙月刊》,第66期,頁23-30。
吳明清(2001),《教育向前跑--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台北:師大學苑。
吳美娟(2005),〈從教師教學檔案評量分析教育專業能力之提升〉,《教師專業發展與規範學術研討論文集》,頁69-85。臺北:輔仁大學。
吳定等(2005),《行政學一》,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清山(1999),《教育革新與發展》。臺北:師大書苑。
吳清山(2003),〈跨世紀學校組織再造之重要課題及其策略〉,《教育研究月刊》,第101期,頁58-65。
吳清山、林天佑(2003),教育小辭書。臺北:五南。
吳清山(2005),〈循序漸進推動教師換證、評鑑及進階制度〉,《師友月刊》,164,頁7-11。
林正忠(2002),〈從教師分級制度談教師專業成長〉,《南縣國教》,7,頁27-29。
林志成(2005),〈實習教師之專業發展〉,《現代教育論壇》,頁195-207。
林素華(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進階制度接受度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榮彩(2002),《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鑒實施意見之研究》,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東京都教育委員會(1996),《初任者研修實施手冊》,日本:東京都。
施宏彬(2004),《國小教師對教師分級制度之瞭解與參與程度的調查研究-以台南市為例》,臺南,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夢鯨(1997),《終身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柯志恩(2003),〈教師專業之反思—專業自尊之觀點〉,《台灣教育》,623,頁54-57。孫本初(2006),《新公共管理》,臺北:一品。
馬驥伸(2000),〈大眾媒體的品味與受眾的互動影響〉,《社教雙月刊》98,頁11-13。
翁麗芳(2006),〈日本的教育改革〉,《教育資料集刊-教育變革與發展》,第32期,頁1-20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分級及審定辦法(草案)》民89.03.10
家長會面面觀(1992),臺北市:主婦聯盟基金會
臺北市中小學校學生家長會會務運作參考手冊(2004),臺北:教育局
梁坤明(1999),〈教師分級制與專業化〉,《北縣國教輔導》,8,頁61-62。
梁福鎮(2004),《改革教育學:起源、內涵與問題的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梁忠銘(2008),〈日本初等教育改革現況與措施之探討〉,《教育資料集刊》,第37期,頁51-74。
許振東(2003a),《高職工業類科教師對教師分級制度態度之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振東(2003b),〈教師分級展望問題探討〉,《師說》,172,頁37-39。
許藤繼(2005),〈初任教師專業發展需求輔導〉,《教師專業發展與規範學術研討論文集》載於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編,頁111-132。臺北:輔仁大學。
許明峰(2004),《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手冊建構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學校行政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育典(2007),《教育法=Bildungsrecht》臺北:五南。
郭希得(2001),《屏東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實施教師職級制度之調查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乃林(1998),〈終身學習論析〉,《成人教育》,第41期,頁36-41。
陳進吉(2005),《國小教師分級制之晉級審查研究》,屏東,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淑敏譯(2006)Shaffe David Reed著《社會人格發展》 臺北市:華騰文化發行。
陳佑綺(2007),《國小教師分級制之晉級審查研究》,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麗珠(2000),〈美國教師薪給制度改革趨勢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第11期,頁157-179。
陳玉鳳(200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評鑑規準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雪琴(2004),〈新竹縣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評鑑之研究〉,《新竹教育研究期刊》,4,頁93-131。
陳益興(2006)。〈我國中小學教師進階制度政策規劃析論〉,《教育資料與研究》,72,頁1-15。
陳芸芸譯(2004),James Lull著,《全球化下的傳播與文化》(Media, communication, culture : a global approach),臺北縣:韋伯文化國際。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教育改革行動方案》,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指標評鑑工具》,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a),《教育部輔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b),《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宣導手冊》,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c),《師資培育素質提升方案》,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d),《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晉級制度先期工作小組彙編資料》,臺北:教育部
教改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行政院教改會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4),《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分級實施辦法(草案)》,臺北: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張振成(1998),〈如何以讀書會提升教師教學創造力〉,《中等教育月刊》,第48期,頁92-95。
張輝山(2000),〈對幼稚園及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之意見〉,《全國教師》,3,頁27-31。
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台中:滄海
張振成(2001),〈教師分級制度的探討〉,《師友》,405,頁16-18。
張芬芬(2001),〈英國進階教師制度及其啟示〉,《初等教育學刊》,第9期,頁55-74。
張芬芬(2001),〈美國師資的歷史及其改革:老師太差,誰當老師〉,《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32期,頁101-124。
張芬芬(2007),〈英國教師評鑑之背景、趨勢與啟示:胡蘿蔔與棒子下的英國老師〉,《初等教育學刊》,頁1-32。
張新平(2002),〈英美教育管理的三種模式〉,《教育研究月刊》,第99期,頁36-41。
張素貞(2006),〈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進階制度審查機制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2,頁33-46。
張德銳(1999),〈我國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可能面臨的問題與因應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第31期,頁27-31。
張德銳(2004a),《師資培育與教師評鑑》。臺北:師大書苑。
張德銳(2004b),〈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9,頁169-193。
張德銳(2006a),〈教師自我評鑑與專業成長計畫〉。《中等教育》57,頁20-35。
張德銳(2006b),〈教學輔導教師到領導教師-我國教師分級規劃之另類構想〉,《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7,頁77-98。
張奕華(2002),〈美國教師資格檢定:從師資素質的觀點探討之〉,《教育研究月刊》,第103集,頁39-50。
張芳全、趙珮晴(2007),〈教師評鑑在教師專業成長認同的調查分析〉,《教師評鑑:挑戰、因應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頁192-219。
張文堯、楊語芸譯(1997),Carel Bailey Germain著,《社會環境中的人類行為》(Human behavior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 an ecological view),臺北:五南。
彭韻萍(2002),《我國國民小學教師證照制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三吉(1997),《海峽兩岸教師教育改革之比較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黃營杉(2006),《管理學》,臺北:東華。
蔡培村(1996),《教師生涯與職級制度》,高雄:麗文。
蔡培村(1999),〈我國實施教師職級制度可行性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第31期,頁1-12。
蔡培村(2001),〈教師分級制度規劃的內容與思維〉,《師友月刊》,第3期,頁4-7
蔡培村、鄭彩鳳(2003),〈教師職級制度的內涵及實施取向〉,《教育資料集刊》,第28期,頁319-349。
蔡伸章譯(1994)艾文.托佛勒著,(Alvin Toffler),,《未來衝擊》(Future Shock),台北:時報文化。
葉至誠、葉立諴(200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
楊國德(1997),《終生學習社會-二十一世紀教育新願景》,台北:師大學苑。
楊國賜(2007),〈建立教師專業評鑒制度,全面提升教學品質〉《台灣教育》,648,頁37-45。
楊景堯(1999),《中國大陸教育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楊深坑(1999),〈教師職級制度之國際比較〉,《教育資料與研究》,第31期,頁15-16
楊深坑(2000),〈新世紀師資培育之前瞻〉,《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跨世紀教育的回顧與前瞻》,頁21-46。臺北市:揚智。
楊思偉(1999),〈日本教師職級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鏡〉,《教師生涯與職級制度》,頁157-190。臺北:儒林。
楊思偉(1999),《中日學校經營之比較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楊秀玉(2006),〈英國教師教育的發展趨向〉,《外國教育研究》,第12期,頁50-52。
楊武勳(2008),〈日本高等教育追求卓越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第54輯,頁53-84。
廖玉齡(2004),〈終身學習具體實踐和反思〉,《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頁104-109。
鄭彩鳳(2002),〈國中教師對分級制度知覺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第13期,頁37-65。
潘運欽(1999),〈基層教師對分級制度的看法與反應〉,《教育資料與研究》,31,頁32-34。
潘慧玲(2005),《教育評鑑的回顧與展望》,臺北:心理。
潘慧玲(2007),〈國外教師評鑑標準之分析〉,《教師評鑑:挑戰、因應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頁37-49。
劉祐彰(2001),〈生涯與專業的對話-談國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師友月刊》,第3期,頁12-16。
諶啟標(2003),〈英國教師專業發展的改革動向〉,《中小學教師培訓》,第9期,頁59-60。
謝美慧(2001),〈從終身進修論教師分級制度之建構〉,《人文及社會科學教學通訊》,12(3),頁113-131。
歐用生(1999),《新世紀的學校》,臺北:台灣書店
程之行譯(1997),史拉姆Schramm.Wilbur著,《大眾傳播的責任》(Responsibility in mass communication),臺北:遠流。
簡炎輝(2001),〈邁向專業之前-教師分級的操作〉,《師友》,419,頁35-37。
簡茂發(2002),〈完善的證照制度與優良的專業品質〉,《師友月刊》,第4期,頁11-15。
蘇蘅譯(1999),戴維斯Davis,D.K.著,《大眾傳播與日常生活: 理論和效果的透視》(Mass communication and everyday life : a perspective on theory and effects),臺北: 遠流。
貳、英文部分
Berliner, D. C., & Calfee, R. C. (Eds.) (1996). The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New York: Macmillan.
Branham,L.A.(1992) An update on staff development evalucation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13(4),24-28.
Bobbitt,J.F.(1913) The Supervision of Cit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Cropleu, A .J.(1980). Toward a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 Oxford: Pergamon Press.
Conley,S. & Odden,A.(1995).Linking Teacher Compensation to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17(2), pp 219-237
Conley, P. M. & Odden, S. W(1994)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a Successful Merit Pay Program for Teachers. PHI Delta Kappan, 73(4):pp 320-25
Delors.J.et al. (199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the elderly. UMI: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
Loucks-Horsley,S.,Hewson,p ,Love,N.,&Stiles,K.E.(1998).Design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Thousand Oaks,CA:corwin
Johnson,S,M.(1990).Teacher at work: achieving success in our schools. New York:Basic.
Kenneth D.Peteson (2002).Effective teacher hiring:A guide to getting the best.Alexandria,VA:ASCD.
Lau, G. & Lemahieu, P. (1997).Changing roles: evaluator and teacher collaborating in school change.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20(1), pp 7-15.
Max Weber,(1947)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nization , trans.by T.Parsons (New York:The FreePress), pp248-249
Maclean,R.(1992).Teacher‘ Career and Promotion Pattern.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McMahon,Agnes(1992).Teacher appraisal: Development and accountability .Journal of Teacher Development, (1) ,19-28.
Robert H. Anderson(1966).Teaching in a World of Change . Harcourt,Brace&World,inc.
Rosenblatt, Z. (2001). Teachers Multiple Roles and Skill Flexibilit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37(5), pp 684-708.
Sell, G.R.(1978),A Handbook of Terminolohgy for Classifyig andDescribing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lf Adults, Denver:National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Schulman, L. S. (1998). A union of insufficiencies: Strategies for teacher assessment in a period of reform, Educational Leadership,pp 36-41。
Torres, R. T. (1996). Evaluation strategies for communicating and reporting:Enhancing learning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參、網路資源
日本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研究 搜尋日期︰2009.03.01
http://ws3.ntcu.edu.tw/hsin_hong/200802dissertation/24_7.doc
中小學教師教學評鑑工具(張新仁)搜尋日期:2009.03.25
http://tpde.nhcue.edu.tw/download01.jsp?id=16#q2
英國綜合高中之演進與推動策略 搜尋日期︰2009.02.20
http://share.hmps.tn.edu.tw/sites/94/Lists/test/Attachments/.doc
美國、日本與中國大陸幼兒保育與教育師資培育 搜尋日期︰2009.02.20 http://140.128.148.34/lien/Lien/txt/art/art%20019
透視當今日本中小學教師教育制度及其改革 搜尋日期︰2009.03.01 http://202.121.15.143/aspfiles/document/b73/ab730357.asp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參考規準/指標—(曾憲政、張新仁、張德銳、許玉齡),搜尋日期:2009.03.25 http://tpde.nhcue.edu.tw/download01.jsp?id=15#q2,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手冊(潘慧玲),搜尋日期:2009.03.25http://tpde.nhcue.edu.tw/download01.jsp?id=18#q2
陳順和,教師分級制度與教師待遇與升遷。線上檢索日期:2009.04.06。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new/no5/5-9.htm
黃裕城,教師分級制度與教師專業成長。線上檢索日期:2009.04.06。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new/no5/5-9.htm
楊深坑,教師職級制度之國際比較。線上檢索日期:2009.04.07。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new/no5/5-9.htm
BBC(2000.03.30).Call to scrap school inspections. 搜尋日期︰2009.03.01http://news.bbc.co.uk/2/hi/uk news /education/default .stm